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塞腰鼓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技能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学情分析
注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的气势。同时,要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帮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
一、课前检测:(见附录)5分钟
二、明确目标1分钟
三、初读课文,自主先学:15分钟
1、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背景、从性格、从人物、从神情、从腰鼓等方面去考虑。
好处: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提问:阅读第7段,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A、先用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C、再用排比、连续比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 ⑻找出文中的反义词及其作用。
明确: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好处: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4、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虚写,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好处: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四、品读课文,展示交流。9分钟
1、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2、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处: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3、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4、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5、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五、活读课文,探究延伸。8分钟
1、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2、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明确: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3、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六、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1分钟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七、课堂检测(见附录)5分钟
八、布置作业(见附录)1分钟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安塞腰鼓教案2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16自然段。
3、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壮阔的场面、沉重的响声、有力的搏击、变幻的舞姿。
4、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感知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场面,通过朗读表达赞美之情。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是一首歌颂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一种完美的统一。文章多用短句表现内容,铿锵激昂,又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渲染了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快速的节奏,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这种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这篇散文描写的是以黄土高原为广阔背景的一场舞蹈,舞蹈者——“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象那片高粱”,用打腰鼓来宣泄激昂的生命和羁止不住的力量。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安塞腰鼓》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安塞腰鼓的视频,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同时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安塞腰鼓》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同学们对安塞腰鼓这一壮观场面有切身体验。
教学方法
1、以读促悟:以朗读教学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2、诱思引导:指导学生品析、思考,积累精美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力求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此环节旨在陶冶学生情操,教给他们“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真谛,本文的句式和修辞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学习的范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并学会做一些品析式的积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
3、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学生各个都积极踊跃要参与,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播放幻灯片先提问学生两个问题:
1、大家看这是什么?(腰鼓)
2、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里吗?(陕北的安塞县)
3、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
二、看了刚才的片子?给你的感觉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围绕关键词语去谈感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
师小结:安塞腰鼓是我国陕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齐读课题) 。
三、导入: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2、作者简介: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四、充分诵读,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勾画疑难字词。
多媒体展示:
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亢奋( )晦暗( )羁绊( )烧灼( )冗杂( )
蓦然( )震撼( )磅礴( )戛然而止( )
?师: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美读课文:
【百度搜索】《安塞腰鼓》课文范读录音
2、学生自读,体会意蕴与语气节奏。
师:读完文章后,大家感觉到作者对它倾注的情感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赞美。
师: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赞美安塞腰鼓的语句有哪些呢?
生找,总共有四句。
3、师:这些语句又分别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明确(板书):
①赞美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
②赞美安塞腰鼓雄壮的响声;
③赞美安塞腰鼓击鼓的后生;
④赞美安塞腰鼓绮丽的舞姿。
4、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安塞腰鼓教案3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意蕴美和情味美。引导背诵12~16自然段。
2. 学习本文的用词、修辞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课文内容:
1、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背景、从性格、从人物、从神情、从腰鼓等方面去考虑。
好处: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提问:阅读第7段,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A、先用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C、再用排比、连续比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好处: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4、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虚写,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好处: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5、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6、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处: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7、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8、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9、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10、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article/,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1、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明确: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2、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归纳总结。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三、作业
1.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2.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4.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安 塞 腰 鼓
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静———— 闹 ———— 静
教后小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精品第二课时,希望对你有帮助!
安塞腰鼓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与气势。背诵课文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3、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了解比喻、排比及反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走进安塞腰鼓
1、60周年国庆大典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猜想和疑问,说说看!
