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8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2、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二、教学重点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四、新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求商的近似数时,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法
练习复习
求以下商的近似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9.4÷12≈ 1.62 1.55÷3.9≈ 0.40 319.46÷5≈63.89
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同5作比较大于或者等于5 进1,小于5舍去。
师: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PPT展示例题)
(二)情景导入
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师:找同学读题
生:读
师:找同学列式
生:2.5÷0.4
师: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练习本上演算,一会儿找同学汇报(老师巡视发现问题,找典型同学)
生:说
师:板书演示
通过你计算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靠单纯的四舍五入法,接着继续出示类似练习再由同学自己计算
(三)经典练习(自己列式,自己算)
明明买了一瓶1.3升的饮料,把这些饮料倒在小杯子里,每个杯子可以装0.4升,倒完所有饮料,需要多少个小杯子?
1.3÷0.4≈4(个)
答:需要4个小杯子。
规律:
通过两个习题由学生总结出来结合实际问题,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有些情况虽然商的小数部分第一位,比五小但仍须进1,相这样的方法叫“进一法”。
(四)情景导入2
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找同学列式,自己先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找错误典型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演示。
通过做题,初步感知,解决实际问题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而且本题也不能使用“进一法”
(五)典型练习
手工课上,同学们制作一只风筝需要0.18KM的风筝线,现在有4.8KM的风筝线,可以做多少只这样的风筝?(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题)
做完比较两个习题,由学生自己总结发现的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商的小数部分第一位就算比5大,也必须舍去,对于这样的计算方法叫做“去尾法”
(六)巩固练习
课本P41 7、8题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考察学生接受情况。
教学反思:
(一)导入不必太花哨,简练鲜明进入主题即可。
(二)对于新授知识,学生有个接受过程,要通过至少3个练习学生才能接受,要给学生思考,接受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最后在巩固练习。
(三)不要太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具。
(四)老师要有板书演示,不要让学生过多板书,一节课下来老师的板书是重点,要保留;注意书写,不能太随意。
(五)要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审题(读两遍)、做题(计算要细心)、细节要注意(直线用尺子、答题要规范)
(六)注意语言,要简练,普通话教学,不要太随性。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2
教学内容:
教材P28例4及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除数除法化成整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接龙游戏。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教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
(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0.78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
(2)()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938。
(3)6.73扩大到原来的()倍是673。
(4)23缩小()是0.23。
(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请说出想法。
270÷90=27÷()50÷2=()÷20765÷85=()÷0.85
教师小结商不变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教师将7.65÷0.85改编成教材第28页例4,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奶奶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画,可能会说出:
(1)奶奶编一个“中国结”要用0.85m丝绳;
(2)这里有7.65m丝绳;
(3)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2、教师:要求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应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7.65÷0.85=(个)
为什么用除尘计算?
教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板书课题)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如何计算,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它的`100倍,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并相互检查。
教师强调:采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把被除数和除数乘100,在竖式中把小数点和没有用的0画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教师指3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一填。
0.12÷0.03=()÷30.28÷0.07=()÷7
0.01÷0.16=()÷160.314÷()=31.4÷18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3、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68.6m,是第二根绳的3.5倍。第二根绳长多少米?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2)学生列式并计算,小组内交流并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教学,首先我是用几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口算、两道竖式计算导入的,让学生回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接着出示书上的例题,先让学生审清题意,再说数量关系,最后列式。列式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有何异同,即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本领尝试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小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同学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也有的同学联想到化成较低单位的数。最后优化方法,教师把学生的表达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让学生明白,小数除以小数的关键在于转化,即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如何转化,要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先把除数的小数点画去,再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最后通过一些课后练习及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巩固方法。
这节课中有些地方讲的不够透彻。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位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验算时用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后的除数。
四、除到哪位商写在那位上面,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
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好多些。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3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数,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游戏场景:
课堂上,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游戏步骤,跟着老师的动作指导下完成游戏,并达到游戏的目的: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注意:防止受伤。
游戏时间:
2分钟。
游戏难度:
初级
适合年级:
二年级
本游戏可以安排在二年级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的课始。适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游戏人数:
全班
游戏准备:
3把椅子。
游戏过程:
1、体验平均分。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抢座位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
3个小朋友坐3把椅子,每一把椅子上坐相同数量的小朋友,会坐吗?
指定3人围在椅子外走,老师说停,3个小朋友立刻坐好。
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活动的过程?
小结:每把椅子上的学生数量相同,平均每人坐一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
2、发现多余的情况。
提示:老师在请同学的时候要控制好数量,比第一次游戏人数要多,且通过平均分后,要出现多余情况。然后学生通过做
游戏,和描述游戏过程发现多余的情况。“
师:让我们继续抢座位,现在仍是3把椅子,却有7个同学,要使每把椅子上坐的人数相同,每把椅子最多可以坐几人?指定7名学生上台,开始围着椅子走,老师说停,学生立刻抢着坐好,结果多出了1人。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呢?
