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华)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温故知新
1.读三句话,体会当中省略号的作用。
2.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你知道省略号还有哪些作用吗?请举出例子。
4.全班交流。
5.教师总结。
二、语海拾贝
1.读两组对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与同桌一起探讨如何断句。
3.采用自读、对读等方式充分朗读对联。
4.全班交流搜集到的其他趣味对联。
三、互动平台
1.读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概括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3.交流在《韦德的心愿》中应抓哪部分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以其他课文为例,谈对此方法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1.读题,思考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哪些。
2.审题。
3.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4.开展活动。
5.班上针对活动进行总结、交流。
6.评议最佳活动小组。
五、习作百花园
1.复习导入。
以前,我们早就学习了书信这种应用文,有谁能说说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写书信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2.阅读要求,审题。
3.拓展思路。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选择几篇优秀习作讲评,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6.誊写。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从诗歌中感悟到些什么。
3.同桌练读,体会诗中情感。
4.表演朗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理解“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树立伟大的志向,把握现在的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点:
理解对现实的把握是“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课时计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从未有人去认真想过,因为同学们都知道,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或者说,人是能用大脑进行思维并能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高等动物。不过,这都是从生物学或社会学的角度回答的。如果从哲学的角度问人是什么,又该怎样回答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赵鑫珊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
二、解题
赵鑫珊,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有《赵鑫珊文集》《哲学与当代世界》等多种著作。
三、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开头到“……”处为第一部分,余下的为第二部分。
不要把前后两个部分看成互不相关的两种回答。前一部分的中心点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这一部分实质上就是把握现时,后一部分进一步向过去与未来展开,实质上就是向人的心理活动方面展开,可以更好地理解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在于把握现时,不断工作。
对前一部分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领会前后的联系:为什么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工作,他们不畏劳苦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一问,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第二部分根据“对往事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分为三层。
四、学生质疑思辨。
让学生自己质疑思考,在课文旁边打问号,并写下思考结果。然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
解题指导
一、本题要求把握课文前一部分内容。
采用列表形式,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的结构,也便于前后比较。语言要求精要,就要注意提取要点。
回 答 | 评 论 | |
爱因斯坦 |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为社会所支配。/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使自己坚强起来。/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异的光彩。 | 这个回答明确而又质朴,能为我们欣然接受。/这个回答使人自强不息。/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日月。 |
雨果 | 生命是短暂的。 | 非常忧郁,特别暗淡,充满悲观主义色彩。 |
歌德 |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 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
康德 | 人是借助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 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辛勤耕耘的总结。 |
孔子 | 生无所息。 | 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 |
二、本题把握课文后一部分几个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作者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现时的把握之所以“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是因为把握现时是实现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来美景的可靠保证,否则,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就会丧失自我,不成其为人。
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追忆往事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憧憬未来、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动力,去牢牢地把握现时。一旦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三、本题引导学生消化课文内容。
学以致用,是一个优良传统。古人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吸收精华,思考消化,正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摘抄示例
[追忆往事]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
○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
○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有利于瞻望未来。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意识活动。
○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它们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弗洛伊德说,夜梦是愿望的满足;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
[憧憬未来]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就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人。人一天也不能没有希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
