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反思(精选1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加几教学反思 1
《9加几》是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在本节课的最开始,我从两部分给学生进行了复习:
①2-9的分与合
②连加运算,如9+1+2=12,9+1+7=17,9+1+3=13,明确计算的顺序,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知道“十”是一个计数单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复习之后,出示例一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列出算式9+4。接着分组讨论9+4的算法。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比较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算法,整理出凑十法的思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时注重层次性,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思维的高度不断提升,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奥妙,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背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纵观整节课,一开始学生对凑十法的思路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说凑十法的过程,在反复的练习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凑十法,并学会用凑十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另外在凑十法的讲解上还可以更细致,可以尝试通过多问,直到把学生都问会。比如,在讲解9+4的算法时,可以问:
①4为何要分成1和3,因为9比10少1.1和9凑成10
②最后为何变成了10+3?因为4去掉1变成3,10+3=13。
在练习的处理上也可以根据练习的层次性,重新安排做题的顺序。想想做做第1题,形象的展示了凑十的过程,可以把这题提上来,放在例题之后,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第5题,独立完成计算后,让学生找规律,弄清楚少的1去哪了。
9加几教学反思 2
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
(1)借助教材设计的运动会场景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把9加几的计算置入有事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唉学习计算中体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2)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3)用“凑十法”算9加几的内容,先用“放进一个盒凑成10”的活动揭示凑10的过程,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根据教学实际尽量选择效果好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很好的练习形式。
(2)练习讲究实效。比较容易的题少练习些,比较难的题要多练些,练习有针对性。
9加几教学反思 3
《9加几》的教学,是一年级刚进入进位加的学习,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有点困难。但是,教师在本节课能根据新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老师在教学9+4和9+7的例题中运用生动的喜洋洋摘苹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还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花片,重点归纳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充分让学生口说算法。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能力和思维能力,既突出重点,又解决了难点。
老师在反馈掌握知识面技能中,练习设计充分,练习形式多样化,能根据小朋友的的口味,设计活跃思维的练习,如:口答、抢答、找规律、笔算、讨论、游戏等等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从学生的反馈表现来看,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快,比较牢固,反映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今后更加努力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9加几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我执教的《9加几》一课,也算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
9加几教学反思 5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9加几”教学设计开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求“9+4”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微视频总结出“9+4”的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微视频通过对凑十法的细致讲解突出了“凑十法”,使学生加深了对“凑十法”这一难点的理解;最后在总结凑十方法后设计了四个趣味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从参观运动会入手,设计找密码的拿入场券的环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复习分合,为“凑十”做铺垫;然后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根据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借助学具自主探求解决“9+4”的'计算方法,学生先上台汇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汇报基础上,让孩子通过体验自己找出最优的方法,由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自己去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在学生自主探求之后,将现代教育技术——微视频应用于本课时的教学,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总结本课时的重点“9加几”的三个计算方法,突出讲解“凑十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微视频使学生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观看微视频后设计凑十法解决“9+5”和“9+7”男女生比赛的环节,对学生学习微视频的情况做一个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给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多说多练,清晰凑十的思路。在学生对“凑十法”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摘苹果”、“帮小动物找家”和“碰碰车”四个强化练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巩固了“凑十法”。
本课时后续练习反馈出学生们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习困难在课堂上掌握不扎实的孩子可以在课后多次观看微视频,理解“凑十法”。本课时在最初教学设计基础上,数学组老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对于细节的地方做了细化处理,同时要求对每个环节的落实有所反馈,使设计的环节不流于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微视频设计之出是放在课前,但是结合本课时的具体内容以及微视频内容,通过和数学组老师交流,感觉开始就直接教授重点学生缺少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如主动探求更加深刻,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将微视频作为一个总结的环节,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9加几教学反思 6
《9加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能够准确的计算10加几何相应的减法。这些知识都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数的进位加法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重点学习“凑十法”。上课时用课本上的运动会情景图导入。你看到了哪些信息?箱子里有9盒牛奶,箱子外有4盒牛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几盒牛奶?看到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想怎么列式呢?学生迅速给出答案:9+4=13。你怎么算的呢?
