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
一,杉尼家园业主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杉尼家园两年以前,是一个垃圾成山,老鼠,苍蝇,蚊虫满院,二楼以上没水,晚上无光的闹心小区,顶楼漏水无人管,下水堵了没人修,供热站无人管理,小区的门锁坏了无人修,有的住户被盗了无人报案,小区的居民十分期盼有人能为他们整治环境,解决恼人的问题,有些居民多次将问题向利民街道办事处,燕京路社区及北京路派出所反应,燕京路社区孙振平主任了解了小区的具体情况,立即与多部门协调,并调动小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至此,于20xx年7月16日,杉尼家园业主委员会在利民街道,燕京路社区,北京路派出所及呼兰区房产处的`多方参与下应运而生。居民大会选韩同文为第一届业主委员会的主任。孙世强为副主任,牛铁兵、李和平、荆国庆三人为业主委员。
二、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衫尼业主委员会个个击破
1、摆在业主委员会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问题;韩同文主任带领的第一届业主委员会在同利民街道,燕京路社区及考虑小区居民的情况下于20xx年7月,向每户业主收取200元作为启动资金。
2、水的问题;二楼以上没水吃,大家迫切要求启动二次加压泵,韩同文主任带领居民来到电业局查看情况,发现原物业公司骏升物业还欠衫尼家园电费四千余元,韩同文主任立即同燕京路社区主任孙振平商量此事,孙振平主任与相关部门协调,终于使小区居民用上了放心水。
3、卫生的问题;由于小区弃管多时,无人管理,小区垃圾成山,招来很多苍蝇,蚊虫,老鼠,环境之差可想而知,有的居民竟然直接从楼上窗户向外丢弃垃圾。韩同文主任带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成员租来车辆将垃圾山一个个运走,韩主任又调动在家的居民亲自打扫小区庭院,并调教居民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对极个别的不遵守小区规定的业主给予罚款处理。
4、小区设施维护问题;衫尼小区是2007年建成进户,至今有六年了。很多设备陈旧,损坏严重,衫尼业主委员会在不挣分文的前提下,带领广大业主义务劳动,他们维修泵房,刷水箱,修路灯,将小区大门前铺成石板路,多次维修大门,并给单元门喷漆等。衫尼业主委员会让很多居民感受到了光明和温暖。
5、小区屋顶漏水,地下室漏水的问题;由于前期物业弃管,并未留下任何资金,因此,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没有大型房屋维修资金,且小区进户已满五年,开发商及建筑商都以超过五年而拒绝维修,韩同文主任多次与相关部门协商,终于建筑商给屋顶重新做了防水。
6、物业管理介入难;韩同文带领的第一届业主委员会积极为小区寻找合适的物业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奔波与相关部门的协商,大部分的物业公司不愿意接收杉尼小区,因其设备陈旧,小区又没有专项维修基金。
类似的问题很多很多,韩同文主任带领的第一届业主委员会为自己的家园为邻居付出了很多很多。
三、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第一届业主委员会的义务劳动精神的带领下,小区涌现了很多好人好事,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1、李维英,75岁,以前是大医院的护士长,几年来,她无论春、夏、秋、冬都在默默的为小区义务打扫庭院,她还说:小区的事得大家来干,我坚决支持我们的业主委员会。
2、史俊洪老人,80岁,老人免费为小区写宣传品,同时还带着老伴参加小区的义务劳动。
3、刘天宇为小区捐献一扇铁艺大门。
4、牛先生自掏资金为小区修建亭子,喷泉。
5、钱有财为小区捐助节能灯,水泵,逆水阀等。
6、于先生为小区四处化缘,为小区节省很多资金。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2
接受记者采访时,48岁的卞春敏坐在轮椅上侃侃而谈,谈她已经完成的、正在努力的和期待达成的梦想。卞春敏从1岁半那年身患小儿麻痹症致残后,人生被紧紧限制在轮椅上,但她说:“我希望人们忘掉我的轮椅。”眼神简单而诚挚。
卞春敏有个用了许久的网名——“太阳花”,在生活中,她就像这个名字的含义那样,始终努力面向阳光。
帮残友,助萍水相逢者走出阴霾
“我的残疾人朋友里,有的是像我一样幼年患病,有的则是出了车祸导致残疾,然后就一辈子走不出房间。我觉得帮他们走出阴影不只是一个人的解脱,也可以帮他们的家庭有所解脱。”卞春敏说。
