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
比如说“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课文中没交代有多长时间,一般学生也并不能从这里体会他的辛苦和坚持。为了体会盘古的力量,我在这个环节是引导那个读书的学生,“此刻,你头顶的是整个天空啊!脚下分开的是整片大地啊!”学生立刻领会了,再读时明显强调了力量。盘古顶天立地的漫长又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体验。反问学生:盘古顶天立地有多长时间?100年?10000年?100万年?学生这么一问,反应过来了——不知过了多少年。用后文中的证据反驳了我的假设,自己体会到时间的漫长和艰难。再进行读句,果然是效果出色。
另外一个设计当时也存在争议,因为我要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盘古的'高度。我当时是这样设计的:在盘古的顶天立地之下,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100天过去?天升高多少丈?地下沉多少丈?10000天过去?天升高多少丈?地下沉多少丈?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升高多少丈?地下沉多少丈?学生回答的是:100丈。10000丈。不知有多少丈。很多人都被这时的高度推进弄得莫名其妙。马上,我问学生:当盘古就在眼前,仰望盘古,看得清全貌吗?学生达到:太高了,看不到。再追问他受得了这漫长的辛苦吗?前面的种种铺垫在这一刻迎刃而解。用高度推进让学生明白这是太过于艰巨的任务,身为神的盘古也有支撑不住的时候,所以他积劳成疾的倒下了。
通过这次备课,我充分体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节课的轻松表象背后,包含了整个年级的多少思考、探索、劳动与付出。很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和未展现的方面都有我们整个集体的智慧与劳动,这是一节锤炼出来的课。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2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培养想象力。学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3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开课时我以许多学生们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为引入,学生们一起举了十余个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于是,课堂上学生十分积极地读书,在学生们中间转悠的时候,发现有七八个学生提前主动预习了这一课,还在书上标了自已的感受和疑问,有的早已划出了生词。当学生汇报初读效果时,我就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表扬并引用了古人的话“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并趁机告诉他们解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从读中体会思考问题。于是在学生开始读书学习生词,并通过小组讨论时,我特意留心了每组学生是怎么解疑的,有的呢是查字典,有的呢就联系生活,有的呢在反复地读课文以想出答案,我特别指导了几个小组将解答不出的问题通过找书上含该词的句子来读,并在汇报时特别指出部分学生已经学会用读书的办法来解疑了,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课文中我假设的一些生词,很多学生自已都解决掉了,所以就留了不少时间来指导写字。在写字时我重点指导了“降”子的右下部分,我边指导笔划边写出来,刚写好,学生竟开始议论纷纷:“你写错了!”我一惊,想会不会是哪里学生嫌我写得不好了,谁知学生说下面是竖折然后写竖嘛,你怎么写成了两笔竖、横、竖,开始我还坚持自已的意见,学生意见越发大了:“你看清楚了吗?就去写?”“你再看看明明是……”我也开始疑惑,写了多少年了,自小老师就强调了这一点嘛,怎么会错了,于是按学生指的地方仔细一看还真错了,右边的竖和横确实是连在一起的',备课时只注意到它易错,还特意把它列为重点,没想到自已这么马虎,写了这么多年的字竟写错了,还是学生提醒,还是现在的学生胆大,以前的学生怎么就没发现这一点呢,同时脸上不禁开始发烧,回想刚才学生的批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确确实实是自已错了,于是不好意思地向学生说道:“真不好意思,老师看错了,以前老师都是这样写的,幸好你们提醒!”学生瞪大眼睛听了我的道歉,反而不好意思了,有的学生又说开了“这个字是挺难的!”我心里慌慌地,匆匆强调了一下这个字的笔划,马上跳开去了,让学生自已试着观察其它生字,试着书写。一时的尴尬就这样过去了。
晚上回想起来,学生直露露地批评自已时,心理挺不好意思,挺不好受的,不禁想到,自已有时批评学生时不也这么毫不客气,有时更为严厉,当时学生的心理一定更不好受,如果次数多了,胆小的学生就有可能下次不跟我打交道,上课不回答问题等了,这企不是影响了他正常的学习活动?以后批评学生时语气一定要注意了。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4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现将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阅读课文把握结构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讲。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同时也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重点朗读2——5自然段。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文中找找。同时揭示课文的课文中心句,也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指导学生学习各个自然段,让学生接触到根据内容加小标题。