○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地追求,是追求的过程。充满希望的旅行(过程),要比到达目的地好。
○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
○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
○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人啊,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
[把握现时]
○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只有珍惜、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否则,就会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
○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人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让洞庭湖的宁静、和谐之美跃然纸上,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学习目标:
1、会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读写遥望、银盘、青螺“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会通过看注释等途径,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古诗的大意,并体会诗人喜爱洞庭湖之情。
目标三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法、学法
师生的双边活动,会使课堂产生灵动和智慧。本节课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诗人对洞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教师导学,创设情境,初识诗人揭诗题
1、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我们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跟随着教科书的作者欣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喜爱富饶的西沙群岛,喜欢风景迷人的黄山,赞叹壮观的钱塘潮,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飞瀑,最爱“淡妆浓墨总相宜”的西湖,今天我们将走进祖国的另一处山水。(播放视频)
2、播放画面叙述: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它在湖南省北部,号称“八百里洞庭湖”。那里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水天一色,真是绚丽迷人。
3、(播放洞庭湖风光课件后),说:“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诗人刘禹锡看到洞庭美景,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板书:望洞庭)(注重书写“庭”)(田字格出示)
4、简单了解刘禹锡。
今天,我们就随着刘禹锡一起去欣赏他眼中的洞庭美景。
二、初读正音,感受诗的韵律美
1、学生自己练读。(时间两分钟)
(要求:能读多少遍就读多少编,每读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能读正确了,就试着读流利,能读流利了就读出节奏,能读出节奏了,就要求自己背诵。)
小结:孩子们,你读书时的模样、读诗的声音,都将给我带来美的感受。)
2、检查反馈。(出示节奏)
三、探究展示,感受诗的意境美
(一)了解背景,为蓄情做准备。
了解学古诗就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你对洞庭湖、诗人有什么了解呢?(总结学法: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为学诗而准备。这是学诗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句,赏画面之“和”
欣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美,从反复读诗句入手:
一边读,一边画,诗人都望到了哪些景物?借助注释,结合诗句,你望到了怎样的景像?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合作汇报。
1、两相和
(月给了水清辉满怀,水给了月灵动无限,月色与水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2、镜未磨
(这里的镜指古代的铜镜,(出示课件)古时候使用的铜镜,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样子,而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在月色下,像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看上去模模糊糊,朦朦胧胧。再加上洞庭湖面,略带水雾,在月色的映照下,湖面和铜镜都是朦朦胧胧,用铜镜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这句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3、“望洞庭”
A什么是盛靑螺的白银盘呢?(出示插图)
B浩瀚无际的洞庭湖,那湖中翠绿的君山,为何浓缩为精致小巧的白玉盘,一青螺呢?
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初步欣赏洞庭湖的画面的和谐之美。
(二)知诗意,品自然之“和”
1、品读前两行诗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看这首诗仅仅27个字,但是如果你细细地品味,你会发现诗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生动的画面:
学生读前两行诗,想象画面,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用你的声音来表达你的感受。
师:是呀,正是月下湖面的平静,朦胧,才让我们感受到湖光、月色的和谐。这份和谐的美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学生试读)
引读: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的宁静!一起来读——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下,湖面上泛起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读……
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秋水是最平静的,尽管刘禹锡接连被贬,但他并不伤感,秋月、湖光融合成为他心中最美丽的画面——
教师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板书:和)
2、品读后两行诗。
月光下的洞庭湖,虽然比不上甲天下的漓江,也比不上淡妆浓墨总相宜的西湖,但在诗人的眼中,此时,它就是最美的。让我们继续来欣赏洞庭湖的其他美景。
(1)(山就是指君山,水就是洞庭湖)你从哪里感受到“和”字?
(2)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形成的景色,像什么呢?怎么读出感受?
(识记生字“螺”)
真美,月夜下洞庭湖面变成了白银盘,君山变成了小青螺,看起来多么精致呀?你打算怎么读这两句?
(指名读,评价。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这两行诗,齐读)
诵读过诗后,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叙述画面)
创设情境引读:
点点银光……翠绿的君山,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诗人不由赞叹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美如仙子,楚楚动人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是呀,陶醉在美景中的刘禹锡,只觉得自己身轻如燕,飘飘欲仙。他忽发奇想,如果能够飞上云端,鸟瞰洞庭山水,那八百里月光闪烁的湖面,像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而湖中碧玉般挺立着的君山,不恰好是白银盘中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完成板书简笔画部分)
(三)品意境,悟人景之“和”
远望洞庭八百里,诗人眼前定是无遮无拦,兴许还是登高而望,才能“遥望山水”,尽收眼底,也才会生出“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奇思妙想。这与其说是真实的山水之景,不如说是作者此时内心的情绪的写照,诗中诉说着怎样的心情?