卞春敏喜欢交朋友,热情大方的她在路上遇到肢残人士,都会跟对方笑笑打招呼,聊几句,交换联系方式。去年,卞春敏在常府街上一家药房买药时,听销售人员说附近也住着一名经常买药的残疾人,便向店员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如果她再来买药,麻烦你把我的号码给她。”卞春敏再三嘱咐店员。
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的梁女士,就这样与卞春敏成了朋友。当时梁女士住在太平南路,一间十多平方米平房,一楼朝北的房子里常年不见阳光。车祸后,高位截瘫的梁女士就一直独自住在租来的这个房间里,只有邻近的妹妹会不时来照看。
相识后,卞春敏感到梁女士一直沉浸在五六年前车祸带来的痛苦中无法自拔,不愿出门社交,更害怕跟人交流。当时,卞春敏参加了一个残疾人组成的文体组织,每个周末都会在玄武湖畔举办活动,一群残疾人在一起歌唱舞蹈,卞春敏便也邀请梁女士一同前往。
“第一次是我陪着她一块过去的,她是意外残疾的,心里一直不好受。”卞春敏告诉记者,后来梁女士在活动中交了不少朋友,并结识了现在的丈夫,一家人回老家开了个小餐馆,生活有了很大改观。
撑团队,想做“最有良心”的家政服务
卞春敏拥有一家名为“起旺”的家政服务中心,从2001年创业至今,现在仍为20多位健康人和残疾人提供工作。“起旺”历经多个业务,最终确定了专攻水电领域。卞春敏的丈夫也是残疾人,虽然失去左臂,但却是个水电好手,能把整个团队带成“专家”。
卞春敏开玩笑说,“起旺”蹚了一次“浑水”,水电领域收费标准浮动很大,“水分”也不少。她听说一个朋友家中浴缸漏水,找人过来砸浴缸、重新做防水等花去5000多元。“如果是我们的工人去做,同样的工程量可以便宜一半,两三千就足够了。”卞春敏介绍,“起旺”其实赚不到什么钱,但她愿意将这个团队支撑下去,“不少工人都是在我创业的时候就跟着的,一晃10多年,没有‘起旺’,他们可能就要失去养家糊口的工作。”
卞春敏还有个“野心”,她想把“起旺”做成南京“最有良心”的家政企业,让顾客掏钱时觉得物有所值。同行里,不少人过一两年就会改名换营业执照,有的是为了逃避事后的“保修”责任,但“起旺”自成立起就没改过名字。平时卞春敏从不打“悲情牌”,凭着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公道的价格做出好口碑。
“我们不希望被歧视,也不需要特殊的照顾,大家公平竞争就好。”卞春敏说,“我希望人们忘掉我的轮椅。”
“因为心怀感恩,所以我宽容、坚韧,并不断进取”
一个十几厘米高的台阶,对健全人来说,脚一迈就过去了,但对于肢残人士来说,这就是个一辈子都跨不过去的.坎儿。从1岁多患病以来,不知道“走”是什么滋味的卞春敏对此也有“切肤之痛”。
面对这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卞春敏不断地呼吁,希望有所改观。
“我从1985年开始尝试独自走出家门,当时南京只有中央商场的一楼我的残疾车能进。到今天,大街小巷,高楼大厦,无障碍通道遍布。我深切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卞春敏说,“我每一次出游,都有很多志愿者无私相助。这些人有的是健全人,有的也是残疾人,大家互助互爱。我们在景区,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也会热情帮助。正是这些大爱,才是我们走出家门的力量源泉。”
“所以,我感恩我的朋友,他们用心呵护我、帮助我。我感谢我的工人,他们抵制了很多的诱惑,坚守着做人、做事的底线,既不欺诈客户,也不隐瞒我什么,和我一路走来。”卞春敏说,“因为心怀感恩,所以我宽容;因为心怀感恩,所以我坚韧;因为心怀感恩,所以我不断进取。”
近来,卞春敏正在申办一个民间非营利机构,“我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把对社会的感恩落实到行动上。”她说。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3
李桂树,男,48岁,徐州黄山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多亏了李校长,是他苦口婆心劝导我的孩子,让他浪子回头,重新走上求学之路。不然的话,孩子可能就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还有可能进监狱……”这是黄山外国语学校一位学生家长的肺腑之言。办学12年来,校长李桂树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赞誉。“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在竭力将民办教育做至极致!”李桂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参加工作以来,他没有一个休息日。