总整体认识课文故事叙述顺序,了解课文的结构。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抓住“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1分钟,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蹬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精心的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份收获会使你更加充满信心地迎接每一天,面对每一次挫折。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5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开课时我以许多学生们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为引入,学生们一起举了十余个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于是,课堂上学生十分积极地读书,在学生们中间转悠的时候,发现有七八个学生提前主动预习了这一课,还在书上标了自已的感受和疑问,有的早已划出了生词。当学生汇报初读效果时,我就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表扬并引用了古人的话“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并趁机告诉他们解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从读中体会思考问题。于是在学生开始读书学习生词,并通过小组讨论时,我特意留心了每组学生是怎么解疑的,有的呢是三思语文网,有的呢就联系生活,有的呢在反复地读课文以想出答案,我特别指导了几个小组将解答不出的问题通过找书上含该词的句子来读,并在汇报时特别指出部分学生已经学会用读书的办法来解疑了,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课文中我假设的一些生词,很多学生自已都解决掉了,所以就留了不少时间来指导写字。在写字时我重点指导了“降”子的右下部分,我边指导笔划边写出来,刚写好,学生竟开始议论纷纷:“你写错了!”我一惊,想会不会是哪里学生嫌我写得不好了,谁知学生说下面是竖折然后写竖嘛,你怎么写成了两笔竖、横、竖,开始我还坚持自已的意见,学生意见越发大了:“你看清楚了吗?就去写?”“你再看看明明是……”我也开始疑惑,写了多少年了,自小老师就强调了这一点嘛,怎么会错了,于是按学生指的地方仔细一看还真错了,右边的竖和横确实是连在一起的,备课时只注意到它易错,还特意把它列为重点,没想到自已这么马虎,写了这么多年的`字竟写错了,还是学生提醒,还是现在的学生胆大,以前的学生怎么就没发现这一点呢,同时脸上不禁开始发烧,回想刚才学生的批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确确实实是自已错了,于是不好意思地向学生说道:“真不好意思,老师看错了,以前老师都是这样写的,幸好你们提醒!”学生瞪大眼睛听了我的道歉,反而不好意思了,有的学生又说开了“这个字是挺难的!”我心里慌慌地,匆匆强调了一下这个字的笔划,马上跳开去了,让学生自已试着观察其它生字,试着书写。一时的尴尬就这样过去了。
晚上回想起来,学生直露露地批评自已时,心理挺不好意思,挺不好受的,不禁想到,自已有时批评学生时不也这么毫不客气,有时更为严厉,当时学生的心理一定更不好受,如果次数多了,胆小的学生就有可能下次不跟我打交道,上课不回答问题等了,这企不是影响了他正常的学习活动?以后批评学生时语气一定要注意了。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6
选择上这篇课文是因为自己被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所感动,只有自己感动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去打动我被教的学生。
但当我拿着这篇文章反复阅读时,觉得太简单了,除了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可以渲染渲染,盘古化作了什么可以做句子训练,其他的似乎不学,学生都能掌握。这时我心中的那份感动又变得茫然了。
离家长开放的日子只有几天了,在情急之下,参阅了优秀老师的做法,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今后这样去做:
1、提炼词语,概括文本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位教师能时刻想着学生需要什么并能发现段落里藏着成语,而我这位俗人却没有敏锐的眼睛。这一定是老师反复与文本对话的所得,老师已经读到了文字背后的东西,下的功夫绝非一天,两天的事。庆幸自己也学了这一招。从学生的角度说,这样的设计既是一次积累更是一次概括能力的训练,一举两得。学生的概括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我觉得孩子需要的就是我们课堂上老师要给孩子的,而这种提炼词语,概括文本的方法,就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的知识。今后在概括文本上自己应下点功夫。
2、词语的理解与朗读进行整合
我是一位注重学生朗读的老师,每堂课我总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读,或高兴或悲哀或自豪或赞叹,似乎这种读已是学生读好文章的“模板”了。而这位老师却能把词语的理解与读融合在一起,使读又有了新的解读。如学习“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这句时,让学生明白“抡”什么意思,然后再带着那份力量去读;学习“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句时,让学生明白“轻、清”的意思,明白四对反义词的意思,这样学生马上便能顿悟天地分开原来就是漫长的,读就显得水到渠成。这比教师盲目地说带上怎样的心情读效果要好。
3、积累句子就是反复出现
