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4-07-18 18:45:3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5篇)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辨认数字1-10。

  2.能够在1-10之间进行比较大小。

  3.能够在1-10之间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1.数字1-10的辨认和比较。

  2.加减法运算符号及其意义。

  教学步骤:

  1.数字1-10的辨认和比较。

  ①介绍数字1-10的形状及其读音。

  ②让学生看图写数字,再让学生听数字写字。

  ③让学生观察数码卡片,按大小排列。

  2.加减法运算符号及其意义。

  ①介绍加减号的形状及其意义。

  ②让学生模拟加减法运算。

  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授数字1-10的辨认和比较,加减法运算符号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简单明了,内容易于理解,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概念。但教学应该注重不断重复和练习,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加强。

  我应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排列数码卡片,然后再进行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学生对数字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模拟加减法的过程,让他们逐渐理解符号的意义。

  本节课还有改进的空间,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概念。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图片5张: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贴有双面胶),画有5节车厢的火车的图卡。

  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用手指不同的楼房层数,让幼儿说一说分别是第几层。)

  2、教师帮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请幼儿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小朋友帮小动物分房子(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取下后,请个别幼儿上前重新为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一起说一说什么小动物住在第几层。

  4、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5、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车:小动物们要出去旅游了,我们一起送小动物上火车好吗?

  ——教师说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幼儿为小动物找位置。找到后并说一说哪个小动物坐的第几节车厢。(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小动物换车厢,换好后再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戏"排队"。

  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双数的存在及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说出成双成对的物品,体验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4件衣服,每件衣服有4粒能系的扣子。

  活动过程

  一、了解双数的另一种表达方法。

  教师伸出双手。教师提问:两只手还可以怎样说?了解两只手还可以说成一双手。引导幼儿理解每位小朋友都有两只手,还可以说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双手。

  二、寻找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尝试用1说出成双成对的物品。

  请寻找自己身上有哪些部分是成双成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成对使用。

  引导幼儿用1来说出自己找到的物品,如一双袜子、一对触角、一对眼睛、一副手套,等等。

  三、做游戏“小手真能干”,理解双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两名幼儿参加系扣子比赛。两组幼儿穿上衣服后,一组的幼儿用一只手系扣子,另一组的幼儿用双手系扣子,比一比哪组幼儿系得快。第一轮比赛结束后,两组幼儿交换系扣子的'方法,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思考,在游戏中,哪种系扣子的方法快。并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双手一起做。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渗透在幼儿园中寻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了大班的教材(认识单数、双数),在孩子们通过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中感知对单数和双数的初步理解,让幼儿知道1-10以内的数中单数有 1、3、5、7、9;双数有2、4、6、8、10。在整节课中我运用了“抱一抱” “老狼老狼几点钟” “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的区分单数和双数,同时也在培养幼儿积极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活动后,我觉的孩子们对“老狼老狼几点钟”特别是当老狼想吃掉他们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表现出兴奋、高兴的样子。幼儿的情趣再次进入,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对到单数、双数再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幼儿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因此在“开火车” 游戏时幼儿的情趣有点失控,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4

  设计背景

  因为本班学生年龄都在四岁左右,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我采用贴绒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2、学习区分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长颈鹿、狗、小鸭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学习区分高矮。

  1、出示两棵高矮不同的树,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座房子,引导幼儿比较。

  3、比较动物的高矮。教师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动物:长颈鹿、狗、小鸭,请幼儿找出最高的动物和最矮的动物。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较高矮,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字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帮动物找家。让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动物找家:高的动物进高的房子,矮的动物进矮的房子。

  三、操作和练习

  1、比较瓶子的高矮。让幼儿把3个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寻找高矮。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高矮不同的物体,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如“老师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

  四、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

  1、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进行高矮排序:

  (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3)按杯子高矮排序;(4)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玩具有哪些?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

  教学目标有两点:

  一是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是学习区分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并说出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是: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是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以观察贴绒教具,目测比较高矮引入新课,导出课题。第二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使幼儿用眼睛去发现比较高矮。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练习使幼儿对高矮的学习进行巩固,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第四部分我设计了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第五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这节课教学中我能按备课的设想去讲授完成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认识到几点不足:

  在幼儿动手操作比物体高矮时,过于牵制幼儿引着幼儿说出比较结果(此块设计时怕幼儿出现随意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这一课下来我有这样的感受,幼儿天真的话语才是幼儿的天性,不应该怕幼儿说错,说错时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在练习说高矮时有的幼儿还出现了怯场不敢表达,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加强幼儿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幼儿说完整话。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不论是活动设计上,还是活动准备上,一定要进行反复推敲,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准备才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活动的成功;我们都应仔细地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地备课,那么每次活动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5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并能较顺利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幼儿作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游戏复习7以内数的形成。

  3、游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老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6

  活动目标:

  1 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 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3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物质准备:

  每人一个分类盒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科学·图形组合》。

  活动过程:

  1 出示奇妙的口袋、复习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漆面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请大家猜猜藏的是什么。教师一边念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边请个别幼儿分别摸出正方形、角形、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图形让大家辨认并说出名称。

  2 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分类盒,把一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将所以图形按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并互相检查分类是否错误。

  3 完成操作材料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图形组合》,看看上面的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有几,并分类作记录。

  教学反思:

  《按图形的特征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6以内的点数活动,愿意争当点数大王。

  2、能够按要求拿取、摆放6以内不等数量的材料并主动思考、专心进行操作。

  3、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6以内的数量并准确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水果和动物卡片;小石头、棋子、玩具棒、雪糕棒、雪花片等;带圆点和三角形标志的卡片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课件、环境布置(6张桌子、6个气球、7把椅子)

  活动重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6以内的数量并准确说出总数。

  活动难点:了解6以内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会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由“点数大王争夺赛”导入活动

  师:现在我们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学了好多的本领。今天我们要举行“点数大王争夺赛”,有信心参加吗?

  那我要考考大家了,我这里有好多草莓,小朋友会数吗?伸出右手的食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二、利用实物图片(水果和动物),尝试点数

  1、取出3张苹果图片在桌子上摆成一排,伸出小手数一数。

  2、取出5张桃子的图片摆在苹果的下面,伸出食指数一数。

  3、再取出6张蜜蜂的图片放在桌子上排成一排,伸出手指一起数一数。

  4、第一关顺利过关,请大家边数边将图片送回。

  三、利用圆点卡片,对应点数

  1、根据圆点的数量,取出相应的雪糕棒

  2、根据圆点的数量,取出相应的棋子

  小结:数量是6的物品都可以用6个圆点来表示。

  四、利用数字卡片,按数取物

  接下来是“挑战点数大王”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孩子们还有信心吗?认识这个数字吗?

  1、请小朋友找出数字6放在自己的面前,然后从刚才没有用到的材料中取出和它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放在旁边。

  小结:数字6不仅可以表示6个棋子、6根玩具棒,还可以表示6片雪花片、6块小石头,所有数量为6的物品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2、请小朋友再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材料,也取出与数字6相同的数量。

  小结:小朋友还把刚才取的6样物品摆成了不同的形状,但一定要数仔细,不漏数也不重复数,尤其是点数环形上的物品时,要记住从那一个开始的,数准确。恭喜今天参赛的所有小朋友都是今天的“点数大王”。

  五、生活渗透,解决问题

  1、找一找、数一数房间里的物品。

  2、颁发“点数大王”的奖品。

  活动延伸:

  点数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并尝试用符号来记录。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8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实物数量,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2、能在集体面前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5种动物玩具(猫、狗、鸡、鸭、羊),每种动物1-5只不等,5座积木搭成的小房子,门前有相应数量的食物。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布置好的动物园,要求幼儿仔细看,有几种动物,每种动物有几只?