1、寻找“和”字背后的故事,探寻诗人的人生经历。
这首诗的诗眼是“和”字,在“和”字背后,隐藏着什么耐人寻味意境呢?(出示资料)
(二十三岁踏上仕途的刘禹锡,三十三岁成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革新只进行了半年便以失败告终,刘禹锡接连被贬。四十二岁奉召回京,次年写诗得罪执政,外放为连州刺史,后又担任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五十四岁从和州召回洛阳。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可见本诗是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所写。)
小结:刘禹锡看到洞庭美景,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他忘掉了被贬的痛苦,忘掉了四处奔波的辛酸,只感觉心旷神怡,如饮美酒,请你再读读整首诗——(配乐)
2、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来向大家展示这首古诗?(展示)
小结:你们读出了情,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我们还可以用歌声演绎对洞庭湖的喜爱,(放歌曲)
(四)拓展延伸,感受诗的情感美
自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欣赏孟浩然、雍陶有名的诗句。
1、拓展诗:《望洞庭赠张丞相》《题君山》
2、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洞庭美景,分享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情怀,课后让我们继续了解洞庭湖与刘禹锡。
拓展作业
背一背《望洞庭》
画一画洞庭湖的美景
读一读关于洞庭湖的文章
赏一赏刘禹锡的诗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全文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PowerPoint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PowerPoint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PowerPoint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PowerPoint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三、自由学习课文
1、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汇报学习成果。
2、质疑,讨论,解疑。
3、小结,PowerPoint出示板书。
四、精读“潮来时”部分的重点句子
设想: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帮助理解,又帮助记忆。
教法:PowerPoint出示,图句结合,指导品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鼓励学生想象,主动模拟闷雷滚动的声音,并读出隆隆的感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表演沸腾的场面“跳着、叫着、喊着”,指导读出惊喜的感觉,理解“人声鼎沸、沸腾” )
3、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同桌互读,读出激动的心情。)
4、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分组比赛读,读出壮观的感觉。)
5、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个别赛读,读出雄伟气势。教师鼓励,与学生一起鼓掌。)
6、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来。(教师试读,学生评价。)
7、加入自己的表演,入情入景,分男女赛读“潮来时”部分。
8、小结,课件出示练习,反馈学习情况。
五、学习“潮过后”部分
齐读,谈潮过后的景象。PowerPoint出示板书。
六、PowerPoint再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总结全文。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希望把今天学到的方法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七、拓展练习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仿写飞沙滩的潮,用上课文
的好词佳句。
八、布置作业
1、继续仿写。
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以“维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维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
同学们,俺们的家乡美吗?但是俺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
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
以“俺们能为维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一起出谋划策。
第二、三课时
习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维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维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身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身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同学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同学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资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同学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同学习作中存在的一起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同学展示自身的习作。
第四课时
〖俺的发现〗
1、同学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同学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身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二、读读背背
1、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
第五课时
展示台
布置同学围绕“环境维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效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维护环境的标语牌、维护环境的建议书、维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 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 初读指导
1、 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三、 指导分段。
1、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 分组交流。
3、 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指读生字词。
二、 精读指导
1、 学习第一段。
(1) 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 ),爱听( )。
