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执笔:李成) 课题组:组长:李成 副组长:潘立强组员:周丽萍 秦剑英 秦素伟 姚静玉 董桂芝 李添翼 隽成栋 严波 本文简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成效、成果推广及存在问题,并对二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念的毕业设计操作模式,形成了以多元化评价为主要方式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应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推进专业课课程改革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策略。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1.研究背景(1)技术工人队伍的现状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特别是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技术工人。但我国劳动力队伍虽然十分庞大,劳动力素质却不高,结构也很不合理,高级技工的数量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2)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常州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基础与中心,其机电类产品的出口率占总出口额的60%以上,各企业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纷纷采用高新设备与高新技术,因而对既能熟练操作设备,又能进行技术改造、技术设计的高级技工需求旺盛。但常武地区高素质的高级技工远远不能满足本地生产企业的需要。(3)学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提高高技毕业设计教学的实效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从原来以主要培养中级工为主,逐渐向以培养高级工方向发展,学校已被评为高级技工学校,正积极申办技师学院。因此,学校原来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需作较大的调整,以培养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一定设计能力的高级技工为主。而毕业设计(包括各种课程设计)既是高级工教学计划里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如何根据生产需要,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知识,达到高效设计合理产品或工装要求的必需。但从2007届二年制高级技工的毕业设计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狭窄,实践知识相对欠缺,对实际生产中机械加工的感性认识更是知之甚少,造成毕业设计的质量不够理想,设计能力的欠缺,学生下厂后普遍感到毕业设计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因此,如何通过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性,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发展后劲,就显得非常需要,非常迫切。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对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只在普通高校中进行,还没有发现在技工学校进行尝试,况且普通高校对此研究的重点是在理论层面,而在高级技工学校,其研究的重点是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重在实践。因此,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设立了《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2.研究价值(1)实践意义本课题研究的成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专业基础;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有利于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富有价值且切实可行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与专业发展等。(2)理论价值本课题研究的成功,将为高级技工学校(包括高职)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学校的产学研与校企合作等方面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研究目标(1)通过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了解生产企业对高级技工设计能力的需求,摸清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措施和策略,探索出符合当前高级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毕业设计操作模式,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和今后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2)通过扎实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3)调整和完善部分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改革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提高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初步建立高级技工毕业设计实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2.研究内容(1)调查高级技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企业对高技毕业生的需求,调查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设计教学的现状与不足。通过走访毕业生所在的企业,调查机械专业高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机械行业对高级技工的能力需求和职业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形成调查报告。(2)研究影响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因素。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设计能力与发展后劲的因素,为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性提供充足的依据。(3)研究职业学校提高高级技工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实施策略。研究如何制定(或调整)教学计划,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研究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选择怎样的教学时机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三、研究过程1.研究准备阶段(1)确定研究人员及内容根据研究需要成立了课题组,并明确了分工。组长:李成,负责课题总体研究方案的制定,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以及结题报告的撰写,有关制度的落实和协调,以及对机械专业高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机械行业对高级技工的能力需求和职业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的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实施,对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李成、隽成栋、李添翼:负责研究毕业设计对专业教师的能力需求,以及提高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负责研究并形成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负责研究机械专业高技教学计划及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改进等;负责研究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操作模式,并形成理论模型。潘立强、董桂枝、姚静玉、秦剑英、周丽萍、严波、秦素伟:负责研究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毕业设计的指导策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办法等。周丽萍老师负责课题研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2)制定保障措施建立了课题组工作制度,包括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课题网页管理制度、课题组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分工、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办法、研究活动制度等,并规定课题组成员每一个月集中一次,讨论研究的内容,汇报研究的进展与成果;每个成员每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或研究体会;每年完成一至二篇研究论文(必须发表或获奖);每月更新一次课题的网页,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3)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形成能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操作模式及质量评价体系;提出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具体方法与途径;提出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改革进行完善或改进的意见。确定研究对象:本校机械大类中,五年制高技的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与维修与数控技术三个专业的在校生(含下厂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从这三个专业的2003级、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中分别抽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研究。设计实施步骤:第一阶段为研究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职业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和企业对高技毕业生的专业要求并进行分析,了解国内外文献,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 第二阶段为调查研究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和参照对象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统计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为提出策略阶段,提出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对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实施效果监测:一是即时性效果监测,即学生毕业设计完成之时的直接的、可显现的效果监测,如学生的设计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等;二是持续性效果监测,即在实际工作中将上述即时结果转化为更好的工作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锻炼,能独立设计或改进企业的工装或设备,有具体的设计成果等。2.调查研究阶段(1)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我们分别对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学校领导、企业、其他高级技工学校(包括高职院校)共六方面的对象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在校学生和企业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见附件一、附件二)方式,对教师、领导、下厂学生和其他院校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与访谈(见附件三、附件四)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则采用整班被试的方式,访谈调查则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共计进行了7次:本课题组对0401、0402、0403、0404、0505、0506、0628共7个班级270多位学生进行了4次毕业设计后的调查(即时性效果调查);也利用学生回校及领取毕业证书的时机对下厂实习一年后的0628、0402、0403、0503、0505共5个班200多位学生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即持续性效果监测);还利用学校召开“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的时机,对22位企业的老总、人事部经理、技术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关于企业对高级技工设计能力需求及教师下厂挂职锻炼态度、要求等的调查;还对本校机械专业的教师及部分学校领导进行了不完全访谈,时间跨度达一年多,基本了解了学生毕业设计后的感受、想法及对毕业设计的意见与建议,也基本了解了企业对高级技工的专业要求与能力要求,还了解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认识和态度,掌握了较为全面的原始资料与原始数据,并形成了调查报告(见附件五)。(2)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活动进行了多次理论学习:从开题至今,已进行了近20次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和探讨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途径进行探讨,同时,还将课题组成员收集的共计300多篇相关资料加以集中整理,下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与研究,并进行讨论。收集的材料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毕业设计的模式,包括课题的选择、指导的方式方法,答辩的形式与内容【《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7-09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1-30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0-23
课题结题报告05-06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精华(2篇)05-23
有关课题结题报告11-01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05-06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02-04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02-21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