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塔》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乌塔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塔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乌塔教案范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策略与手段:
运用“四步探究教学法”,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感,以读引领整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讲读密切结合,让学生读出乌塔的独立,读出她的智慧,读出她的有心……同时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读思结合,动静配合,让学生们在语文王国中探索,享受寻找知识带来的快乐、主动获取思想带给来的启发:中外家长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快乐体验的不同。
学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欧洲的地理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乌塔
1、板书:乌塔?
2、预设:乌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名字,她才14岁,是什么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她呢?
二、阅读探究,走近乌塔
1、自主读课文
2、乌塔身上的哪一种品格吸引你?
三、合作探究,体验乌塔
(一)走进乌塔
乌塔的哪些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你?
(1)预设: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记张名片。乌塔多么胆大细心!
(2)预设: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
这三年,乌塔准备------,准备-------,准备---------;
这三年她阅读------,阅读-------,阅读-------。为的就是这次旅行!
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3)预设:设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为了挣旅费,她还去------,还去--------,还去--------。
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二)寻找乌塔
1、寻找一:什么是宝贝?
预设:在中国,象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思考讨论:中国的“宝贝”应该是不该一个人出门?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2、寻找二:什么是快乐?
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馆,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
思考讨论:有电视和图书就是快乐吗?
小组讨论交流。
(三)赞美乌塔
乌塔是独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使者!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思想和语言上:
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
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
有主见而不盲动;
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四、拓展探究,学习乌塔
1、跟父母做一次沟通:讲讲乌塔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爱?
2、给乌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想。
板书设计:
乌塔
寻找-------乌塔多么胆大心细
赞美-------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学习-------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乌塔教案范文2
【教材分析】
《乌塔》是鲁教版五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本课的重点部分是“我”和乌塔的谈话,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及对生活的热爱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过旅游的经历,但受家庭的影响,没有孩子独自外出的经历,文中人物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传奇,因而喜欢阅读本文。在语文学习中,四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后缺乏与同学交流自己见解的主动性,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漱、眬、惬、驳、逻、辑”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 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乌塔的自立能力。
4.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们有过旅游的经历吗?去过哪儿?怎么去的?
有独自一个人旅游的经历吗?
2、有个德国小姑娘,她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认识一下这位了不起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由“旅游”这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主人公的简介,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师:(指着*),瞧,这是一篇——(生答:略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来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 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 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整体感知
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读得是否认真仔细。
课件内容:
洗漱 蒙眬 惬意 反驳 逻辑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四)检查课文朗读。
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其他生评价。(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课件出示)
(1)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2)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
(3)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4)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 “……你的话不合逻辑”。
(五)难词理解
师:你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谁有什么疑问?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一)个性自读。
师:乌塔都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呢?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找到有关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生浏览全文标画】
师:谁来说一说?
(二)发表意见。
师: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览这么多地方,你觉得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围绕自己的观点到课文中去寻找证据,想办法说服别人。
(生交流)
(三)了解乌塔。
师: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预设:(1)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个性观点。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更深入地了解了乌塔,在乌塔看来,独自游历是件很自然的事,而中国的孩子很少独自旅游,所以乌塔说——〖课件出示乌塔说的话〗一起读——【学生齐读:乌塔说:“中国的孩子很缺少乐趣吧?”】对此,你有何看法?
(五)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四、课堂延伸
1、一分钟演讲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等会儿来个“一分钟演讲”!
2、阅读链接: 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在内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五十公里的远征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背着大背包走在前面,没有一个孩子喊苦;相反中国的小孩尽检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包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跟着,很多中国孩子因为背包带子断了,理所当然地丢到了随团的车子里了。中国的孩子发烧了,爸爸二话没说开着车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个日本的孩子也发烧了,他的爷爷开着车也来看他了,但是只问了孩子:“孩子,你还能坚持吗?”日本孩子说:“我能,我决不当逃兵!”爷爷马上开着车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营的地方就拿出干粮,食品开始煮饭,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给老师吃;而中国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饭不客气地吃起来……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日本的五十个孩子由日本领队带领下,爬上了山头,领队问:”草原美不美?”孩子们大吼:”美!“
领队:”中国大不大?“
孩子们大吼:”大!!“
领队:“以后还来不来?”
孩子们:“来!!!”吼声仿佛还在回荡!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能力和习惯,自己会做得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
五、布置作业:
1、把乌塔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
27、乌塔
充分准备
热情 有计划
勇敢 有条理
独立 有主见
独 自 游 欧洲
有责任心
乌塔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 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 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 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乌塔教案范文4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这位小女孩的名字就叫乌塔。
2、明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请一位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学生先将课文读一读,然后围绕问题交流讨论,还可以写下来。
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通过我和乌塔初次见面和晚上的第二次谈话,突出体现了乌塔的自立精神。这个14岁的小姑娘,虽然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但是从睡得正香,收拾行装,提醒我去超市买冰淇淋、矿泉水等这些小事中,给我们留下一点不胆怯,做事从容不迫还很有经验的'印象。她的自我保护意识、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是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
4、你对这些事有何看法?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要紧紧围绕自立精神而谈,可以就可不可以单身一人外出旅游,也可以谈与自立精神有关的其他事情。b、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5、课后请学生把课文内容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
乌塔教案范文5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
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
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过旅游的经历,但受家庭的影响,没有孩子独自外出的经历,文中人物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传奇,因而喜欢阅读本文。在语文学习中,四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后缺乏与同学交流自己见解的主动性,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地球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xx年1月7日上午第三节课
【授课地点】
一楼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和谁一块?去过哪儿?
