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萱寒假读书心得3

时间:2023-04-25 18:19:2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萱寒假读书心得3

人生的追求

--读《红与黑》片段有感

文萱寒假读书心得3

实验小学王文萱

《红与黑》是一本世界名著,它启发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很多人读过这本书,都怀着激烈昂奋甚至矛盾的情绪对待过书中的主人公,无论他们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是同情它还是鄙视他。总之,它影响了无数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红与黑》真实地再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以后的历史氛围。司汤达是个旅行家,它利用细腻的观察和切身的体会,准确生动地描绘了外省生活地封闭狭隘和被铜臭气毒化的心灵。当然,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直到今天,这个书名究竟意味这什么,人们一直没有一致的看法,聚众纷坛,莫衷一是。有的认为"红"指红色的军装,代表军队;"黑"指牧师的黑袍,代表教会;有的认为,"红"是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英雄时代,"黑"是指复辟王朝的反动统治。有的认为,"红"指以特殊方式反抗复辟制度的小资产阶级叛逆者于连,"黑"指包括反动教会、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黑暗势力,等等等等。

而这本小说的主人公于连也有着鲜明的人物特点,他是一个孱弱腼腆的平民青年,只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奋斗,为了实现他那巨大的野心,他不仅要处处显示知识和能力上的优势,还要采取种种不大光彩的手段,例如虚伪、作假和违心之举。这也让他很矛盾,常常痛苦得不能自拔,陷入了两难的局面。但是,想要飞黄腾达的决心促使他坚持下去,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可以说,于连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是无愧的一生,他有过事业,有过爱情,有过惊险刺激的经历。他首先是把社会的或他人的标准作为自己获得幸福的标准,追求所谓社会成功和他人承认。他的虚伪,他的心计,他的警觉,他的种种防范措施,他的"作战计划",无一不是为了在社会上"发迹"、"出人头地"和"飞黄腾达"。虽然他总是马到成功,步步高升,可他却不曾享受过片刻的快乐。因为他总是处于草木皆兵的紧张状态。这恰恰反映了那个年代人的紧张心理。

于连有过两次爱情。在感情的天平上,于连舍弃了聪明才智又有思想的德·拉莫尔小姐,投入了平凡无知温柔善良的德·莱纳夫人的怀抱。有人说,于连的弃取,实际上就是司汤达的弃取,据了解,司汤达曾就《红与黑》的构思给有人写过一封信,将德·拉莫尔小姐构想的头脑的爱情与德·莱纳夫人的心灵的爱情做了对比,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纯洁的,高尚的,不自己看着自己的爱情。其实我觉得,只有自然地对待一切事物,才能在这个世界中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

如果说与德·拉莫尔小姐和德·莱纳夫人的爱情是于连这一生"发迹"、"飞黄腾达"的好机遇,那么于连的入狱则给他带来了最大的不幸,不仅毁坏了个人的前程,也误了阶级的大事。但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他很坦然地面对死亡,死前居然还有心情欣赏鉴于里的建筑的"优雅和动人的轻盈",他在监狱里开始反思。他开始仔细回忆他的过去,他脱下了伪装,在狱中反省他的人生,终于从社会角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活得了心灵的自由。他活得太累了,以致于忘了真正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死亡的临近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卸去一切伪装和面具,露出一个真实的、美好的自己。这是一次领悟,也是一次超越。

再者,我认为所谓名著,最重要的是他不断的深入的挖掘人性,展现人物丰富的性格,对以后的许多年都能形成一种折射,读过了就能让你沉思,让你感叹,让你有共感。《红与黑》就做到了这一点。作者运用人物行动与人物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以高超的心理分析技巧,对人的灵魂进行了探索。细腻的刻画了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雄心与野心,虚伪与真挚相互交织的出生与贫民家庭的不顾一切向上爬的青年野心家的典型。同时也刻画了一个理想主义的贵妇的形象,个人主义,自我为中心的冷漠,骄傲的玛啼尔德的形象。不管这些人是可悲的,还是可憎的,还是可爱的,无庸置疑的是他们都被司汤达刻画得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他们性格是丰富的,形象是鲜明的,感情是真实的,都是有血有肉的。

这也可以让我们重新给自己定位,为我们以后的人生追求,人生目标的确立提个醒,这是一本名著可以引发的思考与启发。

MSN(中国大学网)

【文萱寒假读书心得3】相关文章:

小表妹萱萱作文01-03

学生寒假读书的心得11-11

寒假学生读书的心得11-11

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 张子萱04-27

寒假读书劳动心得12-02

寒假阅读书籍心得01-10

寒假班级心得读书范文11-21

大学生寒假读书心得3篇02-03

寒假读书的心得体会11-04

学生寒假读书的心得15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