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讲座马拉松心得
近日流连于各大讲座,颇感心累。醍醐灌顶的没有,参差可取的有一些。来做报告的专家学者,可以说是国内一流,但是也许是我要求苛刻,我总找不到让我很喜欢很欣赏的一位(当然我承认他们都很好)。讲课的艺术是一方面,学术内容的深度、启发性又是一方面。我大言不惭地想在此猜测一下我有此感觉的原因:这些专家们报告的内容并非最尖端最新鲜的学术问题,考虑到讲座的普及性,他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讲些有限的、最精要的心得,而我平时看书也看到这方面的内容,一本书讲的东西肯定比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内容要丰富得多,所以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也是有可能的。还有,我总是在期待发现一种讲课的好模板,所以碰到拉拉杂杂讲话不是很有重点的老教授会觉得有点烦。我比较希望碰到一个"很会讲课"的老师,逻辑非常清晰,能让我学到他的思维方法和治学方法的同时,看到如何用思维逻辑来加强演讲的感染力。
以前我在北中医碰到的张冰老师,我很佩服她的讲课。她是很有力的一个老师,但现在回想起来,不知是否我当时年幼无知,因而对这样的老师崇拜得过分,还是我的确在人文学院还没遇到一个像张老师这样的讲课高手(其实也不是她会讲课,是她的人格魅力)。听说周宁院长讲课是不错的,但我没听过。傅小凡老师也被称为"名嘴",我觉得还不错,但是找不到很受感动的那种"点"。
扯远了,其实就是总结两点:1,看的书多了,对不够深入的讲座内容有些不满。2,对逻辑开始重视,因此苛刻要求讲课人的传达艺术。
第二点启发来自星云大师那天的讲座,他倒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是我听了他讲佛学的空观是如何让人们放下,不要去计较之后想:他说的道理我都知道。我真的听过很多次这方面的道理,心里也承认并接受了,因此我的生活观可以说是比较自在的。但是:我觉得有的方面我始终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我知道"。于是我突然开始考虑老掉牙的"知行和一"的问题,之所以是老掉牙,因为在我的知识体系中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的语词,毫无新鲜感。可是我突然想审视自己:学了那么多知识,你真正能运用自如,待人接物,做人做事,问心无愧且进退自如吗?我真的还不能做到。所以,其实我现在已经慢慢变成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那一类人。就拿我最大的失眠问题来说:我的注意力太容易关心外部世界,睡觉前的思绪过于纷乱,曾经看过灵修的书籍,还有佛教的"定"修,都是要人澄空思想的,可是"什么都不要想"对我真是太难了!我非常非常想达到这种状态,可我就是做不到,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就是定力不够,修行修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吧!我很努力地在学习知识,装进头脑,可是真正进入到我的"内心",进入我的潜意识从而改变行动的,没有多少。
以后我要着意思考修行的问题。其实我是个行动力很有问题的人,有时候待人接物让我恐慌,有时候对陌生人的先入为主的偏见又让我在自责和坚持"正确的偏见"中矛盾徘徊。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才能算是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吧!
【讲座马拉松心得】相关文章:
马拉松口号03-05
马拉松作文09-03
马拉松作文05-26
艾滋讲座心得11-20
法制讲座心得11-02
培训讲座心得09-28
管理讲座心得09-30
学术讲座心得02-14
英语讲座心得01-06
小升初讲座心得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