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4 15:43: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我在教学中用一“读”字贯穿自己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本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升华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写作上特点是首尾呼应,全文的结构“总——分——总”是学生学习写法的课文。

  我在修辞方法上作了一些点拨。因为修辞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没有思想情感,就无法体会出语言的优美。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这一句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海参蠕动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里鱼多的特点。学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辞的作用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求自己能写上这样的'一段话,就有点难度了。特别是夸张句有点难度,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为习作打下基础。

  写作法是我在本课中必须落实的重要环节,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训练。文中写海底的鱼,先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再分别叙述鱼的样子,最后又总结鱼多。在了解了课文写作方法后,接着出示习作训练题目让学生学着文章结构去写一段话,开始学生说的话都很笼统,不够具体。通过引导,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写出来的内容就好多了,学生完成还不错。相信这一单元的作文,学生会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如何在读中把西沙群岛美的味道读出来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自由读,充分酝酿情感。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自由体会,自由遨游美丽的西沙群岛。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文本。果然,短短的几分钟自由读,给学生以充分酝酿的时间。你看,有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有的学生读得犹如游客般神往,有的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更有的学生好像当了一回导游……到我提问的时候,学生已完全走进了文本。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课文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的?”学生大概的内容已经明晰了,而且回答各不相同,尖子生还用自己的话回答。例如:

  1、西沙群岛的海水很特别,你看,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吸引的许多游人的目光。

  2、西沙群岛的为什么颜色各不相同呢?哦,原来都是海底犯的错,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3、西沙群岛美在珊瑚,美在鱼儿,美在贝壳,美在海岛。

  4、西沙群岛的鸟是一宝……这是自由读的好处,既酝酿了情感,又感知了文本。

  二、默读,整理思考。

  无声的朗读(默读)有助于人的'思考。让学生默读,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整理思考。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极好机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抓住默读的机会,多让学生默读。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默读描写鱼那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鱼有哪些样子,除了这些样子外,还有哪些样子?学生在默读时,足足花了六分钟,其实读这部分内容只需花一到两分钟,但学生却花了六分钟,为什么呢?因为学生需要时间思考。花了六分钟,得到的是超越六分钟的效果。你看:

  1、还有的像打醉拳,摇摇摆摆的;

  2、还有的像一朵朵的花朵,五颜六色的;

  3、我这是圣诞树,鱼的尾巴就像树叶,一摆一摆的;

  4、我的是旅游帽,帽的边是鱼的眼睛,帽的身子就是鱼的身子……如果教师花六分钟向学生讲解,能使学生产生如此神奇的想象吗?可见,默读是无声的,但效果却在不言中。

  三、互读,交流提高。

  互读分为生生互读和师生互读两种。生生互读,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读一读海水那一段。学生读有差异,但读中有提高。就把镜头瞄向刘颖思这一组吧!先是张文杰读,他的朗读实在不敢恭维,感情不到位倒也原谅,但是字音不准,真让人失望!见怪不怪;接下来是黄健城读,不错,音准,还有感情;到邹芷晴的时候,声音太小了;到刘颖思读,听者是一种享受,她的声音清晰,咬字准确,感情到位。听完了,让四个孩子自由练读,随后再读一次,效果截然不同:张文杰字音不准的毛病基本改正,原来他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读错的音偷偷的纠正了;其他的三个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来他们在练读的过程中把别人的优点顺手拈来,填补了自己的空缺。这就是互读,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方式。

  总之,在读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学生读得没有自己想象的完美,又或者学生读的字音不正确,但读能让学生酝酿情感、思考、交流提高等。所以课中有读,学生足矣!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3

  在上课时,确实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环节很重视,希望能做到环环紧扣,因此努力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我的设计,跟紧我的课堂节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牵得过多,使得课堂有点紧。

  例一:在教学“海参”时,我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海参,就让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但是海参的样子在我看来不是很美,为了不破坏课堂的教学氛围,于是马上就说了一句:海参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以激发学生对它的`喜爱。但这句话可能是太自我,说不定学生不讨厌呢?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说,如果学生不喜欢,再由教师介绍,这样比较好。

