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教学反思1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风娃娃》这一课正是基于这一教学思想,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了学生这一主体,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总的来说,这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风娃娃xxx片头饰等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童话世界。另外,我用情节生动的语言引领学生与风娃娃同夸同乐,同急同忧。整节课都是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师生关系非常和谐,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愉快。
2、朗读想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低年级的'训练重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在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他们读出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上,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交流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动词”,使学生充分地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品词析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阶段是语言本质的初步形成时期,是奠定基础的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必须注重语言基本素质的训练与养成。二年级属于低年级,应该培养学生初步理解词句的能力,这节课我对关键的词句,启发学生反复揣摩,深刻理解如对“秧苗喝足了水”,通过“表演—理解—再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神情表达秧苗喝足了水的样子,来理解“秧苗”当时的心情。同时在表演中深化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
4、演议结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新课本中指出“语言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最能贯彻这一思想的就是朗读和表演。尤其是表演,它能让学生在快乐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节课上,我恰到好处地设计了“演纤夫”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兴奋点和创造力,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一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在课文后半部分的处理上不够准确,让学生谈的太少,老师包办得较多,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风》教学反思2
《风娃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的生动形象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整堂课,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氛围活泼有序。现将执教这一课的感受做如下反思总结:
一、把握教材脉络,逐层推进教学。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认识字词,书写生字,流利读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开课直接点题,快速检查字词后,就进入本课的学文阶段。先是重点指导学第二自然段,接着半扶半放学三自然段,再自学第五、六、七、八几个自然段,最后总结文意。这种按照课文严谨的叙述顺序逐层推进教学的设计,达到了感情读文及理解文意的目的。既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xxx和写作方法,又能体会风娃娃的思想变化并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其中结合学法指导及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整堂课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创设有效情境,指导感情朗读。
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显现出了它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以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学习氛围为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鲜活、生动、有趣。在这一课中,我用“风”的声音,xx片,动画,风妈妈、风娃娃的话模拟了一个有趣的童话世界,一个从课始贯穿到课终的完整的想象空间。让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完整的童话世界当中,深入角色的内心,体验角色的情感,从而达到感情朗读。在指导朗读中,我设计了多种贴近课文内容的读的方式。如在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中,先是教师示范读,生再通过观察xxx读,接着用演示实验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断断续续”来读句子,然后学着风娃娃的样子做动作读句子,最后比较“高兴”和“高兴极了”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准确体会风娃娃的心情再读。每一次读文前,不管是指名读,还是齐读,都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读的目标,带着要求读,带着问题读,带着感情读,这样才能读出效果。事实证明,同学们在浓郁的情境氛围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的训练,能较好完成本课感情读文的目标,都做到了充分地读,有效的读,入情入境地读。
三、体验文中角色,发挥思维想象。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有想象才会有创造。对于不同角色的理解,只有舍身处地的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有所体悟,角色扮演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有多处益于学生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的地方。如在学到秧苗喝足水后,是怎么表现的这个地方的时候,让学生戴上“秧苗”的头饰,想象自己就是一棵小秧苗,体会秧苗满足、高兴的心理,然后顺理成章地进入角色读文。在讲到风娃娃吹动船帆后,纤夫们的表现时,学生们一边学纤夫收纤绳的样子,一边想象纤夫们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感谢的话。有的说风娃娃你真是个好孩子,有的说要和风娃娃交朋友,请它吃饭,还有的干脆说,要和风娃娃拥抱在一起表达谢意,学生们的思维都迸出了想象的火花,教室里气氛热烈。在突破本课的难点问题上,想象帮了大忙,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逐层深入的问题:你能告诉风娃娃,人们为什么责怪它吗?风娃娃明白了道理后,又会干哪些好事呢?生活中,你像风娃娃一样经常帮助别人吗,有没有出现过“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学生们在前面深入学文、自读学文的基础上,顺利地帮风娃娃解决了难题。纷纷说道:风娃娃以后还会在夏天给人们送去凉风,帮司机推陷进泥坑的大车,让衣服快点晾干,使植物妈妈的孩子去旅行等等。接着跳出文本,指导学生结合自已的生活谈体验。然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多帮别人,在帮忙前要多动脑筋,避免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使学生的思考不再拘泥于一堂课、一篇课文,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知识延伸到了生活,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因此产生了新的生命力,这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
本课需要商榷的地方在于课的设计上偏严谨,欠灵活。可以尝试这样一套设计方案:从课题“娃娃”质疑,让学生提出自已感兴趣的,疑惑的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更有主动性。再总揽全文之后,分块儿研学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两个版块,继而启发思考,理解课文韵意。这种启疑-总揽全文-分块研读-总结归纳的教学设计,也许会显得更开放和灵活,更益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风》教学反思3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展。因此在《刮地风》一课中,让学生走进西部、了解西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土高原,这一带有着独特的民间音乐风格,不论是喜、怒、哀、乐哪种情感,都有西部劳动人民抒发它们的歌声,她是黄土地的母语,更是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在课中,我以“西部放歌”为主题情境,将四首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以“歌、舞、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在听、唱、奏、跳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西部的风土人情及灿烂文化,感受、体验西部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特点、韵味及其内涵的情感和精神,使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活动中得到升华,从而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成为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种自觉动力。在教学中,我注意诱发孩子们的兴趣,将情境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读谱唱歌《刮地风》
在课中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是《音乐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课中我将读谱与唱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识读乐谱唱会一首歌,从而获得成就感。基础好的班级可由学生分组自由学习,感受歌曲的特点,并跟唱歌词。再分组自主练唱歌谱,最后进行民歌演唱,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最具有民歌特色。将读谱的学习与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演唱《刮地风》时更地道、更具有西北民歌风味。
二、口风琴演奏《刮地风》
课中结合甘肃民歌《刮地风》进行口风琴教学。让学生对比两种吹奏效果,再分别学习连音吹奏法和单吐音吹奏法。启发学生根据对歌曲《刮地风》的感受来选择用哪一种吹奏法参与更合适。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连音吹奏法最佳。在吹奏中同学们掌握基本的技巧,兴趣倍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课我安排了一系列学习内容,紧扣“西部放歌”这一情境主题,大胆设计充满浓厚西部文化氛围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西部民歌的韵味。结合课题“西部放歌”这一主题情境,将听赏与跟唱《黄河船夫曲》、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演唱《走绛州》以及音乐知识这几个内容进行组合,创设“采风归来”的情境,将读谱唱歌《刮地风》和吹口风琴、扭秧歌《拥xxx秧歌》这几个内容进行组合……。不管将教学内容进行怎样的组合,教学设计都要以激发学生对西部民歌的兴趣为出发点。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西部的历史、地理、风光、民俗、歌曲和歌手等相关资料,以便在学习活动中挖掘与本课相关的内容来启发学生对西部音乐情感和风格的把握。
【《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风》的教学反思04-11
《风娃娃》教学反思04-03
风娃娃教学反思04-02
风娃娃教学反思01-04
风娃娃教学反思01-04
风娃娃教学反思01-04
风娃娃教学反思09-10
《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07
《风娃娃》教学反思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