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时间:2024-09-25 22:09:58 敏冰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通用2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工匠人物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

  本世纪初,我国正在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这些新型战车使用坚硬的特种钢材作为装甲。然而这种材料的焊接难度极高。

  xx: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碳当量高得多得多,可焊性极差。所以说它难就难在如何控制,让如此高的碳钢量金属材料不产生裂纹。

  作为领军人的xx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焊接方法,这样工人们才能以此为范式,展开规模化的生产。为了研制出新的焊接方法,xx把自己家的煤气罐、煤气灶、厨具都搬到了车间,吃住在车间里,反复琢磨。xx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做了上百次试验,终于对新型钢材的性能了如指掌。

  甚至他仅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的声音,他就能听出其中碳当量有多少,判断出应该采用怎样的焊接工艺。

  技术难题攻克,一批批新型坦克装甲生产下线。在穿甲弹冲击和车体涉水等多种严峻的`考验中,坦克车体依然坚如磐石,密不透风。

  中国工匠们的职业生涯既是技艺磨砺、技能积淀的过程,也是突破自我的心路历程。无数极限式挑战的积累,造就了他们自己,更拓展了人类的认知空间和创造能力!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2

  xx:热处理技术专家,公司劳动模范,在他身上,闪耀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光芒。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技术水平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离不开大量的试验分析和反复验证。为了提高产品热处理性能,公司采购了全新的先进设备。新设备投入使用后,xx积极扎根现场,阅读近700页的全英文说明书,一一吃透了新设备结构、加工参数及操作规范,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细化,用于指导技术人员编程和一线职工操作。截止目前,该设备已储存80余个工艺程序,凝结了近350次的工艺试验成果。“勇于拼搏、不畏艰难”是xx的标签。“xx一流的技术源于他的决心和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热处理二线班长刘银波说。

  艰苦奋斗,持续突破技术瓶颈

  作为热表处理中心“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队长,xx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优良作风,近两年来,他先后主持、参与攻关项目数十项,保障了公司科研产品的'顺利交付。“有xx在,任何问题都能被解决,我们很放心。”变速箱公司线切割老师傅王凌说。

  xx锐意进取,创新改善,坚持跟踪关键产品的生产过程。在生产现场,经常会发现他与操作者不断交流讨论,优化工装夹具和工艺规程,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更好地保障了产品质量。“xx的创新基于操作者使用的方便与安全。”杨沅武师傅这样称赞xx。

  淡泊名利,奉献航空强国事业

  没有豪言壮语,xx身上永远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坚定。十八年来,他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不言苦、不言累,将自己的全部青春热血倾洒于祖国的航发事业,多少次的咬牙负重前行,都是为了航空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矢志航发,朴实无华,这就是公司劳模xx的真实写照,他用十八年的不懈坚守,向我们诠释了中传人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模风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3

  20xx年4月,当水电四局白鹤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成立征调各工种人员时,师傅们第一个推荐了xx。

  当舍下不足周岁的孩子,带着行李匆匆赶到白鹤滩时,面对眼前忙碌又有些杂乱的工地现场,xx倒是觉得“很平常”,和之前待过的项目并无二致,那时的她还无法预料,在大国重器的舞台上,她将绽放出怎样的光芒和华彩。

  项目开工初期,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安装间场地被土建杂物大面积占用,为尽快开展施工,需将场地及时腾出,作为项目部当时唯一的天车工,杂物倒运和设备材料吊装的重任便落在xx一人的身上。时间紧、任务重,xx经常两个桥机换着开,以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时长,在短短几周时间里完成了项目前期材料设备倒运和场地清理等工作。

  与此同时,xx也从曾经的“徒弟”变成了别人的`“师傅”。作为天车班班长,xx坚持通过“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徒弟。如今所带出来的6位徒弟,已全部能够独立负责吊装作业并凭借优异的工作表现转录成为水电四局正式员工。

  “师傅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精神,将一直影响着我们,在天车工的岗位上持续发挥光和热,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xx的徒弟邓满平说。

  20xx年8月18日,白鹤滩水电站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迎来吊装时刻。作为水轮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之一,转子是机组安装过程中重量最大的部件,起吊重量约2100吨,需由左岸地下厂房内部两台1300吨桥机配合完成吊装。在吊装过程中,两台桥机需要保持步调一致,以7米每分钟的速度前进。面对挑战,xx带领班组成员一次次模拟转子吊装过程,详细讲解各个重要关点注意事项,一遍又一遍的对触电控制器、刹车片、行程限位、警报装置等桥机部件进行检查。