  例二:在教学“蠕动”时,当老师问:有哪些动物也是蠕动的?学生说到了“海龟”,这时,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海龟”可不是蠕动的。没有深入地问这位学生为什么想到了海龟,说不定他没有十分明白意思,而我也没能令他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例三:在学习第三种海底鱼: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学生一读把“像”给读丢了,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别丢像,再读一次。”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生成资源。用上“像”其实是作者运用比喻,把鱼的样子写得生动了,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我这时大可以运用这个教学生成,让学生来比较比较为什么要用上“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4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一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并运用简笔画的形式教学。首先,我根据课文通俗易懂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然后再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读书去了解课文内容。其次,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第三,让学生在练说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讲到西沙群岛水面的颜色时,我采用画简笔画的形式,提示学生去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句子的难度。在学习西沙群岛鱼多的时候我反复让学生朗读书中写鱼的词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的能力。第四,对课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开拓学生眼界。我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课外知识放在课件中。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非常感兴趣,并且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匆忙,在指导几个有特点的词语时忽视了。如“拣”和“捡”的意思的区别课上没有强调,但是课后我还是加以补充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对重点字词的区别教学。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5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本册第五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美丽富饶。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经过全组老师的集体研究备课,我们确定了教学思路:紧抓一条主线,贯穿全课;边扶边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精讲多读,在读中感悟升华。我们又经过实际讲课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修改教案。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理解“海防前哨”。再读课题质疑,从而理出“西沙群岛是怎样富饶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检测学生在预习时认读词语的效果,正音,巩固。然后由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从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句“哪儿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围绕这一句学习课文,着重学习第二段和三四段。第二段主要是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的,而课文对物产丰富的描写篇幅较多,我把三四段列为重点,其余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对于第二、三、四段,我主要采用通过让学生朗读,通过穿插图片让学生充分体会感悟再读的方式进行学习。

  现反思一节课,我个人感觉整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比较突出,教学各环节过度也比较自然。在进行第四段教学时,让学生欣赏海底世界的影片剪辑,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看的十分认真和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看海底的各种产物,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深,利于朗读感情的提升。而二、三、四段除了指名读外,我还安排了齐读、填空等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

  然而由于经验尚浅,不足之处也是很多。通过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的指点,我将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语言的感染力不够。领导和老师们在听了我的课之后指出,我在语言的感染力上做得还不到位。我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的语言缺乏感情,即使是比较优美的语言,我讲得也是比较平淡。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建议中提到一旦进入课堂,教师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十足。只有自己真正融入教学中,只有自己的感情充沛了,才能感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

  第二,字词认读用时过多。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字词是基础,重点是课文。字词的认读本应在学生预习时解决,而课堂主要是检测,如果出现错误正音即可,而我反复让学生读,看似扎实,其实却挤占了课文的学习时间。

  第三,阅读指导欠缺。李主任和陈校长在听了我的课之后都指出,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本应让孩子在朗读时一次比一次体改,可本堂课却没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过程。学生时代的我一直是班里朗诵水平比较高的。但成为教师后,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我一直心存疑虑。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而对于同一篇课文,每个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朗读上读不出,达不到那种感情,教师应加以指导,也可范读。但读得好,读得有感情,评判标准是什么?但我考虑到,我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要孩子照着我的感情去读会不会扼杀他自己的个性?这也是我不敢轻易范读的原因。

  第四,知识点遗漏。本课中有一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学习提示中也有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设计了这一点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却把这么重要的一点遗漏了。我仔细思考,发现这种无心之失并不是意外,那还是说明我的课备得不够熟练。

  第五,缺少说话训练。其实在开始设计教案的时候,是有说话训练的,比如让孩子在读了第二段描写海水的美丽之后说说感受。但在实际听课中发现只有少数孩子能说,有的是一两句话,有的则不太切题。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就将这一环节省去,改为朗读。但课后一想,觉得这样看似节省了课堂时间,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万事开头难,就算学生只能说上一两句,就算他们说的只是皮毛,他们也得到了锻炼,经过阅读量的增长他们会有更多感悟,会有更好的发展。

  第六,作业不够科学。课后我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画一画,把今天看到的感兴趣的事物画下来;二是写一写,把游览之后的感受写下来。李主任的给的建议是把第二项作业改为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抄下来。后来我仔细考虑,发现让孩子写感受对于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他们来说是个挑战,而改为摘抄就是让成了语言的积累,其实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特点和能力。

  通过这次一课多人上,我向其他老师学到不少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在大家为我评课之后,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希望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也能带给学生更精彩的课,使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

  这节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但留给自己的思索却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巩固生字、正确读文、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前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四字词语的积累以及“参、划”两个多音字的区分情况,并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由体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理解到阅读资料的分析,由教师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教师由扶到放,虽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大,但是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已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四、质疑问难,培养思维能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质疑,读书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继而才能有所得。质疑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本课教学中就重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自主读文时,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7

