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自己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处
【《乞巧》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乞巧》教学反思07-02
古诗两首《乞巧》教学反思06-24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教学反思03-19
《争吵》教学反思(第二课时)04-19
阳光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6-30
《秋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8-21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8-23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7-20
第二单元第3课时教学反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