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紧张而又充实的实习生活结束了,相信你积累了不少实习心得,让我们好好总结一下,写一份实习总结吧。现在你是否对实习总结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习总结 1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实习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
来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1.做好实习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对文物保护技术岗位工作岗位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各种制度和业务。
2.以实践带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注重学习的同时狠抓实践,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3.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加热情的工作作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继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单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习总结 2
三峡考古实习对我而言已不像三年前那么神秘,时隔三年后故地重游,亲眼见证山川变化和物是人非,想起曾经的爱恨和轻狂,首先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三峡工程的顺利开展针对我个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少三年前曾流连忘返的地方永远只能在回忆中追寻了,包括江边巨石上的岩画、宽阔柔软的银灰色沙滩以及巴阳旧镇曾经熟悉的街道等等。虽然难免有些伤感,但是2000年在此度过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还是在我的头脑、心灵和巴阳这个小小的山村里残存了一些尚未被磨灭的印迹,再见熟悉的老乡,喝酒拉琴,重回山巅的青河寨,仰天长啸,登山临水,扪心求索,回忆起曾经的温暖和遗憾,正是许多年来没有改变的理想与追求重新把我带回到这里。
20xx年,老师带领我们成为了畲家嘴遗址发掘工作的开拓者,20XX年,仍是老师带领我们回到了这里,进行该遗址的最后一次发掘。从开始到结束,总共10,000平方米的发掘任务使XM大学考古专业的所有老师和98-01级的各位同学都与巴阳这个紧守长江的小村庄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大家将来会走上不同的道路,但是总难以忘怀那段一起度过的时光,共同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会渐渐变成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既联系着我们彼此也联系着我们与那片他乡热土。从98级的本科生到02级的硕士生,我个人有关实习的感触大多与回忆有关,还记得上次离开时曾许下20年后再见的诺言,但是没想到仅隔三年,命运就急不可耐地安排了这次重逢,执意要我体验个中的尴尬和怅惘,所幸今天永远不是昨天的重复,与新的、更多的伙伴在一起,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实习。
也许因为这次实习中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较多私人的成份,我在以文字形式进行回忆和思考时没有采用宏伟叙事的形式,仅就专业和生活两方面的一些片段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在我看来,使研究者对某一学科保持纯洁兴趣并不断探索的是一种融入了个人经验的美感,这种美感往往来源于我们所观察、研究的那些事物身上所包含的奇妙与和谐。物理学家被电子显微镜下微观世界的整齐规律深深吸引,生物学家惊叹于物种进化中天才般的精巧设计,考古学无疑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具体而言,一种是发现的惊喜和快乐,一种是思考的收获和满足,打个比方,前者属于双手,后者属于眼睛。
张光直先生曾说过,“考古学家的生命和考古学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田野的发掘”。在那片长江浩荡,青山常在的氛围里,暂时告别乡村外喧嚣的世界,专心致志地寻觅、探索和解读古代先民身后留下的蛛丝马迹,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我们就站在先人曾生产生活、喜怒哀乐过的地方,虽然无法亲眼看到他们多年前生息劳作的景象,但是凭着细致的发掘我们的双手可以穿越时空,触摸到他们的指痕足印,我们的双眼可以凭借缜密的思考穿越历史的迷雾,见证他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漫长的时光一方面不断掩埋历史,一方面还不停地破碎历史,面对残存的碎片,我们最理想的真相应该包含着无数古人拼搏求索的经验和生命不息的热量,只有在探方里的细心观察和遗址上的冥思苦想才能使我们真切感受到生命原初的脉动,发现把我们与他们融为一体的规律。
20XX年10月10日下午,阵雨,LHN同学负责的24号墓葬进行了清理,因为墓葬遗物丰富,清理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以后,天色变黑后大家就借用手电筒坚持工作,在陆续出土了铜蒜头瓶、铜钫、铁剑等精美的器物后,常浩同学从泥土中捧起一件扁圆平整的铜器,在把它翻转过来的时候,所有人齐声欢呼,原来是一面完整无缺的铜镜,铜镜背后精美的缠枝花纹和乳钉在手电筒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无比灿烂!发现的那一刻使大家遗忘了工作中所有的辛苦和疲惫,万分兴奋!这件铜镜的铸造工艺高超,后来经白醋浸泡、清洗后即可照出人影,看着镜中自己模糊的面庞不由浮想联翩,两千多年前是谁曾顾镜凝思整顿花容,又是谁把这面铜镜带入了这座幽深潮湿的墓穴?