二、自主学习,感知安塞腰鼓
1、这篇课文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内容?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读课文了?打开课文,根据学案“自主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具体内容见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2、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交流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师相机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加点字的读音:高粱、、骤、雨、枣、树、战栗、、陌、生、蓦、然;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恬静、威逼、渺远、奇伟磅礴、元气淋漓)
★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出现几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安塞腰鼓的?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是把段意连起来说,注意衔接与连贯)
★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设计点评:学案中“自主预习”部分的设计,要求清楚,层次分明,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扫除阅读的障碍;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围绕这样的要求自学课文,学生学有路子,学有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并为学生营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的时候,教师把握要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互动探究,品味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由衷赞美,请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 学法指导:读课文5~17自然段,画出描写安塞腰鼓的句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小组交流,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研读课文。
3、小组进行交流,老师走进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四、交流展示,感悟安塞腰鼓
感受豪放火烈的场面
1、“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这是一句总结句,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2、品读第六自然段。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你感受到了这群后生击鼓时的力度,这样的力量才有这般豪放的场面)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这哪里是百十个后生,分明就是百十块强而硬的石头,就把后生们那种发狠、忘情、没命写得更具体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①作者把鼓点比作像骤雨一样急促,非常具体,让我们感觉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同学们见过骤雨吗?听到什么?雨点急促有力,读出这急促来,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读。我们在打比方时往往是说“鼓点像骤雨一样急促”,可作者为什么把“骤雨一样”放在前面呢?(突出腰鼓特点,增加语势)
②作者还用了排比的.方法,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气势。作者借助比喻和短句式的排比,把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具体、形象,别致感人,使我们如临其境。读出这种气势。
③欣赏录像:一起欣赏这气势磅礴的舞蹈场景,读出这种气势。(齐读第六节)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如果说第六节是对舞蹈场面的具体描写,那第七节是写的是作者感受。这腰鼓舞太热烈奔放了,让我们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受它感染,阳光活力四射,整个世界都极度地兴奋。所以说这里的飞溅并不是真的飞溅起来,而是被着火烈、豪放的腰鼓感染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节,你还发现什么了吗?(几组词语对比着写,冰冷对燥热,恬静对飞溅,困倦对亢奋)又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作者用这样三组对比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雄浑、激越,激动人心。难怪作者会发出强烈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点评:紧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场面。设计非常关注文章的语言表达,把语言表达与感悟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感悟后又回到文章的中心句,收放自如。
感受撼人心弦的鼓声
1、文中第二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好在鼓声的响亮)
2、这是怎样的鼓声呀?作者为什么为鼓声而赞叹?(鼓声很大,整个山崖和观众的心都浸润在这鼓声里,也都变成牛皮鼓面了,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3、读出这种震撼,隆隆的鼓声感染了山崖,震撼了观众,就连你们的朗读也与这鼓声、山崖、观众的心融为一体了,真不愧是“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点评:阅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文字的内蕴。在设计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启发,再加上预设跟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这憾人心弦的鼓声。
感受元气淋漓的后生
1、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沉重响亮的鼓声强烈震撼着我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4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好在这群冒腾腾的后生们充满活力,元气淋漓)
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鼓用敲击就好,为什么要用搏击?第一层次感受,后生们在用力量、用生命敲击。请你读出这种用生命敲击的力量。
☆老师建议同学们再小声读读这一节后面的几个句子,你也许会对搏击有新的感受?细细谈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后生们与恶劣的环境在搏击,与艰苦的生活条件搏击,与自己的命运搏击。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韧性和坚强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从“居然”一词,要体会出惊奇,震撼!)
3、播放黄土高原画面,配上解说词:这就是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土地的黄土高原,这群土生土长的后生们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搏击着腰鼓,每一个鼓点,每一个舞姿都在倾诉着他们的心声。
4、句式训练:每一个鼓点,都在倾诉: ; ,都在呐喊: ;都在
5、“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从这烧灼、威逼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觉得这几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震撼、烧灼、威逼我们的不仅仅是舞蹈的场面、鼓声,更是后生们搏击的精神、顽强地与生命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出你的感觉)怎能不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指读板书“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点评:应该说这部分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抓住“搏击”这个词语进行玩味,联系后生们生存的环境,再加上播放黄土高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搏击的含义。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让学生倾诉与呐喊,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感受变幻莫测的舞姿
1、急促的鼓点倾诉着他们的心声,飞扬的流苏展现着他们的希望,变幻的舞姿也是一种语言,师引读: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
2、引读完课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确如作者所叹: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体会反复句的妙用:课文完全可以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作总结,而这句话却是反复出现了四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火烈的舞蹈场景到声音的震撼,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激荡人心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升华安塞腰鼓
1、同学们听,(师范读)“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2、同学们读读,联系上文的内容看看你能读出什么?(他们努力摆脱的是沉重的负担、贫困的生活追求富裕、美好的新生活三组对比的词语写出了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要生命还在,他们就不会停止搏击)
3、师简述背景:“安塞腰鼓”是西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后来,这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而这片土地上的汉子们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搏击着,20世纪80年代祖国改革开放,处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刘成章先生为之怦然心动,他以安塞腰鼓为题,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4、看这每个词语的后面都是感叹号,标点符号可是会说话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四个感叹号的?(四个感叹号表达了强烈的情感,用在这递进的词语后面,情感层层递升)
5、体会首尾的表达效果:课文写到这儿应该是完整具体了,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写了“静态”的腰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安塞腰鼓教案5
一、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方法: 1、诵读 2、想象 3、研讨
五、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导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
(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
本课导入 的设计以此为根据,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三、朗读赏析探究
学生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须进行第二步:理解性阅读。
赏美图,配佳句——
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 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
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歌颂生命力量 歌颂黄土高原 歌颂民族精神 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
《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上的作业 。
【板书设计 】
安塞腰鼓
美
景 文 图 韵 乐
生命 力量
安塞腰鼓教案6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以朗读教学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
一、齐读、正音。(读音准)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课前有常规的预习)。
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主要有学生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
瞳仁恬静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磅礴亢奋
二、读出音乐美
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说,教师先不作评议。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学生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
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
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象片段。很多地方的学生都没有见过这种画面,搜集并播放一点腰鼓表演的画面十分必要。
4、自由朗读(也可以分小组),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
5、教师示范(选部分段落)。
6、全班齐读。在节奏、重音的基础上,力求读出画面美。
四、读出力量美
1、讨论:本文的主旨。让学生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尽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达到统一,但有些因素却是很明朗的:表现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还向我们暗示了西北这块土地所蕴涵的潜力。
