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三组:《炮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炮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杨晓红
设计意图:
抓住“仅有”,从生活体验导入,感受“房子这一点财产”的珍贵、珍惜,从而体会炮手的内心情感。只有学生先体会到炮手心里对家的爱,才能进一步理解、体会炮手内心多么痛苦,但又面临“小家”与“大国”的冲突选择,洞析他的行动如此坚决,才突出炮手的奉献精神如此难得,如此令人钦佩。
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文中神态、外貌的描写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感受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3.布置作业,写一写炮手回到故乡后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结合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炮手的心情,理解炮手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概述课文
1.读词语。
2.选词补白,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情境导入,体会“仅有”
三、语境识词,体会情感。
1. 出示课文第2-10自然段。
2. 比较“苍白”“煞白”“惨白”
3. 理解“苍白。”(出示课件,学生自读)
4. 理解“煞白”。
5.理解“惨白”。
6.抓关键词,体会炮手的决心。
7.思考“一无所有”与“富有”,升华主题。
四、布置作业
深入浅出,静能生慧
——以《炮手》课例浅谈语文的简易教学
杨晓红
清明时节的天气渐渐转暖,但吹的风也黏黏的、湿湿的,吹得人特别没有精神,每到午饭后,眼皮总是撑不起来。人也莫名不安分起来:天微微亮自动早起;同一把椅子坐不住很久;批改几篇作文就很容易“上火”;跟孩子们共读《绿野仙踪》一书,他们都已读完一遍,在我的强烈建议下,有的已在边反刍边做阅读笔记。而我都不好意思跟他们说我自己还在前五章徘徊……就连这次的公开课《炮手》,着急忙慌地备课、上课,甚至连反思都静不下心来,以至于反复开关机了不下四五次……吴忠豪教授说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应该走一条至易、至简的路。可我却大费周折地想着要耍什么“花招”,把很多原本质朴的东西“复杂化”——我想,这或许就是我“静不下来”的原因吧。
每次备课,我比较习惯从板书设计着手。我喜欢从板书变化来呈现我的教学思路。我喜欢“色彩鲜艳”的板书,这容易吸睛。这次为围绕“指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研讨主题,我特意将《炮手》这一课的关键词纷纷上墙,如“苍白、煞白、惨白”“服从、瞄准、开了”,并结合炮手保家卫国的矛盾心理,构成一座房子与“国”字,突出炮手崇高的奉献精神。后来听课老师评价,板书很精彩,可惜我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板书好像就只是我这堂课的装饰而已,摆在那里。我的心情自然是失落的,因为可惜自己设计板书时的脑汁绞尽,仿佛做了无用功一般让人愤愤不平;更因为这已不是第一次,上一次、上上一次也是。就如我常对学生说的“要学会从错误里总结经验,同一个错误不犯三次”。可我却温柔地纵容了它。我也颇迷惘,不自信自己是否能改进这个问题。
虽说我以课文的关键词为线索展开教学,虽说我的教学设计也遵循着板块式的教学思路,但还是免不了逐段分析、讲读课文的套路。从听课者的反映来看,我的某些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上,甚至是断开的。我心虚地呈现自己的完整教案,无力地辩解是因为时间仓促,我原本设计好的过渡语都记不住、乱了,所以……话一出口,又无比懊恼自己的这种行为。因为这只能延伸出另一些更大的问题。比如这教案是我逐字逐句改出来的,应该胸有成竹、句读有数才对,怎么反而一副“照本宣科”的生疏模样呢?或许是我底子里不能对自己的设计融会贯通,这也是听课老师对我的第三个批评。
他们说看我的这堂课,就好像看着三个平行存在的空间。我、学生、课文三者是分离开的。这无疑让我备感压力。但这样直接犀利的描述使那个画面无比生动,我这个当局者瞬间如当头棒喝一般。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自身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走进课文、融入课文,才能声情并茂,才能创造性地设计和呈现以知识、情感、思维为核心的课堂内容,才能引导学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传递的生命教育。我在备课过程中未充分收集、整合资料,虽说早已隐约感觉到自己与文本、与人物之间有着一道尴尬的薄墙,但我却没有足够重视,好好沉淀、思考症结,自然也没有采取解决措施。因此,学生被我繁复生硬的语言拉着走,我自个儿也享受不到其中的乐趣,更谈不上满足。大道至简,孔庆东也说过“语到极致是平常”。这让我想起窦桂梅老师的主张:“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意聊天,可课堂上常常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领学生探奇览胜,旅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而这些,其实都是教师精心备课的结果。
在备课时,如果没有在心里千锤万凿几百遍,又怎么敢说自己已经走进文本、领悟要点呢?又怎么敢保证自己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浅出,教给学生品词析句、语用实践的能力呢?虽说我在整堂课中,一直在教授“关键词能表情达意”的方法,但我几乎没有留给学生实践、验证的时间。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反复强调了三次:“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吴忠豪教授也提出学生的语文能力,无论是听说能力还是读写能力,都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当中获得的,或者说是习得的。如果我在《炮手》一课中,能紧扣炮手的心理挣扎,多让学生表述并动笔写一写,或许能更好地弥补这个缺憾。
可是,谁说缺憾不是另一种美呢?直面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批评,虽不敢保证下一次会臻于完美,但至少会有意识地避免同样的问题,会思考着一点点扯掉这些教学上的“彩色糖衣”,言归简易,深入浅出,静能生慧,还语文课堂一片有活力的“原生态”。
【语文三组:《炮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01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01
《水上飞机》(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反思05-01
第二课时语文天地教学设计冀晓桃04-25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30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01
实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05-02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01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