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时间:2024-03-22 11:11:12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1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农民工刘汉平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农民工转型为家乡有名的汽车服务公司老板。

  刘汉平,男,1971年9月出生在留坝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0年刘汉平高中毕业后,出外到太白金矿打工,没有任何技术的他在矿厂每天重复着繁重、危险的体力工作,一月也挣不到几个钱。恶劣的生计环境,让刘汉平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让他明白要想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必须要掌握一门技术。经过考察,刘汉平发现汽车修理虽然累些、脏些、可是收入高。于是1995年,刘汉平辞去矿厂的工作,回家乡后到本县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汽车修理技术。由于刘汉平聪明好学,不怕脏累,通过几年的学习,他成为修理厂的技术骨干。虽然收入高了,可是刘汉平觉得自己总不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与其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当老板。于是在一番深思熟虑后,20xx年,他在银行贷款3万元开办了一个小型汽车修理厂。创业之初,由于修理厂规模小,资金短缺,没有几个员工,刘汉平是即当老板又当员工,常常身先士卒,带头干脏活、累活。由于刘汉平的修理厂在经营中一直本着诚信经营、热情服务的理念,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单生意,使他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初见成效的刘汉平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开拓创新。因此,他不仅自己不断学习获得了汽车维修技师的称号,而且每年都要派遣员工到西安、长春等地的汽车生产厂家进行修理技术深造,不断提高员工的维修专业水平。在工作中提倡讲文明、讲质量、讲效益的严格制度,加强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树立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源动力。在抓经营抓管理的同时,刘汉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心系职工,体察民情,干群同心,和谐创业。他在全公司强力落实了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较好地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并专门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职工综合宿舍楼,改善职工的住宿、餐饮条件。同时对成绩突出,在工作中有创新精神的岗位能手给予物资奖励。正是由于刘汉平心中装着职工,干群关系密切,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涨,企业的凝聚力日益增强,呈现出浓厚的“以和共事、以和谋事”的和谐创业氛围。作为留坝县汽车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刘汉平在注重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同时,也极为注重社会效益。多年来,他一直扶贫助困,帮助弱势群体,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10余万元。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带动身边的青年朋友,为他们提供经验和机会。公司吸收了很多下岗职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48名职工中,除了3名退伍军人和16名下岗失业人员,其余的都是返乡农民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经过十一年来的艰苦创业,刘汉平的修理厂也由最初的4个人,发展成现在的拥有48名员工,营业面积扩大到3900多平方米,年收入达500余万元的留坝县南城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能够提供汽车修理、汽车保养、汽车美容、汽车装饰等服务项目,已成为当地修车界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公司先后被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陕西省个体劳动者协会、陕西私营企业协会评为“光彩之星”、汉中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先进企业”等称号,刘汉平个人也被县公路管理段聘为路政行风监督员,当选为县政协委员。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刘汉平将倍加珍惜这些荣誉,他将继续努力,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2

  农家娃当上“鸡司令”

  5月26日,沿汉江旁鱼紫公路紫阳段行驶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大巴山深处紫阳县“养鸡状元”龙伦增的养鸡场,见到了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在交谈中,一连串的来电让他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会儿是四川的老板打电话订货,一会儿是西安的客商咨询价格,一会儿是某个酒店经理要到养殖基地考察,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冲他养殖的土鸡来的。

  龙伦增,这位1988年出生的农家娃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安、天津的商贸公司上班,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然而,故土难离,在外漂泊的日子更坚定了龙伦增回乡做“新农人”的决心。20xx年5月,带着在外揽下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龙伦增申请了8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通过镇政府流转林地1000亩,建起了鸡舍,引进首批土鸡苗5000只,开办林下生态养鸡场,当上了“鸡司令”并注册了公司。

  为了提高养殖技术,他一边通过书籍、网络寻求解决办法,一边向养殖大户、县上及镇上的农技专家请教。在苦心经营养殖场的日子里,龙伦增集老板、技术员、工人于一身,又要给鸡喂食,又要寻找销路,还要请工人师傅维护养殖场设施,整天围着鸡仔转,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土鸡的出栏,成品鸡销往西安、安康及四川等地。因为是生态养殖,龙伦增也与这些老板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去年,四川一位客商看好放养的土鸡肉质纯正、味道好,将现存栏的5000只盘厢河土鸡全部购买。于是,龙伦增决定扩大生产,追加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两个20xx平方米的新圈舍,完善了育雏室、饲料仓库、消毒通道、围栏、大门等设施,又补栏1万只盘厢河土鸡,依旧销售火爆。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相信做农业是有前途的',我要给乡亲们做个表率”,龙伦增说,“下一步,我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自己的品牌,延长产业链,走生态农业、公司加农户、‘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广大青年一起创业,带领乡亲们和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让盘厢河土鸡走向各大超市、餐馆酒店,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产业融合促进脱贫