(2) 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 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指导朗读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 引读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齐读最后一段。
三、 总结课文。
1、 朗读全文。
2、 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 总结。
四、 作业
1、 造句:
疏忽……
顽强……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读课文。
二、 指导背诵。
1、 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 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 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 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 练习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 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 作业
1、 钢笔描红。
2、 抄写词语。
3、 比一比,再组词。
治( ) 催( )碌( ) 预( )
冶( ) 摧( )绿( ) 硕( )
4、 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 )的燕子那里,我( )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 )的大雁那里,我( );从( )的苍鹰那里,我( )……
5、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板书: 接近 交谈
鸟语 倾听 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
一、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三、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⑴ 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⑵ 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⑶ 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⑷ 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⑴ 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⑵ 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⑶ 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⑷ 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3、交流收获。
四、学生作文
【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结构”方面失分的原因。
3.复习文章结构类型,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2、复习文章的基本结构,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结构”方面失分的原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一般说来,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而结构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结果是毫无用场。”这说明结构对于文章是多么重要。
我们今天训练第六个专题——结构。
二、学生自学,了解中考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具体要求。
结构是文章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考场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得分点。有的将“结构”直接列出纳入评分标准,也有的则将“结构”这一项评分依据细化为“篇章”、“条理”、“表达”三个小项。
三、引导学生复习文章结构类型,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训练过的文章结构类型:总分式结构、对比式结构、横式结构、纵式
结构、流浪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拼合式结构、对话式结构等。
2.学生小组学习“提升要诀”,掌握优化文章结构的方法。
在写作实践中,以下方法有助于文章结构的优化。
一线贯穿。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的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化等。
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其最大好处是总提分明,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构建文章的结构,新颖别致。其中的“问”,实际上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
回环往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诗歌之中。
首尾出彩。设计一个亮丽的开头,可以锁定靶心,开门见山;可以聚焦环境,写景渐入;可以设置矛盾,悬念引入;可以用熟语拉近距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精彩的结尾,可以是亮出高见,尽展哲思美;可以是敞开心扉,尽展真情美;可以是欲言又止,尽展韵味美;可以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可以是呼应开头,尽展结构美。
3.总结:其实,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已系统训练过这些方法。保证文章有严谨而巧妙的
结构布局,就要在写作之前先好好运思,通盘考虑,精心布局。
四、对照优秀例文,分析作文结构失误的几种情况和满分秘诀。
1.小组讨论,分析作文结构失误的几种情况。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线索分散,笔力分散。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四是缺乏过渡,
忽视照应。五是首尾失当,影响表达。
1、 引导学生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⑴考题回放 作文: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椐《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⑴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⑵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能出现真
实的校名、人名。
⑵、满分作文
沟通
前几天,因母亲打扫房间同时看了她的日记,女儿与她大吵一架。几天来,两人互不理睬。这天晚上,女儿想了许多许多,终于提笔给妈妈写了第一封信。
妈妈(因与你吵架,故不称你“老妈”):
您好!
为了我们母女的和平共处,我决定写信和您沟通一下,以表示我深深的歉意(但并不说明上次吵架是您对我错)和无比的严肃。作为女儿,与您吵架是没有礼貌的,是我不对。对不起,妈妈(深深鞠躬)。
为了避免今后我们母女再爆发冲突,我想了以下几点,作为我们之间的协定:
1.今后的重要东西(特别是日记),请勿随便翻阅。如有需要,必须征得我的同意(这点很重要)。
2、以后我若把门关上,请勿随便进入。进入前先敲门,当听到“com in”时,方可进入。
3.学校考试成绩不要天天询问。如果考试了,我会主动将成绩汇报给您(这是为了减轻我的心理压力)。
4.在家吃零食,如巧克力、薯片等,请不要阻止。从自己的形象方面考虑,我不会乱吃东西,我会控制自己。
5.今后我们母女之间要加强沟通,平时要以聊天形式进行沟通,关系恶化时以书信沟通。
祝妈妈身体健康!