  2、点数房子,看看房子有几座,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再点清每家的动物有几只,看看房前的食物是否刚好每只动物一份。

  3、游戏“学动物叫”。小朋友当饲养员,检查动物和食物是否一样多,对了就学动物叫,叫的次数要和动物的数量一样多。

  活动思:

  本节活动在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9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

  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

  (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

  (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他们去准备果子了。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0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的幼儿对图形非常感兴趣,我们一起玩的玩具中有许多图形玩具,孩子常会问我,老师这个是什么图形,老师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啊?在我的耐心讲解下孩子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圆形和方形,也感知了他们的一些基本特征,这节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幼儿加深巩固对这三个图形的认识,并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识别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并进行简单分类。

  2、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三角形、方形。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神奇的口袋一个,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宝贝们,老师昨天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神奇的王国,那里可好玩了,国王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看?(想)出示神奇的口袋

  2、幼儿摸口袋找礼物,复习三角形、圆形、方形,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三角形、方形。儿歌:神奇的口袋东西多,XX小朋友来摸一摸。

  二、游戏部分

  1、找图形宝宝

  教师:神奇王国的国王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棒,非常高兴,他又给我们送来许多小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

  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卡片若干

  教师:好!小朋友们悄悄的走到图形宝宝身边,拿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宝宝挂到自己的小脖子上。(手势示意孩子上前)一定要轻轻的。

  检查并帮助个别幼儿

  2、图形宝宝做游戏

  教师:图形宝宝们睡醒了,要做游戏了。

  教师:我请圆形宝宝和我一起拍拍手。

  教师:我请三角形宝宝和我一起跺跺脚。

  教师:我请正方形宝宝和我一起跳一跳。

  3、图形宝宝找朋友

  教师:宝贝们真棒,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教师:当音乐响起来时,图形宝宝们就去找一个和自己名字一样的图形宝宝拉起小手成为好朋友。

  一段音乐后

  教师:让我们看一看图形宝宝们都找到好朋友没?帮助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幼儿

  4、送图形宝宝回家出示贴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三个小屋

  教师:这里是图形宝宝们的家。图形妈妈们已经在门口等着图形宝宝了,图形妈妈长的和图形宝宝是一样的,你们能把图形宝宝送到家里去吗?

  三、结束

  教师: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你们开不开心?

  教师: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神奇王国的国王要请宝贝们去做客,那里有好多其他的'图形宝宝,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沿着图形小路边说出图形边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最后以游戏“认一认”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接着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一次提高幼儿兴趣,以游戏“图形宝宝找家”贯穿结尾巩固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将图形宝宝进行正确分类。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游戏“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使幼儿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有趣的图形。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1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小(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貌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小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硷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到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学习到了各种分类的方法。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

  (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

  (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

  (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

  (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

  (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3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2、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4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海狮(学名:Otarriinae)包括5属7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5

  一、教案方案。

  教学主题:分类的学问。

  教学内容:大小、形状、颜色、数量。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步骤:

  1、介绍分类的学问。

  2、让学生自由玩具,并让学生负责分类。

  3、老师介绍分类的基础步骤。

  4、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分类的乐趣。

  5、老师统一分类教玩具。

  6、老师以颜色、形状、数量、大小为标准进行分类教学。

  7、学生根据老师指示进行分类。

  8、教师对学生分类的结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程,我发现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分类水平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很难分类,有的学生很自信。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并注意分别对待。

  2、教学应该注重互动和游戏化的教育方式。适当的游戏和互动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中要注意灵活变通。当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程计划不同步时,可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分类的学问教学法对于中班数学教学非常适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学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反思可以更好地分析和总结课程效果,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09-25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纽扣反思10-28

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及反思02-26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01-29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比较6以内数量》09-29

中班数学教案:蜘蛛买鞋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中班数学教案:拼卡片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认识长方形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01-30

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教案及教学反思03-23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5篇)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辨认数字1-10。

  2.能够在1-10之间进行比较大小。

  3.能够在1-10之间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1.数字1-10的辨认和比较。

  2.加减法运算符号及其意义。

  教学步骤:

  1.数字1-10的辨认和比较。

  ①介绍数字1-10的形状及其读音。

  ②让学生看图写数字,再让学生听数字写字。

  ③让学生观察数码卡片,按大小排列。

  2.加减法运算符号及其意义。

  ①介绍加减号的形状及其意义。

  ②让学生模拟加减法运算。

  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授数字1-10的辨认和比较,加减法运算符号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简单明了,内容易于理解,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概念。但教学应该注重不断重复和练习,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加强。

  我应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排列数码卡片,然后再进行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学生对数字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模拟加减法的过程,让他们逐渐理解符号的意义。

  本节课还有改进的空间,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概念。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图片5张: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贴有双面胶),画有5节车厢的火车的图卡。

  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用手指不同的楼房层数,让幼儿说一说分别是第几层。)

  2、教师帮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请幼儿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小朋友帮小动物分房子(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取下后,请个别幼儿上前重新为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一起说一说什么小动物住在第几层。

  4、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5、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车:小动物们要出去旅游了,我们一起送小动物上火车好吗?

