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

时间:2021-05-30 10:29: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1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20xx年5月6日我在六年级二班上了圆柱侧面积这节课。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了π的1至9倍。第二让学生回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第三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四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第五复习圆柱的特征。

  通过以上复习铺垫后,引导学生,目前你对圆柱那个面的面积的计算有困难呢?导出新课课题

  接下来我以表格的方式出示学生操作后应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有目标的观察,分析,思考,交流,由于前测知识的铺垫,学生交流的困难不大。

  在汇报环节,孩子们出现了畏惧心理,都知道了,但就是不敢主动发言,于是我就点名,上来回报的孩子,口颤心惊,一张嘴就会出错。完全没了平时的积极和勇气。为了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我在这个时段放慢了步子,给更多的孩子一个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同时通过反复的汇报,让那些学困生能跟上来。

  公式顺利推到出来,孩子们对计算公式的理解比较透彻,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方法不会的较少,但计算能力和速度都有待加强。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我通过展台展示孩子们的作业,一方面加强书写训练,同时对做题时普遍存在的不带单位或者错带单位的现象给予及时的纠正。

  由汇报环节用时有力较大,在侧面积总结环节没能为孩子们及时总结直柱体的侧面积公式总体的公式。但是令我兴奋的是孩子们知道这节课是自己通过实践操作,发现的结果。而且也知道自己之所以不能积极发言是自己胆怯。

  其实我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就是过分的自卑,我想通过一些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这种自卑,不敢言语的结果是没有价值,只会会让自己更加没有底气。

  总之通过今天的作业,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书写认真。但学困生也只是生搬硬套。

  一节课,我总觉得有很多遗憾的地方需要补救,需要修正,比如在公式的概括哪儿,如何说会更顺利,更贴合公式透露出的本质。面对孩子们的胆怯,上公开课不尴尬发言的窘态,该如何去做,是我不断摸索的和探究的问题。同时对于听课什么都听不懂的几个孩子,让他们如何去做,才可以学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呢?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2

  圆柱的教学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认识,了解了圆柱的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第二课时我们要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是新知,而底面积是圆的面积,不是新知,只需做一下迁移就可。于是,我把课堂学习的重点落在侧面积公式的推导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人,自已找出圆柱的侧面积呢?大家在一起议论起来。如果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那我们就好办了。我们发现沿着高把圆柱的侧面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如果能够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那么,我们也就求出了圆柱的侧面积。一张长方形的纸,我们反复地围拢反复地展开,有人说: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长是圆柱长是圆柱底面周长。这一点得到明确,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ch。大家似乎都明白了,然后我们就往下进行,求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是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才能为下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埋下伏笔。结合本班学情,我改变了将侧面积与表面积放在一节课中的编排,将圆柱的侧面积单独设计为一课,学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3

  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写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计算又导致前功尽弃。

  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从而对一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近似法椰油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沿着圆柱的一条母线把圆柱剪开后展开,圆柱的侧面就由曲面转化为平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矩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h.这个矩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由此可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即

  S圆柱侧=ch=2rh(r为圆柱底面的半径)

  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圆面积的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也叫全面积).即

  S圆柱表=S圆柱侧+2S底=2r2

  教学时,要把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区别开来.可用纸板做成圆柱模型,然后将侧面展开,导出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并先概括成文字公式,再过渡到字母公式.

  学生计算烟囱、水管、无盖桶、封闭桶罐等用料面积时,容易多算或少算底面积,灵活运用公式比较困难.可以多观察实物、模型,增加感性认识.也可以给出一些计算式子,要学生说明是求圆柱体的哪几个面的面积.例如:S=2rh,是求( );S= 2r2,是求( ); S=2r2,是求( ).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片段

  在以往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常常为学生在学习表面积后的变式练习中,怎么都弄不清油桶、游泳池、粉刷教室到底缺哪个面而头疼。

  我想,关于圆柱的表面积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吧。为了防患于未然,我想,是不是在新课的教学中就为这些情况作了一些铺垫呢?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圆柱体的特征,然后设计了如下问题:

  求铅笔涂漆部分的面积是求( )的面积;

  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过多大路面是求( )的面积;

  求一个水桶用多少材料是求( )的面积;

  求汽油桶用多少铁皮是求( )的面积。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4

  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写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计算又导致前功尽弃。