  一、纵向抓结构,理清脉络。

  纵观全文,本文是总——分——总结构。第一自然段为概述,点出西沙群岛具有海上交通的重要,国防战略的重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所以“是个可爱的地方”,以“可爱”为总起部分。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分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就文章的结构脉络而言,这部分是按进入群岛的地点的变换,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中——海滩——岛上五方面进行分说。就对总起概述的具体分述而言,这一部分的每一自然段都各自围绕着一个意思细说。文章的最后自然段,从内容上看,是顺着前面具体的内容即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延伸性总结,从结构上看,是第一自然段的一种后应,也作为文章的总结。

  二、点上抓语句,引导迁移。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孝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凤起校区马忱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8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特产,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但毕竟西沙群岛离我们这儿太遥远,如何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特有的风光和物产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在理解课文与积累语言方面做得更扎实?这成了我备课前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问学生: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既是对学生了解情况的反馈,又自然的补充了课题,找出了文中的两个中心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然地引出课文第一段。

  二、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词语按照它们课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块内容,检查了词语的朗读情况后,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答案在课文中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反馈时学生就较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四、渗透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9

  通读课文纵观全文。重点讲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同学们理解后知道“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所以“可爱”为总起部分。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分述,二自然段是写风景优美,三至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就文章的结构脉络而言,这部分是按进入群岛的地点的变换,从海面——海底——海中——海滩——岛上五方面进行说明的。就对总起概述的具体分述而言,这一部分的每一自然段都各自围绕着一个意思细说。文章的最后自然段,从内容上看,是顺着前面具体的内容即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延伸性总结,从结构上看,也就是首位呼应,是作为文章的总结。

  1、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也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句,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从珊瑚的形状的相似点而作比喻的,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这个比喻句是意义和作用的角度出发的。

  2、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达。“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理解起来易懂。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课堂效率低。一节课,着重处理了“鱼”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鱼”的身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

  2、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经常被当成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4、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看法,总是缩头缩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课前我就准备了中国地图,西沙群岛的图片等等,边授课边让学生感知学文。

  课上完了,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

  1、教学环节连接自然顺畅,师生配合默契。我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带领学生去游西沙群岛,学生通过读、说、议体会到西沙群岛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有关群岛景象和海产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教学本篇课文,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如,学习内容的选择: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段读一读,读出喜爱的感情。

  4、课堂上,能够与学生互动,演绎课堂,教学内容有渐进的.过程。

  课已经结束,但留给我思索的地方仍有许多,下面是我在教学时欠缺的方面:

  1、要加强词在句中的教学,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作为教者不应在课件上已经把一些重点词语显示出来,直接让学生理解词语。以后在这点上我要注意了,应该大胆放手,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词语的妙用。

  2、缺乏个性化的朗读。其实课文语言优美,用词生动准确,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教师范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3、迁移写法,读写结合方面做得不完整。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的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先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再用几句话集体说明这个特点。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是布置了,但没有完成。只好留到课后去完成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写景的文章,用词非常优美,生动,鲜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及物产的丰富,学习优美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以朗读和学生理解为主,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海面美丽的风光和海底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直观看到西沙群岛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感叹美的同时,引出海水为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后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图片,根据学生喜好,逐个讲解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的美及多,请全班女同学带着愉悦的心情读出珊瑚的美,男同学展示大龙虾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懒洋洋的海参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西沙群岛丰富的物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领读,学生自渎,个别读,同位互相读,男女生结合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仅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让大家感觉自己仿佛身处西沙群岛那么美的地方,引出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延伸出为什么喜爱,拓展出自己的感叹之情,增加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都是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自己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给学生自由感受与发挥的空间。

  在讲课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误。

  第一、在设计鱼和渔的区别时,感觉没有讲透彻,讲明白,只是让学生看了解释,然后找学生填了空,没有及时把学生的反馈再加以解释,使学生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讲完区别后,没有把查字典的好习惯告诉同学,希望同学以后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词,可以先查字典解决,自己当个小老师。

  第二、领读设计比较少,领读时激情不够,声音不够洪亮,语调抑扬顿挫不明显,无法引起全体同学的共鸣。

  第三、在讲第四段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时,应该找出比较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齐读,让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积累好句。

  第四、板书前没有很好的预设,致使板书有些拥挤,不够美观,而且字体有些小。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课文条理清楚,表达方法鲜明,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我主要对执教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进行反思总结:

  一、领悟布局谋篇的表达方法

  ⒈领悟课文“总起—分述—总结”的记叙特点。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⒉领悟作者表达方法上的构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为“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先讲结果,后讲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小段,一般分为两层,一层写原因,一层写结果,概括段意时一般应抓结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为“并列果段式”,也即“并列结构段”作者用三句话分别描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每句话都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海中生物,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达一种意思,这种构段关系叫“并列式结构”。

