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案

时间:2024-09-12 09:06:28 维泽 教案 我要投稿

一次函数教案范文(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次函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次函数教案范文(精选15篇)

  一次函数教案 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内容解析

  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初等函数,是初中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也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函数,要通过对正比例函数内容的学习,为后续类比学习一般一次函数打好基础,了解研究函数的基本套路和方法,积累研究一般一次函数乃至其他各种函数的基本经验。

  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既要借助具体的函数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即实际问题的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是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核心;也要加强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即根据实际问题构建的函数模型中,函数和自变量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是一定的,等于比例系数,反映在函数解析式上,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这是正比例函数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概括出这些函数关系式具有的共同特征,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再用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对具体函数进行辨析,对实际事例进行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经历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建模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正比例的特征,能概括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变量间的正比例函数关系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体会函数建模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正比例函数是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初等函数,由于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函数基本概念理解未必深刻,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进一步强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即实际问题的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关键是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要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写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函数具有的共同特征,即函数与自变量的每一对对应值的比值一定,都等于自变量前的常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再根据共同特征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模型,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学生有一定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正比例函数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

  一次函数教案 2

  教材分析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教会函数知识上下功夫,而且还应该追求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基本函数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函数教学。 在函数的教学中,应突出“类比”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 .注重“类比教学” 在函数教学中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达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顺利地由 “ 学会 ” 到 “ 会学 ” ,真正实现 “ 教是为了不教 ” 的目的.

  2. 注重“数学结合”的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 1 )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

  ( 2 )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 3 )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

  知识技能

  目标

  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选择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一次函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自主探索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自主探索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形”————函数的图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

  迪卡儿的故事——————蜘蛛给予的启示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迪卡儿有一次生病卧床,他看见屋顶上的一只蜘蛛顺着丝左右爬行。迪卡儿看到蜘蛛的“表演”猛的机灵一动。他想,可以把蜘蛛看成一个点,它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

  在蜘蛛爬行的启示下,迪卡儿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下几何图形(形)和方程(数)建立联系。迪卡儿坐标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我们可以把图形化成方程来研究,也可以用图象来研究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数)与一次函数(形)的关系。

  二. 尝试探疑

  1、Y=x+1

  你们把我叫一次函数,我也是二元一次方程啊!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先是疑惑:方程就是方程,函数就是函数,它们能有什么联系呢?然后通过思考、交流,最后恍然大悟。初步感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

  2、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

  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在不在函数y=x+1 的图象上?方程x—y=—1与函数y=x+1有何关系?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计算。从函数y=x+1图象上找几个点看它们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结果都满足。然后学生就会自主和同伴交流,问一问同伴函数y=x+1图象上的点满足不满足方程x—y=—1。结果也都满足。这样他们就会搭成共识: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x—y=—1。

  然后学生会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另一个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y=x+1的图象上。然后开始思索函数y=x+1和方程x—y=—1到底有何关系呢?通过交流自动得出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相同。

  3。在同一坐标系下,化出y=x+1与y=4x—2的图象,他们的交点坐标是什么?

  方程组y=x+1的解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y=4x—2

  学生根据画图象的方法画出两函数图象,画出交点坐标。用消元法解出方程组的解。学生会大吃一惊:两者出奇地相近或者干脆就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开始探究二者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函数y=x+1和y=4x—2的交点坐标就是由两个函数表达式组成的方程组

  y=x+1 的解。

  Y=4x—2

  教师作最后总结:因为函数和方程有以上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图象法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图象问题。

  三. 方程与函数关系的应用

  解方程组 x—2y=—2

  2x—y=2

  学生会很快的用消元法解出来。

  老师发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给予口头表扬。如果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不能用图象的方法求方程组的解呢?这时,学生就会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一回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有了!方程组的解不就是两个方程变形得到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吗?学生就会迅速动笔用这种方法把方程解出来。作完之后,互相交流。学生总结一下做题步骤:

  1、把两个方程都化成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2、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3、画出交点坐标,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

  问题又出来了,有的同学的解是 x=2 有的同学的解是 x=2.1 y=2.1

  y=1.9 有的同学的解是……虽然都和消元法得到的结果相近,但各不相同。

  老师提问:你能说一下用图象法解方程组的不足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用这种方法求的解是近似值。不准确。学生提出疑问:既然不准确,那学习它有什么用呢?用消元法就足够了!