  ——教师说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幼儿为小动物找位置。找到后并说一说哪个小动物坐的第几节车厢。(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小动物换车厢,换好后再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戏"排队"。

  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双数的存在及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说出成双成对的物品,体验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4件衣服,每件衣服有4粒能系的扣子。

  活动过程

  一、了解双数的另一种表达方法。

  教师伸出双手。教师提问:两只手还可以怎样说?了解两只手还可以说成一双手。引导幼儿理解每位小朋友都有两只手,还可以说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双手。

  二、寻找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尝试用1说出成双成对的物品。

  请寻找自己身上有哪些部分是成双成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成对使用。

  引导幼儿用1来说出自己找到的物品,如一双袜子、一对触角、一对眼睛、一副手套,等等。

  三、做游戏“小手真能干”,理解双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两名幼儿参加系扣子比赛。两组幼儿穿上衣服后,一组的幼儿用一只手系扣子,另一组的幼儿用双手系扣子,比一比哪组幼儿系得快。第一轮比赛结束后,两组幼儿交换系扣子的'方法,继续游戏。引导幼儿思考,在游戏中,哪种系扣子的方法快。并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双手一起做。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渗透在幼儿园中寻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了大班的教材(认识单数、双数),在孩子们通过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中感知对单数和双数的初步理解,让幼儿知道1-10以内的数中单数有 1、3、5、7、9;双数有2、4、6、8、10。在整节课中我运用了“抱一抱” “老狼老狼几点钟” “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的区分单数和双数,同时也在培养幼儿积极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活动后,我觉的孩子们对“老狼老狼几点钟”特别是当老狼想吃掉他们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表现出兴奋、高兴的样子。幼儿的情趣再次进入,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对到单数、双数再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幼儿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因此在“开火车” 游戏时幼儿的情趣有点失控,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4

  设计背景

  因为本班学生年龄都在四岁左右,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我采用贴绒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2、学习区分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长颈鹿、狗、小鸭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学习区分高矮。

  1、出示两棵高矮不同的树,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座房子,引导幼儿比较。

  3、比较动物的高矮。教师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动物:长颈鹿、狗、小鸭,请幼儿找出最高的动物和最矮的动物。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较高矮,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字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帮动物找家。让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动物找家:高的动物进高的房子,矮的动物进矮的房子。

  三、操作和练习

  1、比较瓶子的高矮。让幼儿把3个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寻找高矮。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高矮不同的物体,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如“老师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

  四、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

  1、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进行高矮排序:

  (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3)按杯子高矮排序;(4)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玩具有哪些?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

  教学目标有两点:

  一是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是学习区分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并说出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是: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是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以观察贴绒教具,目测比较高矮引入新课,导出课题。第二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使幼儿用眼睛去发现比较高矮。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练习使幼儿对高矮的学习进行巩固,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第四部分我设计了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第五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这节课教学中我能按备课的设想去讲授完成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认识到几点不足:

  在幼儿动手操作比物体高矮时,过于牵制幼儿引着幼儿说出比较结果(此块设计时怕幼儿出现随意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这一课下来我有这样的感受,幼儿天真的话语才是幼儿的天性,不应该怕幼儿说错,说错时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在练习说高矮时有的幼儿还出现了怯场不敢表达,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加强幼儿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幼儿说完整话。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不论是活动设计上,还是活动准备上,一定要进行反复推敲,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准备才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活动的成功;我们都应仔细地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地备课,那么每次活动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5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并能较顺利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幼儿作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游戏复习7以内数的形成。

  3、游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老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6

  活动目标:

  1 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 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3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物质准备:

  每人一个分类盒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科学·图形组合》。

  活动过程:

  1 出示奇妙的口袋、复习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漆面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请大家猜猜藏的是什么。教师一边念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边请个别幼儿分别摸出正方形、角形、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图形让大家辨认并说出名称。

