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文《最后一课》教学反思范文
《最后一课》是篇传统的课文,一直被各种版本的教材选做课文。然而在不同的时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这篇课文中心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无论怎样设计,这一主题是不能变的。我是这样设计这篇课文的。
首先,导入新课时,教师用生活的语言讲述:爱国不一定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爱祖国,就意味着爱大地、江河、语言、民族、文化、同胞等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样的爱国感情,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其丰富的内涵一样能拨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用这一段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及教学目标。
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采用感悟的方法,教师提出要求:(1)快速阅读,至少一遍。(2)查出不会读的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3)了解课文主要军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有什么深刻含义。(4)将你不懂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尝试做简要解答。(5)记下你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想。
第三步,互动交流。学生快速阅读完后,通过初步了解,完成以上问题时,有些学生比较困难,因此就采用互动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发言,谈阅读的体会,感受和困惑。教师不干预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体会。对于学生的意见和自主体会,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注意控制时间,这一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认识课文中的人物。
第四步,引导阅读,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结合阅读后的交流发言,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讨论归纳出故事情节,小弗兰士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1、“最后一课”上的是一堂什么课?这堂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法语课,爱国课。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感情更强烈。)
2、教师讲述:同学们都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阅读小说时,可以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1)这篇文章,可按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教师板书)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
(2)抓住情节的各个阶段,从小弗兰士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他的心理变化过程,了解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开端:贪玩、幼稚、怕老师
发慌:感到诧异、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样爱国
高潮和结局:理解尊敬老师
(3)归纳小弗兰士的形象及意义:
a.小弗兰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即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b.小弗兰士在文章中的作用:本文以小弗兰士,即“我”的所见所闻所所感为线索,他又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溶化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步,合作探究。分析韩迈尔先生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文《最后一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反思03-24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范文04-29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04-27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0篇)11-10
最后一课教案及反思04-25
《最后一头战象》课文教学反思范文04-27
《最后一课》资料:关于《最后一课》的教学05-01
课文《称赞》教学反思04-30
课文《学画》的教学反思04-29
课文《纸船》的教学反思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