  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从而对一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近似法椰油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沿着圆柱的一条母线把圆柱剪开后展开,圆柱的侧面就由曲面转化为平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矩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h。这个矩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由此可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即

  S圆柱侧=ch=2πrh(r为圆柱底面的半径),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圆面积的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也叫全面积)。即S圆柱表=S圆柱侧+2S底=2πrh+2πr2。

  教学时,要把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区别开来。可用纸板做成圆柱模型,然后将侧面展开,导出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并先概括成文字公式,再过渡到字母公式。

  学生计算烟囱、水管、无盖桶、封闭桶罐等用料面积时,容易多算或少算底面积,灵活运用公式比较困难。可以多观察实物、模型,增加感性认识。也可以给出一些计算式子,要学生说明是求圆柱体的哪几个面的面积。例如:S=2πrh,是求( );S= 2πrh+πr2,是求( ); S=2πrh+2πr2,是求( )。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片段:

  在以往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常常为学生在学习表面积后的变式练习中,怎么都弄不清油桶、游泳池、粉刷教室到底缺哪个面而头疼。

  我想,关于圆柱的表面积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吧。为了防患于未然,我想,是不是在新课的教学中就为这些情况作了一些铺垫呢?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圆柱体的特征,然后设计了如下问题:

  1、求铅笔涂漆部分的面积是求( )的面积。

  2、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过多大路面是求( )的面积。

  3、求一个水桶用多少材料是求( )的面积。

  4、求汽油桶用多少铁皮是求( )的面积。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5

  本课教学中,学生探究的热情很高,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个体的数学“现实”,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探究精神,锻炼了思维能力。当教师以为可以总结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却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或者硬加要求、横加指责,而是巧妙地抓住这个意外生成的资源,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了互相沟通、互相补充,引发了群体思维碰撞,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6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学习也一件很艰难的事,学生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又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学习起来就很头疼,就算多么努力也是事倍功半,就会没有成效。反之,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并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觉得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因为兴趣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金钥匙。作为教师上一节课,要使学生学有成效,就必须激发他们对这堂课产生兴趣。而良好的导入语是一把通往兴趣大门的钥匙。因此我设置悬念“为什么生活中的一些茶叶罐、茶杯、饮料瓶等要做成圆柱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1、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课堂开始出示圆柱体图片,学生思考: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积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学过的平面图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实验,()把圆柱形纸筒剪开。结果学生根据纸筒的特点和剪法分别将曲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通过观察和思考,最终都探讨出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操作练习: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所带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根据练习要求,组织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测量,最后借助计算器算出结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根据实物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测量所需数据的方法,既合理又灵活。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体现了新课程要求。

  这样学习的气氛显得轻松、愉快,民主、和谐。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讲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会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发展的过程。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7

  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环节中,教师就创设了“可比克”情景,要求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如何求一个曲面的面积?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再有就是练习的`设计,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生活中求圆柱侧面积的问题(如,压路机前轮压过的路面的面积大小;油漆圆柱状的柱子需要多少油漆?……)

  2、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情形,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3、重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当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后,先后设计了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及已知半径和高求侧面积的梯度练习,使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在巩固阶段,我又设计了判断、填表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处处从生活入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前的导入,可以不用教具,用和学生一样的“可比克”,和学生更加贴近。

  2.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圆柱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充分思考,在这里我让学生很明显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暗示,让他们要注意研究的方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要有长远的培养计划。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8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圆柱的认识》这节内容包括认识圆柱、圆柱的组成及特征、圆柱侧面和底面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等知识。学生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理解与掌握,既是对圆柱特征的深入认识,也是对后面学习求圆柱表面积起到铺垫作用,学生对掌握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知识,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 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确定好教学起点

  圆柱形的建筑物(如客家围屋、岗亭)和一些生活用品(如圆柱形鱼罐头盒、蜡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并且学生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是在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对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周长会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前测和课前与学生交流,从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找到本节课的起点和着力点。

  二、在活动过程中找到线与体之间的关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体与面的转化,感受到几何直观的魅力

  (1)学生在剪这一操作过程中,思考侧面展开图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在操作(沿高剪)过程中,侧面展开图会是长方形,学生容易理解。

  (2)体与面的转化,感受到几何直观的魅力

  圆柱体侧面 展开 长方形

  (3)侧面展开图还可能出现什么图形呢?