  2 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分类盒,把一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将所以图形按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并互相检查分类是否错误。

  3 完成操作材料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图形组合》,看看上面的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有几,并分类作记录。

  教学反思:

  《按图形的特征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6以内的点数活动,愿意争当点数大王。

  2、能够按要求拿取、摆放6以内不等数量的材料并主动思考、专心进行操作。

  3、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6以内的数量并准确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水果和动物卡片;小石头、棋子、玩具棒、雪糕棒、雪花片等;带圆点和三角形标志的卡片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课件、环境布置(6张桌子、6个气球、7把椅子)

  活动重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6以内的数量并准确说出总数。

  活动难点:了解6以内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会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由“点数大王争夺赛”导入活动

  师:现在我们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学了好多的本领。今天我们要举行“点数大王争夺赛”,有信心参加吗?

  那我要考考大家了,我这里有好多草莓,小朋友会数吗?伸出右手的食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二、利用实物图片(水果和动物),尝试点数

  1、取出3张苹果图片在桌子上摆成一排,伸出小手数一数。

  2、取出5张桃子的图片摆在苹果的下面,伸出食指数一数。

  3、再取出6张蜜蜂的图片放在桌子上排成一排,伸出手指一起数一数。

  4、第一关顺利过关,请大家边数边将图片送回。

  三、利用圆点卡片,对应点数

  1、根据圆点的数量,取出相应的雪糕棒

  2、根据圆点的数量,取出相应的棋子

  小结:数量是6的物品都可以用6个圆点来表示。

  四、利用数字卡片,按数取物

  接下来是“挑战点数大王”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孩子们还有信心吗?认识这个数字吗?

  1、请小朋友找出数字6放在自己的面前,然后从刚才没有用到的材料中取出和它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放在旁边。

  小结:数字6不仅可以表示6个棋子、6根玩具棒,还可以表示6片雪花片、6块小石头,所有数量为6的物品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2、请小朋友再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材料,也取出与数字6相同的数量。

  小结:小朋友还把刚才取的6样物品摆成了不同的形状,但一定要数仔细,不漏数也不重复数,尤其是点数环形上的物品时,要记住从那一个开始的,数准确。恭喜今天参赛的所有小朋友都是今天的“点数大王”。

  五、生活渗透,解决问题

  1、找一找、数一数房间里的物品。

  2、颁发“点数大王”的奖品。

  活动延伸:

  点数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并尝试用符号来记录。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8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实物数量,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2、能在集体面前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5种动物玩具(猫、狗、鸡、鸭、羊),每种动物1-5只不等,5座积木搭成的小房子,门前有相应数量的食物。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布置好的动物园,要求幼儿仔细看,有几种动物,每种动物有几只?

  2、点数房子,看看房子有几座,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再点清每家的动物有几只,看看房前的食物是否刚好每只动物一份。

  3、游戏“学动物叫”。小朋友当饲养员,检查动物和食物是否一样多,对了就学动物叫,叫的次数要和动物的数量一样多。

  活动思:

  本节活动在小动物找家的时候幼儿不能很好的分辨。应该让幼儿观察完动物后接着想一想他们都住在哪里?然后后再予以引导。直接出示的话,让幼儿看起来比较抽象。这些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所以在下节课上应该做一下调整。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9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实物数量相符。

  2、能用添画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小动物过生日情景PPT,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卡人手一张。人手一只红色水彩笔。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变成一样多》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伸手指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手指游戏。首先,我们看看自己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

  老师一边念儿歌,说到“伸出你的手指来”的时候,小朋友就伸出手上的'手指,随便伸几个都可以。

  师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都伸出手后,师挑选比自己伸的多的孩子上来,请小朋友想一想,两个人的手指要变得一样多,老师该怎么办。(渗透用“添上”的方法解决“变成一样多”的问题。)

  2、复习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说说这个数字能代表什么。(5只小鸭子、6张桌子……)

  3、展示小兔、小狗、小猫过生日的PPT情景

  (1)根据小动物身上的点数,确定小动物几岁了。(复习点和数的对应)