引导学生说:有3把椅子,7名学生,平均每把椅子坐2人,结果多出了1人。
师:我们继续游戏:再请一名同学,现在有8个人,椅子不变,每把椅子上人数要相同,看谁最机灵!开始走—一停!
师:谁会描述活动过程和结果呢?
引导学生说:有8人,3把椅子,每把椅子坐2人,结果多出2人。
师: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人数出现了多余的,剩下的不能平均分了。
3、我不是多余的。
提示:通过老师提问(多余的人怎么办)和引导,让学生感受任何东西都不是多余的,从而认识余数。
师:分一分时很多情况都会出现多余、剩余。那么抢座位时当平均分以后,出现了多余的,怎么办?
生1:再给他们一把椅子。
生2:把多余的椅子去掉。
师:但是只允许放3把椅子。而且刚才活动的几个同学,你愿意被去掉吗?你是多余的吗?
生:我不是多余的!
师:对了,谁也不是多余的,任何东西都有他存在的位置,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老师来告诉你们,剩下来的几个同学不是多余的,在数学中有自己的名字,叫“余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游戏提示: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教师,如果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在课的开始设置这样一个游戏,相当于给了一把学生学习的钥匙。“抢座位”是学生喜闻乐“玩”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平均分,并引出余数,产生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充满了乐趣。
课后思考:
在这个游戏之前,同学们需要掌握最基本的除法运算,这样的教学设计方案也比较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多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点,希望老师们在平时多多设计出类似的游戏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4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不能整除时,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6)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2.列竖式计算:
把2145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
2145÷15=143
3.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2)3筒奶粉1500克,1筒奶粉多少克?
(3)1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学生列式计算:
(1)500×3=1500(克);
(2)1500÷3=500(克);
(3)1500÷500=3(筒)。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将上面三题中的单位名称“克”改为“千克”:
(1)1筒奶粉0.5千克,3筒奶粉多少千克?
(2)3筒奶粉1.5千克,1筒奶粉多少千克?
(3)1筒奶粉0.5千克,几筒奶粉1.5千克?
学生列式计算:
(1)0.5×3=1.5(千克);
(2)1.5÷3=0.5(千克);
(3)1.5÷0.5=3(筒)。
观察思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后得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练习:P14“做一做”。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例1:
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①学生列式:21.45÷15=
②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其中的小数点应如何处理呢?
④学生试做。
⑤学生讲算理。
教学反思
针对错例,讨论分析原因;针对正确的重点讲清以下几点:
21除15商1余6,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把6个一化成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即60个十分之一,再和下一位上原有的4个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继续除。)
除到十分位余4怎么办?(把十分位上的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5合在一起,是45个百分之一,继续除下去。)
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当除到十分位,用64个十分之一除以15,商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应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个位1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2)练习:P15“做一做”。
68.8÷4= 85.44÷16=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5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课后反思总结
在教完这节课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要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对应的教学。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6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难点:理解小数除法的实际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购物、分割物品等场景,引出小数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配任务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并学会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强调小数除法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时存在困难,因此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例的`选取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计算练习和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7
教学目标:
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能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
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
练习题纸
实物或模型(如糖果、玩具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复习整数除法的知识。
提问学生:“如果我们在商店买了东西,总价是小数,我们怎样计算每个商品的单价呢?”引出小数除法的概念。
二、讲解新课
解释小数除法的定义和原理。
展示几个小数除法的实例,并详细解释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规则。
三、互动探究
提出问题:“如果你有一个糖果,价值0.5元,你有2.5元,你能买多少个糖果?”让学生尝试计算。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使用小数除法进行解答。
四、巩固练习
分发练习题纸,让学生独立完成小数除法的计算题。
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检查并讨论。
五、课堂总结
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要点。
强调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在完成这堂《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流畅,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特别是在互动探究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真正理解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我应该在这个环节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我还应该设计更多类型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小数除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同时,我也会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8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并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这两种方法取商的近似数。教学重点是运用这两种方法求商的近似数,难点则在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小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讲解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场景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取商的近似数。
大量计算训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大量的计算训练,包括除数是小数的情况。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这次《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成功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了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我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我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仍然有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小数除法的厌倦和抵触情绪。因此,我需要寻找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小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针对这部分学生,我应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这次《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除法的教学反思04-03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4-0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4-06
《小数除法》教案01-15
小数除法教案02-22
数学小数除法教案03-28
小数乘除法教案02-24
《小数除法练习课》教学反思(精选14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