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范文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及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朝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到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也清晰的展现出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时,我采取了联系上下文、联系对比、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引导理解感悟的方法和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可以从下面三个教学片断中可见一斑:
教学片段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后,找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找出了“紧张”、“焦急”。
师:此刻“我们”为什么会紧张、会焦急呢?
师:要理解我们此刻的情感,结合上文理解。
师:(指名读文)“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朝鸫突然飞来,他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回沙滩去”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们”之所以紧张和焦急,是因为我们为幼龟的安危担忧。
生:说明“我们”有保护动物的善心。。。。。。
教学片断二:采用联系对比理解感悟
眼前发生的惨剧让大家感到很“震惊”。是怎样的惨剧呢?为什么作者不用“吃惊”而用“震惊”呢?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采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我让学生认真看课文插图,追问学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金黄的沙滩上,有许多幼龟放心大胆地爬出巢穴,正努力奔向大海。大海里有他们日夜思念的妈妈。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天空中还有很多食肉鸟正铺天盖地地扑来,那些幼龟马上就要变成它们的美食了。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有只幼龟张开嘴巴,表情十分惊讶,他似乎在说:不是很安全吗?怎么会有敌人出现呢?
生:那些幼龟似乎在叫喊:妈妈,快救我呀!我遇到敌人了@你的宝贝马上要成为敌人的美食了。。。。。。
师:原来是这么可怕的情形啊!怪不得“我们”会“震惊”呢!。。。。。。
教学片断三: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方法理解感悟
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时,我采取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情感。
生:老师,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响彻云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响彻云霄呢?
生:那是它们叫的声音很大很大。
生:为什么要欢乐地叫呢?
师:是啊,如果你是那些食肉鸟,此刻你是怎么想的?
生:啊!真爽啊!几天没吃东西了,这些幼龟真是美味啊!(生还在抹自己的嘴巴,感觉很惬意、很满足的样子)
生:啊!这些幼龟真嫩啊!吃了它们,真算是没有白活一场啊!
生:真过瘾啊!真好吃啊!。。。。。。
生:谢天谢地呀!今天吃饱后,我又可以管几天了。。。。。。
师:向导此刻为什么是“悲叹”呢?如果把“悲叹”换成“感叹”,你觉得怎样啊?
生:不好!书上的肯定好些。
生:我感觉到向导此刻很后悔了。他后悔自己把那只幼龟抱走。他肯定在想:我怎么这么糊涂啊!我真是徒有生物学家的`虚名。
生:“悲叹”有悲哀、伤心的意思。看到这么多的幼龟都葬身食肉鸟之腹,想到感到很伤心。。。。。。
生:作者看到这些悲惨的情形感到很内疚。向导是个生物学家,他知道幼龟的生活规律,由于自己极不情愿地将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抱放到大海里,致使众多的幼龟遭受灭顶之灾,他不能原谅自己。。。。。。
生:老师,“悲叹”比“感叹”更能表达出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生:老师,我还知道向导说的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师:好啊,请你把向导的话读给大家听。
生:(深情朗读向导说的话)。。。。。。
以情代读,以情代悟,悟中有法,以法促悟,学生的内心情感就会像喷涌的火山滚烫,学生的思维就会像奔涌的泉水滔滔不绝,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就会像江河奔流不息,学生就会口若悬河。和文本对话时,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语言都得到了发展,试问,学生的语文还会学不好吗?
【课文《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5-04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3-21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6-19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及反思02-10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9-10
《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范文02-24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01-01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一03-22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二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