M24的出土器物中我最偏爱的是一件铜蒜头瓶,它的曲线优美从容,在舒展的器形中仿佛包含着人类永恒向上的积极追求。田野发掘工作虽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轻松、浪漫,但是在发现的那一刻,考古工作者会觉得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以及承受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这是一种难以复述也难以为他人所分享的幸福,因为它深深浸渍了我们的汗水和心血。
在用竹签刮掉陶器表面上泥土的时候,在用小刀剔除铜器上锈渍的.时候,暴露出来的就是历史——真实的历史、感性的历史,但是考古学的探索不只如此,观察和记录细节是为了后续的分析以及思考。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形象地用实习中的一项基本工作——拼对陶片为例说明,想从大堆破碎的陶瓷片中拼对出可以修复的器物看似困难,其实有规律可循,工作的第一步是按陶质、陶色、胎质、釉色、可能属于何种器形等标准进行详细的分类,在逐步缩小范围后才能提高拼对的成功率,但最后的成功还是离不开对陶片的细致观察和不断的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判断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都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和锻炼。对照于考古学研究,比如此次实习中我负责的11号房址,就是将分布在近10个探方内的石条、居住面等遗迹进行归并、总结才呈现出来的,单个探方内看似缺乏规律的遗迹就像一块块陶片,如果从整片遗址的高度上进行观察并把它们按方向、材质、建筑方法等标准进行分类和重组,就能从中“拼对”出一处长30余米、宽近20米的大型房屋遗址,不仅如此,进一步的分析还会发现房屋不同的功能分区并且再现房屋不断扩建的过程。
田野考古发现的永远只是历史的物质碎片,重现历史原貌是对这些碎片基础性的研究和分析,地层学和类型学都可以视为遗物和遗迹的分类办法,是为进一步的规律性研究所作的必要准备,只有不断的观察和思考才能从混乱中发现规律,在局部中洞察整体,才能真正拥有一双可以穿越历史迷雾的眼睛。
回到2000年曾经工作、生活过100多天的地方再次实习,我不会像三年前那样在离开学校时还对自己的理想和命运满心好奇,也不会像当年那样对未来有些不安和担心,我很快就与三年未见的老乡们重新相认,很快熟悉了已被三峡大坝改变的山形地貌,认真工作,纵情山水,我也更多地享受到实习工作、生活中的快乐。这些快乐部分来自清新、美丽的田园环境,部分来自于轻松、自由的精神状态。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快乐甚至有些荒唐的点点滴滴,嘻笑之余深感自己没有辜负这段与长江做伴、与青山相对的良辰美景。
在宜昌等待客轮的时候,我们在凌晨2、3点钟还在踢足球、打羽毛球。
我们曾在客轮上欣赏巫山的夜景,水波揉碎了灯影,铺成出一片金雕玉砌般的富丽景象;我们还恳求船长用探照灯为我们照亮神女峰,企盼在无边的黑暗中看到那个已在传说中凝固千百年的身姿。
我们曾在初到巴阳的时候发足奔跑,那天的阳光分外清澈草木分外葱郁,让人感觉仿佛来到了宫琦峻描绘的童话世界。
我曾在探方内发掘到一件石雕的文官俑,它一度被虔诚的乡民抬进了土地庙。
我们曾指挥民工在工地旁修筑简易的“大坝”以对抗不断上涨的江水,但后来“大坝”成了比赛打水漂和掷远的阵地。
在工地终于被长江水拦腰冲毁后,我们挽起裤管,艰难地趟到已被江水包围的孤洲,伸开双臂,想拥抱长江也想飞上蓝天。
我们曾在挥挥洒洒的秋雨中爬山,雨雾凄清道路迷漫长草湿滑怎奈我们兴致勃勃互相援助不肯服输,终于登上山顶,浑身湿透衣衫肮脏仍要仰天振臂狂热嘶吼,“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每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全村的各色家犬都闻风而动,或蹲在门口或卧在桌旁,摇尾乞食。
晚饭后,我们聚会在电视机前品评红楼戏说三国,高谈阔论妙语珠联。
忽然停电的时候,我们坐在黑暗中唱歌,努力回忆那些许久未唱的经典歌曲,那些曾感动过我们的曲调和歌词忽然又如当年一般真挚、纯粹。
我们常常在饭后到村庄附近散步,到老乡家里看电视,与老乡聊天、喝酒,听老乡演奏二胡。
有时我们会在午饭后去江边散步,低头寻找,希望慷慨的江水赠送我们几件可资炫耀的“纪念品”。
我们还曾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江边,看到沐浴在银色月光下的工地,听到对岸凄婉的歌声,欢喜与悲伤一起涌上心头,令人不知是真是幻。
在实习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们用青竹挑起自制的小桔灯,在一座东周时期的窑址里烧烤红薯,熊熊火焰让我想起了很多,对这些年轻的日子、大家共同拥有的日子分外满足,也分外感怀。
这些就是我们在三峡在巴阳共度的那段日子中部分令人难忘的片段,时至今日,重返学校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不时还会想起那段被理想和激情支配的日子,那段随着时间的渐行渐远越会让我们怀恋的日子。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习总结 3