  教师解释一下: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特别复杂的方程,用消元法解不太容易,我们就可以用电脑绘制成函数图象,很容易找出交点坐标。教师可以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一下。

  [点评]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这体现了两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数学知识,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起到化新为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新知识的技巧。

  四. 引申

  方程组 x+y=2

  x+y=5 解的情况如何?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学生用消元法开始解方程组,结果无解,怎么回事呢?学生会尝试运用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画出两个函数图象。答案有了!图象是平行的,没有交点。所以方程组无解了。哇!太神奇了!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图象的方法解决了。

  [点评]因为有了上面的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在这里,学生就会自觉地从函数的角度探究方程的问题,初步具有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五.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操作和思考,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六. 作业

  1、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2x+y=4

  2x—3y=12

  2、如图,直线L、L相交于点 A,试求出A点坐标。

  一次函数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继续巩固一次函数的作图方法;

  2、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简单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2、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经历一次函数及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研究,对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作了探讨;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也有涉及。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加,但不宜太难。

  教学重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一次函数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学生是较容易掌握的。

  四、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2x+6,y=2x1,y=x+6,y=5x的图象。

  (二)议一议

  上述四个函数中,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分别如何变化?

  学生:有的在增大,有的在减小。

  师:哪些一次函数随x的增大y在增大;哪些一次函数随x的增大y在减小,是什么在影响这个变化?

  学生讨论:y=2x+6和y=5x这两个一次函数在增大;y=2x1和y=x+6在减小;影响这个变化的是x前面的系数k的符号:当k为正数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为负数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当k>0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当k<0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一次函数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二)享受探究乐趣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 .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2、旅游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六)开拓崭新天地

  1、数学日记

  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用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

  4、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次函数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知识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法教具准备弹簧一根、

  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简单复习函数的概念(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演示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现象,提出问题:在弹簧长度发生变化过程中,弹簧的长度是哪个变量的函数?为什么?

  3、汽车匀速行驶途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与什么有关系?这其中有函数吗?

  二、新课学习

  1、做一做。让学生做书上157页上面两个题目,使学生在探索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学习讨论:刚才写出的两个关系式y=3+0.5x、y=100—0.18x在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让学生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

  ①左边都是因变量,右边都是含自变量的代数式;

  ②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次数都是1;

  ③从形式上看,形式都为y=kx+b,K,b为常数。

  问:从自变量的次数上看,这样的函数大家认为可以取个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问:一次函数y=kx+b中,k可以为0吗?b可以为0吗?引导学生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并接着引导学生比较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用集合的方法比较):一次函包括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3、例题学习

  例题1是考察学生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学生直接进行口答。

  例题2是培养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简单一次函数关系式及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三问严格地讲应先判断出工资的范围是800

  三、随堂练习

  1、找出下面的一次函数,并指出其中K、b的值。若不是一次函数,请说明理由。

  A、y= +x B、y=—0。8x C、y=0。3+2x2 D、y=6—

  2、已知函数y=(m+1)x+(m2—1),当m,y是x的一次函数;当m,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四、拓展应用

  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去井岗山体验革命历史。出行方面准备从甲、乙两家旅行社中选择一家代办,已知两家旅行社报价相同,都是每人200元。不过,甲旅行社开出的团体(15人以上)优惠办法是返还现金500元作为门票费,乙旅行社的团体优惠是,所有人员费用均打9折。设学生人数为x人,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分别为y甲、y乙,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两家旅行社收费y(元)与学生人数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该关系式是什么函数?(y甲=200x—500,y乙=180x)

  (2)如果学生为20人,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收费。到哪家合算?(y甲=200×20—500=3500(元);y乙=180×20=3600(元);

  y甲< y乙,所以到甲旅行社合算。)

  (3)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乙旅行社?(依题意得,y甲— y乙>0,即(200x—500)—180x>0,解不等式得,x>25,所以当学生多于25人时,到乙旅行社合算。)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内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六、作业读一读:

  中国古代漏刻必做题:161页习题6.2第1、2、3题选

  做题:161页试一试

  一次函数教案 7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数学教案-一次函数。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新课讲解:

  可以选用提问时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四个函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实际上均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s=3t等。观察时,可以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明确这些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后,可指出,这是函数。)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在学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号左边的y与s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代数式,其中的字母x与t是自变量。)

  (3)在这些函数式中,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呢?(这题牵扯到有关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也就是等号右边的式子,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层层设问,最后给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对这个定义,要注意:

  (1)x是变量,k,b是常数;

  (2)k≠0 (当k=0时,式子变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数函数,这点,不一定向学生讲述。)

  由一次函数出发,当常数b=0时,一次函数kx+b(k≠0)就成为:y=kx(k是常数,k≠0)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

  在讲述正比例函数时,首先,要注意适当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小学数学是这样陈述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一次函数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3、掌握“从特殊到一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难点:

  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请举例说明。

  2、购买单价是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个)关系式是什么?

