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化产车间脱硫岗位学习心得

时间:2023-05-01 07:00:0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焦化厂化产车间脱硫岗位学习心得

恒昌焦化化产车间脱硫工艺

焦化厂化产车间脱硫岗位学习心得

摘要: 介绍了焦化厂化产车间的脱硫工艺,脱硫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脱硫系统的改造、脱硫系统改造后运行情况、nh3 碱pds 湿法脱硫与同类工艺比较。

关键词: 临沂恒昌焦化;脱硫工艺; 优化改造; 脱硫系统;nh3 碱pds 湿法脱硫 正文:焦炉煤气作为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燃料、化工原料等方面。但未经净化的焦炉煤气中含有多种气体组分, 尤其是含有焦油、萘、氰化氢、硫化氢及多种结构复杂的有机硫, 使得焦炉煤气脱硫工作复杂而艰难。硫化氢的存在不仅会引起设备和管路腐蚀、催化剂中毒,而且更严重地威胁人身安全, 必须消除或控制环境污染物。

1、焦化厂化产车间的脱硫工艺:

化产车间由冷凝鼓风工段、脱硫工段、硫铵工段、蒸氨工段、粗苯工段、油库工段、生化工段等组成。来自82~83℃的荒煤气,带着焦油和氨水沿吸煤气管道至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后荒煤气进入横管初冷器,在此分两段冷却:上段采用32℃循环水、下段采用16℃制冷水将煤气冷却至22℃。冷却后的煤气进入煤气鼓风机加压后进入电捕焦油器,除掉其中夹带的焦油雾后煤气被送至脱硫工段。冷凝鼓风工段和脱硫工段一般工艺流程图如上,

粗焦炉煤气脱硫工艺有干法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多用于精脱硫,对无机硫和有机硫都有较高的净化度。不同的干法脱硫剂,在不同的温区工作,由此可划分低温(常温和低于100 ℃) 、中温(100 ℃~400 ℃) 和高温(>

400 ℃) 脱硫剂。干法脱硫由于脱硫催化剂硫容小,设备庞大,一般用于小规模的煤气厂脱硫或用于湿法脱硫后的精脱硫。

湿法脱硫又分为“湿式氧化法”和“胺法”。湿式氧化法是溶液吸收h2s后,将h2s直接转化为单质硫,分离后溶液循环使用。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包括引进)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湿式氧化脱硫工艺主要有th法、frc法、ada法和hpf法。胺法是将吸收的h2s 经再生系统释放出来送到克劳斯装置,再转化为单质硫,溶液循环使用,主要有索尔菲班法、单乙醇胺法、as法和氨硫联合洗涤法。

湿法脱硫多用于合成氨原料气、焦炉气、天然气中大量硫化物的脱除。当煤气量标准状态下大于3000m3/h 时,主要采用湿法脱硫。

hpf法脱硫工艺流程:

来自煤气鼓风机后的煤气首先进入预冷塔,与塔顶喷洒的循环冷却液逆向接触,被冷却至25℃~30℃;循环冷却液从塔下部用泵抽出送至循环液冷却器,用低温水冷却至23℃~28℃后进入塔顶循环喷洒。来自冷凝工段的部分剩余氨水进行补充更新循环液。多余的循环液返回冷凝工段。

预冷塔后煤气并联进入脱硫塔a、脱硫塔b,与塔顶喷淋下来的脱硫液逆流接触,以吸收煤气中的硫化氢(同时吸收煤气中的氨,以补充脱硫液中的碱源)。脱硫后煤气进入下道工序进行脱氨脱苯。

脱硫基本反应如下:

h2s+nh4oh→nh4hs+h2o2nh4oh+h2s→(nh4)2s+2h2o

nh4oh+hcn→nh4cn+h2onh4oh+co2→nh4hco3

nh4oh+nh4hco3→(nh4)2co3+ h2o

吸收了h2s、hcn的脱硫液从脱硫塔a、b下部自流至反应槽,然后用脱硫液循环泵抽送进入再生塔再生。来自空压机站压缩空气与脱硫富液由再生塔下部并流进入再生塔a、b,对脱硫液进行氧化再生,再生后的溶液从塔顶经液位调节器自流回脱硫塔循环使用。 再生塔内的基本反应如下:

nh4hs+1/2o2→nh4oh+s

(nh4)2s+1/2o2+ h2o→ 2nh4oh+s

(nh4)2sx+1/2o2+ h2o→2nh4oh+sx

除上述反应外,还进行以下副反应:

