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8 22:45:54 诗琳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范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范文

  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1

  在讲过研讨课后,我再次审视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

  我的设计理念:

  本课“桌子有多长”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开展要注意两点:①突出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②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框架是:

  问题情景 ———— 建立模型 ———— 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

  桌子有多长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尺子 估测与测量实物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 独立探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操作与感悟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实践的合作者,问题思考的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的设计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4、适当加入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历史小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情感。

  每个单元的起始课,或某个知识的起点往往都有一些生活的原型,或者历史发展的变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契机,收集一些简单的历史小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思维。所以我在课堂中加入了古人身体上的尺子、关于“度量衡”统一的故事。

  我的执教感受:

  1、课时的重新划分。

  课堂上我和学生的互动较好,也一直在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充分观察、发现、尝试、操作的基础上,我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厘米、感受估测的策略、掌握测量的方法。但是课堂上只是把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再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练习,没能处理一些书上的练习。所以我在想,本课是否可以作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只讲到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第二课时再感受几厘米、测量方法、估计有趣物体长度、感受估测的测量。

  2、更多的活动帮助牢固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建立1厘米表象的时候,我只是让学生找身边的物体,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是否可以增加让学生用手在纸上画1厘米的线段,是否可以增加剪出1厘米的纸条等。甚至利用自己剪的厘米小段,让学生合作在白纸条上作出自己的“小尺子”,画刻度,标数字。

  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2

  《桌子有多长》一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单位的换算,而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乏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

  这节课我安排“活动”贯穿教学始终,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要知道桌子的长度,很多学生都懂得要用尺子去量。但对为什么一定要用尺子量的'原因却不清楚。这时,我并不是由自己或由优等生说出,也不是向学生机械、强迫灌输,而是充分发挥教师教材内容加工者、学习活动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从小松鼠和小猴子的问题中引发用什么测量工具来测量,怎样测量。从学习兴趣入手,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想一想”、“量一量”、“议一议”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感悟,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样课桌的长度,得到的结果却多种多样,从而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认识1厘米后,反复让学生用手表示出现1厘米的长度,并找一找身边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并让学生在纸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

  这样通过反复实践,学生对1厘米的长度有了很深的印象,掌握得较扎实。

  由此我想到,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要多让学生经历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而少用灌输式。

  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3

  根据教学目标经历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我首先提出让学生估一估自己课桌的长度,并提示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比划着估。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很好地引入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

  在认识尺子和测量物体这一环节,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没有提前一天通知学生带尺子)很多学生都没有准备尺子,所以课上学生相互借尺子,课堂气氛有些乱。这一点以后要引以为戒。在动手测量的时候,有小部分学生还是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如没有从起点“0”开始测量,尺子反着放等,这些在下节课中要继续强化。

  另一方面,学生可能对厘米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1厘米、10厘米等到底有多长还没有具体的形象在,所以在估计时都估计的不是很准确,这也是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明确了自己第一课时的不足,为第二课时更加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4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次认识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做准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了丰富的活动。

  在教学中,首先我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引入新课,(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扎一扎地量了起来……)生动、有趣,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安排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桌子有多长时,学生想出许多办法,如:有的`学生用尺量,有的用书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手量……当学生汇报结果时发现量的结果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学生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测量,验证他们的发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整节课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节课也出现了今后需要努力的问题:如个别学生对于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在填估计与测量的数值时,总是没有先填出估计值,而是先测量出多少估计值也照写;有的学生对于估物体的长度时,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

【数学《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04-25

桌子有多长05-02

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05-02

小一数学 桌子有多长04-30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1-08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04-09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05-06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04-29

《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