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2 09:53: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1

  我所讲的是寓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穿着幻灯片教学。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习课文内容。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组内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组内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三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为写作打基础。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编演才能。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动画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最后教给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还有不该自己讲的东西自己讲了。)

  2.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这是讲课中的一个失误。

  3.在演示flash动画的运用过程中前一部分可以删去,只运用后一部分即可。

  4.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2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课堂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小结:寓言即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物的方法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亡”“牢”什么意思?“亡羊补牢”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接下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亡羊补牢》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很快地就明确了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学生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深入地去理解课文。我通过提问;养羊人在放羊时发现了什么?羊为什么少了呢?丢了羊后,街坊劝养羊人做什么?养羊人是怎么说呢?又是怎么做的?我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从书本中找出答案。我在通过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故事的脉络。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养羊人后悔心理的时候,抓住“不该不”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当学生换成“应该”一词以后,又让学生把换好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适。这一训练,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在表达意思上的区别,既进行了句式对比训练,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品悟。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有表情地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默读理解故事内容;老师范读,学生练读抓住重点词句;最后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然后,充分利用插图,将四幅图放在一起,指导学生看图复述故事。通过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含着的意思,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大家的学习兴趣十分浓,A层的学生复述故事,B层的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C层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的最后,学生明白了这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后,我提出谁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整个故事。而此时当学生说出“亡羊补牢”一词时,不仅“亡”和“牢”的意思学生易于理解,而且,也能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也理解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在让学生说说身边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让学生在运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说说,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这个成语故事,指导学生处理解决生活中的事情。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3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寓言故事的教学我觉得很有趣。一上课,我就直接揭示了今天要学的内容。当我把课题板书完后,就让同学们说一说,通过预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什么?我问题一说完,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这时一个学生说:“我知道了一个人有了错要及时改正。”接着又有一个学生说:“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错。”“要知错就改。”当我问到他们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许多学生又根据课文内容讲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质疑,结合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文,理解语言文字。又抓住重点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在读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准确地把这则寓言的寓意说了出来。最后,就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再演一演,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果然,大家的学习兴趣十分浓,有的复述故事,有的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还有的登台表演。最后几分钟,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全班的学习气氛热烈、积极。学生的兴趣盎然,无论是课内朗读还是小组合作表演,都能积极地配合,效果达到较好。在教学中,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课文,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不足之处:学生有的不能认识到,有的学生犯的错误跟这个养羊人开始的错误是一样的,因此在联系实际环节,有的学生不能把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联系出来说。今后要让学生多把课文内容,多联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看看有什么相关联的,从而从学中体会到知识和道理。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 了致关的 重要。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 (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 不成熟的见解:

  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 方 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 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 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 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 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 大。

  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 没 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 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5

  1、课前播放亡羊补牢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了解寓言内容。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为下一步感悟寓意做了铺垫。

  3、美读课文感悟寓意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思,一是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如:第一段重点指导“发现”、“原来”,第三段重点指导两个“又”。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养羊人犯下得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第五段抓住“赶快”“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二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养羊人犯错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也就是及时改错的重要性。三是进行语言训练,把“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转化成肯定句,通过对比读,体会双重否定句更强调了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心情,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3、结合生活深化寓意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亡羊补牢的重要性。

  4、课外延伸阅读寓言最后的时间,我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在教学设计上和课堂调控上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望大家给予指教。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6

  《亡羊补牢》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在学校开展的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三年级两位教师分别对《亡羊补牢》这一课进行了备课、上课、说课,课后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课上两位老师对课文里出现的插图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以下是两位老师的教学片段

  片断一:

  师: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图上画了一棵大树,大树下有一个羊圈,羊圈有些羊,羊圈外面还有四个人

  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说出图上的内容吗?

  生:图上有人和物

  师:你能说说图上的人和物有什么关系吗?

  生: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羊圈破了个洞,街坊劝养羊人修羊圈。

  师:你们从图上读出了这些内容,那么课文里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则寓言故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片断二:

  师:出示挂图,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你能结合插图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吗?

  生1:因为养羊人听了街坊的劝告,把羊圈修好了,再也没丢过羊。

  生2:因为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他觉得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什么用,第二次又丢了羊,他后悔没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所以他才把羊圈修好了。

  师:课文插图是辅助理解课文的,你能结合插图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寓言故事吗?

  生:复述(略)

  反思:

  课标在教材说明中指出: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忽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作用和重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作用,教学效果是不同的。第一位老师是借插图的内容引出寓言故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位老师是在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插图,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图上的内容,并利用插图内容复述寓言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进而明白寓言阐述的道理。这两位老师都重视了插图的作用,在理解课文过程中起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新课程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浑然一体,相互印证。这些插图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欣赏性,艺术性,而且自身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有些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透露着人生哲理,态度价值,人文信息等等。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插图中获得教益与启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课文中的插图能赋予学生一定的精神成长的养分,奠定学生基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关注插图的合理使用,使其产生应有的教学效益。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插图

  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刚入学的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少,他们更喜欢课文中生动形象的画面。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能使他们对该事物有具体形象的认识。