备课前,本以为盘古化作了什么可以做句子训练,那就是积累。没想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特级老师的'想法总是出乎人的意料,文章的第四段是这篇文章的精华,这位老师的做法把它做成了一首诗,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为我们带来了凉爽。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为我们带来了凉爽……多样的形式使学生不觉得那是枯燥的读,那是创意。有创意的东西更能打动孩子的心,同时告诉孩子学习就是积累。积累首先要把文章中美的句子化为己有,化为己有最好的办法便是创造。聪明的孩子老早就知道这就是积累的一种方法。
今天的开放我只是一场演绎,这场演绎还算成功,因为孩子的小手如林。但更让我欣喜的是进行了一场扎实的语文教学,同时也让我明白收获往往就在精心地付出。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
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时,我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我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有的说;“盘古的`手指指甲变成了雪花。”有的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从高处往下流的瀑布。……等等。复述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要求。我在教学中也注意到这一点,这篇课文比较适合训练学生复述,学生学习完课文后我让他们看着画面复述课文,还让他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我还建议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外古代神话故事,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这节课,我觉得也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如课件作用、教师范读等,但可能我朗读基调把握得不够好,学生朗读还不够精彩。神奇的感觉读得不够。还有第四自然段教学时我对句式“盘古的身体部分变成了怎么样的什么?“渗透不够,且前后事物的联系渗透不够,后面学生的想象虽然不错,但是有些同学只说出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有些同学想象就不够合理。下次教学我就要注意到了。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8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开课时我以许多学生们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为引入,学生们一起举了十余个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于是,课堂上学生十分积极地读书,学习兴趣比较高涨。
一、备课过程中,它使我明白备课不单单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更应该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刚接触到教材的时候,我认为到第三自然段天地成形为止,盘古开天地已经成功了。但是反复读教材,思考教材之后,我发现,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盘古开天地不仅是说他劈开或者分开天地,还应该包括创造宇宙万物。那么就可以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天地分开——天地成形——变成宇宙万物。因此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第三自然段,着重的通过朗读体会盘古开天的不易,体会盘古的伟大。把这段话的重中之重“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与课文插图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换位思考,让学生体味盘古的伟大,了不起,说话与朗读相结合,进入师生与文本共鸣的佳境。
二、想象学习第四段:
第四自然段句式整齐,就像列队的士兵。因此我先让学生找出天地发生的巨大,然后师生合作读排比句。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通过合作朗读,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其间,结合着学生的朗读,指导他们读出感情,读出文字所表达的意境。
接着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什么?分别会变成什么呢?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作家。
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仿佛触摸到了盘古的肌肤,听到了他的`呼吸,任想象自由驰骋,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将“他的(),变成了()的()”补充完整。同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仰望天地,观察万物,用()是盘古的()反写刚才的句子。两个环节相辅相成,学生对盘古的伟大体会得更深刻。
四、在遗憾中成长
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男女赛读,抽读,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尤其是个人读,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因此读不出感觉,读不到老师希望的水平。今后应加大学生朗读的指导,让他们敢读书、会读书。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9
课堂情境一: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我先要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都会念了吗?自己先读读吧!