  3、在上述式子中变量是谁。常量是谁?自变量又是谁?

  二、讲解:

  在前面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函数:

  y=x s=30t

  y=2x+3 y=—x+2

  这些函数都使用自变量的'一次式来表示的,可以写成y=kx+b的形式

  一般的,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y=kx+b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例一: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

  (1)求小球速度v(米/秒)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3.5秒时小球的速度。

  分析:v与t之间是正比例关系。

  解:(1)v=2t

  (2)t=3.5时,v=2×3.5=7(米/秒)

  例二:拖拉机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6升,求油箱中的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t小时耗油6t升,从原油油量中减去6t,就是余油量。

  解:Q=40 — 6t

  课堂练习:

  P96 1,2

  小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而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会将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表示出。

  一次函数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一次函数的概念,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过程,感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体会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

  2.难点:从实际生活中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

  3.关键:把握好实际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悟一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问题思索1: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思路点拨y随x变化的规律是,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加xkm时,气温从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为y=5-6x(或y=-6x+5),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5的值,即y=2(℃).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寻找解题途径,踊跃发言,发表各自看法.

  问题思索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1)有人发现,在20~30℃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C=7t-35)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G=h-105)

  (3)某城市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y=0.01x+22)

  (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值而变化.(y=-5x+50)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列出函数关系式,并进行比较,得到这一类型函数的共同特征:这些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x的k(常数)倍与一个常数的和形成概念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1.4第练习1,2,3题.

  三、课堂,发展潜能

  1.y=kx+b(k,b是常数,k≠0)是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包含了正比例函数,即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在b=0时的特例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4.2.2一次函数(1)

  1、一次函数的概念例: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练习:

  一次函数教案 10

  一、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正确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探索函数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条件列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能力目标: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强化数学的建模意识,提高利用演绎和归纳进行复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零散知识点的系统整理,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复习的效果,增进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条件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根据函数图象探索其性质、体会函数与方程、函数与几何的转换。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经过精心的整理,我把本单元的知识归纳成“六个知识要点”,采用的“演绎法”向学生传授。由于是复习课,我采用边讲边练和问题教学的方式。

  学法指导:在这节课之前,我已经让全班同学拟定复习计划书,很多同学在计划书中都提出函数是难点,希望能多复习一点,我把这一信息反馈给班级,使全班同学都有一种意见得到尊重的满足感,并产生了强烈的主动求知欲望。另外,通过向学生展示我对本单元的归纳,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掌握一种良好的'复习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由于是复习课,所以开门见山做课前练习。

  (二)、提出“六个知识要点”: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繁多,而且在初中数学中所占的地位也比较重要。因此,我用“六点”来对于本单元进行复习:

  知识点1、一般形式:

  1、选择题: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察同学们对函数解析式的特征的理解,在讲解时要突出两个疑难:一是一次函数中自变量的指数等于1,而不是0;二是一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系数不为零。

  知识点2:直线与坐标的交点:函数y=kx+b图象与X轴交点是()

  与Y轴交点是()

  知识点3:一次函数图像与特征:是指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直线经过的象限:一般的,一条直线都经过三个象限,由于新教材不注重k,b的符号决定直线经过的象限的理解,且加上我班学生的基础较差,成绩一般。而题目又往往出这种知识点,因此我把这个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大大一二三,小小二三四,大小一三四,小大一二四”,意思是当k>0,b>0是,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以此类推。(课件中以表格的形式向同学展示)同学们很容易记住并理解,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知识点4:求解析式:一般用特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特定系数法的一般步骤是“设→代→解→答”。当然,在一些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中,则可以根据题意直接列出解析式,这里应该说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函数解析式的一部分,但具体求法不作要求。

  知识点5:求交点、求面积:指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以及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这里要再次向学生解释一下,交点坐标是怎样得出来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的求法:是将两直线的解析式联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将它的解写成一个有序实数对,就是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求面积6:平移:

  (三)、堂堂清:

  (四)、小结:本节课归纳的“六个点”不是互相孤立,而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的,如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时,需要先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时,往往需要先求出直线的解析式。由此告诉同学们,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五)、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应精心设计,体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1、必做题:配套的试卷1张。

  2、选做题:课堂上布置的思考题。

  一次函数教案 1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 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为探索一 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学生的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其规律。

  二、学情分析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能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根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象变化特征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而互动式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吗?

