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外国名人励志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事迹材料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外国名人励志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外国名人励志事迹材料1
狄斯雷利是英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首相,他曾经只用了一句话,就使一位难缠的将军变成了自己的忠实下属。
这位将军,在军界威望很高。但是,在上流社会的聚会中,他从来没有被重视过,心中很不是滋味。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没有贵族头衔,于是向狄斯雷利多次提出请求,希望得到男爵封号。
狄斯雷利深感压力巨大。因为尽管将军建有军功,但是还不足以获得加封,可是,他的确有才,又在军中颇具影响力,作为新任首相,要想施行新政,没有来自军队的支持肯定不行,如果明确拒绝将军,一旦惹怒了他,肯定极为不利。狄斯雷利左右为难,努力寻找着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不久,白金汉宫举行派对,社会名流云集。狄斯雷利忽然灵机一动,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那天,狄斯雷利满怀敬佩之情,以首相的身份向大家隆重介绍这位将军,他说:“他是我见到的最淡泊名利的将军,我曾多次请他接受男爵封号,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听到这样的评价,众人都认为将军谦虚无私,值得尊重。很多贵族纷纷主动上前向他敬酒,这种礼遇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男爵所得到的尊敬。将军满心欢喜,由衷地感激狄斯雷利。从此,他决心永远效忠于这个给他尊严和荣誉的首相。
狄斯雷利在众人面前“避实就虚”、故意“混淆是非”,给将军戴上一顶淡泊名利的帽子,既封堵了将军再次索要封爵的.后路,又在众人面前让将军赚足了面子,使他的虚荣得到极大满足,从而巧妙地解决了困扰自己的两难问题。
狄斯雷利只用了一句话,就俘虏了将军的心,由此看来,与人打交道,有些时候,口吐莲花实为上策,不仅于己无伤,更重要的是能够熨帖别人,赢得满堂馨香。
外国名人励志事迹材料2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有一位同学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大家以前的印象中,这位同学不是一位优秀的人,成绩平平,各方面的能力也很一般。然而,谁也没想到短短十余年时间,他就超过了班上所有的人。于是,大家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
饭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问起了他成功的秘诀,他听后耸了耸肩,淡淡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我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做同一件事上。”
原来,大学毕业后,这位同学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无论每天工作有多忙,他都尽量挤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坚持学习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几年后,他辞职下海,自己开起了公司。由于掌握了丰富的营销知识和管理经验,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听了他的故事之后,大家都感到十分后悔,因为他们拥有同样多的业余时间,但基本上都浪费在了无聊的网络游戏和牌桌上。此时,他们才深刻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文凭的`高低,也不在于能力的强弱,而在于是否将零散的业余时间用于学习,是否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某件事。平庸与卓越,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抑或消极与积极的生活方式。
除了工作之外,每个人都有大把的业余时间。在这里,我们不妨算一笔时间账,假如每天中午十二点下班,下午两点上班,中间有整整两个小时,除却做饭和吃饭的时间,至少能够剩下半小时。假如每天下午五点半下班,每天晚上十点钟睡觉,中间有整整四个半小时,除却料理家务和教育孩子,至少能够剩下一个半小时,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这还不包括双休日和节假日。
你可别小看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坚持下去,常常能创造奇迹。以一本十万字的书为例,如果你每天阅读两小时,大约能看两万字,而五天左右就能读完一本书,一个月就能读完六本这样的书,而一年就能读完七十二本这样的书,是不是觉得很惊人啊?而事实上,只要下定决心,你也同样能够做到。
每天两小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不过是少看一会儿电视,少玩一会儿电脑,少打一会儿麻将,但这两小时所积累的正能量却是无法估量的,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也是无法想象的。居里夫人利用零散的业余时间,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马里奥利用零散的业余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教父》,成为了美国文学的一个转折点;奥斯勒利用零散的业余时间,研究出了第三种血细胞,为人类医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实,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如果你也想干一番事业,那就不要犹豫,赶紧从现在做起,利用零散的业余时间,每天坚持做一件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外国名人励志事迹材料3
德国的柏林爱乐乐团素有“世界第一交响乐团”的美誉,而能够成为柏林爱乐的首席指挥,对一个指挥家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梦想。
1992年,指挥家卡拉扬离开柏林爱乐,柏林爱乐乐团就盛情邀请当时英国久负盛名的“蓬头指挥神童”西蒙·拉特尔担任该乐团首席指挥。眼看距乐坛的“世界屋脊”仅一步之遥,拉特尔竟婉拒了“天下第一团”的美意。拉特尔说:“柏林爱乐乐团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的交响乐团,是因为他们演奏的古典音乐无人能及。而就我目前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来说,还达不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如果让我担任首席指挥,非但不能带领乐团迈上新台阶,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这虽然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也很想和柏林爱乐合作,但音乐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在我没有能力去指挥的前提下,我决定暂时放弃!”
世界乐坛为之哗然。英国《太阳报》以“拉特尔没有能力,给英国人民丢脸”为题,重炮轰击这个“捧不起”的家伙。但拉特尔不管什么“丢脸”,却在为登上柏林爱乐的指挥台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谢绝邀请后,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遍访,甚至不吝向街头艺人请教。“十年磨一剑”,使拉特尔对古典音乐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在古典音乐方面的指挥技巧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10年后的20xx年,当柏林爱乐再次向这位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指挥家发出邀请时,拉特尔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接下“世界第一棒”,成为有着120年悠久历史的柏林爱乐第六任常任指挥和艺术总监。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他已经具备了担任首席指挥的实力。事实证明,拉特尔加盟后,柏林爱乐乐团创造了演奏一个又一个奇迹。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观看拉特尔的指挥后,就曾对他大加赞赏:“你的那次舍弃是无比正确的,你是英国人民的骄傲。”
暂时的放弃,正是为了永久的获得。微澜舍弃了轻漾,才有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戈壁舍弃了花草,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拉特尔的舍弃是一种谦逊,更是一种智慧,是在准确地衡量自己、把握自己之后做出的最现实的决定。人生之树,只有舍弃空想与浮华,根才能扎得更深,才能撷取丰硕甜美的成功之果。
外国名人励志事迹材料4
20xx年6月,世界第二富豪,被誉为“股神”的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投向慈善事业,这些财富约占其私人财富的85%。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问他:“您把大部分财富都捐了出去,您会给您的孩子留下什么呢?”