混沌漆黑抡起缓缓
肌肤辽阔血液滋润
创造下降猛劈逐渐
(谁愿意读)指名读,齐读。
评1: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
评2:哇,连你都会读了,真是了不起。
咱们一起来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你能不能用上屏幕上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甚至更多的词语,说说初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以前的宇宙是混沌一片。
师:你用上了一个词说出了以前的宇宙,不错。
生2:我知道盘古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你更加不错,用上了两个词语。
生3:我知道是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你真爱学习,说得多好呀!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师播放课件,并旁白第一段。)
【思考与分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教学时,让学生积累词语,学以致用,巩固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复习导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再次了解,为整堂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情境二:
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醒来后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读。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课件指出第二段)。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句话吗?(师看看看学生)
哦!都是,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猛劈读得特别重,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天和地是混沌一片的,是很重很重的,如果不用劲就劈不开宇宙。
师:你读得好,说得更好!(掌声送给他)谁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的情形,咱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师:读得多投入呀!这一抡,这一劈,把天和地分开了,用一个成语说就叫做--开天劈地。(板书:开天劈地)
师:这时,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引读。请你再回到书上仔细读一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用笔圈一圈。
生:我发现轻和重是反义词。
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真不简单。
生:我发现上升和下降是反义词,天和地是反义词,清和浊也是反义词。
师:哇,你发现了这么多对反义词,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发现缓缓和慢慢是近义词。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真会学习。再读一读,用上了这些近义词和反义词有什么好处?
生:用上了这些词,可以看出天地的分开是很慢很慢的。
生2:用上了这些词,让我感受到天地的分开是很不容易的。
生3:用上了这些词,让我感受到盘古开创天地是很艰辛的。
师:你们真会感受。是啊!用上了这么多反义词,轻一点的东西,缓缓上升,重一点的东西,慢慢下降;清的东西缓缓上升,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天地的变化是多么的慢,多么的不容易啊!想看看天和地分开的情形吗?
生:想!
一起看天地分开的动画。
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到盘古开天地很不容易。
生:我觉得盘古很艰辛。
生:我觉得轻的东西是上升的,重的东西是下降的。
师:是呀!天和地的分开是不同的,天地的分开是太慢了,太不容易了!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示吗?读给同桌听。
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读出了轻和重的变化,读出了慢的感觉。
师:你评的真好,你能来读读吗?
生读。
师:好极了,你不仅评得好,读得更好!学着他的样子咱们一起读。
学生一起读。
【思考与分析】
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的水平不同,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重点词的体会都是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从读中感悟,层次一级比一级深,学生学起来也感兴趣。
课堂情境三:
师:盘古劈开天地以后,他又沉睡了吗?
生:不是。
师:这时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自己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
生:盘古用头顶着天,脚瞪着地。
师:你找得真准,哦!是这样吗?(出示画面出示字。)
师:哦!都是,那现在你就是盘古,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们,在你的头上顶着的是天呀!用力顶了,好重,快塌下来了,啊!用力;手快托不住了,用头顶住,顶啊!脚用力蹬了,使劲,蹬住地,用力,加油,使劲,顶住,蹬住,用力,加油!使劲、使劲、再使劲!
盘古就这样,使劲的用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一天过去了,他是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两天过去了,他还是---(生),一年过去了,他又是---(生),一百年,一千年过去了,他仍然是---(生),一万年,十万年,几十万年过去了,他依然是---(生)。用一个成语说,这就是顶天立地。
(板书:顶天立地)
师和生一起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情形。
师: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很累。我觉得盘古太累了。
师:看得出你确实很累了。
生:实在是太难顶了。
生:我觉得盘古太不容易了。
师:是啊!他太累了,太不容易了,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懈的顶着天,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同学们,请你把顶天立地这几个字端端正正的写在英雄-盘古的边上。
【思考与分析】
让学生当盘古,感受这位英雄顶天立地的不容易,边想象边朗读,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既拉深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加深了神话与现实的联系。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还孩子施展才能的空间。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总是针对于文本发生的。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如果对事物感兴趣、有认知趋向──探究倾向、好奇心,客体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意向,主动自觉地投入真个身心。这时的体验才会比较深刻。反之,主体──学生对认识的主体漠不关心,无所谓或反感,也就无所谓独特,不能进行积极地自我建构,因而不能出现预期的体验。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重点创设了让学生当盘古感受顶天立地的情境,体验盘古这位英雄顶天立地的辛苦和不容易,学生随着教师语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起伏,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既拉深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加深了神话与现实的联系。盘古那顶天立地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
课堂情境四:
师:盘古就这样站在天地间,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变得很亮很亮,终于有一天,盘古倒在了地上。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师配乐读。)
师:请你也用心地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谁来说。
生:我仿佛听见了隆隆的雷声。
师:听,这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能把隆隆的雷声读出来吗?