  生1: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一次函数。

  生2: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为常数,k≠0。

  生3: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次函数的图象”。(板书)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归纳——问题升华:

  1、师:问(1)你们知道一次函数是什么形状吗?(4分钟)

  生:不知道。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出示幻灯片)

  用描点法作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

  (1)y= 0.5x (2) y= 0.5x+2

  (3)y= 3x (4) y= 3x + 2

  师:(为了节约时间)要求:用描点法时,最少5个点;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配,每人画一个图象。画完后,小组订正,看是否画的正确?

  然后讨论解决问题(1):观察你和你的同伴画出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小组汇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

  师:所有的一次函数图象都是直线吗?

  生:是。

  师:那么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也可以称为直线y=kx+b(其中k、b为常数,k≠0)。(板书)

  师:(出示幻灯片)问(2):观察你和你的同伴所画的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2分钟)

  讨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般的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

  小组1: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小组2: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一般的一次函数不经过原点。

  师出示幻灯片3(使学生再一次加深印象)

  师:问(3):对于画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的图象——直线,你认为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

  (一边思考,可以和同桌交流)(2分钟)

  生1:用3个点。

  生2:老师我这个更简单,用两个点。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嘛!

  生3:如画y=0.5x的图象,经过(0,0)点和(2,1)点这两个点做直线就行。

  师:我们都认为画一次函数图象,只过两个点画直线就行。

  (幻灯片4:师,动画演示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过程)

  师:做一做,请你用“两点法”在刚才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其余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比一比谁画的既快又好)(4分钟)

  师:问(4):和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取的那两个点更为简便一些?

  组1:若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组先取(0,0)点,如画y=0.5x的图象,我们再了取(2,1)点。这样找的坐标都是整数。

  组2:我们组认为尽量都找整数。

  组3:我们组认为都从两条坐标轴上找点,这样比较准确。如y=3x+2,我们取点(0,3)和点(-2/3,0)

  组4:我们组认为,正比例函数经过(0,0)点和(1,k)点;一般的一次函数经过(0,b)点和(-b/k,0)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觉得可以根据情况来取点。

  2、师:我们现在已经用:“两点法”把四个一次函数图象准确而又迅速地画在了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这四个函数图象之间在位置上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问(1):(由自己所画的图象)观察下列各对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独自观察——学生回答)(3分钟)

  ①y=0.5x与y=0.5x+2;②y=3x与y=3x+2;③y=0.5x与y=3x;④y=0.5x+2与y=3x+2。

  生1:①y=0.5x与y=0.5x+2;两直线平行。

  生2:②y=3x与y=3x+2;两直线平行。

  生3:③y=0.5x与y=3x;两直线相交。

  生4:④y=0.5x+2与y=3x+2;两直线相交。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5:③y=0.5x与y=3x都是正比例函数;两直线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0)点。

  生6:老师,我也发现了④y=0.5x+2与y=3x+2的图象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2)。

  师:(出示幻灯片5)同学们回答都不错,我们要向生5和生6学习,学习他们的细致思考。

  一次函数教案 12

  教学目标:

  1、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

  2、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3、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点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重点:

  1、 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 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难点: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

  2、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 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车速是95千米/小时.已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分析 我们知道汽车距北京的路程随着行车时间而变化,要想找出这两个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值,显然,应该探求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为此,我们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间为t小时,汽车距北京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s和t的函数关系式是

  s=570-95t.

  说明 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这里的s、t是两个变量,s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问题2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 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数为y元,得到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50+12x.

  问题3 以上问题1和问题2表示的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Ⅱ.导入新课

  上面的.两个函数关系式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

  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

  ①y=x-6;②y=2x;③y=;④y=7-x x8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例2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属于一次函数,其中哪些又属于正比例函数?

  (1)面积为10cm2的三角形的底a(cm)与这边上的高h(cm);

  (2)长为8(cm)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L(cm)与宽b(cm);

  (3)食堂原有煤120吨,每天要用去5吨,x天后还剩下煤y吨;

  (4)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行驶的路程s(千米)和时间t(小时).

  (5)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6)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7)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米) 分析 确定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b(k≠0)或y=kx(k≠0)形式,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 解 (1)a?20,不是一次函数. h

  (2)L=2b+16,L是b的一次函数.