  在紫阳县高桥镇,李远权算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能人。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涉足商海,帮父亲在镇上经营商店、开旅馆。后来又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从采矿到包矿,一度将队伍扩展到上千人。

  紫阳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李远权时常琢磨,如果在这块富硒宝地上建厂建园建社区,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岂不是一桩美事?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20xx年,李远权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公司。起初,他抓住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在高桥镇建成了融农业生产、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紫阳县开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公司成立以来,李远权围绕“硒”字做文章,逐渐发展成为以开发富硒特色农产品、富硒食品,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的龙头企业。

  园区以农户种植玉米和本土黑猪养殖为载体,将原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其农业园区、产业联合社、订单农业,都成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依托。通过移民安置、土地流转、玉米种植、黑猪养殖、工厂上班、园区务工6种方式,带动高桥镇10个村的群众共奔小康。

  这两年,李远权及团队通过调研和考察,经过技术攻关,还自主研发了“紫阳味道——深磨坊玉米营养餐”系列产品,目前可年产“黄金米”5000吨、“黄金米线”200吨、冲调饮品5000万杯,年产值达到两亿元。

  目前,200余名农民成为公司员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李远权还与60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玉米订单收购协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谈到今年的发展规划,李远权不紧不慢地说:“新增的两条玉米加工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中,投产后将与全县5万农户签订玉米生产订单协议,覆盖贫困户两万户。”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3

  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镇村先生兼任农家书屋管理员。近年来,镇村以发展农业产业休闲示范园为中心,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了,村委意识到文化建设步伐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2012年,镇村干部经过多方努力,建立了农家书屋,并由村先生担任书屋管理员,这个职位虽小,但是江先生依然兢兢业业,不仅将书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尽力为群众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气氛。

  “江先生是相当出色的书屋管理员,村的书屋从无到有、从图书的整理、筛选、统计、贴标签等工作,都是他利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地做好的。”镇文化分管领导戚晓鹏称赞到。村农家书屋坐落在镇村村委,60平方米的阅览室宽敞明亮,高大的书架依墙而立,1500多册关于医学、种植、养殖、政经、文化、少儿等各类书籍将书架塞得满满当当,书屋被整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厚厚的借书登记册里,工整地登记着借书人、所借书目、借书时间、归还时间等项目。

  这一切,都离不开书屋管理员的努力。在书屋建成之初,江先生不辞辛劳,带领村干部利用周六、日及假期进行图书分类、粘贴标签、排序等整理工作并建立图书目录。如今村的书屋里,每天都有来借书、看书、还书的村民。群众对图书分类不了解,难免将图书摆放紊乱,江先生都及时将图书归位,方便其他群众查找,设置意见薄,欢迎群众提宝贵意见。 “这里图书种类多,除了有村民们需要的农业科学书籍以外,还有世界名著等适合学生看的书,所以我假期都喜欢来这里借书。”在镇中心校上学的张慧丽说,放寒暑假的时候,书屋成了她经常出入的地方,她还记得第一次来书屋的时候觉得很惊奇,这里的图书都像正规的图书馆那样贴着标签,分门别类摆放,还有规范的借阅手续。

  一直以来,江先生都在盘算着如何把书屋办得更好,他对书屋中的图书如数家珍,总能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推荐合适的图书。“以前我去城里书店买书,都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书太多,也不知道哪本好。但是我们村的书屋管理员江先生根据我们的需要给我们推荐书,这个实在是很贴心。

  一天夜里,江先生患重感冒,医生不让外出,但听说有一位村民要借书看,他二话没说就起床来给村民借书,等村民找好书,并完善手续后已经是夜里12点钟了,但江先生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反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在平常的日子里,同志还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大量阅读图书室现有书籍,既充实自己,又能更好地向农民朋友做好推荐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另外他还经常学习电脑知识,不断向前来借书的人请教,为今后的现代化管理做好准备。自从有了农家书屋以后,村民群众的文化意思增强了,看了书的农民都觉得知识增多了,见识广了,思想开放了,眼界开阔了,农家书屋不仅为村民学科学、学技术提供了有效平台,成为了村民学科学、闯市场、快致富的“加油站”,还弥补了长期以来农村文化的贫乏,给村民带来了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全村群众展现出了新的生活、新的面貌、新的风尚。

  总之,在镇、村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农民朋友的积极支持下,他在图书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今后,他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做好图书管理工作,为村民营造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为建设新农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精选5篇)09-24

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精选5篇)09-24

返乡农民工证明03-10

返乡创业带动致富事迹材料(精选9篇)09-24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通用5篇)09-24

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精选22篇)04-26

返乡农民工证明(经典15篇)12-08

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通用7篇)09-24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通用13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