生1:幼儿园学的。
生2:10+4=14,14-1=13
生3: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我一听,第三个孩子把我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一下子说出来了。顺势直接把“凑十法”说了出来。然后让学生们一遍一遍重复把4分成1和3,9+1=10,10+3=13这个计算过程。说完以后,我认为必须使用学具来直观感知,就问“怎么用手中的学具来表示刚才凑十法的过程呢?”因为师父在听随堂课,我怕孩子们答不上来,又说“你有小棒、还有计数器,想一想。”但此时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学生在课本上找完信息后,我没有及时让课本归位,所以大部分孩子摆放小棒时没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并没有充分的`感知小棒摆“凑十法”的过程;
第二学生刚摆上我就急着让学生们展示,只有几个孩子能跟上节奏,然而我又没有观察到,所以课后发现这个环节的效率并不高;
第三,计数器的使用也是很匆忙的结束,并没有关注到全班。
课后,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大部分学生可以解决9加几的问题,但是对“凑十法”掌握得不牢固。我认为原因是课堂上对“凑十法”的讲解重点不够突出,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环节耗时太多。
第二,因为课堂上的方法多但是没有更深的讲解,“学困生”一种方法都没有掌握好。在下节课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和“凑十法”对比发现“凑十法”的优点,再次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
总的来说,就是自己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对课堂学生的监控也不到位,希望以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9加几教学反思 7
《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课开始,我从同学们经常熟悉的操场场景为题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看到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努力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在找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计算9+5。在说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们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们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们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无论孩子们的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否定。教师应放开思想,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倡导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只要是孩子们自己发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然后再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虽然操场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地方。但是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还是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出课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部分学生概括的不够详细和完整,不过这样也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性依据,让我们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怎样能够使学生很好参与教学活动,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9加几教学反思 8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 9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4个,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起算。
生4:摆小棒,先摆9个,再摆4个,一共是13个。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5+2=7,4+2=6,7+6=13。
生6:我会算9+5=14,所经9+4=13。
学生说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正当我对要不要引导出“凑十法”感到举棋不定时,两个学生说出来了,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
教后记: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潦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9加几教学反思 10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9加几教学反思 11
今天听了梁老师这节《9加几》的数学课,感到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态度亲切自然,很有亲和力,学生学的开心,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这节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梁老师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再让学生从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加深认识。
现在也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练习: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从而总结出规律:“一个加数不变,令一个加数比和的个位多1.”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有点困难。而且也不会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下面的
9加几教学反思 12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 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9加几教学反思 13
《9加几》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把本节课重点放在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上,“凑十法”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课件显示10加几的复习题。为新的学习作了铺垫,并由复习题总结出10 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运算又快又准的进行。接着让学生认真的观察主题图,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算法探讨,对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饮料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后面数10、11、12、13。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我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开运动会的主题图,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凑十法凑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有趣、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接着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凑十法的过程的同时也加深体会了凑十法的意义。
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巩固凑十法的时候出现的形式单一,都是将一个图片移动,凑成十个,其实可以换些比较多样的形式,像是将9个和1个圈起来也表示凑十的过程,就因为在这个点上设计的不够,在后面学生完成做一做练习第一大题的时候,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圈出十个图片来。再来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同步的现象。
9加几教学反思 14
9加几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会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后进行的教学,尤其原来学生对学习的凑十歌,记忆比较深刻,再结合摆小棒,小孩就很好地理解9加几的算理。
一、情境引入,结合情境进行思考。
教材一开始的运动会的场景,为孩子学习9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1通过数酸奶的盒数,箱子里面的9盒酸奶,和箱子外面的4盒酸奶,一共有几盒酸奶?你看看能想起来几种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盒酸奶?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汇报,赵思齐就是用“点数”办法,从1数到了13。我问还有没有其它数的更快的方法,孩子一时有些疑惑,我接着引导,既然知道箱子里有9盒了,我们可不可以不用再数一遍了,然后用“接着数”的办法,接着往后数箱子外面的10、11、12、13,不是数的更快了吗?孩子们都明白了。然后老师板书:“接着数:10、11、12、13。”然后问孩子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其实很多孩子都是想的“凑十法”,结合情境图,孩子很直观地看到也能想到把外面的1盒放进箱子里,就是10盒。然后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我觉得情境图帮了很大的忙。