  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对于有些课文,学生不易理解,借助鲜明生动的课文插图,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插图提供的画面,充分想象文字所蕴含的内容,帮助理解。

  1、插图,初步感知。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插图,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

  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复述课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背诵较长篇幅的课文,如果死记硬背,必然事倍功半,但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对于那些故事性强又配上像连环画一样插图的课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文插图来帮助记忆课文。

  借助插图,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借助插图,培养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课文里的插图。

  鲁迅先生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某种意义上说,插图就是对某些文字语言信息的艺术放大,具有文字所没有的不可替代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赋予插图新的生长点,赋予插图新的教育价值。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7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2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第三自然段写的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

  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四、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

  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赶快把羊圈修好吧!”这句话时,就采取了和“把羊圈修好吧!”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邻居非常着急的心情。又如:在理解丢羊的真正原因时,就采取了按“当( )时候,我应该( )。”句式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丢羊的真正原因是没有修好羊圈。还采用了换词和补充课外资料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例如“当( )时候,我应该( )。 ” 学生所回答的结果出乎了老师的意料,直接说出了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就应该把羊圈修好。此时我表扬学生后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走,不能表现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如果此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答案和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会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这个故事所说明道理的理解。再有,学完这个故事以后,如果让学生全文品读理解,会给学生一个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想渗透。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8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置了以下三大环节展开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其次是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全班的学习气氛热烈、积极。学生的兴趣盎然,无论是同桌之间读,还是跟老师合作读,都能积极地配合,效果达到较好。在教学中,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课文,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不足之处:

  1、指导朗读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生读得时候,我应该多指导。

  2、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类似于亡羊补牢的事情,学生说得较为肤浅,说明学生对寓意理解得不够透彻。

  3、粉笔字是老师必须做好的功课,我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应该多练练粉笔字。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继续努力,多阅读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教学设计,从中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今后也要让学生多把课文内容,多联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看看有什么相关联的,从而从学中体会到知识和道理。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9

  本文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我在设计这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文本不同的理解,设计了不同的想象环节,和说话环节,如,如果你是养羊人的`街坊,你会怎么劝呢? 几天过去了,养羊人在路上看到了那个好心的街坊,突然想起了他的劝告,养羊人连忙走过去,说:“————————。”孩子们发挥想象,能做到身临其境。我还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理解语言文字,又抓住重点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校教研活动由我上了一堂语文公开课,我选择了语文三下教材第九课《寓言两则》的其中之一《亡羊补牢》。由于这则寓言比较短,所以安排了一课时完成。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只羊,第一次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去修补羊圈。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故事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通过教学和课后听课老师的点评,对本堂课做了如下反思:

  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我采用了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寓言并且举例,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对课题中“亡”和“牢”这两个字让学生先解释他们的理解,他们认为“亡是死亡”、“牢是牢固”,我也没有多加讲解,一直到课文学习完,总结的时候我在来回顾这里,让学生再次理解“亡”和“牢”的意思,大部分学生能说出“亡是丢失”、“牢是羊圈”,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两字的记忆和理解,但是有听课老师指出,我应该再加一句引导的话,如“这两个意思同学们到底有没有解释正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会产生对错误知识的记忆。我对于这个说法也比较赞同。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指名读,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划一划,然后幻灯片出示一些词语,一起学习。然后在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词语的教学中,虽然学生练习了很多遍,大部分同学能说会读了,但是还缺少正确地书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生字、词语的书写也比较重视,我恰恰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这个。

  2、在再读课文时,我的要求是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但是当学生出现齐读时,我没有及时阻止。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也只是请了几位同学说,而且她说的比较繁琐,我就马上去帮助她说完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补充扩写。

  3、在学生划生字词的过程中,我没有反馈。在学习词语时,也没有出现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

  三、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是,学习了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和第二次丢羊的原因,然后又学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丢羊后的做法,然后又回头来学习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对话?

  对于这个设计,我自己也感觉不错。对于流程的设计合理,几个问题的追问设计的.比较好。环环相扣学生理解的很好。在学习完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后,我提出了“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我让学生对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行为做了讨论和评价,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以及能够对寓意进行感悟。

  最后我还联系实际谈想法以及总结了这个寓言的道理。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11

  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我微笑着回答:学习新课。他们脸上立刻洋溢着笑容,并向我耳边回声道:老师,我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两个寓言故事,我在家已经读熟了。可有趣了,里面还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

  叮铃铃.......我们就这样在谈论中开始了第二节的课堂,孩子们上课的状态高昂、激情,使我回荡心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寓言的知识,并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大家的积极性,那真是厚积薄发呀!