2nh4hs+2o2→(nh4)2s2o3+ h2o

2(nh4)2s2o3+o2→2(nh4)2so4+2s

从再生塔a、b顶部浮选出的硫泡沫,自流入硫泡沫槽,在此经搅拌,沉降分离,排出清液返回反应槽,硫泡沫经泡沫泵加压后送压滤机进行脱水,形成硫膏成品。为了达到脱硫效果及硫泡沫易分离,必须在循环液中加入催化剂,在生产中由于各种消耗,也需定期补充催化剂。将hpf催化剂及新鲜水加入反应槽上部催化剂槽人工搅拌,使催化剂溶解,再均匀滴加到反应槽a、b中。一但出现事故或停产时,反应槽内脱硫液经脱硫循环泵送入事故槽,或直接进入脱硫液放空槽,待检修完毕或停产开工再打回系统中,严禁将脱硫液直接排入下水道。

鼓风机后的煤气进入脱硫塔,与塔顶喷淋下来的脱硫液逆流接触,穿过轻瓷填料及塔顶的除沫网由顶部出来,以吸收煤气中的硫化氢、hcn。脱除硫化氢的煤气去洗涤工段。吸收了硫化氢、hcn的脱硫液从塔底流出,经液封槽进入反应槽,用循环泵经加热或冷却后送入再生塔,同时自再生塔底部通入压缩空气,使溶液在塔内得以氧化再生,再生后的溶液从塔顶经液位调节器自流回脱硫塔循环使用。浮于再生塔顶部的硫磺泡沫,利用位差自行流入硫泡沫槽。硫泡沫由硫泡沫槽下部自流入熔硫釜,用蒸汽加热,加热后熔硫釜内硫泡沫澄清分离,分离后的清液排入反应槽,熔硫后硫磺放入硫磺冷却盘,冷却后装袋外销。

2、脱硫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脱硫系统的碱源供应主要是由蒸氨后的浓氨水, 在冬季生产过程中, 由于温度低, 氨水中的萘细晶造成管道堵塞, 以及ds 催化剂和对苯二酚的添加量, 都影响蒸氨系统和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由于剩余氨水中杂质较多, 导致蒸氨系统经常处于生产不稳定状态, 使浓氨水进入反应槽的水量波动较大, 脱硫液处于不稳定状态, 造成经常需要外排一部分脱硫液来保证脱硫液的品质。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催化剂, 也造成了煤气中硫化氢的脱除率的不稳定, 极大地影响

了正常生产操作。目前, 脱硫废液的处理方式是用槽车将其拉至煤厂进行喷淋, 喷淋不均匀费力费工, 由于运输不及时还会影响脱硫系统的运行。

2.2、再生塔压缩空气是由1 根d 100 mm 总管自调后再分配到两座再生塔使用,实际运行过程中, 两座再生塔的实际流量经常发生相互波动干扰, 分布不均匀,使得产生硫泡沫效果差, 从而引起脱硫液组分变化, 降低脱硫效率, 脱硫液的再生效果不仅影响系统的硫回收率和硫磺产量,更重要的是在长期运行后, 脱硫液的组分中悬浮硫的沉积对整个系统管道和脱硫塔的堵塞。

2.3、硫回收系统中, 原设计的管线复杂, 经常将管道堵塞; 熔硫釜在使用中, 硫泡沫的分离效果差, 而且釜内的蒸汽盘管常常发生腐蚀泄露, 釜底部的放硫口极易堵塞, 不仅增大了维修工作, 还对周围的设备腐蚀严重,现场操作环境恶劣, 严重影响操作工人的健康。

3、脱硫系统的改造及脱硫系统改造后的运行情况

3.1 脱硫碱源系统

在剩余氨水处理系统上增加f—2401 型焦油浮选器。不仅能连续除去剩余氨水表面悬浮的焦油及煤粉, 而且可将剩余氨水中与之重度相近的油滴及固体煤粉颗粒悬浮到液体表面进一步除去, 除焦油率达90%以上。

3.2 煤气预冷塔

将蒸氨塔塔顶氨汽管沿支架敷设直接引入预冷塔, 经过工艺计算和类比同类企业的工艺参数, 确定在现有2 台各为60 m2 换热器的基础上增加2 台换热面积为120 m2 的螺旋板换热换热器( 一开一备) , 增加预冷塔的冷却能力, 使进入脱硫塔的煤气温度降至30 ℃左右,

