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通用8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1
在教学《捐书活动》一课时,我紧紧抓住本课的教学情境,出示我国西部地区的贫苦孩子不能上学的情境,让他们感受那些孩子在特别苦的环境下都能努力的去学习,现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学校也曾举行过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书活动,出示三年级捐书的情况和四年的捐书情况。让他们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尝试算法的多样化,注意营造了一个认真倾听和积极评价的氛围。本节课全班交流时学生竟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5种甚至更多的算法,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的一个高潮。在比较各种算法,我提问:“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那你在这么多的算法里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接着我再让学生算四年级的捐书本数,学生基本上都选择了竖式计算。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善意的引导给束缚住了,学生自然不可能也不敢再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想,我们的老师暗示学生个体关注速度与准确度,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提高计算能力。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学生拿出方法后,教师马上进行优化,学生就会觉得:既然我的方法不是最优的,干脆还是学老师的方法吧!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如果让我再教这一节课我一定会注意
让学生们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自然会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我呈现一个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以小结的方式来完成,今天我们学了《捐书活动》一课,了解到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地区的孩子很贫苦,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给他们捐 ,根据刚才捐的东西你能不能把它编成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会了计算方法,而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更是对学生思维的升华。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2
这节课上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连加,在书本的第76--77页。因内容较多,我设计是用两个课时来完成这个内容的教学。这是第一课时,在这节课开始时,我用情境的方式导入,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品德教育,但在导入过程中,语言应注意再准确些。通过一段时间的数学行动小组活动的学习,对于我们所确立组织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的课题,我有了初步的理解。我认识到数学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有外显的(包括操作、实验、观察、描述、交流等),有内隐的'(包括猜测、验证、推理及反思等),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都是一种活动。然而要体现其价值所在,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上有所把握了。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我设计了捐书活动这一课,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上,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推理、验证及交流,理解并选用不同的算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并能在自主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法。
学生已具备了3个较小数连加和2个三位数相加的计算基础,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依靠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方法的计算顺序。先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演练;我让学生自己独立做,没想到我班的学生列出了五种计算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我用了命名的方式,哪个同学做的方法我就给他命谁的名字,没想到学生的兴趣很高。如:蒋雨时辰同学用的是脱式的方法计算这道题,我就说这种方法我们就说是蒋雨辰方法。最后再全班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这个活动的设计学生能全员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同样的具有价值的。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三个活动的设计,学习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中的问题,在购物过程中体会到估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习惯。
我自认为这节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但由于学生的差异及心理素质不高,个别学生的表现不如平常,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耽误了时间。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关注每个细节,多为学生提供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并努力提高自身教学以及处理事件的能力。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3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相对其他学习内容来说稍显枯燥。这节课,学生在各方面的精彩表现着实让我感到欣喜,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数学源于生活,它是从现实世界里抽象出来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创设了捐书活动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2、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从而体现出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交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节课,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
1、对于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处理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时明显节奏有点慢,从而耽误了点时间,以致后面的解决问题没有时间处理完;
2、对于估算的处理不是很到位,以后要加强学生对于估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合适与否的判断,逐渐像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
在以后在教学中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尤其是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方面,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老师。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4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敢提异议创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捐书活动》一课时,我就抓住这个情境对学生进行敢提异议创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捐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尝试算法的多样化,注意营造了一个认真倾听和积极评价的氛围,本节课全班交流时学生竟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8种甚至更多的算法,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的一个高潮。在比较各种算法,我提问:“小朋友们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那你在这么多的算法里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我过早地对各种算法做出了评价:“老师感觉用竖式计算简便而且准确。”接下来在计算“我们学校四、五、六年一共捐书多少本”时,几乎大半的学生和老师一样选择了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看着那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特别后悔自己说的那句引导的话语。
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善意的引导给束缚住了,学生自然不可能也不敢再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想,我们的老师暗示学生个体关注速度与准确度,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提高计算能力。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学生拿出方法后,教师马上进行优化,学生就会觉得:既然我的方法不是最优的,干脆还是学老师的方法吧!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如果让我再教一节课我会注意以下两点,做好算法的优化引导: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促进自主优化。
优化算法不是老师认为优化就优化,优化算法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以学生认为优化为主。所以我们力求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如果学生们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自然会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2、营造积极的评价氛围,促进主动优化。
在课堂中我利用分等级进行评价,奖给全对的学生五颗星,错两题的三颗星,错三题及以上的两颗星”。教师营造促进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氛围,能促进学生通过比一比他人看到自己在速度上的差距,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5
本节课在设计上,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过动的体验,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数学学习过程成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体验的过程。但是在运用阶段中,我们发现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不管怎样的习题,都只用竖式来计算,而不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法。
经过反思,出现了这种情况,正是我们进行算法优化所带来的,这又使我们进行了深思。提倡算法多样化到底用不用优化?如果优化,又应该怎样来优化呢?经过讨论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计算时虽然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最优算法,但并不等于没有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最优方法,所以还是应该有算法的.优化的。
事实上,多样化与优化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两者可以而且应该统一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之中。但这种优化并不是教师“灌”的,优化算法的主体应是学生。优化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应致力于让学生在用自己的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差距,产生优化算法的内在需要,自己选择好的方法。所以在学习之初面对各种又多又杂的算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回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6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通过为地震灾区的学生捐书的情境使学生进入到具体的环境中,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估测。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捐书情况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去探索多种算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整节课的每个教学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既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编排意图,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这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献爱心的教育。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是在的学生学习过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基础上继续学习。教材用图表呈现了一个捐书的情景,授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图表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能够非常熟练的.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能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在解决“三年级、四年级哪个年级捐的书多?”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二年级的估算经验,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整十数整百数的估算方法,还有部分学生说出了课本呈现的估算方法,把相对应班级逐一比较,将比较结果进行综合累计,还有一种方法是去掉两组数据中相同的部分,比较不同的部分。
但是在巡视中,我发现有一个孩子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他虽然也是一一进行比较的,但是他认为三一班比四一班捐的书多,三二班比四二班捐的书少,三三班比四三班捐的书少,有三年级有两个班都比四年级捐书少,所以三年级捐书比四年级少,我把他的想法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自己修正这个错误。这个环节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的多种方法,培养估算能力。第二个环节计算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并提示他们可以尝试用多种方法(口算、脱式计算、竖式计算、画竖线图),我们班的孩子每个人都能用至少一种方法来解决,还有部分孩子用了两种方法,最后重点讲授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让学生总结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培养他们细心的好习惯。第三个问题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计算。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8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因而部分学生具备综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的能力。所以,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本节课就选取我校为希望工程捐书这一真实的活动素材,让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贴近生活,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数学学习生活化的目的。
2、突出估算意识的培养。培养估算意识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估算的机会和交流估算方法的时间,同时在问题解决后,用计算的结果对估算进行检验,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估算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最后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算法。在交流时,不仅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比较、分析、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计算的基本思路。
4、练习中巩固,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完成试一试。在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后独立解决,既能使计算方法迁移,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付冬妮《捐书活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付冬妮 《比一比》教学反思11-20
付冬妮 看图列算式教学反思11-23
给冬妮亚的第二封信05-02
《东施效颦》教学反思-李妮11-25
妮妮10-07
捐书活动总结01-26
捐书活动方案10-06
捐书活动方案07-11
《捐书活动》教案12-16
付佐中心总校开展写字教学活动的阶段总结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