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1、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2、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3、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不足之处: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2
刚刚过完一个双休日,学生们就要学习新的知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接受学生错误的准备。对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上体现地比较充分,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而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这个要求对于各个层次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及时达成。反思这堂课,应该有一些感受想要与大家分享。
【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前置,为新授做了有力铺垫】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每组的四道题目,思考能不能根据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这样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一种是横着看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一种是竖着看观察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后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朦胧的,他们能够大约的看出两道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但是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的。要真正表达完整还是比较难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过快地拔高他们的生长速度,所以我在课堂上认可了学生朦胧地认知。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3
十几减9退位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教学,由于算式的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在计算减法时是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引导学生做减法想加法,这也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4
由于有实际生活做为知识的支撑点,因此学生较顺利的掌握了新知。但发现还是存在两个计算上的错误:
一、审题不认真,学习欠灵活
如“做一做”中545-167-145学生无视题中数字的特点,仍旧把167与145相加,没有意识到把两个减数相加并不简便。
减法运算性质是用来使计算简便的',并不是所有的连续减这样的计算题就要用减法运算性质,而且在运用减法运算性质时也要注意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最佳方案来运算。通过今天的学习,促发学生在分享学习成功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绍提炼知识点,而且着重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回忆,数学思想予以关注。这样,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体系得以较为完美的呈现。以后在计算时要学会观察,再决定方法。多猜想,多验证,其实许多数学家也是这样发现数学规律的。
二、应用意识薄弱
如果单一地出示计算题,学生会应用各种定律进行简算,但是遇到应用题,学生在列出算式后,没有就用定律进行简算的意识,照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另外,教学后发现减法运算性质的内容不是很多也不难,但是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处理不当的地方。我发现一些需要重点强调的地方时间花的过少。组织教学耗费了一些时间与精力难免使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探究减法运算性质时过于草率,没有及时有效的练习与巩固。再有请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回答问题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而班上一些理解比较慢的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好,特别是减法运算性质逆用.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5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 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
尝试以下方法:
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
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6
本节课的教学是一节期末总复习的教学,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情景创设。
因为复习很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什么兴趣,如果学生没什么学习的兴趣,那课堂教学很可能就会成为无效的教学,更别提什么优效的教学了,所以我觉得复习课更应该关注学习情景的创设。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告诉他们我给他们带来了精美的“数学智慧大门”的图片,可要看到它就要获取5把金钥匙。这样学生一下子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来。
2、落实双基,关注发展。
落实双基,就是在课堂中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复习有“深度”即:复习横向要全面,纵向要透彻。教学中复习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教学中也采用不同练习题类型如填空题、口算题、笔算题、分析改错题、加减法应用题、提问题并解答问题、文字题等。教学中采用了“算一算”,“猜一猜”、等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双基的同时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
3、习题设计具有灵活性、整体性和开放性。
如“猜数”一题的设计就使学生思维灵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到了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数形结合”一题的设计是在基本练习题基础上稍作变化的习题,是具有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认识、区分几种图形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辨析能力得到了提高,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碰撞的过程,引领学会学生数学思索,渗透了数学思想,达到“一题多用”的效果,使习题的设计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
总之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做到了融会贯通。
课后也发现了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在辨析改正错题时,学生自我归纳总结错点后老师应该归纳,要用既简练又符合学生记忆的数学语言如:进位不加,退位没减,数位不对齐,加减不分等来进行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记忆。
思索探讨的问题是:
1、复习课中如何处理知识回顾和课堂归纳总结?
2、怎样使知识回顾具有实效性?
3、怎样的知识回顾才能利于构建学生自我知识系统中的“知识链”,而不是短期的知识“独立体”?