以满足脱硫塔的工艺要求。

3.3 再生塔

为解决再生工段空气流量相互干扰的问题, 从空压站重新敷设一根压缩空气管至再生塔, 形成2 管独立供气系统, 消除再生塔的空气流量相互波动干扰, 稳定脱硫效率。压缩空气管长500 m, 管径为100 mm, 材质为镀锌钢管, 敷设于现有管架。同时在再生塔顶部增加超声波液位自调装置通过液位调节控制进入再篇二:焦化厂化工车间脱硫岗位操作规程 脱硫岗位操作规程

1.工艺流程

自鼓冷工段来的焦炉煤气首先进入预冷塔。预冷塔分两段,在预冷塔下段,喷洒的焦油氨水与煤气直接逆流接触,在冷却煤气的同时将煤气中的呈悬浮状态的萘吸收下来。在预冷塔上段,用循环氨水对 煤气进行直接洗涤,使煤气的温度被冷却降温到 30-32℃左右。预冷塔下段使用的由鼓冷工段送来的焦油氨水经换热器与预冷塔送出的焦油氨水换热后,送到预冷塔底部的焦油氨水循环槽,由循环泵送到预冷塔下段的顶部循环洗涤冷却煤气。(为了保证洗涤和冷却效果,需连续向预冷塔底的焦油氨水循环槽补充 5m/h 焦油氨水,并在控制液位的前提下,连续抽出一定量的焦油氨水送到机械化澄清槽)。

预冷塔上段使用的由鼓冷工段送来的剩余氨水,先经螺旋板换热器与预冷塔送出的剩余氨水换热后,由循环氨水泵抽出送到换热器并经冷却水(16-23℃)冷却后,送到预冷塔顶循环洗涤、冷却煤气。(为了保证洗涤和冷却效果,需连续补充 5m/h 剩余氨水,同样在控制液位的前提下,连续抽出一定量的氨水送到机械化澄清槽)。

蒸氨来的氨气送入脱硫塔前的煤气管道中。煤气由预冷塔出来后,进入ⅰ、ⅱ脱硫塔脱硫后,进入ⅲ脱硫塔底部,沿脱硫塔自下而上与顶部喷洒的脱硫液逆流接触,进行液相催化氧化的化学吸收过程,将煤气中的 h2s 吸收在脱硫液中。经过三级脱硫后,煤气中的 h2s 含量可达到 20mg/m以下。(ⅲ脱硫塔中为了保持一定的催化333

剂浓度并尽量减少其耗量,采用了连续补加少量催化剂的设施)。

从ⅰ、ⅱ脱硫塔中吸收了h2s和hcn的脱硫液,经脱硫塔液封槽流至溶液循环槽,经催化剂贮槽滴加催化剂后的溶液用溶液循环泵抽送至溶液换热器,使溶液保持在30℃左右,进入ⅰ、ⅱ再生塔再生。再生后的脱硫贫液自流进入ⅰ、ⅱ脱硫塔塔顶循环喷淋。ⅲ脱硫塔吸收了 h2s 后的脱硫液通过塔底煤气液封槽,进入塔底的脱硫反应槽,由富液泵打至喷射再生槽顶,通过自吸式喷射器自吸空气,进行氧化再生,再生的溶液经液位调节器自流入设置在喷射再生槽的下部的贫液槽,由贫液泵打至ⅲ脱硫塔循环使用。

产生的硫泡沫由再生塔上部扩大部分排至硫泡沫槽,再由硫泡沫泵送至板框压滤机,间断过滤,生产硫膏外售。

催化剂的配制: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补充催化剂,催化剂配制约一天一次,配料容器为催化剂贮槽。先加入新鲜水再加入复合催化剂人工搅拌使其溶解,均匀滴加到溶液循环槽。

蒸氨塔来的氨气进入ⅰ脱硫塔的煤气中,以保证脱硫液的ph值在8.5-9.1之间。(如果催化剂不用pds+栲胶时可不用氨气)。

当本工段出现事故时,脱硫塔内脱硫液经脱硫塔液封槽后进入事故槽,脱硫塔内剩余脱硫液流入低位槽;再生塔内所有脱硫液自流入事故槽和溶液循环槽,管道内剩余液体自流入低位槽。