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花草树木。
师:是呀,花草树木多美呀,想看看吗?(生看)
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咱们一起美美的来读读。(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茂盛的花草树木,边上还有学多小鸟在哪里玩耍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他是盘古的血液变成的,瞧,这就是奔流不息的江河。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示吗?
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
生:我仿佛看见了辽阔的大地。
师:是啊!看看我们这辽阔的大地,那就是盘古的肌肤呀!咱们一起来读读吧!
齐读。
师:刚才,我们读着文字想象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如果我们想象着画面来朗读肯定能读得更美。咱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自己读读吧!咱们一起来读。
师生配乐一起读第四自然断。
师:同学们,盘古把自己的肌肤变成了大地,把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就这样他把自己的全身都奉献出来,化作了万物。(板书:化作万物)他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学着课文中的'句式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他的,变成了的。
生1:盘古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你是第一个来到宇宙的,祝贺你。)
生2:盘古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
生3: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4: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人的心。
生5: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
师:是啊!盘古就这样把自己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
【思考与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盘古身上的其他部分还能变成什么?我有效的抓住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时,有的同学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指山;有的同学说: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刘丝;有的同学说: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这些想象是多么的富有创造性,多么富有人文性啊!这些想象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并不是强加给他们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积累,因此才说出了这么多妙语连珠。学生的这些想象是我根本就预想不到的,这些东西都是真的,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激发了以后,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情感在这里释放出来。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
课堂情境五:
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盘古,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吗?(出示盘古的图片)
生:盘古,你真了不起。(评:你也很了不起。)
生:盘古,你真伟大。
生:盘古,谢谢您!(你真会表达自己。)
师:是啊!盘古,你确实伟大!盘古,你确实了不起!是你,用大斧头分开了天地;是你,用自己的身躯顶住了天地;又是你,把自己的全身都化作了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宇宙)。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美丽的宇宙,没有你,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他蕴藏的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他又是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一块宝藏。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中,还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同学们,你还喜欢读哪些神话故事?
生:精卫填海。
生:宝莲灯,夸父逐日。
生:女娲补天。
生:后羿射日,七仙女。
有人把这些神话故事编成了一首《中华神话千文诗》,老是截取了其中的一段,想听听吗?