  吊装时,她冷静细心,沉着细致,面临5厘米的吊装误差,在眼睛无法看到的情况下,她凭借出色的吊装水平,一次性顺利完成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吊装,全面吹响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攻坚号角,为20xx年6月28日首批机组安全投产发电,献礼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续工作之中,xx结合白鹤滩左岸地下厂房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在她的带领和天车班的共同努力下,左岸剩余7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全部取得一次性顺利吊装就位的良好成绩。她所带领的天车班20xx年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她个人也因为优异的表现,先后荣获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中国电建“电建工匠”、中国电建“起重机械操作专业特级技师”等荣誉称号。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4

  小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小徐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小徐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小徐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小徐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小徐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小徐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小徐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小徐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5

  从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xx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

  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

  20xx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先进事迹张路明坚守科研一线近40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战神”称号。

  他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曾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他和团队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屡屡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立下功勋。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6

  xx今年45岁,年纪并不老,但因为技能水平高,是集车、钳、刨、铣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工匠,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郑老师傅”。

  1997年,xx从职高毕业,进入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钳工学徒。

  学徒时期,他每天早出晚归,在生产一线磨炼技能,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让他的钳工技能炉火纯青——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手工画线钻孔的位置误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勤奋的xx还挤出时间自学了ug三维建模技术,工余时间,他总会找到企业的工程师请教电机转数、扭矩、机械动力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xx调侃说,觉得自己“有点笨”,“今天学会了,过几天又忘了,又要去请教,只能反复学。”

  理论知识和复合技能的'储备,让xx对于工艺改进有了全新的认知。

  在一次设备工艺改造中,他发现,公司花大价钱购入的进口设备看似“高大上”,但实用性却不强。

  于是,他瞄准前沿新技术,从机器人编程、控制技术学起,后来又开始探索机器人设计制造,硬是“啃”下了《机器人编程》等十几本专业书籍,成了自动化技术领域小有名气的“土专家”。xx带领创新团队展开攻关,最终,他们研发出的专业设备投入使用后,性能实用性比进口设备更好。

  “一个班下来再不会像从前那样腰酸背痛了,我们自己研发的设备好使。”工人们纷纷夸赞。看着工人们操控自己参与研发的设备,生产效率提升,劳动强度降低,优质零部件有序下线。xx在车间凝视许久,这是属于“智慧”工匠独享的成就时刻。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7

  作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小艾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成为了一身绝技的焊接行业领军人。由小艾牵头成立的湘钢焊接试验室于20xx年通过了计量资质CMA认证;20xx年被湖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南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20xx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xx年批准成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小艾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焊接等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军工等行业攻克各种焊接技术难关数百项。一把焊枪,征战四方,这抹夺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之路。

  “小艾荣膺‘大国工匠’称号,必将在全省掀起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人才的热潮。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职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省总工会劳动经济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省总工会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举办了“大国工匠·湖湘论坛”暨“20xx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个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xx年开展技能培训16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使5.3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已建立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6个,市级689个,县区级1081个,全年开展创新课题或技术攻关2549项,转化创新成果1518项,获得专利数1174项,取得经济效益9亿余元,开展技术培训3300余场,培训11万余人次。一个个模范人物走上前台,成为全省职工和企业学习的典范,引领着全省职工积极投身建设新代化新湖南。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8

  xx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千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

  xx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9

  xx,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

  而他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宁允展,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

