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哪里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02 03:46: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力在哪里教学反思范文

  篇一:力在哪里教学反思

力在哪里教学反思范文

  本课为苏教版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力在哪里》。教学目标为 ⑴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⑵能够通过弹弹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3〕能够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所要传授的科学知识为 ⑴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⑵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了教材,精心设计了上课教案,精心为学生准备可实验器材。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配合的很好,课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只是在开头的课题导入上显得有点突兀。在课下我想了多种导入方法,与本组的教师讨论后觉得这个导入还好一点,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就显得不是那么好,我想是自己的语气和语言还是不到位。同时我越加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每次提问应该是相当概括和准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明了的了解科学知识。

  还有就是在课堂让他们自由研究弹簧秤称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时候,有的小组有点乱,其中一组的两同学发生争执,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德育教育和小组合作教育,这样才利于他们更好的成长。

  在科学课教学中要警惕几个倾向:1。知识先行,单刀直入,应该采取多样的导入方法。2。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结果往往是知识的结果。3。关注学生知识的多,关注学生发展的少。4。牵手太多,放手太少,没有自主探究。5。追求唯一标准答案多,提出多种合理答案少。6。启发的深度很浅,问题多多,提问多多,却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以上几点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

  在教学中我应该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还要认真的钻研教材,备好教材,要用科学的方法上好每一节科学课。

  篇二:力在哪里教学反思

  非常荣幸能够在4月19日时与5小学的孩子们共同上了一堂研讨课,《力在哪里》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节课,本课我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与体验为基础,通过让学生亲自来“找力”及亲历“玩弹簧”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的存在、同时知道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认识到力有大小和方向。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我对教材做了一定的处理:

  第一、导课时,我设计了“玩羽毛”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羽毛不落地是因为受到了风的力。此时追问:力在哪里?你能说说吗?自然的引出了力这个关键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第二、在体验力的普遍存在时,在学生由此及彼地从周围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的力之后,我增加了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磁力,一个磁铁在受到另一个磁铁的“推力”后而改变位置这个活动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才会有力的存在”这个误区;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舍弃了让学生从这么多力的现象中抽象出力的概念的“机会”,这并不是我不想“画龙点睛”,而是学生对力的概念中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术语不太“亲近”,所以我只是让学生感受到力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后就“戛然而止”,这种似完未完的种种力的现象也将为他们以后学习力的知识积累“前概念”。

  第三、在探究力的作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按教材的安排进行玩弹子,捏橡皮泥等活动,而是选择更有结构的材料——弹簧,简简单单的材料、简简单单的活动却同样可以把力的特点全部体现出来,既减轻了教师准备材料的负担,又节约时间,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就在身边,只是平时没有刻意去发现而以。

  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有意义的玩中轻松地获得了知识,学习兴趣很高,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当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几个弹簧受力的方向后,应该及时让学生在报告单上把自己组弹簧受到的力画出来,加深理解。

  第二、在弹簧秤的测量使用上,还应让学生多加练习。

  第三、在歌曲中找出力的存在及力的特点这一环节上,还应多给学生些时间让其找出更多,进一步体验到力的无处不在。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

  篇三:力在哪里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力是无形的,根据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来感受力又是学生所陌生的。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对已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检索与筛选,对力的存在以及力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重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思维训练。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研究,使学生的活动目标明确,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放手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存在,带领学生体验力的发生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本课成功的关键。

  意外之喜:

  在设计课时,我根据整个教学设计,对板书进行了精巧的设计,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一小块空间,让学生亲自上来写他们的发现,可是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令我始料未及的情况,上来写的学生太多了,以至将整个黑板写的满满的。当时我很紧张,想这下麻烦了,可是转念一想,这样不是挺好么,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丰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学生的成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力的感受和认识。

  不足之处: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处理能力不够,不能灵活处理和引导。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拉到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思路中来,没有很好的抓住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

【力在哪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力在哪里》教学反思04-27

《力在哪里》小学科学教学反思04-27

《力在哪里》教案04-25

《常见的力》教学反思04-29

雾在哪里教学反思04-21

秋天在哪里教学反思04-28

《秋天在哪里》教学反思04-27

摩擦力教学反思04-28

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04-28

杨力《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