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时间:2021-11-07 08:25:08 范文 我要投稿

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学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很多知识,对很多著名哲学家所做的很多著名贡献,对他们所提各种新的哲学观点甚是惊叹,而其中最让我所钦佩的是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康德,我已读过部分他的哲学观点,甚是喜欢,闲暇之余,对他的“哥白尼式革命”有过小小研究,也因此,对他的“哥白尼式革命”有了自身理解,本文将讲述我对“哥白尼式革命”的理解。 康德把自己的认识论比喻为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哲学正是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开始的。不同的是,康德并不怀疑普遍必然性原则的存在,他承认知识是从经验开始的,也承认普遍必然必然性知识的存在。他的问题是:来源于经验的知识是如何获得普遍必然性的?“按时间先后说,先于经验我们没有知识,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但是并不能说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因为很可能,即使我们的经验知识,也是由我们得自印象的与我们认识能力(感觉印象只是作为透因)自身所供给的二者构成的。

显然,康德认为,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由的经验和我们的认识能力共同构成的。他在这里说“很可能”,表明这种观点还是一种猜测。表面上,这是对传统的相互对立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综合,而实际却不然,这是他的“哥白尼式革命”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如果直观一定与对象的结构相符合,我不明白我们如何能够先验地知道关于对象结构的任何事情”,而不知道对象的结构,当然也就无法确定直观与对象的结构究竟是否相符合,所以康德又说:“但是,如果对象(作为感觉的对象)一定要符合于我们直观能力的结构,我接受这种可能性并没有什么困难。”康德的整个认识论全部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可见,康德并不反对知识是认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符合关系,只是把传统知识观颠倒过来,认为知识不是认识主体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了认识主体的认识结构或直观能力的结构。这就是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即知识是对象符合于我们直观能力的结构。

康德认为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即普遍必然性不能来源于经验,而只能是先天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能够先天的认识对象。按照形而上学的传统观念,真理仅在于知识符合对象,由此决不可能说明知识的先天性。于是,康德仿照哥白尼提出日心假说的方法,将知识和对象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

象必须符合知识,即符合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因而一方面外界事物提供给我们认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则由主体赋予它们普遍必然的形式。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确立了其哲学的基本原则,他一方面以突出主体能动性的方式证明了科学知识的可能性,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另一方面则限制了知识以便为道德自由留地盘,亦即为形而上学留地盘,将形而上学的对象从认识领域转到道德领域。《小百科全书》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以其独特的方式证明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突出了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和能动性,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后果。因为如果不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那就意味着事物对我们来说被划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主体的认识形式所认识的`事物,康德称之为事物对我们的“表现(Erscheinungen)”,另一方面是未经认识形式限制因而在认识之外的“事物自身”、“物自体”或“自在之物(Dinge an sich)”。主体先天的认识形式虽然构成了知识之普遍必然性的根据,但是亦限制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只能认识事物对我们的表现而不可能认识事物本身。这样一来,不仅自然科学要求按照自然本来的面目认识自然的原则发生了动摇,而且更严重的是,形而上学企图超越自然的限制而把握宇宙自然之统一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想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说,自然科学是可能的,而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哥白尼式的革命”归根结底是对理性认识能力的限制,其结果完全是消极的。

然而在康德看来,这个消极的限制完全可以转化为某种积极的成果。虽然认识形式的限制体现了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但是另一方面它也表明在我们的认识领域之外还有一个不受认识形式限制因而可能是无限自由的领域。于是,对理性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就为理性的另一种能力亦即实践能力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因为实践理性或者说道德意志乃是以自由为其根据的。如果事物对我们来说不是表现为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认识事物自身从而形成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那就意味着一切都在认识形式的限制之下因而不可能有自由的存在。但是如果事物对我们来说划分为两个方面,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事物划分为表现和事物自身两个方面,人亦如是。一方面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服从于普遍必然的自然法则,在这个领域中他是没有自由的;而另一方面人又是“人自身”,因而亦具有不受自然法则限

制的一面。换句话说,人具有两重性,他是一种“有限的理性存在”。假如我们无限地扩张理性的认识能力,其结果势必把一切都变成了必然的东西而使人失去了自由。而当我们限制了理性的认识能力的时候,这就会为自由保留了一片天地。所以,康德认为我们有必要限制知识,以便为道德信仰留地盘。

由此可见,康德的哲学革命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通过主体先天的认识形式来确立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另一方面则通过对认识能力的限制为自由开辟道路,而且这后一方面真正体现了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

【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相关文章:

论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及其现象学意义09-01

再论杜威在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论文03-28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人学革命12-03

哥白尼01-21

哥白尼名言01-10

哥白尼 习题精选04-24

小哥白尼07-20

哥白尼的著名故事02-10

名人故事:哥白尼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