二、摆一摆、圈一圈来进一步理解9加几的算法。
9加几的算法即“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然后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小棒,一部分摆成9根,一部分摆成4根,让孩子通过移1根小棒给9根凑成10根,另一部分就剩3根了,所以10加3等于13,体会凑十法计算9加几。然后又通过课后做一做,让孩子用圈一圈的办法,9加1凑成10个圈到一起,看看剩几个,就是十几,进一步领会算理。
总之,理解了算理,才能很好地掌握算法,算的又对又快。
9加几教学反思 15
“9加几”是第一册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
在教学中,我首先以复习10加几的口算为铺垫,再充分利用课件展示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和情境,带着学生走入运动会场,生活也就走进了数学课堂。接着以给运动员准备的饮料这一部分为例,饮料已经喝过一些,还有多少盒呢?让学生以分小组的形式讨论,想出了数数、接数、凑十等方法,得出还有十三盒。我都给予了肯定。又提出了:这题应该怎么列式?怎样计算?学生在列出算式是9+4后,再采取边提问边操作的方式指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为巩固要点,我又让学生摆弄学具小棒,再次体会“凑十”的过程,请学生完整叙述计算过程。最后要求学生自主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整个教学新课过程从挖掘可提供问题的素材,到组合问题至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都放手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问题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为下一个环节"尝试设计"做了充分的准备。依据现实生活的情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学习问题,是现在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运动会情景图,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个环节的`设计,前后呼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反馈练习中,我用生动的课件创设了游戏情境,并通过小蚂蚁的团结力量,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本课教学的主体培养目标在此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最后的作业设计: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设计简单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第三,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创新意识。
9加几教学反思 16
9加几这节课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比较经典的一节数学课,今年教学能手评选就有这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数、算等数学活动,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主要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是在周一的第一节课上的,在家过了2天轻松的周末,学生每到周一的第一节课就精神懒散,我犹豫了周末2天,到底要不要讲新课,后来还是决定讲新课,不能耽误大好时光。
数学老师都觉得计算课很难上,平时上公开课或比赛,都不愿意选计算课,因为计算课比较枯燥,有的算理还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对于这节课来说,课中呈现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生早已在上学之前就已经会算了。无疑,对于已经会的.内容,让他们再认认真真地在课堂上学一遍,势必会很无趣,很枯燥。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出一堂能吸引学生的计算课,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所要考虑的。这节课,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让学生体验多种计算方法,感受凑十法最简单
在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一共有几盒酸奶,王晨赫很聪明,提的数学问题非常规范,他说求一共有几盒酸奶,孩子们都知道要列式9+4,这是我就问孩子们,9+4等于多少呢?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他们说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说,我是用小棒摆了,一个一个的数的,有的孩子说我从10接着数4个数,就是13,王晨赫说我先从4里面借一个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这时,我马上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方法哪种最简单?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说:王晨赫的最简单。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凑十法,非常简单。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了凑十法的过程,再让很多学生都口述了凑十法,更注重了对于学生算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我单纯地将算理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理解。让学生切实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为学生牢固掌握凑十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了富有童趣的练习题
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后,我设计了大量富有趣味的练习题,有摘苹果,答对那道题苹果就落下来。开火车算题,小火车呼呼的开过来,学生计算上面的题目,算得又对又快,孩子们学得非常开心。
三、板书清楚直观
我在板书9加几的计算过程时,特别用彩色粉笔标注分出的1,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我没有发现一个学生用老办法——数手指。全班学生都熟练掌握了凑十法,这节课确实做到了高效率。
9加几教学反思 17
《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我在新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3个闯关题目,与主题图连接起来,闯关成功即可看运动会。闯关题目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起到铺垫的作用。我设置了:9+1=?,4的分成,9+1+2……在新授时,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之后让学生把焦点放在“数牛奶”的图上。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拿出小棒代替牛奶进行摆放,想一想“为什么是13盒?”。同桌交流自己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提出的“凑十法”重点讲解。让学生演示凑十的过程,并说出拿出来的1根小棒是从哪里来的。带领学生重复凑十的过程,加深印象。让学生结合板书完整的说出过程。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道题,一个是“圈一圈、填一填”,一个是“碰碰车”。“圈一圈、填一填”是课本上做一做的题。主要让学生圈出10个,再现凑十的过程。第二题我利用碰碰车前面的数字相撞,让学生看到两辆碰碰车相撞时发出“砰!”的声音,之后将这两个数相加,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回顾计算中凑十的方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我将本节课用到的算式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算式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说出:和的个位总是比第二个加数小1。
本节课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凑十过程讲解完毕后,应该让学生闭上双眼去感受凑十法。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发现9加几的算法多样化。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容易被其他孩子思想所左右,说出来的都是凑十法。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更好的导语使学生能够开放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
3、教学语言不够丰富,应该时刻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难免会很紧张,教学时的面部表情也有些不自然,这都是锻炼太少的表现。
9加几教学反思 18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
【9加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9加几的教学反思05-07
《9加几》教学反思05-06
《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05-02
9加几教学反思范文05-02
9加几的教学反思「原创」04-30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04-20
《9加几》优秀教学反思05-02
《9加几》教学反思(精选13篇)06-17
有关《9加几》教学反思范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