  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0

  “艾劳模很忙,但只要请教焊接方面的难题,他有求必应。”xx说。重大项目,身影频现在国内外不少重大项目建设中,也能找到小艾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为湘钢只研发、生产钢材,事实上,要承接一个重大项目,焊缝质量同等重要。”华菱湘钢海工钢研发工程师脱臣德说,“艾劳模就像一个‘钢铁裁缝’,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不同性能的钢板完美‘缝合’。”20xx年,华菱湘钢瞄准了国内首个自营深水油田开发项目——流花项目。流花项目的导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强钢,华菱湘钢是国内第一家将新研发的高强钢送去给项目检验的.钢厂,小艾参与了焊接工艺的研究。然而,在实验室测试合格的焊缝,到了施工现场,却是另一回事。小艾很着急,接到电话,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铁到了珠海,在高铁上一个个核对焊接数据。从珠海站出来已是中午,到施工现场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小艾拒绝了先吃中饭的提议,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护面罩,小艾趴在钢板上查看焊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否做了预热?预热温度是多少?电流、电压情况……观察记录完整后,他和现场工程师坐下来一一分析,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艺。现场工程师隐隐意识到,来的这个老头,也许是一位“技术大神”,试探着说了句:“我们焊别的材料时,焊材消耗大……”“走,去现场看看!”小艾立马起身,几步蹬上铁架,“顺手”解决了这个重大工程的另一个焊接难题。最终,湘钢的钢材和焊接工艺,通过了各方试验,独家拿下了流花项目2.6万吨高强钢订单。然而,想找到小艾参与重大项目的凭证,并不容易。曾有人找小艾要当年报道过他的报纸、照片存档,小艾洒脱地说:“我哪里还有那些东西,全部丢掉了!”徒弟们拿他也没办法,他们深知,在师傅心中,成绩只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是下一个目标。

  “艾劳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善学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内而发,感染着身边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个“艾劳模”势必要带出一批“爱劳模”。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1

  从人民大会堂领回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后,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xx没有任何变化。这位在台风预报一线岗位工作了24年的老预报员,提起刚刚获得的荣誉,只是憨厚地笑着说:“我只是抱着平常心,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已。”

  “经常值夜班,压力比较大。”xx谈及工作体会时说道。20xx年6月29日,热带风暴“温比亚”正向我国南海步步逼近。xx整个白天都忙碌于台风监视和资料的分析。晚饭后,他再次来到中央气象台的会商室处理台风编报工作。窗外雷声隆隆、暴雨磅礴。22时后,疲惫的xx下班回家。在归家途中,雨后湿滑的路面让xx重重摔了一跤。他忍着刺骨的'疼痛回到家中,打算尽早休息以便继续工作。妻子发现他的异样,带他连夜去了医院。医生诊断,他右腕粉碎性骨折,叮嘱他一定要好好休息,妻子也劝说他留在家里恢复,可眼看着“温比亚”势头凶猛,打着绷带的xx还是回到了台风预报平台前,直到“温比亚”销声匿迹。“那段时间很难睡着,因为不论什么姿势都不舒服。可我要是倒下了,别人就得替我值班。一共也没几个人,还是尽量坚持,别拖累大家。”此后,他被大家趣称“硬汉”。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2

  休息前关闭手机,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而xx的手机却常年处于24小时畅通状态,不分昼夜,无论节假。因为,他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紧急求救”电话,这些求助可能来自山东省内外,也可能来自海外。

  20xx年9月的一天,忙碌半天的xx准备吃午饭时,收到了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一位电气试验人员发来的信息。对方请教他变电设备红外热像异常原因。xx立刻放下碗筷,仔细分析对方发来的图像,并给出了缩短周期跟踪一段时间的建议。

  对于xx来说,通过电话、微信帮省内外电气试验人员分析变电设备异常并给出建议,是三天两头就有的事。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他的手机号早已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专家热线”。

  20xx年,xx被聘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力从业者传授实践经验。多年来,他累计授课600多课时,培训1000多名带电检测技能人员,被评为“国网技术学院优秀兼职培训”。

  如今,xx的24小时不关机“热线”还变成了“国际热线”。这还要从距离山东3000多千米的巴基斯坦说起。

  20xx年,默拉直流输电工程开工,近900千米长的'电力线路纵贯巴基斯坦南北。自20xx年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电力铁军”就驻扎在默拉直流工程现场,带去了先进的电力技术,手把手地教“巴铁”兄弟实现电网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xx常常拨通国际长途电话,询问驻守在巴基斯坦默拉直流工程现场的同事们工程的运行情况。他说:“遇到专业上的问题,一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就这样,xx成了默拉直流项目的场外专家。为此,有人开玩笑说:“冯班的技术不仅点亮了齐鲁大地的灯,也让巴基斯坦的灯火更加灿烂!”