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七、布置作业
今天我要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我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我要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存在的问题:
反思:整堂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听说读写得到了扎实的训练。我对学生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变成了什么的评价不好,教师的语言很重要,但课上我只注重了学生想象的合理性,而忽略了用美的语言去引导他们,使他们不能领会到那么美的东西是盘古的身体变化的。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0
我和张祖庆老师虽未谋面,但已多次聆听了他的课堂。驻足在他的课堂里,那娓娓道来的神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舒服悦耳的声音、激情机智的点拨、井然有序的组织会让你觉得——听课是一种莫大享受。
这次,听了他的《盘古开天地》,除享受之外,还得到了新思考。
教学目标的价值在于发展语文素养
如果我们在上语文课时,心中没有一个明确且适宜的教学意向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肯定是无的放矢。这样一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便成了“水中月”、“雾中花”了,成为了一种幻影。
其实,老师们的教学意向肯定是有,并且一般也是很明确的,因为教学参考资料或者优秀教学设计中都赫然摆着。如果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自己的思考与辨别、筛选与改变,就作为自己教学行动的“指南针”,那么在教学旅途中,面对学生的鲜活的观点、情感、表现时,可能就会尴尬不知所措的地步,甚至找不着南北了。
看来,当教参、周围的优秀教师等“权威”给你设定了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向时,如果你只是将它当成一个既定的工作任务来接受,而不是当成一种需要自己理性反思的主题的话,那么,我们可能成为庸俗的“教书匠”了。因此,那样的教学绝对不能算作真正的教学,因为“真正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而这“自身认同”,就拿面对“给定”的教学目标来说,需要进行“这教学目标有怎样的价值”的追问,当自己内心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确立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之后,才能算是初步的“自身认同”。
张老师制定了四条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血液、滋润、浊”等生字词语,部分词语能结合语境,在复述中初步运用。
2.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激发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
3.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
4.读懂“总起——分述”的段落,并能仿照课文第四段的句式练习说话。
这四条教学目标,从他自己的“反思”中,可以知道一定是经过他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追问的。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本课教学目标大都是这样定的: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以上的教学目标。不难发现,张老师的教学目标不仅强调了字词掌握,还标出部分词语结合语境在复述中运用;不仅强调“总-分”结构的感知,而且还追求仿说;不仅要求复述,而且教给“抓要点”的方法;不仅要求朗读,而且要求想像、品位语言;不仅要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而且要感受神话故事的体裁魅力并产生兴趣。
对比之后,我们仿佛能瞧见张老师的教学目标背后,张老师内心十分认同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这语文素养应该遵循“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的运用”(李海林)这一规律。而这就是教学目标的价值追问后的所得。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理念,才会有这样的目标设定,也正是为目标与思想都是经由他内心反思并认同的,所以教学目标充满着一种理性色彩。
语言的有效性形成交往的理性
教学的完成需要通过语言交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语言素养,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因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然而,老师的语言除了感情投入之外,更需要理性的介入。如果一个老师光是充满激情地通过语言和学生交往,而不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达到“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与“教育性”这些标准,那么通过语言交往的有效性肯定不会高。
不过,我欣喜地发现,张老师通过语言和学生交往时做到了。
我们随意撷取张老师教学“创造”一词时所用的语言:
师:看老师写“创造”这个词语。请大家注意观察“创”字什么旁?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用“立刀旁”?
师:需要工具是吗?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师:再看“造”字,创造的“造”为什么要用“走之底”?
师:是啊,原地不动,能创造吗?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它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拿起书。
从后面“读成连环画”那个环节中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围绕“创造”这个词语来理解课文的意义,的确非常有效。比“你从课文的哪里读出了盘古的伟大”这样的教学语言要有效得多。张老师的教学语言由于是清晰、简明和可理解的,比如“创为什么要用“立刀旁”,所以是“可领会”的;由于关于创用立刀旁与造用走之底的知识陈述是已经得到文字学的验证的,而不是张教师信口说出的,所以是“真实”的;由于张老师在引导学生由偏旁思意义之后,一语道破理解“创造”一词的真正意图,即理解盘古是怎样去创造美丽宇宙的,因此老师的教学语言在道德上是具有“真诚性”的;由于张老师在交往中选择了这样的语言——“创造”需要工具,它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这样的语言很好地为学生的理解提供方向,并且引发了学生好奇心,以便使学生愿意和教师一起开辟理解的新境界。因此,老师的用语具有“正确性”,同时这句话又具有“教育性”。由此看来,张老师的交往用语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老师的交往都能够这样有意识地以这五个标准作为思想前提,那么老师的交往语言将为孩子高效学习成为可能。
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学意向的达成
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由此,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传递、呈现就至关重要了。
张老师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成四“读”——读成一句话、读成连环画、读出真感受、读出真问题。
先来看“读成连环画”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请同学仿照上面的句式(投影显示的句式略),将“他的(),变成了()的()”补充完整,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开始!
