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二年级孩子眼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儿童是谁?!

时间:2023-04-28 09:21: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反思-二年级孩子眼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儿童是谁?!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教学反思-二年级孩子眼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儿童是谁?!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上是《回乡偶书》一诗的赏析,今天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采取了“猜”“想”“读”“议”“品”的方式,让孩子们猜想、诵读、议论、品味中自己来感悟作者的情感和心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来这样的教法应该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但实在是忍俊不住这种教学方法的魅力,就把二年级的古诗教学也拿来一用探个究竟,没想到效果奇好,最大的感受是,孩子真是不可小觑!

  看到以上的赏析,我的困惑也随之而来,也可以说是这节课里让我反思的一个地方,孩子们就“儿童”一词,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是故乡的小孩子、是亲朋好友的孩子、是自己的孙子孙女,或者是邻居的孩子等等的说法,归结一个就是指小孩子;另一个孩子这样解释到:是他少年时的伙伴,不是真的指儿童,所以他老了以后再回故乡,碰见儿时的伙伴由于离开的时间太久了,都不认识了,笑着问他你从何处来?怎么样来评判这个说法的对错呢?细品为了迎合赏析中诗人反主为客,理想太久那种悲凉的心境,这种解释不是更具有渲染性吗?我惊叹孩子的思维方式,我没有指正他说法的对错,而是给孩子一种这样思考问题的肯定!说心里话,我十分佩服,也很欣赏!但是看到专家的赏析,我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可行。困惑啦!希望看到贴子的朋友们多提意见!

【教学反思-二年级孩子眼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儿童是谁?!】相关文章:

儿童乐园教学反思02-05

不”打”不相识作文11-18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1-19

谁的本领大的教学反思04-22

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04-22

《谁的红果多》教学反思11-24

关于儿童节给孩子的寄语03-06

送给孩子的儿童节寄语11-13

儿童节家长对孩子的寄语01-17

儿童节教学活动反思(通用20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