学生自由回答。
2、有一个和你们年龄大一些的德国小姑娘,她自己一人游历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3、看课题,这是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写人的文章怎么读才能读懂?(抓住人物的特点读)
4、人物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ppt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ppt课件出示欧洲地图,了解乌塔游历路线。
三、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3、指名汇报。
用“我认为乌塔是个______的孩子,比如……”的句式汇报。
预设:
(1)我认为乌塔是个活泼、热情的孩子。如:她一见我,立刻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2)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3)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4)我认为乌塔是个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孩子。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5)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6)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7)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
四、启发感悟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1)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你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你的家人或老师说?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讨论后归纳:
(1)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3)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4)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3、回顾课文内容,本课作者重点抓住人物的什么哪方面的特点写的?
(主要是个性化的语言)
四、拓展写作
学习完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你的家人说,请你以《由乌塔想到的》或《乌塔读后感》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把我们今天上课你想到的、说了的或听到的话写下来,并给你的家人阅读,并签上意见,好不好?
【板书设计】
乌塔
乌塔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热爱生活独立自主
乌塔教案范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内容,提出疑难,展示自学;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创设条件
1.置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确实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请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学习,谈一谈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三、组织研究
1.激情: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呢?现在,请同学们自愿结组,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讨论:
(1)乌塔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 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2.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3.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a、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b、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c、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五、布置实践作业: (任选两题)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回想自己游玩过哪些地方,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文并茂,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3.日记一篇:(题目)从《乌塔》想到的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有爱心、独立、胆大心细、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乌塔教案范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以及“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
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准备:
欧洲地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预习探究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
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品读体验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拓展延伸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乌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初读了课文就能够大致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行欧洲。初读完课文后,我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一个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乌塔,但是课文开始写“我”却写了那么多呢?我的备课重点在谈话部分,初识部分并未作详细备课,怎么办?是简单的告知答案转入“正题”,还是改变预先设计让大家一起思考解决。最终我决定让大家读文思考解决。我让大家找出描写“我”的词句,再让学生细读体会,在学生的细读之下,他们体会到了“我”很累,很匆忙。这时我再请他们找出描写乌塔的词句来读,他们体会到了乌塔轻松、惬意。“同是旅游,为什么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表现这么不同呢?”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再次进入文本,个个兴趣盎然。最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这堂课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始终关注学生,随机应变,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乌塔教案范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一时语塞、不合逻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时语塞、反驳、不合逻辑、惬意”等词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旅居”。
2.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3.通过抓住提示语、创设情境,自然地读好对话。
4.通过创设情境、对比阅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重点】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合计朗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流程】
导入
写课题,读课题。读过课文,我们知道,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女孩。
一、疏通字词
课文都读过了,我们来学习词语。
第一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评价:你抓住“旅”字来理解词语);
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第二组:
一时语塞(“塞”在成语中读作se;
理解成语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
是指一时说不出话来。)
马上反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马上反驳)
不合逻辑(不合道理,不合规律)(由学生说出“逻辑”的意思。)
第三组:
筋疲力尽(“筋”前鼻音)
睡眼朦眬(你什么时候是睡眼朦眬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惬意(出示原文,找近义词:满意、称心、舒服;
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很惬意)(男女生合作读词语,发现分别是写“我”和乌塔的;
“我”,一个成人,在旅游途中…,乌塔,一个孩子却…,她一定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
二、介绍乌塔
过渡:是的,乌塔,虽然年仅14岁,却到过很多国家。自己读一读。
出示: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最后还要去希腊。
1.介绍地名:这段话也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名称,请看(出示欧洲地图)。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都属于欧洲,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读。
3.简单说说乌塔到过哪些地方。(课件)点拨:不把那么多国家都说出来。
4.乌塔到过那么多地方,毫无疑问,她一定有丰富的旅游经验。默读第七自然段中的这一部分,思考,乌塔有哪些旅游经验,用横线划出来,并标上序号(课件)。
出示:
乌塔说,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第7自然段,思考: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标上序号。
6.交流,课件出示划线、序号。自由读。
7.介绍乌塔:如果把这两段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就可以介绍乌塔这个人了,在介绍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讲的尽可能简洁(板书:讲得简洁)可以这样开头——
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
同桌互练,一个先当爸爸妈妈。
8.展示。老师当妈妈。评价: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绍得更清楚了;
加上了…,介绍得更清楚了;
14岁的孩子一个人旅游,太不可思议了;
小小年纪,旅游经验那么丰富,佩服;
(2名)。
三、自然对话
过渡:但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是通过“我”和乌塔的对话把故事写得生动。
1.先学习“我”和乌塔的第一次对话,请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乌塔
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我说的话。
2.交流。
3.老师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组对话。请一位同学读乌塔。老师当文中的“我”,其他同学读旁白。(对“乌塔”说)我们同住在青年旅馆,而且同住一个房间。俗话说“相遇是一种缘分”,微笑着打个招呼吧。嗨,你好。朗读指导。
出示:
乌塔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还对我说:
“我叫乌塔,今年14岁了。我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下一站是希腊。” “你一个人吗?”我有点吃惊。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大叫的感觉,(对“乌塔”说)小姑娘,你在异国他乡遇到我这个老乡,心情怎样?
预设二:学生读出大叫的感觉,你为什么那么激动?
当然。
预设一:学生读得很自豪。我觉得你读的有点儿自豪,可文中说他是自然的答道,你们觉得是自然还是自豪的?为什么?
预设二:学生读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纪游历了这么多国家,不觉得自豪吗?
4.同桌练读:两人面对面,给对方一个微笑。分角色读对话,旁白不读。
【乌塔教案】相关文章:
《乌塔》教案04-25
乌 塔05-01
乌塔05-01
《乌塔》课文03-05
7* 乌塔05-01
从《乌塔》想到的01-08
乌塔的作文11-23
从乌塔想到的作文07-26
从《乌塔》想到的作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