女儿
上学前,女儿把信悄悄地放在母亲的书桌上。
放学回家,女儿就看见有一封信平平整整地躺在自己的书桌上,心中窃窃惊喜。
女儿(因吵架不再称你“宝贝”):
看到你的信很亲切,很激动。针对你提出的五大内容,我也说说我的想法。
1.看你的日记,我不是故意的。在此说声“对不起”(还真有点不习惯)。这条我完全赞同,有需要,我会主动向你说明,与你商量。
2.第二条,我基本同意。但前提是你不能在里面做影响学习的事。你进我们房间,也要自觉遵守此款。
3.第三条,我基本同意。前提是你不得欺骗我们,如违反,则此条无效(这点特别重要)。
4.零食无益,美丽和零食对女孩子不可兼得。这一条,我保留自己的意见,但我会改变原来的态度和方式。
5.第五条,我完全同意。只是为了你好,可以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
祝你学习进步!
母亲
看完信后,女儿高高兴兴敲门进了母亲的房间。
⑶满分解秘
满分点:首先,题目扣得紧,这一点特别重要。开头,迅速点题,交代沟通的原因。两封信,说明了母女沟通的目的,沟通的内容。结尾含蓄地暗示了母女沟通的结果,呼应了开头。全文以沟通为线索,行文自然流畅,不蔓不枝。
其次,表现形式新,主体部分是两封书信,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信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夹注,也极有创意。再次语言自然朴素,又不失风趣。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请看吧,在教室里,后排同学也在努力向上;在乡村里,孤寡老人又受到政府的救济;在社区里,贫困人家正在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在医院里,那些重病患者床前摆满了鲜花……我们的国家,一个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正在努力将阳光播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于是,请回忆父母那一句句贴心的话语,老师那一个个关注的眼神,朋友的携手相牵,社会的关爱行动,当它们犹如春风送暖般步入生活的角落或心灵的角落,我们何等的感动!
请以“角落”为话题,自定题意,自拟标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六、学生自改。
七、教师点评。
八、总结: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得把它打好,打坚实,打得富有新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认真精心构思,构建个性化的结构。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
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
[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
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并选出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
一、导入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
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2、大致理解文意
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
明确:
1—2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
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
5—12窃符救赵
四、朗读1、2两段
(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
(二)重点词句讲解
礼而下士无贤不肖
谦而礼交之以其富贵骄士
(三)讨论
概括1、2两段大意。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
五、朗读3、4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往请修身洁行
以监门困故公子从车骑
不让公子颜色愈和
遍赞宾客数请之
故不复谢虚左
(二)讨论
哪些细节体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这两段中写出了候和朱的什么性格特征?这两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部分
一、朗读5、6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留军壁邺实持两端以观望
冠盖相属于魏而魏救不至
且公子纵轻胜
讨论
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
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
二、朗读7、8两段
(一)练习:解释加点词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Z耶
约车百余骑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尚安事客因问
以至J鄙军之日
(二)复述候所献之计
(三)讨论:从主客决别、信陵君辞而复返中体现了什么?请如姬盗兵符表现了候的什么品质?侧重写谁?
三、朗读9—11段
1、重点词语讲解
矫魏王令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
公子遂将晋鄙军举手视公子
2、讨论:候为什么北向“自刭”?
四、朗读最后一段
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讨论
1、“窃符救赵”一事叙得相当完整,试分析其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2、叙述的重点是?为什么对战争写得如此简略,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一课与此类似?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笔译第6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讨论结构思路、人物性格,巩固练习
一、讨论
1、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为去掉1—4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2、作者善于用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试分析信陵君和候Y的言行,说说两人的性格特征。
3、此文对寺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二、总结训练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口的不同含义。
2、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
(分段:11;2-3;4-7;8-14)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我”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忘返 身无( )( ) 片甲( )( ) ( )( )大吉
来之( )( ) ( )流不息 理直气( ) 同心( )力
( )武扬威 废( )忘食 千( )一发 调兵( )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春教案04-30
语文教案:春风教案04-30
(精选)语文教案09-16
【经典】语文教案11-03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经典]语文教案02-06
语文教案【经典】04-27
语文古诗教案06-19
语文教案【精选】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