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研究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研究教学反思
陕西省甘泉县初级中学 刘宝梅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它的美在于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存在千万种可能性。即使是做了充分的备课准备,依然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认识到自己有许多不足。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一个普通的班级,受环境因素制约班内优等生较少,绝大多数同学基础较差。为了照顾能让班内大多数同学能够学懂学会新知,我在习题设置上都选择一些简单题型,以巩固基础。
对于本节课,一是知识技能目标,就是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性质和判定,并能够利用它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数学思考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联想、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解决问题目标,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培养类比思想及分类讨论的思考模式。四是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学会数学的过程中向“会学”的方向发展,培养运动、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先以《海上日出》视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对于新知的探索,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的,让优生起到带动的.作用,促进小组内合作,达到共同进步。两位小组代表分别上台展示了小组的探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得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接着教师讲授位置关系的性质。对于公共点个数不好判断情况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探索三种位置关系下,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r的大小关系。由练习、应用、归纳去总结梳理本节课的内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优点有:
1.引入新颖生动,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具体的数学图形,引出本节要探究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总结发言,展示了他们不同的探究过程,做到了探究问题细致、有理有据。
3.在练习一中,面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大胆猜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中通过比较d与r数量关系的大小判断位置关系,从而引出接下来的内容。
4.最后由多名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几名同学通过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
同时,我也感受到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观察得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是由我讲解的三个概念:相交、相切、相离。讲得过多,学生被动的接受,思考得不够,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2.对于初三的教学始终没有摆脱灌输式教学,尽管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探究,独立思考,但教师的讲授过多依然给学生造成思维局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3.因材施教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充分,整个课堂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练习没有梯度。对于基础特别薄弱的同学,没有给他们设置相应的习题进行展示,同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应当做一些变式训练,拓展应用。
4.教态上还需要自我调整,语言不柔和,面部表情过于僵硬。有时会有皱眉、抿嘴的不自觉的表情,影响学生的发言和思考。应当多一些微笑、鼓励的神情,和用竖拇指、掌声鼓励的方式表扬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以上分析,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自己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探索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针对本节的优缺点,进行以下整改:
1.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在教科书中直接能够找出答案的问题,那样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3.教师应经常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还可以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给予指导,使得每个小组的合作能顺利有效地完成。真正让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达到充分的统一。
总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探究的环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效果。
【初中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研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01-12
《图形与几何》课后反思01-15
《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07-17
《基本几何图形》教学设计01-15
大班几何图形教学设计01-15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几何图形教学中的作用08-26
教学反思:超几何分布-教学反思07-26
王斌《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01-06
关于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方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