2.岗位职责

2.1熟悉本岗位生产流程,了解设备的构造性能,熟练本岗位生产

技术。

2.2 按照技术规定控制好脱硫液的ph值,循环泵的流量。

2.3 负责控制脱硫塔阻力,使其满足工艺要求。

2.4 负责电机、泵的维护保养,做好生产记录和工具保管。

2.5 负责本岗位的安全工作,搞好设备及环境卫生,严格交接班制度。

3.交接班制度

3.1 进入岗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2 接班到岗后与交班者共同检查各设备运转、安全生产及其它情况是否正常。

3.3交班者要详细向接班交待当班生产、设备运转及问题的处理的应注意的事项。

3.4如交接班时正在开、停工或事故处理时,双方共同处理后再交接班。

3.5交接班时如接班者未到岗位或其它人来接班,交班者不可离岗,待来人接班时方准离岗。

4.主要技术操作指标

4.1ⅰ、ⅱ脱硫塔操作指标

4.1.1 脱硫塔、预冷塔阻力小于1.0kpa。

4.1.2 煤气流量28000-30000m3/h。

4.1.3 煤气入脱硫塔温度小于35℃。

4.1.4入塔循环液温度高于入塔煤气3-5℃。

4.1.5 硫泡沫槽65-70℃。

4.1.6 催化剂浓度:初始浓度控制在23-25g/nm3,正常条件下23g/nm3,最大浓度25g/nm3。

4.1.7 液气比小于或等于12l/m3。

4.1.8 再生鼓风强度110-130m3/m2.h。

4.1.9 脱硫液ph值8.5-9.1。

4.1.10循环液量550-650m3/h。

4.1.11循环泵出口压力不小于0.55mpa。

4.1.12再生塔压缩空气入口压力不小于0.5mpa。

4.1.13脱硫液的nh4cns(硫氰酸铵)+(nh4)2s2o3(硫代硫酸铵)的两盐含量小于250g/l,最高含量不大于280g/l。

4.1.14各电机温升不大于60℃。

4.1.15 脱硫后煤气中 h2s 含量:≤20mg/m

4.2 预冷塔ⅲ脱硫塔操作指标

4.2.1 预冷塔煤气入口温度40℃-50℃。

4.2.2 预冷塔煤气出口温度28℃-30℃。

4.2.3 脱硫液温度35℃-45℃。

4.2.4 循环冷凝液温度25℃-30℃。

4.2.5 循环氨水温度25℃-30℃。

4.2.6 脱硫液循环量600m3/h。

4.2.7 预冷塔循环氨水、冷凝液循环量为150m3/h。

4.2.8 循环氨水、冷凝液补充量分别为为3m3/h-5m3/h。

4.2.9 再生塔顶液体喷射压力0.3mpa时,液汽比大于3.0。

4.2.10 脱硫塔出口h2s含量不大于20mg/m3。

4.2.11 脱硫液质量 3

ph=8.2~8.7

催化剂zl浓度为50ppm~80ppm

副盐含量不大于200g/l

悬浮硫含量不大于1.0g/l

游离氨含量不小于3g/l

4.2.12 预冷塔阻力不大于1000pa。

4.2.13 脱硫塔阻力不大于1000pa。

4.2.14 预冷塔塔底氨水和冷凝液循环槽液位控制在1/2到2/3。

4.2.15 脱硫塔底、再生槽底循环液槽液位控制在1/2到2/3。

4.2.16 预冷塔循环冷凝液冷却器低温水流量100m3/h。

5.岗位操作规定

1.保持入再生塔空气量、循环液量稳定。

2.及时调节冷却器的操作,保证进塔循环液温度、冷却器的阻力符合技术要求。

3. 及时调节冷却器的操作和冷凝液的焦油配比,保证煤气温度和压力符合技术要求

4.各循环液贮槽液位控制在1/2-2/3之间。

5.控制好氨气量,使ph值在8.5-9.1之间(如不用pds+栲胶催化剂时,不用氨气)。

6.及时开启板框压滤机,使硫泡沫槽有足够贮存空间。

7.槽内只准满流清液。

5.1脱硫岗位开、停工操作

5.1.1开工操作

1) 检查脱硫塔及再生塔和有关管道的严密性,关闭各部阀门。

2) 检查所有设备中是否有杂物,并清理干净。篇三:焦化厂化产车间工作标准化范文 企业标准

d/gzbz(2011)-hcⅰ-01

化产车间工作标准

一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化产车间职责,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项内容。 2 本标准适用于化产车间工作,是检查与考核该部门工作的依据。