4、有时可不可以不进行知识回顾,就如这节课“10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如果让学生回顾,能回顾什么呢?假如回顾出口算和笔算的几种情况,是不是不如让学生能灵活进行口算和笔算呢?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7
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成功之处:
这次课,我觉得同学们,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同学们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
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
①直接数
②运用组成与分解
③加减法的含义
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习惯培养方面
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有序表达和说完整话,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8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想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能主动探索,学习0的有关加减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毛掉毛”这一动画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接着,让学生猜罐子里的硬币加深对印象;最后,还让学生举例说明,用放磁铁强调。这样,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0表示没有的含义。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有关0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也等于这个数本身的规律。我先让学生看图列出有关算式,再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列有关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算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
1、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首次到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对周边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体教室相对教室大得多我没带扩音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较涣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一手抓组织教学,一手抓学科教学,两手都不能误。
2、调控课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但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考虑到课件的问题,所以在个别环节显得啰嗦。如,“三毛掉毛”环节,学生说三根毛都掉了,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成了光头,我应该顺势引出:没有一根头发用哪个数来表示。可考虑到下一张课件,却做到一再啰嗦三毛头上有三根头发用几来表示,二根头发用几表示,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而后才问没有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致使教学显得啰嗦。
学无止境,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随机调整预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9
今天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总体上来说难点和重点基本突破,但是我觉得学生却有很明显的被牵制学习的痕迹,在学生到前面演示的时候,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认真去看,心思不在这上面,更不用提理解算理了,因此我把我的教具迅速展示到了黑板上,这个环节过于着急,在学生的角度上想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没有一点思路,去讲解其实对他们来说就是在强制的灌输知识,因此立即反映出来了大部分孩子并不理解我的意思。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得到发挥,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知识学得太死了。
如果再让我修改一次教学过程,即使时间再紧张我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都是一节课40分钟,后者是让学生自己去追求知识,以生为本,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会相差多少。虽然也是花费了4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怎样会的?能记多久?这都是我头脑中的一个问号。
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的“航标灯”。不等式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比赛场次教学反思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10
通过两个周的学习,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
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比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
如:在练习中,有的题组是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该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欢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禁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1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以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为例,进行反思成功与不足分析。
成功:
1.贴近实际,注重实践:
在教学减法时,我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减法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会用纸牌、小石子等具体物品进行操作,帮助学生们理解减法概念。
2.启发思考,培养创新:
在教学中,我尽量避免“灌输式”教学,而是鼓励学生们思考、探究,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我会给学生们出一些有趣的题目,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找到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
不足:
1.缺乏巩固训练:
在教学中,有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思维训练,忽略了对学生的巩固训练。这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后做练习时出现了困难。因此,我需要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的巩固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减法知识。
2.个别学生缺乏关注: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因为个别原因(比如家庭环境、学习习惯等)出现了表现不佳的情况,但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因此,我需要关注每位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提高,相信我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13
在教授一年级学生减法这一数学基础概念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以下是我对这次减法教学的一些反思:
1.学生认知水平的理解
首先,我认识到一年级学生在接触减法时,其先前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可能对“减少”或“拿走”这样的概念有直观感受,但要将这种感受转化为数学符号和算法,需要一个逐步引导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重通过实物操作、图形辅助和生动例子来帮助学生建立减法的直观模型。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例如,通过“摘苹果”游戏(学生扮演摘苹果的人,每摘一个苹果就减少一个数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减法;利用数轴或数字卡片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如“小明有5块糖,给了小红2块,他还剩几块糖?”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减法。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存在显著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掌握减法的基本规则,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因此,我注重分层教学,对于理解较快的'学生,我提供了更具挑战性的练习题;而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我则给予了更多的个别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
4.反馈与调整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和课后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减法概念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发现学生对“借位减法”感到困惑时,我增加了更多的练习和讲解,并采用了更直观的方式(如用小棒或计数器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
5.反思与提升
通过这次减法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寻求提升的途径。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同事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总之,一年级减法教学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收获的经历。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14
在进行一年级减法教学之后,我深刻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既看到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我对这次减法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优点:
基础概念明确:通过直观的教具(如小棒、苹果卡片等)帮助学生建立了减法的初步概念,学生能够理解“拿走”或“去掉”的意义,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减法过程。
实践操作有效:安排了足够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减法的实际应用,如通过分苹果、摆小棒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不足:
部分学生理解深度不够:虽然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但仍有个别学生难以将抽象的减法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表现出一定的困惑。
思维灵活性待提高:部分学生在面对不同形式的'减法题目时,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容易陷入固定思维模式。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成功之处: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购物找零、分发物品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法。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采用了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和任务,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待改进之处:
加强互动与反馈:应进一步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自主探索: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生表现与学习态度
积极方面:
学习热情高:大部分学生对减法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合作意识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需要关注的地方:
学习动力持续性:部分学生在初学阶段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动力有所下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习惯培养: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还有待加强,如审题不仔细、计算粗心等。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未来教学方向
深化概念理解:继续加强学生对减法概念的理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题的多种方法。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15
1. 教学目标明确性
反思点:在减法教学初期,是否清晰地设定了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减法解决问题?
改进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具体、可衡量且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减法概念,如“吃掉苹果后剩下多少”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减法的意义。
2. 教学方法多样性
反思点: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是否结合了故事讲述、动手操作、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
改进策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使用教具(如小棒、计数器等)进行实物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减法的变化过程;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情境模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减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态减法过程,增强视觉记忆。
3. 学生参与度
反思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存在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或跟不上的情况?
改进策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辅导。此外,设计分层次的任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上获得成就感。
4. 反馈与评价
反思点: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评价方式是否单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改进策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口头提问、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同时,给予积极、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改进方向。
5. 知识与生活联系
反思点:是否充分将减法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改进策略:在教学中融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减法解决问题。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或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动力。
总之,一年级减法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改进。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建立有效的反馈与评价机制以及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减法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03-01
加减法教学反思01-02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11-19
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4-26
5以内减法的教学反思04-28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3-02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19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4-20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