他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曾获得市优质课评比第一名,江苏省骨干教师。他承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他组建“李桂树爱心工作室”,成立“心灵驿站”,专门帮扶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困境学生。建成全国首个校园内的“好人园地”,带出四届全国、省、市美德少年,让“好人文化”在徐州发扬光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道路上,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为此,《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都相继作了报道。
用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走进黄山外国语学校就能找到校长李桂树,因为这么多年他都吃住在学校。
徐州黄山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民办初中,2004年开始对外招生,迄今已经办学12年。“2003年,我被公派到美国留学一年,回国后开始创办这所学校。”李桂树说,他曾在徐州和苏州多所学校任教,对公办、民办、苏南、苏北以及国内、国外的基础教育都有研究,特别是对初中英语教学有自己独到见解。“我想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想法都用到教学中去,给孩子传递有益的学习方法。”
建校之初,没有生源,他挨家挨户去求;没有资金,他筹资、借资、融资、垫资,硬是建成了拥有3000万固定资产的校舍。“第一年,全校只有127个学生;现在已经达到2000多人了。”李桂树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不识字。因此他愿意这辈子投身教育,并且竭力将它做到极致。
12年减免、资助学费600万元
不让任何一个想上学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这是李桂树对自己的要求。该校初二学生王晓就是他“请”来上学的。王晓住在铜山区单集镇,是家里姐弟三人中的老大。父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母亲的劳动能力也比较低,家庭经济情况很差。小学六年级时,王晓的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她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孩子。
“只要孩子想上学,就得让她读下去。”听说王晓的情况后,李桂树想让她到自己学校来读书,于是上门家访。“刚开始家长不同意,觉得民办学校的学费贵,上不起。”除了学费之外,家长还有另外一个顾虑,怕学生之间攀比,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李桂树当时提出全免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日常生活开销,讲明学校的教学方法,打消了家长的顾虑。
“其实给孩子进行帮扶,不仅是物质上的,还要是心理上的。”他定期让女老师带着王晓去买新衣服和文化用品;学校开设了特色轮滑课程,他自己掏钱买了一双轮滑鞋送给王晓。有一年暑假,学校组织孩子到清华、北大参加夏令营;王晓的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她想参加,但也知道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允许。李桂树掏出1000块钱给王晓的父母送去,让他们去给孩子报名。“如果是我掏钱报名的话,王晓心里可能不太能接受,其他孩子也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她。如果是自己父母交钱的话,孩子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他说,有时采取的方法不一样,就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像王晓这样接受学费减免的孩子还有很多。办学12年来,李桂树给学生减免、资助学费累计达600万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去年,一位学生家长到学校来看孩子时,给李桂树送来十几个梨。梨子用鱼皮口袋装着,个头很大,但每个梨都有被摔过的痕迹。这么大的梨,为什么都被摔过了呢?
