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07 10:21: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静海镇花园小学 胡桂红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短短28个字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通过组内交流课执教这一课,我的收获还是不少的,有喜有忧:

在教学中注重体会: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在这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时光,可好友即将远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使人感到忧伤。阳春三月的美景与故人离别时的忧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后面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遐想,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借着一喜一忧让学生说说、演演临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再用言语、行动表达内心情感,融理解、感受、运用于一体。

据史料记载,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非同寻常,相似的经历和遭遇,致使两人成为生死之交。他们一生中虽然相聚次数不多,但每次相聚后的离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送孟浩然之广陵》也不例外。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告别,坐船顺长江水东流而下,越去越远。长江上果真只有“孤帆”吗?其实,阳春三月,长江上千帆竞发,不会只有一条船。可作者为什么把孟浩然的船称为“孤帆”?这是因为在作者看来,故人是只身而去,我不能陪伴,他是多么的孤单。这个“孤”不是客观情景,而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这个“孤”显出两人情谊之深。所以,“为什么把孟浩然的船称为孤帆?”是教学的研读点之一,是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诗句丰富的人文内涵,促成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关节点。可当时我没有发现、把握这一教学契机,引发学生深入感悟。致使教学索然无味,人文熏陶和感染不能潜移默化。

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人文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他们的自悟是根本,但教师引导是关键。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融情感于诗句之中、读者心中。所以教师须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自已拥有足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积淀,在语文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中有意识地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1-28

送孟浩然之广陵05-01

送孟浩然之广陵04-30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04-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的诗意04-11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04-28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05-01

作文 改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05-06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750字05-0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作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