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06 13:12: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反思1

  在上这节复习课时,我专门翻开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网上也查阅了四种课型的特点。就复习课和练习课而言:两者不同,复习课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现和梳理,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针对学生的弱点,查漏补缺。要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避免将复习课上成重复课,复习课应当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连成线,铺成面。而练习课则是上几节新学课后需要巩固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一种课型。它是新学课的拓展延伸,是新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拔高和提炼,要上出高效的练习课,教师课前得精选习题,备课是关键。

  复习的重要目的在于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1、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本节课前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在课前的十分钟时间里,采用小组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对自己梳理的知识进行补充及系统化。反馈:每小组里1号或2号学生能用大括号、知识(框架)表格、知识树等形式去归纳,但学生归纳的系统性、条理性欠缺。然后学生又给这棵“树”添加了“绿叶”。如: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计算它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在计算的同时说说计算的依据。这是通过计算,复习长正方体的求积方法,说依据,反过来帮助学生认清了长正方体的特征就是计算方法的根本。根据长正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为的是让学生理解长正方体间的关系。

  2、要让学生质疑困难

  在课前做一些调查,学生对这一单元知识点还存在哪些疑问,教师再把这些疑问集中起来,然后进行归纳分类。在课堂上将所有的疑问摆出来,分小组,让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将学生们的闪光的东西总结出来,通过实践活动,把问题一一解决。

  3、总结归纳,揭示规律

  复习课不能仅仅停留于巩固和梳理,更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条件,搭设一个思维深化的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遇到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求体积时,我们也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进行求解。

  4、分层练习,选综合性强的题,适当提高

  基本练习采取选择、连线等方式把体积与容积、表面积的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柔和在一起,同时渗透表面积的判断方法。学生脑中先呈现出一幅图,这幅图就是学生脑中的“形”;然后连线,就是将脑中的“形”抽象成了数的运算,最后请学生讲算理,就是将“数”又还原成学生脑中的“形”,这时学生脑中的“形”就更为丰满。几何知识的教学是“形”与“数”最好的结合点。创设好的情景,架构起学生“形”与“数”之间的桥梁。

  本节课我觉得设计最好的一道题是最后那道鱼缸的题,这道题几乎涵盖了本单元所有的知识点。在选择此题的时候就是看中了它的综合性,在分析时让学生清晰地明确每个问题所求的是什么。比如:求长方体鱼缸一周用了多少米铝合金条?这个时候听到学生在下面七嘴八舌:这是求棱长总和的……本课最遗憾的是学生参与不积极,每次发言总是那几个。结合班情,剖析班状:学生太懒,学习习惯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今后努力方向,继续抓学习习惯。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反思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是人教实验版第十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探究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三维立体图形,是由平面扩展到立体的开始。立体图形是学生初次有了”看不到“的地方,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想象。前面两个单元都没有整理复习专项内容。本单元特意安排一个整理和复习板块,这足以说明整理本单元内容是非常必要。着眼复习课和练习课不同,复习课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现和梳理,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针对学生的弱点,查漏补缺。要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避免将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复习课应当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因此,本节课我尝试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经历了“自学—巩固—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四阶段。

  一,尝试回忆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回忆,自我梳理,整理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首先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让学生猜一猜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出课题。再直截了当地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让生明确今天学习本节课的目的,并有方向可循。接着放手给学生自己完成“整理表”,最后引导全班交流,完善整理表,形成知识网络。这一过程,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整理中来,巧妙的帮助学生从概念,公式,单位,进率等角度去整理知识点。学生都能快速完成整理表,对计算公式的掌握较好,但在引导全班交流时,发现学生对排水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再现“难点”,补缺补漏,巩固所学知识。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12条棱的分组、排水法理解不透,导致解决问题时不够灵活,阻碍学生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有待培养与发展。我从以下3个问题入手,发展空间观念,知识巩固。

  (1) 长方体6个面中,只能有2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只能相对,不能相邻。

  (2) 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

  (3) 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生能独立完成问题(2)和问题(3),但语言组织不够严谨,问题(1)的解决比较困难,从中反应出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待提高。立足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此环节我借助了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较直观地再现并解决了这些“难点”,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直观基础”,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强化基础训练,促进知识再现,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而必要的.基础训练是再现知识的最好手段。本堂课,我在学生整理完本单元的知识点,设计了疑点追踪后,直接出示如下解决问题,放手给学生独立完成。

  生生商行做了一个长方体灯箱,长0.6米,宽0.5米,高1米。

  1、焊这灯箱框架,至少需要多少米的钢管?

  2、灯箱上贴着一圈商标纸(底面不贴),这商标纸至少多少平方米?

  3、这灯箱占空间有多大?

  接着抽3个出错的学生板书,学生自己相互订正。最后学生自己总结概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四,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本节课我力图挑战性和思考性。从学生掌握到的知识出发。提供出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能水平,但又必须”跳一跳“才有可能够到的问题,于是,我设计“找不变量、割拼、排水法、铺瓷砖”四种类型的思维突破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一至两题进行挑战与突破,最后教师借助课件引导理解问题的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本节课重点解决了“排水法”,问题:一个从里面量长是80厘米,宽是50厘米,高是6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鱼缸中,装有200L的水,亮亮把一块珊瑚石完全放入水中,这时水深50.5厘米,这个珊瑚石体积是多少?学生一开始不能快速提炼200L水是“水体积”这一知识,我借助课件引导理解,在动画演示放珊瑚、水上升的过程,让生明白“这时的总体积=水的体积+珊瑚石的体积”,要求珊瑚石的体积,就得用总体积—水的体积,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得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这节课自我感觉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达成等方面表现的还不错,学生也学到了我预期想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在练习题的表现形式上都是以文字出现的,显得有些单一,如果有实物图就更好了。其次是,一节课复习完后,应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由于时间关系就草草收兵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达到灵活调控课堂。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回忆,自我梳理,整理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首先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让学生猜一猜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出课题。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再让学生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接着放手给学生自己完成“整理表”,最后引导全班交流,完善整理表,形成知识网络。这一过程,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整理中来,学生都能快速完成整理表,对计算公式的掌握较好。

  其次、再现“难点”,查缺补漏,巩固所学知识。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12条棱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容积、排水法理解不透,导致解决问题时不够灵活,阻碍学生解决能力的培养。本堂课,我在学生整理完本单元的知识点,设计了疑点追踪,如果它的长为10、宽为5、高为5、单位自定。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它想象成生活中的一种物体,并提出问题。学生把自己学习中印象深的题搬到了这里,出现了几种常见的.物体(通风管、鱼缸、游泳池、纸箱)有计算表面积的、体积的、容积的、棱长总和的。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物体求表面积时计算的面是不一样的,也让学生理解这几个常见的量的计算。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最后,从学生掌握到的知识出发。提供出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能水平,但又必须”跳一跳“才有可能够到的问题,于是,我设计拼、挖两种类型的思维突破题。我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拼”,怎样“挖”。再借助课件让学生探究每种拼法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通过“拼”让学生发现:体积不变,表面积减少。一个接口会减少2各面,接口越多,减少的面积越多。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最小。通过“挖”让学生发现:体积会减少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在不同的位置“挖”表面积增减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在角上“挖”表面积不变,在边上“挖”表面积会增加2各面,在中间“挖”表面积会增加4各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

  总的来说,这节课自我感觉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达成等方面表现的还不错,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达到灵活调控课堂。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05-05

比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04-29

《长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反思范文05-02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05-02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01-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01-28

《因数和倍数复习与整理》教学反思04-30

《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10-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反思范文05-0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