  (2)小动物过生日要插蜡烛,看看小动物自己准备的蜡烛对不对,不对怎么办?(添画,使蜡烛数量和小动物年龄相符)。

  难点解决:怎样添画,从一开始数,手指帮忙点。少了没关系,继续数下去,数一个,画一个,一个一个添上去。

  (3)小动物来祝贺。动物妈妈身上有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后面跟着几个宝宝。幼儿观察动物宝宝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小动物给三个小寿星送礼物。小寿星几岁,就送几个礼物。幼儿观察礼物数量对不对,不对的,用添上的方式改过来。

  4、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个小客人还没来?是谁呢?(小刺猬)。他们去准备果子了。刺猬身上有数字几,就是背上背了几个果子。刺猬妈妈背对了,刺猬宝宝少背了,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刺猬宝宝把少背的果子添上5、活动结束。

  师:我们送背好果子的小刺猬去参加生日聚会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0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的幼儿对图形非常感兴趣,我们一起玩的玩具中有许多图形玩具,孩子常会问我,老师这个是什么图形,老师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啊?在我的耐心讲解下孩子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圆形和方形,也感知了他们的一些基本特征,这节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幼儿加深巩固对这三个图形的认识,并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识别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并进行简单分类。

  2、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三角形、方形。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神奇的口袋一个,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宝贝们,老师昨天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神奇的王国,那里可好玩了,国王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看?(想)出示神奇的口袋

  2、幼儿摸口袋找礼物,复习三角形、圆形、方形,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三角形、方形。儿歌:神奇的口袋东西多,XX小朋友来摸一摸。

  二、游戏部分

  1、找图形宝宝

  教师:神奇王国的国王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棒,非常高兴,他又给我们送来许多小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

  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卡片若干

  教师:好!小朋友们悄悄的走到图形宝宝身边,拿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宝宝挂到自己的小脖子上。(手势示意孩子上前)一定要轻轻的。

  检查并帮助个别幼儿

  2、图形宝宝做游戏

  教师:图形宝宝们睡醒了,要做游戏了。

  教师:我请圆形宝宝和我一起拍拍手。

  教师:我请三角形宝宝和我一起跺跺脚。

  教师:我请正方形宝宝和我一起跳一跳。

  3、图形宝宝找朋友

  教师:宝贝们真棒,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教师:当音乐响起来时,图形宝宝们就去找一个和自己名字一样的图形宝宝拉起小手成为好朋友。

  一段音乐后

  教师:让我们看一看图形宝宝们都找到好朋友没?帮助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幼儿

  4、送图形宝宝回家出示贴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三个小屋

  教师:这里是图形宝宝们的家。图形妈妈们已经在门口等着图形宝宝了,图形妈妈长的和图形宝宝是一样的,你们能把图形宝宝送到家里去吗?

  三、结束

  教师:把图形宝宝送回家你们开不开心?

  教师: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神奇王国的国王要请宝贝们去做客,那里有好多其他的'图形宝宝,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沿着图形小路边说出图形边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最后以游戏“认一认”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接着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一次提高幼儿兴趣,以游戏“图形宝宝找家”贯穿结尾巩固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将图形宝宝进行正确分类。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游戏“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使幼儿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有趣的图形。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1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小(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貌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小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硷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到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学习到了各种分类的方法。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

  (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

  (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

  (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

  (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

  (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3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2、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4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海狮(学名:Otarriinae)包括5属7种。分布北半球。体型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米。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体长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15

  一、教案方案。

  教学主题:分类的学问。

  教学内容:大小、形状、颜色、数量。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步骤:

  1、介绍分类的学问。

  2、让学生自由玩具,并让学生负责分类。

  3、老师介绍分类的基础步骤。

  4、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分类的乐趣。

  5、老师统一分类教玩具。

  6、老师以颜色、形状、数量、大小为标准进行分类教学。

  7、学生根据老师指示进行分类。

  8、教师对学生分类的结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程,我发现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分类水平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很难分类,有的学生很自信。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并注意分别对待。

  2、教学应该注重互动和游戏化的教育方式。适当的游戏和互动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中要注意灵活变通。当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程计划不同步时,可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分类的学问教学法对于中班数学教学非常适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学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反思可以更好地分析和总结课程效果,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