  ③第四自然段为“‘总→分→总’段式”,也即“‘总→分→总’结构段”。 这一自然段介绍海底的鱼,先总述鱼“成群结队” 突出鱼多,再分别叙述各种鱼的样子;最后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构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为“‘总→分’段式”,也即“总→分’结构段”。这一自然段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顺序是:“鸟的天下” →树多[这是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 →鸟多[树多必然鸟多] →鸟蛋多[鸟多必然鸟蛋多] →鸟粪多。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的“鸟的天下”。

  ⒊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二、领悟生动准确的表达方法

  ⒈修辞方法的形象贴切。①比喻,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②拟人,如:“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③夸张:“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关键词语的准确运用。如: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再如:第四自然段主要抓住了鱼的种类多、数量多、形态美等特点来写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多得数不清;数量大:成群结队、一半是鱼;形态美:不满色彩条纹、头上长簇红缨、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眼睛圆溜溜、身上长满刺儿、像皮球一样圆。

  总之,本课执教时,能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充分运用好《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例,让学生习得写作地方法,并让学生运用到《语文园地六》习作练习中去,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自己在感受了“技穷”的惭愧和“实践”的重要之余,也生出了“再做一次”的打算,毕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根基的,没有教学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和研究权,何况“反思”应该就是持续不断的。不说空话,实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后的“一憾”与“一得”:

  一憾——自己的设计本意是在“引导学生以数据统计的形式,感性地认识到西沙群岛物产之‘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感悟西沙的“富饶”更有“奇丽”、“奇趣”之意。然而,这种深究式的思维操作设计,尽管有其逻辑的合理性,却还是禁锢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因为这种设计太自我,教师的逻辑设计痕迹还是太重,太浓。这是课后反思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认识到的。也就是说,教师的设计再缜密,再逻辑,也终究是“设计”,终究是教师的主观意志。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意志、他们的需求、他们的认知方式、他们的发展走向究竟是什么,这才是我们设计的起点。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具体可感的认知方式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时期的孩子以感性思维见长,设计课堂上外显化的学生认知活动,比结构内隐性的思维操作流程更重要。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孩子也应是“行动研究者”,而不是“理性思辨者”。而自己还一味排斥“课件”,这本身更是避“长”扬“短”。因此,自我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设计最大的`败笔是——过于逻辑,过于“高年级段”化。假如教学时干脆放手让学生合作,甚至独立完成“多”的数据统计,而把朗读训练后移至“美”的感悟之后,或许会好一些。

  一得——不谦虚地说,这次反思课也并非一无是处,因为自己的一个尝试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一直以为对“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定,不等同于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估测,它还应该有新的内涵。只是自己对此也是很模糊的一种意识,只觉得“有效性”应涵盖学生的语文生活。这次反思课上,尝试以文本为起点,引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关注,起初只是想说明资料的搜集并非单指课前,也可以课中或课后进行,它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具有方向性和训练性,后来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用好书美文酿造精神的“底儿”》,忽然又意识到,我们应把“有效”看的更远些,即应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远效性”,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地单纯地从一节课的课堂气氛、课堂密度、课堂容量等方面去评价教师或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应关注学生在有了这节课的经历之后,所形成的成长走向,也就是在关注“即时效果”的同时,更应关注“远景效果”。拿《用好书美文酿造精神的“底儿”》这篇文章,把我的设计“美化”了些,勉强算做“一得”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因为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景物并不熟悉,所以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在每一段文字学习之前都以图片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较好的。避免了三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另外,在学习理解鱼的数量多和姿态多的段落时,我运用视频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从视觉回归文本,理解排比句“有的……有的……”,让学生除了能在兴味盎然中理解课文内容,还品味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言魅力。当然有利必有弊。在理解海滩和海岛两段时,我本来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学汇报的,因为既可以体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所掌握到的方法,又可以节省时间。但在课堂呈现时,我还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还依然按照课件的设计,一张一张的出现图片,牵着学生走,不敢放,所以在这一部分的`展示中,学生也有点兴奋过度了。因此,让我想到的是:作为老师,一定要根据课堂学生的生成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课堂进程,机智地取舍很重要,不能抱紧教案预设不放。当然,在公开课上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自当努力就是。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4-08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思10-09

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4-19

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10-06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03-0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09-30

富饶的西沙群岛12-09

富饶的西沙群岛12-09

富饶的西沙群岛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