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高塔》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6 10:29:47 秀雯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高塔》的教学反思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高塔》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高塔》的教学反思

  《建高塔》的教学反思 1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探究铁塔稳定不倒的原因。课堂主要采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建高塔》的学习,学生认识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

  本节课用简单材料如塑料瓶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了不容易倒的`高塔,学生体验了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完成了本节课的三个活动:第一,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第三,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猜想。写下的猜想要清楚简明,分成若干条。本课最后部分,要把研究的结果与猜想相对照,体会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的意义。

  最后用扇风或者吹风的方法测试学生建的“高塔”的抗风能力,是希望学生认识到框架铁塔的另一个特点:风的阻力小。如果学生做的“高塔”下面很重,底面很大,扇风可能既不能吹动它更不能吹倒它,在提供材料方面要考虑尽量避免这种可能。

  《建高塔》的教学反思 2

  在教授《建高塔》这一课程后,我深感其中的挑战与收获并存。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小结-反思-再实践-总结”的学习过程,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入探究了高塔稳定不倒的原因,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现在,我将对这次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

  一、教学亮点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程的开始,我通过介绍艾菲尔铁塔等著名高塔,以及通过故事引出大雁塔和雷峰塔,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高塔有了初步的认识,还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实践探究

  我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建筑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并建造“高塔”。在建造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成功建造出了各具特色的“高塔”。这种实践探究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等原理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反思总结,深化理解

  在学生们完成“高塔”的建造后,我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对比不同小组的作品,学生们发现了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深入探讨了影响高塔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这种反思总结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让他们对高塔稳定性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不足与改进

  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用于建塔的时间较长,导致反思和总结的时间相对较少。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总结,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

  对风力等外部因素考虑不足

  在课程中,我主要关注了高塔的内部结构和材料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而对外部因素如风力等的考虑不足。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高塔的稳定性问题,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对外部因素的讨论和分析。

  鼓励创新思维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建造“高塔”时提出了创新性的想法,如装上“避雷针”等。然而,由于我在课前准备材料时不够充分,未能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和支持。

  综上所述,《建高塔》这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我也将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潜力,努力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建高塔》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科学六上《建高塔》教案04-25

六年级科学建高塔教案08-26

高塔逃生04-29

大班科学教案《搭高塔》反思12-18

搭高塔作文08-10

纸牌搭高塔作文07-26

胡萝卜搭高塔作文12-13

颐和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0-01

赠王建,赠王建张籍,赠王建的意思,赠王建赏析 -诗词大全03-13

上海名师戴建荣的吟咏教学法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