二 职能

1.炼焦车间送来的煤气和氨水焦油进行净化和回收,经过鼓冷、脱硫、提盐、硫铵、粗苯等工段,最后送入后部。

2.将产生的焦油、硫铵和粗苯等回收进入贮库待售。

三 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工艺

1. 鼓冷工段负责对送入的荒煤气进行冷凝,并通过鼓风机送至后续工段。

2. 进入脱硫工段的煤气首先进入预冷塔,然后进行三级脱硫。

3. 提盐工段负责将脱硫系统产生的脱硫废液进行提盐处理。

4. 硫铵工段负责将来自脱硫工段的煤气中的氨转化成硫酸铵,并经过除酸器送往粗苯工段。

5.粗苯工段负责将煤气进行脱苯处理,并生产出粗苯。

(二)设备管理

1. 申购本车间生产设备、设施,参与设备的选型及招标工作。

2. 参与本车间设备的验收,并检查所有设备及安装以确保符合生产要求。

3. 负责本车间设备的领用。

4. 参与制定本车间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大、中修计划。

5. 建立并管理本车间设备台账。

6. 培训所有维修人员和设备使用人员正确地维护并操作已有的设备和新购设备。

7. 负责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巡检。 解决生产设备故障,保证生

产的顺利进行并做到预防为主。

(三)调度

1. 制定车间生产计划,组织现场生产活动,完成生产目标。

2. 分配工作,执行工作规程规章。

3. 监督和协调车间工人的工作质量、工作进度。

4. 解决工人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5. 负责劳保用品、备品备件的领用、统计和分析。

6. 负责本车间人员工资、奖金的核算工作。

提出改进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建议。

(四)安全环保

1.学习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例会制度。

2.对车间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岗位安全规程。

3.对各岗位工人进行与安全相关的技术培训。

及时处理重大安全隐患。

四 职权

在主管副总的领导下,负责对化产车间生产调度、生产现场等全面管理工作,确保安全、有序的生产,保证各个工序顺畅运营。

五 检查与考核

由公司按本标准进行考核执行。

公司企业标准

d/gzbz(2011)-aqbⅰ-001

车间主任工作标准

一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车间主任职责,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项内容。 2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主任工作,是检查与考核该车间工作的依据。

二 任职资格

1 大专以上学历,化工、机械等相关专业。

2 接受过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等相关培训。

3 有五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三年以上同等职位管理经验。 4 技能技巧

4.1 熟悉国家法令、安全知识、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车间各项规程。

4.2 熟知本车间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安全环保要求。

4.3 要熟知车间各个系统的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技术规程、安全注意事项。

4.4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

5 工作认真负责,主动性强。有积极向上、改革进取的思想和态度。有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采用新型技术和设备的态度。

三 职能

在主管副总的领导下,负责对化产车间生产调度、生产现场等全面管理工作,确保安全、有序的生产,保证各个工序顺畅运营。

四 工作内容及要求

1 负责做好车间所有员工的思想工作。

2 组织全车间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运行工作和各种生产、设备事故的分析工作。

3 监督和检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检修、安全、环保等工作。 4 监督和检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执行情况。 5 负责产品产量、质量的计划和完成情况。 6 合理调整生产程序,使整体效益最大化。

7.协调车间工作关系,保证车间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8.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9.负责做好每月的工作总结和下月的工作安排。

10.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五 工作程序

1 每日组织召开车间内部调度会,检查生产进度、产品质量、设备维护、现场管理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深入现场,检查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工作及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

3 落实公司的会议精神、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

4 处理车间的突发事件,并随时向公司领导汇报事件处理进展,对无法处理的事件及时请示。

【焦化厂化产车间脱硫岗位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204-27

焦化厂成型车间有机烟尘净化的研究04-25

烟气脱硫及硫资源化新工艺04-25

脱硫石膏品质影响因素及其资源化利用05-02

氨法烟气脱硫工业化试验研究04-29

化产冷鼓车间员工年终总结(精选7篇)10-22

复产复工车间宣传简报04-12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国产化初探04-27

半干法烟气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初探04-26

脱硫装置喷嘴国产化的可行性分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