  (3)y=150-5x,y是x的一次函数.

  (4)s=40t,s既是t的一次函数又是正比例函数.

  (5)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函数;

  (6)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

  (7)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3 已知函数y=(k-2)x+2k+1,若它是正比例函数,求k的值.若它是一次函数,求k的值.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得k的值.

  解 若y=(k-2)x+2k+1是正比例函数,则2k+1=0,即k=?

  若y=(k-2)x+2k+1是一次函数,则k-2≠0,即k≠2.

  例4 已知y与x-3成正比例,当x=4时,y=3.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y与x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

  (3)求x=2.5时,y的值.

  解 (1)因为 y与x-3成正比例,所以y=k(x-3).

  又因为x=4时,y=3,所以3= k(4-3),解得k=3,

  所以y=3(x-3)=3x-9.

  (2) y是x的一次函数.

  (3)当x=2.5时,y=3×2.5=7.5.

  1. 2

  例5 已知A、B两地相距30千米,B、C两地相距48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从A地出发,经过B地到达C地.设此人骑行时间为x(时),离B地距离为y(千米).

  (1)当此人在A、B两地之间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取值范围.

  (2)当此人在B、C两地之间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 (1)当此人在A、B两地之间时,离B地距离y为A、B两地的距离与某人所走的路程的差.

  (2)当此人在B、C两地之间时,离B地距离y为某人所走的路程与A、B两地的距离的差.

  解 (1) y=30-12x.(0≤x≤2.5)

  (2) y=12x-30.(2.5≤x≤6.5)

  例6 某油库有一没储油的储油罐,在开始的8分钟时间内,只开进油管,不开出油管,油罐的进油至24吨后,将进油管和出油管同时打开16分钟,油罐中的油从24吨增至40吨.随后又关闭进油管,只开出油管,直至将油罐内的油放完.假设在单位时间内进油管与出油管的流量分别保持不变.写出这段时间内油罐的储油量y(吨)与进出油时间x(分)的函数式及相应的x取值范围.

  分析 因为在只打开进油管的8分钟内、后又打开进油管和出油管的16分钟和最后的只开出油管的三个阶级中,储油罐的储油量与进出油时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不同的,所以此题因分三个时间段来考虑.但在这三个阶段中,两变量之间均为一次函数关系.

  解 在第一阶段:y=3x(0≤x≤8);

  在第二阶段:y=16+x(8≤x≤16);

  在第三阶段:y=-2x+88(24≤x≤44).

  Ⅲ.随堂练习

  根据上表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y是否为x一的次函数?y是否为x有正比例函数?

  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

  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②y=8-2.4=5.6(元)]

  Ⅳ.课时小结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能根据已知简单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Ⅴ.课后作业

  1、已知y-3与x成正比例,且x=2时,y=7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2)y与x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

  (3)计算y=-4时x的值.

  2.甲市到乙市的包裹邮资为每千克0.9元,每件另加手续费0.2元,求总邮资y(元)与包裹重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计算5千克重的包裹的邮资.

  3.仓库内原有粉笔400盒.如果每个星期领出36盒,求仓库内余下的粉笔盒数Q与星期数t之间的函数关系.

  4.今年植树节,同学们种的树苗高约1.80米.据介绍,这种树苗在10年内平均每年长高0.35米.求树高与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算一算4年后同学们中学毕业时这些树约有多高.

  5.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月收入不超过800元,免交个人所得税.超过800元不超过1300元部分需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试写出月收入在800元到1300元之间的人应缴纳的税金y(元)和月收入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一次函数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继续巩固一次函数的作图方法;

  2、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简单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2、经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经历一次函数及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一次函数图像的研究,对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作了探讨;对一次函数的几何意义也有涉及。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加,但不宜太难。

  教学重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研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一次函数的图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学生是较容易掌握的。

  四、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2x+6,y=2x1,y=x+6,y=5x的图象。

  (二)议一议

  上述四个函数中,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分别如何变化?

  学生:有的在增大,有的在减小。

  师:哪些一次函数随x的'增大y在增大;哪些一次函数随x的增大y在减小,是什么在影响这个变化?