学生自由说,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时,老师:这排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说!注意你在说的时候也要让人感觉到很神奇,所以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学生这样说——
生1: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
生3: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
生4:他的牙齿,变成了高大无比的山峰。
生5:他的脚指头,变成了一颗又一颗的石头。
生6:他的鼻子变成了(迟疑地)大大的山洞。
生7: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棵棵小草。
生8:他的五个指头,变成了珍贵的民族饰品。
生9: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
生10:他的`牙齿变成了美丽的星座。
孩子们在这个句式指导下的想像性言说中,他们言说时的语气、神态与言说“结晶”说明他们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这种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这不是已经实现了一部分教学目标吗?
本课张老师又在想像朗读、对盘古诉说心理话、抓要点复述等教学内容的达成中教好地实现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看来,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运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合适的、合理的“工具”,并且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这种“工具”充分地展现了理性。
教育的欢愉在于“儿童就是目的”
张老师的课给我们展示了他的教学魅力,同时也足以说明这次教学有多成功。他的教学已经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价值理想接近了。
人生的价值理想是多样的,上面的这一价值不是核心理想,而自由才是人生的核心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自由是实现人生其他价值的基础,不能为了实现发展儿童语文素养这一价值,就牺牲儿童的自由。
自由是德性的基础。牺牲自由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不符合教学的伦理性。因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就是伦理性的标准。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意味着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始终是自由思考、自由发言、自由交流的。如果我们已经确立好了思考的终点,比如“同学们这画面太神奇了,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画面去读一读一、二两个自然段,读出它的神奇,一会请同学读一读”;如果我们已经给出了言说的模式,比如“他的(),变成了()的()”;如果我们的交流态度只能是唯一的,比如生读“放眼大地:辽阔的土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时,读得没有感动人时,老师便指出:同学们,说话的时候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那么,此情此境中学生能算比较自由吗?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意味着在教学目的上,儿童作为人的位置最高,而不是发展语文素养的为最高位置。其实,发展语文素养是为了儿童,假如为了发展语文素养,就不顾儿童的生存状态,不以儿童为指归,那么发展出来的语文素养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素养。
教学的伦理性、德性、自由,常常没有教学的意向性、交往性等特征被那样受重视,自然,它也就会成为不容易被理解和实现的一个特征了。正是因为这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实现教学的伦理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假若你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就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1
《盘古开天地》是小学语文人教实验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想象力是创造一切的源泉。怎样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精妙,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浩如瀚海的人类文明面前是那么渺小。尽管如此,我也要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古代文明在学生的心中熠熠生辉。
说实话,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于是,我多方查找资料,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适合我教学特点的教案。接下来我将各个教学环节熟记于心之后就走马上阵了。
上完课后,细想各个教学环节,觉得整个教学过程还算得心应手,但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平常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讲课时,有一道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题是这样的:盘古不停地为人类做奉献,想象他的身体还变成了什么?学生的答案很丰富:有的说,他的筋脉变成了大路;有的说,他的左脚变成了月潭,他的右脚变成了日潭;还有个孩子说,他的细胞变成了儿童……多丰富的想象!可语言又是多么的贫乏!只有个别同学在我的引导下将句子变成了极富感情色彩的倒装句。例如,“大地上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我知道,那是盘古的细胞。”如果是这样,盘古看见这些孩子一定会欣慰地笑了。这些孩子会让盘古含笑在整个宇宙!我要让这样的精彩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就要在平常教学中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那样,我的教学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关键的是我的学生将会受益终生,他们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会让他们在干一般工作时游刃有余。
二 继续加强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在教学中孩子们读课文时还可以抑扬顿挫,可回答问题时就差远了。以后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感。比如看见“温暖”就感觉舒服,看见“冷酷”就不寒而栗等等。再者要言传身教,多给孩子范读课文,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范读课文以前,学生必须扫除生字障碍,对课文内容要熟悉一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听范读时注意老师的表情变化,感受声音的变化和面目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当然,在范读以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试读,有不好的地方一定要反复练习,直到完美!最后,要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读的处理等等。
总之,我要多学习,内翔素质,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出语文素养好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2
语文课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抓语言积累,重表达运用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首先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文中角色,透过语言文字体味盘古开天地的艰难和辛苦。
其次是通过朗读感悟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一组排比句,学生要积累的是表达的方法。