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
3、学生齐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这里也可以反复指导一下。
五、积累
1、将自己喜欢的句、段摘录下来。
2、在摘录的句、段中再作选择,背诵下来(不强求)。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指导学生品析、积累精美的语言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的句式和修辞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学习的范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并学会做一些品析式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正音。通过朗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音准问题。
2、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把握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3、自由朗读,练习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4、齐读全文,在节奏和语音轻重的基础上,力求读出本文的阳刚之美。
二、局部雕琢、品味语言
1、分组研读课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辞方面的特点。
本文短句多、感叹句多、排比句多。这些特点皆因特殊的写作对象所决定,因为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之美,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所帮助。
2、语言品析。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各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例句,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多让一些学生发言,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若学生品析有困难,教师可作一些示范。语言品析应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不要随意拔高。
三、分类积累、巩固品析
按照前面学习的品析的方法,将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写一点赏析的文字。可从以下方面去摘录:
1、美词(含新词汇)。2、词语排比。3、句子排比。4、段落排比。5、比喻句。6、对比句。7、叠词句等。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读写互动是本设计的特点。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破。
教学步骤:
一、看录象写作文(课前不作任何预习)。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最好是在黄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要求:尽量再现看到的画面;有适当的想象的画面;1520分钟完成;300字左右。
二、对比研读。
1、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现场作文。
2、对照《安塞腰鼓》的配乐朗诵,看课文。
3、仔细阅读课文,将自己的作文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进行比较。
4、畅谈比较结果。
布置第二课时前的作业:《安塞腰鼓》美在何处?
三、品《安塞腰鼓》之美
1、交流课前所做的作业。
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力量美等
2、学一点写作技巧。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文中学一点可资借鉴的写作技巧。强调:语言是外壳,深入了解被写作的对象是关键,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
四、延伸写作。
播放一段其它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象,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进行写作,注意借鉴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写法。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三国演义》第五回(节选)
罗贯中
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枪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三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
使用建议:选文与《安塞腰鼓》皆展示了一个大的场面,但突现的人物却不同。课文学习完毕,可将本段文字作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展现男人的豪气与力量,吕布是纵赤兔举画戟独步天下,陕北后生们则是踏黄土击腰鼓威震山河。试比较两文写法上的异同。
安塞腰鼓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主角。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发现文章的资料美、形式美,经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
1、诵读2、想象3、研讨
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经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能够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经过读来悟出。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三、朗读赏析探究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头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期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资料;很多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能够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此刻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日,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期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那里的人们,那里的土地是有期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资料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做好《练习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美
景文图韵乐
生命力量
安塞腰鼓教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本文浓墨重彩,抒写饱满的生命活力,能够说是“为情而造文”的标本。朗读是情感流露、体现的最好途径。品味朗读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构成良好的语感,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资料,并且自始至终一向交错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语句铿锵,具有诗意美。学习本文的结构形式,谴词造句的表现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本事,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安塞腰鼓”这一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无处不体现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学生学习本文,能获得对文化艺术美的欣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教师将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美文应美读,好文章仅有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内在的美。本文教学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读法多种多样,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的指导。在朗读中,学生经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创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本文可用一课时学课文,用一课时作练习及质疑问难。练习就以辅导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为主。可补充“新学案”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日我们就一齐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思考: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写了哪些资料?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文中哪些话可体现?(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者应鼓舞。)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经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本事,又营造了自主简便的课堂氛围。)
2、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当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进取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师: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
(提示:能够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若有些问题学生未提出,教师又认为重要的,可提出来与学生共同交流,到达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效果。
共同研讨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完美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4、短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活力,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让学生找出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学贵有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本事。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写作练习,迁移巩固
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描述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l00字左右。
(这一环节体现了反馈原理,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为自主写作供给了有利条件和自由空间。再次对教学重点进行巩固,并有了新的突破,让所学知识成为能运用的果实。)
安塞腰鼓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3、体会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预先扫清生字词障碍。
2、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了解作者刘成章。
3、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安塞腰鼓之美。
2、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或:课前听《黄土高坡》。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安塞腰鼓》助教词
A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
B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
A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
B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
(合)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xx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A一 读“鼓劲”知内容。 听课文录音,用“———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内容)。
参考:豪放的安塞腰鼓”、“壮阔的安塞腰鼓”。 “有力的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B二明结构1自由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思考: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A刚才大家都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评价,那么你觉得安塞腰鼓美吗?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环节品“鼓味” 感鼓势,赏语言。
1小组表演朗读,说说欣赏的理由。提示: 欣赏角度有:语言,修辞,用词,句式,写法,个人感受体会等等。
(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学生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
B 欣赏视频,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小组内展示后选出代表参赛)
