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一

时间:2024-06-04 16:48: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

  四、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方格纸。学习方法

  五、课前游戏:听口令指方向。(上、下、前、后、左、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预设: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板书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引入课题。

  2.出示一个正方体。

  请学生观察并提问: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我来指请同学们来说都是什么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板书。

  游戏:快速指面。

  3.请中间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四周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哪个面?为什么?

  提问:那么站在同一位置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4.课件出示图片(校车、教学楼)熟悉吗?这些图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通过游戏方式,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小组活动:

  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先拿出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你所在位置看到的面,说一说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什么形状?

  再拿出三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你所在位置看到的面,说一说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什么形状?有几个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拿出四个一样大小的摆一摆,观察你所在位置看到的面,说一说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什么形状?有几个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把你看到的面贴在方格纸上。(一个小组上台操作)

  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的、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明确结论科学性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的习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重组教材: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练习的层次性

  争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我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连线练习(想想做做2),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1),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马上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习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教学较简单,最后我练习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习有坡度,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三、教学语言的描述

  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在学生上台用教具摆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后把一个小正方体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平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面……

  四、学生的操作

  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五、尊重个体差异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一】相关文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04-08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04-0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案集锦(5篇)04-09

第二单元教案(一)04-24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7-04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3-17

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02-06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01-14

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