  多年来,xx在自我成长、自我超越的同时,也不断地带动着身边人,让“能手身边再出新能手”成为行业佳话。

  夜幕降临,俯瞰齐鲁大地,万盏灯火流光溢彩,绚丽夺目。

  当一座座城市沉浸在灯火璀璨、岁月静好中时,在远离热闹市区几十千米外的某座特高压变电站,xx正和徒弟们对一台变压器开展健康状态检测。深夜,通过一系列综合研判分析确定设备健康运行后,xx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有人说,作为万家灯火的“守光人”,xx早已成为一道光,一道技术之光,一道奋斗之光,一道温暖之光。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3

  小顾,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组装工人。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小顾。

  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这8位“国宝”级的“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们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一线工人中的一员,他们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

  他们虽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细节,他们都会全心专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他们善于从细微处入手,用“螺钉”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发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让人敬畏和感动。

  这种执著、坚守、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正是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专注、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献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现实展示,是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坚守、执着、热爱、奉献。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词用在他们身上都不违和,正是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4

  对机器多看一眼,就能发现少没少零部件;感受一下汽车尾气的温度和气味,就能对"运转是否正常"知道八九不离十;再听一听发动机的轰鸣声,他就能判断有什么问题。怀揣绝活,重庆长安汽车江北发动机工厂的维修工xx觉得这些都没什么神秘可言。

  "从发现问题到找准原因,无非是靠多学、多练、多研究。"不久前跻身重庆十大"巴渝工匠"之一的xx说。

  10余年前,xx依据经验与钻研创造出一套修理汽车发动机的"四诊法":"望外观、看点火;闻尾气、判隐患;听声音、分异常;调切部件、把原因"。上万台发动机经他的手"治愈"了,他却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

  从木工岗位走出的汽修达人

  1983年,xx从部队退伍,进入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配到当时的31车间成为一名木工。

  一年后,公司正值研究发动机之初,人才紧缺,踏实而又勤学好问的他被领导看重,从木工岗位调去参加汽车发动机的组装调试工作。

  20岁的他刚进维修厂,看着满地的零部件,"就像进了菜市场,却不认识地上都是些什么菜"。于是,他从辨识零部件学起,装配、调试、维修,不分工种,什么都干。xx说,那时候经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靠的就是一股韧劲。长安汽车第一台"江陵"发动机的成功点火,也有他的一份心血。

  "做这一行久了,看发动机就像自己的孩子。"xx说,因为喜欢,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在研究发动机上,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在车间里和工人们在一起,也就对发动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xx告诉记者,他与发动机打交道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现在他已经离不开发动机了。"习惯成了自然,现在每天不看到发动机,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在某一行业里有所成就,必须付出心血和汗水。"xx告诉记者,十余年前,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双腿股骨头坏死。

  30多年来,经他手调试、维修的发动机数量早已突破万台大关。他也获奖无数:工厂十佳妙手、公司一级手艺师、重庆市劳动模范、中国兵装团体手艺人、中华手艺大奖……

  发动机维修的"老中医"

  "‘望闻听切’维修法是xx20xx年左右开创出来的,后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并在全国汽车行业迅速推广。"xx的同事介绍说,张师傅的耳朵很灵敏,听声音就能察觉出质量问题。

  有一次,xx巡查发动机生产车间,从工人们身边走过时,发现工人在撞击打力过程中,撞击声音和标准力度下发出的声音好像不完全一样。他赶紧查看显示仪器,果然,工人操作力度不够,有可能会导致连杆螺母力矩偏小,也就会导致发动机不合格。就在当天,车间内立即对问题进行了调查解决,及时避免了1500台不合格发动机流入市场。

  "xx是中国汽车发动机维修的‘老中医’。"同事说,一次,xx发现即将发往南美洲的上千台发动机排气管状态错误,第一时间反映了问题,从而避免了工厂更大的损失。

  凭借一手绝活,xx已先后诊断出国内外各类汽车发动机"疑难杂症"800多例,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他参与完成离合器压盘分离不彻底、发动机拉瓦等攻关项目,独立发明G系列气门发动调整螺钉瓶颈工具,将发动机生产30%报废率降低为零。

  "拿起扳手,心里就欢喜、就踏实"

  "既做事,更做人",是xx一直在心中遵守的准则。每当有人求助时,他都毫无保留地指导。带徒弟,他不仅将技艺倾囊相授,更注重以自己的行动给徒弟上好职业道德这一课。

  "技术这个东西保留是没用的,技术要给别人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体现它的`价值。"xx坦言自己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多年掌握、练就的维修技巧传授给更多的青年员工,培养更多的工匠。为此,他与公司数十名年轻员工签订了"名师带高徒"的配对协议,亲手带出了一支熟练掌握发动机调修技术的国家级全能团队。