  ①沿高剪侧面展开图还可能出现正方形;

  ②斜着剪侧面展开图可能出现平行四边形;

  ③侧面展开图可能是梯形吗?

  面对这些问题,只能在课前进行预设,并不一定要在本节课上面面俱到,后面的教学中根据实际,逐步渗透与讲解。

  2、探索侧面展开图线与体的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1)探索侧面展开图线与体的关系

  a=c b=h

  实物表征

  图像表征

  符号表征

  (眼看到的) (脑想到的信息) (抽象出关系式)

  (2)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解形”。

  形缺数时难入微,以数解形,可以使数直观化。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的(数据大小)反映出侧面(形)的大小。

  (3)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以形助数”。

  数缺形时少直觉,以数辅形,可以将数形象化,学生容易发现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图的长相等的关系。

  数学基础知识是一条明线,直接用文字写在教材里,反映着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反映着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常常隐含在基础知识的背后,需要人们加以分析、提炼才能显露出来。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9

  1、营造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时使用。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贴近的情境,就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可以使学生在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中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师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课件既能够很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2、在加深理解、突破难点重点时使用。数学教学时难重点的突破对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比较抽象、不易用言语讲清的难重点使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

  3、图形内容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就会疲于准备许多展示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图形,很麻烦。如果使用多媒体不但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还能进行各种图形变化。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10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把生动的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下面就《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问题的情景

  在新授时我打破以前拿出一个圆柱放在桌上直接进行侧面积公式推导模式,而是提供给学生两个空心纸圆柱,一个矮胖型,一个瘦高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谁的侧面积大一些”。学生们看到两个圆柱表现得非常积极,兴趣十分浓厚,思维也很活跃。有的说:“我认为矮胖型侧面积较大。”我就追问他为什么?他说:“矮胖型圆柱比较粗,我认为圆柱侧面积与它的粗细程度有关。”有的说:“我认为瘦高型的圆柱侧面积较大。”我也追问他为什么?他说:“瘦高型圆柱比较高,我认为圆柱侧面积与他的高低有关。”当然还有一部分认为它们的侧面积相等或无法判断的,因为他们认为圆柱的侧面积与圆柱的粗细和高低都有关系,甚至还把小的那个圆柱放在大圆柱内,再把大圆柱底面捏起来让我看。对子上面的回答我都没有给予直接肯定或否定,关键是我认为通过学生们对两个圆柱的观察都已认识到了非常重要的两点,即圆柱侧面积大小与圆柱粗细和高低有关。通过这样创设情景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而不是像以前对照公式直接去讲解。与此同时我再设一疑,这两个圆柱到底谁的侧面积大,你们能否通过动手来证明呢?

  二、动手操作,实践领悟

  在允许学生想一切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时,学生们再一次表现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个个动手动脑,有的沿高直往下剪,把圆柱侧面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的展开图;有的斜着剪下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剪成各种不规则图形;还有的剪成若干个三角形,梯形等等,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差异性。也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其实求圆柱的侧面积完全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既然圆柱的侧面积可以转化成这么多以前学过的图形,那你们觉得把它转化成哪一种来求更为合理呢?

  三、讨论交流,合作探索

  因为任何知识获得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联系.在学生自己发现圆柱侧面积可以转化成何种图形来求最简单、合理.而且对于一些不能剪开的圆柱,如铁圆柱、石圆柱、玻璃圆柱……,也发现了他们的底面积即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即长方形的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圆柱侧面积只要用圆柱底面周长乘以高。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掌握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更进一步认识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柱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思维也从具体形象走向抽象概括。

  四、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在学生自主发现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后,我马上给出题目:一个圆柱底面直径0.3米,高2米,求它的侧面积?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侧面积会求了又如何求圆柱的表面积呢?独立解决,一个圆柱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最后我还启发学生思考:学了这个公式,你能用它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圆柱侧面包装纸的用料问题,只需求一具侧面;如制造一种圆柱形无盖茶杯或水桶的表面积,只需计算一个底面加一个侧面;再如圆柱形汽油桶表面积,就要求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这样就拉近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把大量时间放在如何讲解侧面积公式及其公式应用上,而是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也培养了他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使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圆柱侧面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4-10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3-31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范文06-18

《圆柱的表面积二》教学反思03-17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11-27

课文《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范文05-26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1-01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刘妮)07-17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