读《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心得范文
读了严先元编著的《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一书后,很有收获:
一、提高了我对校本研究的认识
之前,我对校本研究有点认识,但总是模模糊糊,对怎样做校本研究,可以研究什么,程序要怎么样做?心里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读了以后,我知道了:校本研究是以实践为中心的问题解决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自觉行动研究,是诉诸经验提升的自主发展研究,是群众广泛参与的非专业性研究,是基层学校组织的研究。校本研究可以是“群体研究”,也可以是“个体研究”。而个体研究要经历的程序如下:
研究什么问题?——选题
打算如何研究?——设计
怎么进行研究?——资料
研究出了什么?——结论
什么方式体现?——成果
研究情况怎样?——评价
二、书中的许多案例点击给了我很多启示
如第一章《跟着观察走 收获处处有》中特级教师霍懋征在一次到外地给学生讲课时,面对陌生的学生,也能知道谁听懂了,谁回答得好, 霍老师就是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睛而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活动的,所以说:观察,造就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用日记的方式,从他的第一个孩子陈一鸣出生之日起,就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并做出详细的文字记载与摄影,连续追踪观察808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材料,于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他在《家庭教育》里所提出的101条家庭教育原则中,有73条原则就是从教育儿子陈一鸣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因而系统的观察可以形成理论著作。
反思:本人在平常的教学中有观察,也有研究,但是缺乏收集整理和积累资料,因而没有什么研究的结果能展现出来。
在第三章《梳理教育故事 探索其中奥秘》中列举了吴正宪在“商不变性质”课上,运用“猴王分桃”的故事巧妙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商不变的性质的奥秘这个教学案例,让我领略到原来数学课也能上得这么有趣,能让学生真正地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真让我大开眼界。
在第四章《点击精典案例 创造质显生命》中,上海市青年教师王红曾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巧妙地处理一个口吃学生的困境的做法,令我难以忘怀;还有一教师在教学《鸬鹚》一课中,就抓住了课文中“一抹”这个词,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探究活动获得了知识,获得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展现了超越文本的灵性,反映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有机整合。这里面隐含着理念:1、课程是由教学事件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2、课程是一种体验和交流;3、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交流者。
三、作为一个教师,要写好教育案例。
一个好的教育案例,一般由三方面的要素构成。那就是:情境描述、经验反思、理论蕴涵。写好案例要注意两个方面:1、注意案例的结构要素(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2、把握写好案例的关键(选择复杂的情境、揭示人物的心理、具有独到的思考)。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撰写。要写好案例,一是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二是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的宏篇论著。我国学者郑金洲在论及写作案例对教师的益处时指出,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还有的研究者用简洁的三句话概括“课例的作用”: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学理论的故乡;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积累材料,不仅要进行材料保存、归档,还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思考的问题记载下来,或在教案上注上自己的意图和设想,写一些上课后的心得体会,写一些教学随笔、教学后感之类的文章,及时记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及所取得的效果。
【读《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心得】相关文章:
读《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 》心得体会04-25
在公司怎样做的心得04-26
午读,你在怎样做?04-28
《今天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范文04-26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02-16
校本研究心得体会04-05
教育随笔:今天怎样做教师04-28
我们80后怎样做教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