  如今,他的全能团队中,有公司二、三级技能师5人,高级技师25人,技师100余人,在兵装集团技能大赛中屡获发动机装调项目一、二、三等奖。长安汽车现在的发动机调修一线技术骨干中,有80%接受过他的指点。

  20xx年,xx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选拔并命名为"xx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20xx年,xx被评为全国劳模。近日,他又以最高票数被重庆市总工会、市质监局等单位授予"巴渝工匠"称号。

  "我就是一名维修工,只要拿起扳手,心里就欢喜、就踏实。"xx说。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5

  师傅带徒弟是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常见模式。小刘宾告诉记者,回顾自己近40年的奋斗历程,首先要感谢自己的师傅。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了学习苏联劳动储备制度,并设立了技术学校,贯彻教学原则,培养既有文化技术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据小刘宾说,他的主人是中国第一个技术学校的学生,他去苏联学习技术。

  考核是拜师入门不可或缺的。“第一次见面,师傅问我,你当兵回来会怎么办?我说我什么都做不了,然后他给了我几个问题让我解决。”小刘宾回忆说,师傅给出了六个三角函数公式,要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

  “虽然我没有完成高中,但这些事情对我来说仍然很简单。在军队呆了三年后,我没有放弃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解决了一个方程,然后推出去验证。结果,数字是合适的,我感到非常兴奋。”主人看到,问题解决得很好,让刘向宾跟着他学习。

  铣床是机械加工中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它需要很好地掌握数学、物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以前没有数控机床,都是手动机床,所以手动计算要求很高,空间尺寸的测量也应该准确。

  小刘斌说,第一批技术人员,思想有点保守,尤其是在教“独特技能”时,不能相信的人不会传播。一些航天产品的关键部件,通常白天不做,晚上锁门。工作完成后,第二天黎明,主人会让他拆除所有的工具和夹具。

  “现在不一样了。我当师傅,带了30多个徒弟。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所有的`技能都教给他们。”小刘宾告诉《新京报》,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上天堂,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没有99.9%的产品,所有产品的标准都必须是100%。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导。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6

  xx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0.5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0.2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

  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xx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20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7

  作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xx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成为了一身绝技的焊接行业领军人。由xx牵头成立的湘钢焊接试验室于2009年通过了计量资质CMA认证;2013年被湖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南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2014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批准成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xx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焊接等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军工等行业攻克各种焊接技术难关数百项。一把焊枪,征战四方,这抹夺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之路。

  “xx荣膺‘大国工匠’称号,必将在全省掀起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人才的热潮。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职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省总工会劳动经济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省总工会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举办了“大国工匠·湖湘论坛”暨“2021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个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21年开展技能培训16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使5.3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已建立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6个,市级689个,县区级1081个,全年开展创新课题或技术攻关2549项,转化创新成果1518项,获得专利数1174项,取得经济效益9亿余元,开展技术培训3300余场,培训11万余人次。一个个模范人物走上前台,成为全省职工和企业学习的典范,引领着全省职工积极投身建设新代化新湖南。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8

  小洪始终秉持航发人“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小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小洪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其中1人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小洪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19

  本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活动采取各省级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推荐,与职工群众推荐、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组委会经过认真审核材料、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对比遴选,从推荐人选中初选出5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再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著名劳模代表、资深媒体人士组成专家评委会进行严格评审,从候选人中最终评选出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xx是我省焊接行业领军人物,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由他牵头成立的湘钢焊接试验室通过了计量资质CMA认证,被评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参与了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建设,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各种焊接技术难关数百项。

  省总工会表示,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截至目前,省内已建立253个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116个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仅2021年就开展创新课题或技术攻关2549项,转化创新成果1518项,获得专利数1174项,取得经济效益9亿余元。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20

  今年53岁的xx,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xx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xx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xx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xx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xx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xx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xx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相关文章: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01-09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05-30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精选)08-15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精选]08-15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优选10-07

[推荐]大国工匠人物事迹08-14

(精品)大国工匠人物事迹06-10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合集]08-22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优]08-22

大国工匠事迹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