沃伦·巴菲特说:“我已经把最珍贵的财富留给了我的子女啊。”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并没有过多要求,而是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玩泥巴侍弄花草,听音乐唱歌,看摄影作品,在田野里疯跑,都是孩子们生活的内容。我所做的就是尽量使孩子们快乐,并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事物,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我也从来没有要求过他们必须成为企业家,而是让他们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大儿子霍华德成了摄影师,小儿子彼得成了音乐家,女儿苏西虽然是家庭主妇,但也绝非什么事情都不做的阔太太。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快乐。
“大儿子霍华德做生意失败后,开始我并不想帮他,因为自己栽倒了就要自己站起来,可是经不住妻子的再三劝导,我还是给儿子霍华德买了家农场,但霍华德必须按期缴纳很高的租金,否则农场立即收回。我问霍华德敢接受挑战吗?霍华德接受了挑战。几年后,霍华德的农场蒸蒸日上,并不断涉及不同行业。后来,霍华德发现经商并不能使他快乐,在生意的高峰时期放弃了经商,一心做起了摄影,现在干得也不错。
“我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因为我勤于思考,总结了一些规律。所以,我经常告诫孩子们要有点思考的习惯,并在勤于思考中学会善于思考。几年前,霍华德在农场站住脚后,不断捕捉市场信息、思考总结,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在他的摄影事业中,勤于思考也让他受益匪浅。小儿子彼得也经常在寂静的时候思索创新,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音乐作品。苏西也喜欢思索自己感兴趣的事。
“活着,快乐最重要,亿万财富不会给人能力和成长,反而会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从一定意义上讲,金钱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只有乐观、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性格才能收获快乐而丰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说,我已经把我最珍贵的财富都赠送给了我的'孩子们了。”
听完沃伦·巴菲特的一番话,这位记者由衷叫好,总结出了三条原则,可谓人生另一种珍贵财富:
要让青年感到生活是快乐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各种机会,使他们能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提升其快乐;一时的成败并不重要,关键是培养快乐、自信、勇敢和乐观的性格;要取得较大成就必须勤于思索,创造性的产品只有从不断的思考中来。
外国名人励志事迹材料5
杰克·伦敦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来做一个伟大的作家。然而不幸的是,杰克·伦敦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家中既无读书之人,也无经典藏书,更无一个可以引路的老师,他有的就是一颗火热的心。
十岁那年,杰克·伦敦家中惨遭变故,他不得不离开了美丽的校园,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奔跑于大街小巷,靠报纸赚取几个小钱补贴家用。随后,杰克·伦敦又来到一家罐头厂打工,每日重复着简单、机械、枯燥的工作,但这一切并未改变他的初衷,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一头扎进书海里,如饥似渴,如痴如醉。没钱买书,他就跟别人借,或是跑到免费公共图书馆“饱餐一顿”。遇到什么好的词句,他就立刻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为了方便记忆,他还把这些东西制作成卡片,贴在床头,插在镜子缝里,挂在晾衣绳上。
在二十四岁以前,杰克·伦敦一直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觉得时机成熟,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写作之路。可是,一切并非如他想像的那般顺利,虽然他的作品质量相当不错,但寄出去的稿子还是一篇接着一篇地被退了回来。杰克·伦敦的心情十分郁闷,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收获的却是一地的衰草。在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打击后,他的内心不禁有几分动摇,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写作吗?
那天,杰克·伦敦来到一个采石场散心,见一个工人正敲打着一块石头。工人挥舞着有力的双臂,一锤接一锤地敲打着石面,不时可以看到点点火星。尽管那位工人十分卖力,可石头怎么砸也砸不烂,敲打了十几下后,他已挥汗如雨。杰克·伦敦心想,这位工人实在太傻了,继续砸下去,可能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与其这样,不如放弃。然而,让杰克·伦敦目瞪口呆的是,当工人敲下第三十二锤时,石块“砰”地一声断裂了。那一刻杰克·伦敦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做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就像砸石块的工人,他前面锤的那三十一锤看似无用,实则已一点点地破坏了石块的内部结构,换句话说,他每砸一锤就距成功近了一步。虽然他的作品一次次遭到退稿,但这并不证明自己的努力没有作用,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抱着这样的信念,杰克·伦敦夜以继日地耕耘着,每每有什么体悟,或是完成了一篇作品,他的心里总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他知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就这样,杰克·伦敦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900年,杰克·伦敦终于冲破了层层迷雾,见到了久违的阳光,他出版的小说集《狼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他又出版了《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等50余部作品,成了享誉全球的高产作家,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杰克·伦敦的成功告诉我们,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的方法就是,每天做一件能够让你接近自己理想的事情,日积月累,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你就会石破天惊,一鸣惊人。
【外国名人励志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外国名人事迹材料03-11
名人的事迹材料12-14
名人成功的事迹材料02-23
名人事迹材料11-05
经典的名人事迹材料11-25
名人正能量的事迹材料10-10
关于名人事迹材料11-07
名人励志的事迹10-10
历史中的名人事迹材料11-30
名人事迹材料18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