  我从课题入手,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这则寓言。我们引入眼帘的是闯生字关,令我欣慰的是学生们都能在不出示读音的情况下,认读这些生字,看来他们的预习功夫用心了。我通过齐读----开火车读----分组读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们认真学习的尽头,使我开心。这节课进入课文朗读时,学生们都能做到津津有味地去咀嚼文中的深刻道理。我首先让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自由发挥。结果他们认为:养羊的人早就应该听街坊的话,这样就不会被狼叼走。但这个养羊人,最后后悔了没早听从街坊的劝告,心想还是赶紧把羊圈修好吧!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分辨出应该做一个知错就改,多听取别人教导的道理。

  通过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们去动脑思考问题,老师做补充、总结是课堂学习的必要环节。因为通过前四单元的学习、做试题,我发现里面的题型考察学生的.思维想象题型较多。这在平常的上课中,要多善于指导、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想象发挥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通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那个养羊的人丢了几次羊?二是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么样?三是你认为养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四是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吗?试着说一说吧!从这几个问题中升华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学生们在前三个问题中,都能脱颖而出,唯独在最后一个问题回答中有点难度,回答的不是多理想,以后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体而言,学生的听课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足的之处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12

  《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故事是一篇精读课文。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学生学会了区分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不同。学生非常乐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课下也进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先自己读文,再提出重点词语,再由重点词语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读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时态度的不同进行教学,针对“第一次丢羊,养羊人街坊是如何劝他的?他是如何反应的?”“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理解课文之后适时的出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课题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演化,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很多:

  1、教学目标制定得不细致准确,所以教师教学时对课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13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这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忆学过那些寓言故事,然后教师小结:寓言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如,“亡”“牢”什么意思?“亡羊补牢”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街坊是如何劝养羊人的?他是如何反应的?”“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显得更明显:

  1、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2、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14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由于这则寓言较短,所以一课时完成。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学习寓言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理解题意。我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几个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内学习课文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自由表达。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我让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补牢事件。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内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时呈现。以上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还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还有不该自己讲的东西自己讲了。)

  2、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这是讲课中的一个失误。

  3、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15

  《亡羊补牢》是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出来,把那只羊叼走了。”这句话很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丢失羊的原因。按教学流程应该是很顺利地完成好这一部分的,然而,孩子们的脑海中永远有着无限的探究欲望和问题,让教学充满了未知。这次教学就发生了一场“大转弯”,呈现出了别开生面的一幕。

  片断回放:

  师:请同学们在第一段里画出这个人丢失羊的原因。(用笔勾出那句话并朗读)知道羊丢失的原因了吗?(板书:破了个窟窿)

  正当我写完板书转身后,还见一名男生把手高高地举过头顶,可以看出他很想说话。于是,我请了他起来。

  他起身问道:余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既然羊圈破了一个窟窿,那么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去?

  听了他的问题,我顿时感到了一片茫然,完全出乎于我的预设之外,心想: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呀?一下子我不知所措地陷入僵局,突然,我又觉得这还真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应该放过这次机会。看着孩子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我立马想到问题是孩子们的问题,应该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想象和探讨。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一个让老师也没有想到的问题: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来?从你们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大家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现在就让大家花点时间来讨论讨论吧?

  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耶”了起来,赶紧拉开阵势,展开了小组讨论,两三分钟后,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我们小组认为羊没跑出来,是因为他们害怕狼,狼常吃小羊,如果羊全部跑出来的话,就有可能被狼全部吃光。

  师:这是一个原因:怕被狼吃掉。那你一定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吧!(生哈哈大笑)

  生:我认为羊不会跑出来的`原因是时间太晚了,该是羊休息的时候。

  师:你一定是从“夜里”这里知道了时间,会懂得从词语中来分析,有道理。(在不断地交流中,我也受到启发并加以引导),同学们,想一想,“羊圈”是什么?

  生:羊圈是羊们住的地方,是它们的“家”。

  师:请孩子们想一想,这几只羊会是听话的羊吗?

  生:会,它们会听主人的话,不会离“家”出走。

  生:会,因为它们是最亲密的亲人、朋友和兄弟,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守候自己的家园,就像《喜洋洋与灰太狼》里面的羊村一样。(又是一片笑声)

  当然,孩子们回答还有其他的,比如:羊圈破的窟窿不够大,羊跑不出去;羊儿们白天在外面放养了一天,到了晚上就累了——————

  教学反思:

  这是一段出乎意料的教学,是一段在预设之外的教学,更是一段让人寻味的教学。我们常说,课堂是什么?其实就是孩子们的课堂。在教学前,教者根本没有考虑到会有这样的课堂提问和生成。“羊圈里的羊为什么不从窟窿里跑出来呢”这个问题,结合本课教学目标而言,没有多大的教学价值藏在里面,这是偏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提问。然而,我们用孩子的视野来观察,会发现这个问题却高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带有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再思考,带有看问题的独特思维眼光,带有对弱小事物的关爱和同情。在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小组讨论精彩纷呈,尤其是在交流汇报上,他们都能为自己的回答找到充足的理由,这个问题已经慢慢地进入了孩子们的理解文本、训练思维、生活世界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去了。我认为:教学是为孩子服务的,面对一次难能可贵的“孩子问题”,我们理当应该停下脚步,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徜徉在属于他们的问题世界中去。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亡羊补牢》 教学反思08-13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10-22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09-06

寓言《亡羊补牢》教学反思09-19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范文10-08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精选9篇)06-11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估算的教学反思10-02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周卫平08-06

《亡羊补牢》教学设想范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