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铃响叮当》教学反思
《电铃响叮当》教学反思 10月20日,我执教了《电铃响叮当》一课,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中的第五课,从学校中常见的电铃这一典型的能量转化装置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电磁铁的问题。围绕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磁力、运用电磁铁设计三个活动。制作电磁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预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电磁铁的用途,体现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本课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难点是设计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方案。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一、实验器材短缺情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 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和关键。 每组两个粗铁钉、两个细铁钉,可以做铁芯粗细的对比实验;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可以做电流强弱的对比实验;两根细长漆包线、可以做线圈匝数的对比实验;另有一根粗漆包线,可以做漆包线的粗细对比实验;在连接电池和电磁铁中间的导线长短,也可以做对比实验;还有实验必需的导线,若干的小圆片。 学校最早购进了23套电磁铁实验套装,里面有两个粗铁钉、两根漆包线和一包小圆铁片。但是这个材料中粗铁钉是铁制的,很容易生锈,一生锈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比如说,切断电源,仍然保留磁性。漆包线和导线容易断,损耗较大,每次做完实验都会断很多;电池的电量由于学生操作不当,不及时切断电源,也容易消耗;小铁片每做一次实验,都会掉几片。所以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准备有一定的难度。 措施: 1、调整、搭配,发挥现有材料的最大性能。 学校仪器室现有的实验材料,虽然不能满足现在科学课教学的实验需要,但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充分的筛选、整理、调整,就能尽量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比如说,我在上《电铃响丁当》这节课时,所用的导线、电池盒和开关,就是三年级科学《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套装里的材料。里面的导线还带U型铁片,让学生用这U型导线连结电池,比较方便,解决了学生去两头漆皮的问题。 2、发挥学生家庭优势,个别准备材料。 学校有一千名学生,就来自于近一千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特色,发挥家庭优势,个别准备材料。上这节课我了解了一下我们班级中正好有几位学生家里是开小五金店的,于是本节课的粗铁钉就由他负责准备,用完后还给学生,不耽误销售。像这类材料,平时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把它保存好,还可以供以后每次教学时使用,一劳永逸。 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选择、提供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有结构的材料,有效的使用材料,才能使学生较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二、实验分组情况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实验教学秩序的混乱。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和好奇,而这两点是科学实验课堂最难把握的。 课前我根据学生的成绩、动手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合理搭配原则,给学生充新分组,并且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全班分成9组,每组8人,围圈坐。在《电铃响丁当》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小组分公更细致化,责任具体到人:两个人缠线圈、两个人装电池、两个人接导线,两个人记录。通过这样的分组,让每位组员都有目的做事、有时间交流、有机会展示。 每位成员都是学习的主体。在这节课的实验中,各小组都是有序地做着实验,经过小组共同努力,能顺利完成实验,得出科学结论。这样分工使课堂活而不乱,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也得到培养和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半年的教学培养,已逐步形成分组实验的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一些仪器的正确操作。培养的9个小组长具备了任务分配、组织研讨、分析汇报等能力,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助进作用。【《电铃响叮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04-29
来电铃声排行榜05-01
铃儿响叮当教案03-22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01-21
铃儿响叮当说课03-03
小班音乐教案《杯子响叮当》08-15
中班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03-14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精选21篇)04-13
大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01-08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