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1
(第二课时)
唐山市丰润区东实验小学 赵林莉
教材内容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课文主要写了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邻居告诉他快治一治吧,但是他没有听,认为要的是葫芦,所以没及时去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葫、芦、藤、哇、盯、邻”,并会写8个字“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引入学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篇文章。
首先,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生字词:葫芦、瓜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奇怪、慢慢地、自言自语、治病、每天。
师: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都很不错。咱们在上节课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邻居告诉他快治一治吧,但是他没有听,认为要的是葫芦,所以没及时去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理解内容 学习表达
师:同学们还记得吗,这棵葫芦开始时长什么样子?(停顿)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勾出相关的句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生汇报找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师:是啊, 植物的生长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把种子种在地里,经过浇水,施肥、再加上阳光的照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最后结出一个个的果实。此时,葫芦的叶子很茂盛,小花很美丽,一个个小葫芦是那么可爱。所以那个人赞叹说-----(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生齐读。
师:大家看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这是一个感叹句。
所以我们再来赞叹赞叹!再齐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特别是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每天”可以换成哪个词?(天天)好,这足以说明他喜欢葫芦。所以我们再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读出葫芦的可爱以及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指两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可是,我们再看看后来,葫芦怎么了?齐读最后一段。
师:后来葫芦怎么了?
生:“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啊,原本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4自然段找一找答案,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
(生读文,找句子,勾句子。)
汇报。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说葫芦落的原因)
师: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反问句。其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多找几名说)
师:那么这两句话,哪句更好一些?
生:反问句。
师:对了,反问句能更好地强调种葫芦人对蚜虫的不在意。所以我们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指三名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是的。我们再往下看,“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从“盯着”这个词,我们体会到什么?
生:这个人的眼中只有葫芦。
师:而且这句话连用了两个“快长啊”,说明什么?
生:希望葫芦长得再快一些。
师:现在你就是那个人,他是怎么自言自语的?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多找几名)
师:同学们,这个人他眼里只盯着葫芦,一心只盼着葫芦快长大,而不及时去治叶子上的蚜虫。我们联系咱们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他这样做,行吗?
生:不行。蚜虫会吃掉叶子里的营养。
师:是啊,植物的果实和叶子是有联系的种下的葫芦种子生根后,会长出葫芦藤,葫芦藤每天就吸收土地里的营养,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送料输送给小葫芦,如果蚜虫吃绿叶,叶子就无法输送养料了,小葫芦就没胡了送料的供给,也就会变黄落了。
师:还有哪里写出了小葫芦落了的原因?
生: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多名学生说理解。
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同学们看,这又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师:反问句能更好地强调种葫芦人的看法。我们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来。(指2名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谁再把他的话连起来读一读?(指2名读“什么?叶子上的)
师:他这样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但是,当他的邻居劝告他赶快治虫子,他却怎么做的?
生:不听劝告。
师:是啊。那个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所以最后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此时,看到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是什么心情?
生:伤心、难过、后悔。
师:那他会想些什么?
生:我真应该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我真应该快点治一治。
师: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果实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
生:以后再遇到问题应该多听听别人说的话。
师:是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想得到好的果实,就应该呵护好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实践运用 拓展延伸
师: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样做呢?结果又会怎样呢?(生交流)下节课,我们就根据老师给的提纲完成一个小练笔:题目还叫《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反思
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及时对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我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也没有忽略阅读教学,要为三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教学中,像小葫芦的可爱,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赞叹,我让学生在找到句子后说说自己的理解,孩子们再读文字时传递出的情感就显得丰富了。对两个反问句的学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都是先让学生们说说句子的含义,再对比一下哪句话会更好一些,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再读这两句话时就能更好地表达出种葫芦人当时对蚜虫的不在意,小葫芦也就必然会掉落的真正原因。还有那个人自言自语的那句话,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也能很好地读出当时那个人急切地心情。
但教学中我忽略一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我们只是要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不是非得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学时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通过示范及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们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2
【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⑴ 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
⑵ 种葫芦的人和他邻居的对话。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向扮演邻居的学生发出疑问: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
4、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 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
生:(齐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
师:谁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长什么样?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小葫芦的藤、叶子、小葫芦。
生:细长的藤上长满了绿叶,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葫芦开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师:(板书: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样白。
师:我们学过的《欢庆》里也有带“白”的词语。
生:洁白。
师:(板书:──洁白)雪白和洁白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交换,说洁白的小花也可以。
师:请同位两人带着自己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互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多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肯定更加喜欢他的小葫芦。谁画出来啦!
生:(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喜欢,所以一天要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
生:(齐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
师:还有一个地方也写出种葫芦的人对他的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生:(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读的真不错。同学们听到她读得声音高还是低?
生:低,因为是自言自语。
生: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
生:(齐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读,女生读。
……
师: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
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生:奇怪。
生:(奇怪地、惊讶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惊讶地、夸张地)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同学们读一遍。
生:(齐读,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师:(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请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男: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同位互读一遍。
生互读。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稍停顿,面向学生)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生:咳,你呀,为什么不听劝,后悔了吧!
生:他们是一体的。
生: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怎么生长啊。
师:我明白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谢谢你。
师:(播放录相)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业。
师: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教后反思】
本堂课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课文之初的情感基调定得准。
我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法,在只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农村小学特别适用。
1、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2、范读法: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以前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不讲授,才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课堂上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讲,有时该讲的地方也不讲,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师的点拨,学习效果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疲乏,教师劳累。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现在我才明白,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1-0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1-0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1-0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4-0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4-14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反思04-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1-04
我要的是葫芦作文10-08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02-26
我要的是葫芦作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