“我知道这位家长的家庭情况不是太好,让她把梨带回去给孩子吃。”李桂树说,但家长不愿意,坚持要送,说也给孩子准备了一份。她说,家里有十几亩地的梨园,梨子成熟后,已经被果园的人采摘过了。有些藏在树叶后面或者树枝末梢等比较隐蔽地方的梨子被“漏摘”。她在别人采摘之后,到果园拾漏。因为不好摘,只能用竹竿将梨子打掉,然后再拾起来,所以每一个梨子都有被摔的痕迹。
听完她讲完,李桂树哭了。他知道这位家长住得离学校比较远,从家到学校来回需要20元的路费,可能这些梨还没有路费贵。“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对我们又很信任,我们怎么能不把孩子教好呢!”他收下了那些梨,对家长表示感谢。并把梨子分给老师吃,讲述了这些梨子的故事。
在李桂树眼里,教育事业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想用我的绵薄之力,帮助那些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李桂树说,“我的行为只是星星之火,但我坚信可以燎原。”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4
任冬时,男,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现任蒲城县职教中心教师,高级职称。
1966年入学,1981年读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实验中学、蒲城中学、职教中心任教,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英语教育。
任冬时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为西北大学毕业生,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在孝敬老人方面,一直感动着周围邻居,影响着亲友同事,更推动着整个巷道乃至整个社区的“孝道”文化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任冬时的奶奶因病瘫痪,当时的他新婚不久,因父亲在外地工作,他和妻子商议后就将奶奶接至身边照顾,三人同住在蒲城中学分给他的教师宿舍中,支一张床,两口子每天为老人擦洗、喂饭,把屎把尿,有句俗语叫“没有管爷的孙子”,但是任老师夫妇十七八年如一日照顾老人,没有丝毫怨言,奶奶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一直活到了九十六岁高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了。
任冬时的母亲是一名退休教师,因积劳成疾,2009年也不幸瘫痪在床,此时的任冬时已经年过半百,他二话不说,将母亲接到身边照顾,和母亲同吃同住。因长期缺少运动,老人有了便秘的`情况,任老师就自己买来护理书籍,自学为老人调理身体,为老人榨各种果汁、定时定量喂老人喝蜂蜜水,把老人照顾妥当之后自己才入睡,每天入睡都在凌晨两点之后了,因为要不停地为老人翻身,他四点钟就起床照顾老人。因为长期生物钟颠倒,任老师的头发大把大把的脱落,到现在已经是“地中海”发型了。俗话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任老师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八年,老人身上没有长过褥疮,试问,能做到这样精细照料的世间能有几人?就是专业的照料机构也未必做得到吧?!
大爱无言,大孝无声。任老师夫妇结婚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外出旅游过,不是经济条件不好,而是先后照顾两位老人,没有时间。有人曾问过他:“你奶奶四个儿子,你母亲六个儿子,为什么两个老人都是你照顾?你是不是傻,都不知道你是咋想的?”任老师笑了笑说:“没有咋想,我只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一句应该做的,包含了多少年的点滴无私付出,平凡的人生也能做出伟大的事迹!
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的,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中国现阶段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忘记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青春的老年人,所以我们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孝,而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更需要像任冬时老师这样大孝的人。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5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社区老党员张用政用一生在践行这句话。
年过8旬的他不管什么时候发现地上的垃圾,都会弯下腰将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在街上遇到乱停乱放的车辆,都会主动上前请车主将车辆停放规范;遇到道路不平稳或者损坏,都会主动用准备好的工具将道路填平。张用政老人出生于1936年3月,1975年入党,家住客馆街97—99号,1991—2001年任交通下街居委会,共担任四届的党支部书记,于2001年离职。但是老人充分发挥一名先进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离岗不离职,一直以来都在为身边的居民默默地奉献。有一次社区网格管理员中午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同志正在地面上敲打着什么,路面上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凳子。走近了询问才发现,原来老人是早上出门散步的时候看到人行道上的踩砖损坏。老人说“我路过的时候看到街路面损坏,影响了居民的正常行走,怕那些眼睛不好或则像我这种走路都比较困难的群众会有足诸多不便”。当被问起“别的年轻人都不管而你为什么要主动来修理”,他说“我是党员干部,带头为民办好事这是应该的啊”。一句简单的话语,无不打动着在场观看的行人。使我们内心深刻被触动,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以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年迈80的老党员同时尚且如此,更何况年轻的我们。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希望我们一起向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一起为我们美好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社区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精选9篇)12-27
社区居民身边的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1-07
最新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3-08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4篇03-10
社区身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精选10篇)05-06
社区志愿者好人好事事迹材料(通用21篇)08-30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6-30
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范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