老师常说,考古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看来这不仅体现在它的不可逆性,还体现在,渺小的我们有限的力量,终究难以琢磨透彻千百年前古人的心思。12 月中旬之后,田野工作基本结束,大家都纷纷转入了室内。但忙碌的老师们依旧穿梭于田野和室内之间,带着技工师傅们一起坚持不懈地对遗迹性质进行着判断。有时回田野中再度确认遗迹现象时,看到老师们坐在地里,看着眼前连成片的探方,商讨着它们的性质时,我突然间感到了考古人的孤勇。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只为了探寻清楚历史的真相。这是多么充满热忱的赤子之心。
周原是我考古实习的第一个工地,在此之前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我,接触的文物大多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中,静静的立在聚光灯下,依靠花样繁多的辅助展品,试图向世人诉说自己背后的故事。而这次工地的实习,让我在它们被使用过,生活过的地方,在时间和泥土下,感受了他们最初的面貌。印象最深的是在 F2 的灶中清理出那件鬲的时候,周围的泥土仿佛在清理出它的那一刻有了生命,两三千年前有一户人家,在灶台边忙忙碌碌,它躺在那里,仿佛沉睡了千年,等待我们将它唤醒。
在周原发掘数月,也不免开始有了“思古之幽情”,看到破碎的瓦片、扰动的夯土不仅也感叹古人何曾想过他们的万千宫室都作了土,或许他们还在幻想着王权富贵子子孙孙永所用,可是经历了千年的变迁,繁华的都城变成了寂静的村庄,一切都是尘归尘、土归土。某些西周贵族尚且经不住岁月洗礼,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我们普通人恐怕更是如此。若干年后我们也一样消失于这个世上,不过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有限地生命中给世界留下一点亮色,也不辜负我们来着世界一遭。 看着这一千八百多页的报告,本来暗暗发誓一定要写出来“千言万语”的后记,一定要记录实习的点点滴滴,一定要吐槽工地的酸甜苦辣,一定要抱怨修改报告工程浩大,但却一直删删改改,数次清零,不知道从何说起。所有周原实习的辛苦似乎一扫而光,只留下美好 静静回忆。说实话,在此时我内心没有波澜壮阔,因为我觉得周原的生活非常使人静心,值得花更多地时间去思考和回味。
在周原,我们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耕耘来翻阅这本无字地书,同时也将自己谱写进70多年周原考古的书册之中。穿梭其间的不是一个虚拟的自我代入的幻影,而是真实的站立着的实体。我们在周原的里散发出的主人翁意识和周原给我们的强烈归属感,都源于这一份可感可知、与我有关、与有荣焉的“真实”。
周原,在千年之前,于中国人而言是孕育、创造了中国人的`理想——理想的治国方式、理想的伦理道德皆脱胎于这片膴膴土地;在今日,于我而言,周原是一次非常理想、几近完美的实习;在未来,于考古人而言,周原是薪火相传要为之奋斗的理想。理想程度颇高的周原、周原所蕴含的理想,将因世代相承而永恒。
我们应该向这些保护文物、保护历史古迹的老乡们致敬。从朝夕相处的民工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善良和对考古文博事业的支持。很多老乡都为周原的历史文化而自豪。在我自己家乡那里,亲戚们对考古所知甚少,甚至存在严重的误解。但是在周原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如果考古学自己不给大众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又何来理解与支持。考古需要主动走向大众,展现最新成果,而不是原地等待。
也曾认真的思考,田野考古实习给予了我的是什么呢?是贯穿始终的严谨学术思想,是烈日下挥汗如雨而从不抱怨的坚毅品格,是室内整理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是在赶制出报告那一刻大家脸上开心的笑容。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初衷,也许以后,我们再也不会有这样一群人,这样单纯的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共同的努力着,田野实习,给予我的最重要的或许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洗礼,让我在这场洗礼中历练和成长。在这场历练之中,让笔者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考古工作的方方面面,见识了考古工作者身上许许多多可贵的品质,在这远离繁华的小村庄里,远离喧嚣,让笔者懂得了要始终以一种谦逊的、平静的心去尊重学习,尊重生活。
美好的终究不会逝去,我会将其永远的留在记忆里!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总结02-28
园林技术专业:病虫害实习总结04-27
技术专业培训总结03-08
个人专业技术总结05-09
骨科专业技术总结03-17
自动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11-25
专业实习总结01-30
专业实习总结11-21
专业实习总结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