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 1
《还剩下多少》是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这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我在课堂导入上,演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在树上贴了3个绿色的苹果和2个红色的苹果。教师再把2个红色的苹果拿走,然后让学生说出老师演示的过程,并提问:拿走了2个是从几个里面拿的?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这时候学生的情绪高涨,大多数的孩子纷纷举手,有的说,“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拿走了2个,还剩下3个。”还没来的及表扬,有的说,“老师,可以用减法来解决。”还有的说,“可以写成5-2=3。”孩子们的回答是我意想不到的,于是引出“减法”,认识了减号。我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好新知识铺好路。
2、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和完整的提一个问题了,并且知道用减法来解决。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在说中学,玩中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在“练一练”第1题中,通过学生边说图意,边用手势比划,再写出算式的过程,在第2题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写算式的过程,既让每个孩子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又让学生充分感受、认识减法的含义和算法。
本节课上还存在着不足:
1、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个个跃跃欲试,但是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尚未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急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导致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与交流的习惯。
2、在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而忽视了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提供机会,给予指导和帮助。
《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 2
《还剩下多少》是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一节概念课—认识减法。减法和加法一样,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型,如剩余、减少、比较等。本节课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运算,但在实际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些原型,并已经初步感觉到“从一个整体中拿走或去掉一个或多个物体,数量在减少”这一现象,只是仍处在实物感知阶段。本节课开始就是要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减法计算,并初步探索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次教学,我紧密围绕体会减法意义来展开,具体做法如下:
1、情境感受---出示两幅情境图,先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先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把这个故事和同桌说一说,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学生语言表达比较完整,如: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了2个苹果,树上还剩3个苹果;地上原来有5块奶酪,小老鼠拿走2块,地上还剩3快奶酪。这样交流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叙述的过程中感知减法意义。
2、实物操作---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小棒摆出来吗?第一次摆小棒是教师叙述,学生操作,全班同学摆完后,又请一个学生台前展示。有了第一次的基础,第二次摆小棒就放手让学生一边说一边摆。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动手,又一次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了减法意义。
3、符号表达---在探究“还剩下几块奶酪”的计算方法时我提问:除了用数数的方法,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还剩下3块奶酪吗?学生迫不及待地在练习本上画起来。学生选取的图形多种多样,在这里展示几种。
在学生对减法意义有了多次体会后,我又鼓励学生尝试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两个故事情境,学生自然而然的`写出了减法算式5-2=3,此时我再介绍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情境图,说一说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轻松自然地理解减法的含义。
【《还剩下多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剩下多少韶华作文范文05-04
阅读训练:还剩下多少节日文化10-31
《大小多少》教学反思04-10
《比多少》教学反思11-04
《7 大小多少》教学反思11-25
《比多少》教学反思04-21
《比多少》教学反思(精选13篇)09-14
剩下的盛夏作文07-10
比多少教学反思(通用15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