最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出文本,将课堂的积累,运用于表达之中。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本来设计的是让孩子们把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们听的,可是孩子们不够大胆,都在自己的位子上讲。但是我注意观察了,全班同学都在张嘴说,有很多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这一点说明,原本最后的这个学生讲故事的环节可以请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堂讲一下的,但是,我想到小学是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所以,我修改了教案,让学生把故事讲给自己听,或者讲给老师听。目的的是让每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在思考今后的教学,一方面要继续抓课内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运用。积累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同时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力度,让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开阔一些。课堂上让学生说说盘古倒下后,身体还有哪些变化的时候,孩子们生涩的语言,浅薄的想象,真让人遗憾。这都说明学生的见识狭窄,积累有限。没有积累就无法表达。所以,抓积累,重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方向。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3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这一目标。 本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这一目标。
本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在课文学完,我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寻找类似的句式,并一组组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学生展现文本深刻内涵,展现语言文字无穷韵味与魅力的教学意图,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生,这种句式会深入到学生内心,逐步达到内化。理解词语不脱离语言环境,理解句式用板块呈现,遣词造句正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积累。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4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5
《盘古开天地》是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的中华文化”,《盘古开天地》正是从神话这个角度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和神话以及民间故事有关。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远古时代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神话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这种传的过程就是一种古代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种语言实践。
从三年级儿童的特点分析,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盘古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我把“说好神话故事”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核心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神话人物的精神。
一、运用多媒体,融情于景。
导入本课时,我用的是几幅孩子们熟悉的图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性地使用学生已知道图片故事引路,引起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共鸣、起到了激发兴趣的作用。然后屏幕显示刚才出示的词语,请学生观察这些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度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且在揭示课题的过程中,把神话的特点也适当揭示出来。
二、教师示范说故事,理清神话大结构。
教师给学生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通过简练的语言把它梳理出来,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故事。请学生利用板书,利用故事的大结构讲故事。理清神话故事的大结构,这是说好故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第一步。
教师二次示范说故事,说清神奇的细节。
教师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要关注这个故事当中神奇的地方,边听边记住一些神奇的细节。教师讲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记住了哪些神奇的细节。紧抓神奇,引导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这是复述能力的再提高。
三、方言试说故事,课外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一个兰州版的神话故事,告诉学生:在古代,在不同的地方,老百姓分别用各自的方言,传承着同一个神话。通过还原古代人们代代相传神话故事的现场,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说故事的冲动,这又何尝不是新的.语言实践呢?
四、选择微信图片,感受盘古精神。
假如,我们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编成一则微信,微信封面你觉得哪一张比较好?小组讨论。哪一幅图最能体现盘古的精神?理清故事大结构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整体,说清神奇细节教学进入了部分,而感悟盘古精神又让教学回归到第二个整体,符合阅读教学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让学生说说选择哪一幅图,也是渗透神话价值观的需要。
本节课,我选择了“说”作为语言实践的主线,让学生在“理清大环节一说清小细节”的过程中,将课文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语言。可以预见,本节课的教学将会呈现师生共说,其乐融融的教学场景。课也因为这样的说故事而变得富有张力。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够具体生动,情感表达能力欠缺,在讲得时候没有营造出一种“神话氛围”,此外,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有些内容把握不够充分,导致在讲故事的时候语言不够流畅,虽然我示范讲了两遍,以及播放方言版本,但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下课后,我坐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发现在课前备课环节中,花了大力气去备教材,钻研教材。可是却没有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能力,忽视了备学生这个重要环节。预设应该充分考量到文本,学生,这些因素,才能使学生在一种“浑然不知”的状态下受到教育,生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03-22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01-05
18、《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09-25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范文10-05
课文《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范文10-05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精选14篇)10-28
《盘古开天地》的语文教学反思09-17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精选11篇)11-07
《盘古开天地》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