  学生讨论:y=2x+6和y=5x这两个一次函数在增大;y=2x1和y=x+6在减小;影响这个变化的是x前面的系数k的符号:当k为正数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为负数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当k>0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当k<0时,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一次函数教案 14

  教学内容:

  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4、法制目标:

  通过对新知的应用,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5-6x(x≥0)

  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y=-6x+15(x≥0)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15的值,即y=-6×0.5+15=12(℃)。

  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合作探究:

  我们先来研究下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

  (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矩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矩形面积y(cm2)随x的值而变化。

  通过思考分析,可以得到这些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1)、c=7t-35。

  (2)、G=h-105。

  (3)、y=0.01x+22。

  (4)、y=-5x+50。

  2、归纳总结:

  它们的形式与y=-6x+15一样,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x的k倍与一个常数的和。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function).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3、新知应用: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50元,其成本价为25元。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就有0.5立方米污水排出,所以为了净化环境,工厂设计两种方案对污水进行处理,并准备实施。

  方案一:工厂污水净化处理1立方米污水所用原材料费为2元,并且每月排污设备损耗费为30000元。

  方案二:工厂将污水排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每处理1立方米污水需要付14元的排污费。

  问:

  (1)设工厂每月X件件产品,每月利润为y元,分别求出依方案一和方案二处理污水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利润=总收入—总支出)

  (2)设工厂每月生产量为6000件产品时,你作为厂长在不污染环境,又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应选用哪一种处理污水的方案?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通过此题,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第二十四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条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第二十八条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等内容,要求学生要保护环境。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又是正比例函数

  8(1)y=-8x(2)y=(3)y=5x2+6(3)y=-0.5x-1

  2、汽车油箱中原有油50升,如果行驶中每小时用油5升,求油箱中的油量y(升)随行驶时间x(时)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y是x的一次函数吗?

  四、课时小结

  本节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意义,知道了其解析式、图象特征,并学会了简单方法画图象,进而利用数形结合的探究方法寻求出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这使我们对一次函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透彻,也体会到数学思想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

  P120第9题。

  一次函数教案 15

  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是人教版的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首先是通过比较观察,然后找出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进而确定一次函数的概念,并应用一次函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对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学习,加深巩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是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前提。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一次函数在现实情境和数学问题情境中的应用是学习的重点,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对今后学习反函数、二次函数会有直接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在对代数式和函数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为学习本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学生对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了探求的欲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表达的能力,基本上能够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他们同时具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细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每一个变化,努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性的和引导。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于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条件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复习前四节所学内容。

  2、做小游戏:

  在一个自然长度为3厘米的弹簧秤下挂上不同重量的物体(已准备好砝码),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

  此实验由一位学生协助老师量出弹簧的长度,并填入表内空格。要求学生观察表格的数据并找出其中规律。并尝试列出物体重量x(千克)与弹簧长度y(厘米)的关系?

  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回答。

  y=3+0.5 x

  通过实验来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生活。

  二、新授

  [活动1]

  (1)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 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 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列出解析式,并板书。

  学生自己分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回答,教师做以纠正。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函数解析式,为下面的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

  [活动2]

  下列问题中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2)有人发现,在20~50℃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单位:℃)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3)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再减去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4)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拔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1元/分收取);

  (5)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 cm,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单位:cm2)随x的值而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发现个别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在聆听学生后,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和纠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列出解析式,然后前后桌同学交流,总结出本组见解。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完成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能够有自己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同时,也为合作交流奠定基础,只有学生先思考了,交流时才有话可说;通过多道题目学生才更容易找到一次函数形式上的共同特点,利于学生归纳、总结概念。

  [活动3]

  讨论

  (1)这些函数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一次函数概念: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在上述等式等号的右边都是关于一个字母的一次式。并且函数的形式是一样的。并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整理重点内容,并板书。

  教师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

  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发现个别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在聆听学生后,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和纠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然后与同桌、前后桌讨论,最后派代表阐述本组见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概念生成的过程,对概念能进一步深化

  三、随堂练习:

  1、(1)若y =5x 3m-2是正比例函数,则m =多少(2)若是一次函数,则m = 多少

  2、课本114页练习题

  教师引导学生做题,并讲解分析。

  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并同桌之间交流,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理解。以上两个问题设计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两个问题主要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对比例系数和常数项的要求

  四、归纳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教师补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本节的收获和疑惑?

  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课堂气氛,做到全员参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强化了重点,内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五、布置作业

  课本120页

  习题14.2第3题

【一次函数教案】相关文章:

《一次函数》教案04-30

一次函数教案11-02

一次函数的的教案04-25

《一次函数解析式》教案04-25

数学教案-一次函数05-02

《一次函数》教案,课件,试题04-25

《一次函数图像》教案设计04-30

教案《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04-25

数学教案-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