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研讨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

时间:2023-04-27 19:26: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摩研讨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研讨课记录

《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

观摩研讨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研讨课记录

张子玉

开课时间:2017/2/27上午第二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幼稚、寂寞、重临”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复习:如果说《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组画面,那么,请回忆这幅组图包含了哪几幅小画面。

2、导入:作者是怎样将这几件趣事串联在一起的?从这些有意思的往事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林海音呢?

二、品读课文,体会趣事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选择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说说有意思在哪里。

(1)看骆驼学咀嚼。

欣赏重点句子:

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圈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仔细观察和如何细腻地描述事物的。

②“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思考:是什么让“我”看呆了?再读读这三个“那样”,你能读出些什么来?

导学:此时,英子不仅仅是觉得好玩,更是一下子看“呆”了。你能想象得出小英子看“呆”了的情形吗?(请学生表演。)

思考:课文中有一个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吗?

③“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导学:对比着读一读,你读出不同了吗?(“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小结:是啊,小时候的作者看骆驼,居然看“呆”了,她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她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了;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作者虽说觉得骆驼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④教师范读,想象“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2)想象驼铃用处。

欣赏重点句子:

①“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思考:两个“慢慢”说明了什么?作者赞美了骆驼的什么特点?

②“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思考:“我”与爸爸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爸爸听了“我”的想法为什么笑了?

你认为谁的话有道理?为什么支持他(她)的观点?

小结:现实的答案是正确的,却不那么美,而美的答案又不那么现实。

(3)想替骆驼剪毛。

①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齐读)

②细细地读读这段话。

思考:天气“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后面怎么不写“拉骆驼的人”脱“大羊皮”,却先写起了“骆驼”“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这不是写反了吗?

(可以猜测:或许这就是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或许在天真的孩子眼里骆驼比人更具有吸引力……文本细节有时能创造独特的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美。因此,教学时要留心细节,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追问骆驼去处。

①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②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④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三、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多年以后,成年的林海音又在想些什么呢?听老师读最后两段,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呢?勾画出你感悟深的句子。

1、出示重点句子。

①“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②“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指名说句子和感悟。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童年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经长大,不再是孩子了,很多童年时能想、能做的傻事长大后再也不会去想去做了;“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4、小结:童年一去不复返,我们仿佛能听见作者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但是童年的那份美好、那份纯真,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长河中。带着这份怀念和留恋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响起《童年》)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把你的童年趣事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

3、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学反思

张子玉

回顾这堂课,我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抓住两个训练点进行教学:

一、围绕“看骆驼咀嚼”这一内容展开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情感细腻,行文舒缓,对童年往事的介绍自然无痕,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是一个难点。我在课堂上以“作者写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时能从疏散的文字中梳理出作者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从而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后,我紧紧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看骆驼咀嚼,进行品读。

二、以读为本,落实读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让读的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到多读少讲,读有要求,读有层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1)在读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在课前认真的预习中,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印象,所以,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作者写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快速地默读课文,在读中梳理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片段时,我先让一名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让全体学生都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去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所描绘的画面,读出内心的感受,为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留出充分的空间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一划”、“写一写”,进一步培养学生既动笔墨又读书的的良好阅读习惯。在品读交流的过程中,我十分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读中体会语言特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中若能抓住这些词句去品读,就能很好地把握住事物的特点和文章的感情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的能力。在教学“看骆驼咀嚼”这一片段时,我尽可能地做到精讲,多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骆驼咀嚼及“我”看得入迷的这两个句子去品读,抓住“磨来磨去”和“呆”这两个词重点词,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和换词理解,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真真切切体会到骆驼咀嚼时的慢悠悠及作者观察的入神,进而领会文中的语言特点。

(4)注重阅读评价,以评促读。小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科学的评价,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通过“同学们读得真认真”,“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匹在慢悠悠吃草的骆驼”等评价语激励学生读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时也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你从他的读中感受到什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在互评中促进,进一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三、读写结合,重视写的训练。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积累写作技法,提高写作水平,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以丰富的角度,细水长流、时时训练,体现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而“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又是小语高年段的一个学习重点。因此,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片段时,我通过让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补充阅读《城南旧事》中描写金鱼畅游的画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语言特点,使学生领悟到要将一个场面写生动、写具体,就要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然后通过导入企鹅走路这个画面让学生观察、描述,生动、具体地描写一个画面,让学生学会将习得的技能应用在实践中,把阅读与指导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另外,这节课在课内外资源的整合上也值得一提。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宜以“本”为本,而应持有“风物当宜放眼量”的态度。对《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教学,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去理解课文,这样能更周全地体悟文章的情感。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片段后,补充阅读《城南旧事》中的另一片段,既是丰富了阅读资源加深写作指导,又无意间让学生对《城南旧事》一书产生兴趣。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今天的这节课,从备课到上课,我都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同时也让我看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需要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语言世界里主动探究,为他们潜能的发挥创造机会,使学生的生命之河跃起美丽的浪花。

课题研究观摩、研讨课记录

授课人

 

张子玉

教学班级

五年级

教学主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时间

2017.2.27

教学

主要

过程

记录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复习:如果说《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组画面,那么,请回忆这幅组图包含了哪几幅小画面。

二、品读课文,体会趣事

1、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说说有意思在哪里。

三、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段,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多年以后,成年的林海音又在想些什么呢?听老师读最后两段,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呢?勾画出你感悟深的句子。

1、出示重点句子。

2、指名说句子和感悟。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童年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4、小结:童年一去不复返,我们仿佛能听见作者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但是童年的那份美好、那份纯真,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长河中。带着这份怀念和留恋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响起《童年》)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把你的童年趣事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

3、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启发与

反思

课后反思:

回顾这堂课,我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抓住两个训练点进行教学:

一、围绕“看骆驼咀嚼”这一内容展开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情感细腻,行文舒缓,对童年往事的介绍自然无痕,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是一个难点。我在课堂上以“作者写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时能从疏散的文字中梳理出作者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从而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后,我紧紧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看骆驼咀嚼,进行品读。

二、以读为本,落实读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让读的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到多读少讲,读有要求,读有层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1)在读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3)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读中体会语言特点

(4)注重阅读评价,以评促读。小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读写结合,重视写的训练。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积累写作技法,提高写作水平,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以丰富的角度,细水长流、时时训练,体现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而“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又是小语高年段的一个学习重点。因此,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片段时,我通过让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补充阅读《城南旧事》中描写金鱼畅游的画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语言特点,使学生领悟到要将一个场面写生动、写具体,就要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然后通过导入企鹅走路这个画面让学生观察、描述,生动、具体地描写一个画面,让学生学会将习得的技能应用在实践中,把阅读与指导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另外,这节课在课内外资源的整合上也值得一提。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宜以“本”为本,而应持有“风物当宜放眼量”的态度。对《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教学,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去理解课文,这样能更周全地体悟文章的情感。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片段后,补充阅读《城南旧事》中的另一片段,既是丰富了阅读资源加深写作指导,又无意间让学生对《城南旧事》一书产生兴趣。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今天的这节课,从备课到上课,我都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同时也让我看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需要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语言世界里主动探究,为他们潜能的发挥创造机会,使学生的生命之河跃起美丽的浪花。

记录人:邱丽华

【观摩研讨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相关文章: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案及反思04-25

童年 • 趣事作文04-20

“课改•实践•探索”主题论文大赛04-30

《童年·冬阳·骆驼队》教学实录03-02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03-15

雨珠•露珠•泪珠04-30

墨汁•酸奶•汽车04-30

时光•回忆•成长作文04-21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01-22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