A三 悟“鼓魂”——寻情感,探主旨: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B设想一下,假如你是表演队中的一员,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参考:什么也没想,只把它看成是一种激情的宣泄、生命的激荡,他不会在乎周围有没有观众,有没有人关注,他在用“敲起来”和“跳起来”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A,所以这篇文章歌颂的是什么? 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些什么?
B.同学们,《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下面有请老师做总结。
《安塞腰鼓》重点复习
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节奏感强、形象生动、铿锵有力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理清课文层次。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
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
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好处: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你留下了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好在那里?
第一处,提问:好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的?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 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上面是实写,'使人想起'三段是虚写,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为什么说'当它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排比。
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l)句内部的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高亢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安塞腰鼓教案10
教学目标 :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
教学设想:
本文作为一篇诗化的散文,将指导学生以朗读法学习课文,即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二课时教学,具体实施以课堂流程而定。
教学准备 :
1、布置预习:落实字词,会读会写;多读课文,试图初步了解安塞腰鼓。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击鼓场面。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们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们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三: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附板书设计 :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知内容: 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 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 (根据学生发言板演)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安塞腰鼓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观看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见光盘)刚刚欣赏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这节课,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一齐去感受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经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7段
明确:本段描述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所以,“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豪放、火烈、动力十足;最终,“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
明确:写腰鼓表演到达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到达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当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会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资料。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资料。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资料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目标导学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________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________好,好在________”这一句式进行评点。(能够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会出现的以下答案)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从用词方面说:
①“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②“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比较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②“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③“可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异常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①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从写法上说:
①“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②“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③文中开头的静态描述写得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做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目标导学三:美读训练,明确主题
1.能够模仿合唱的形式。第1—4段和第28—30段由女生朗读。第5—27段中的主体部分由教师朗读。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第13、17、22、24段,由男生朗读。
2.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画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明确: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总结: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安塞腰鼓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节奏感强、形象生动、铿锵有力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指名说感受。
2、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
2.理清课文层次。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3.提问: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4.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
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5.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齐读(读出静来)
6.提问: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你留下了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
7.“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好在那里?
8.学习第一处,提问:好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的?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9.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10.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
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11.提问: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12.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写?
虚写。
13.提问: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4.齐读
四、教师小结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今天我们
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4、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6、提问: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7、提问:为什么说当它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8、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9、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排比。
三、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1)句内部的排比: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匈之间的排比: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四、小结
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安塞腰鼓教案13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自学内容:
1.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同时交流查阅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资料。)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课堂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课文录音,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各抒已见,既可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2.积累本课字词:亢奋()晦暗()羁绊()烧灼()冗杂()蓦然()震撼()磅礴()戛然而止()
3.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一)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用文中词语或短句)
如: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
(二)理清结构:
1、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2、表演部分从四个角度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寻找美点: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试用“美,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分小组讨论进行。
如:
1、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2、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励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4、击鼓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使你……
5、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从形式上看:
有句内的排比,如: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b.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有句与句的排比,如: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有段与段的排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从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强语势,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气势,如: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如: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五)诵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有气势、最有激情的句子并抄写。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开始,我先用视频——西北安塞腰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的声响和剧烈翻飞的动作在一瞬间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几分钟后当我提问“安塞腰鼓给你带来哪些震撼”时,学生一片沸腾。“荒凉的背景”、“虎虎生机的动作”、“粗犷豪放、精神抖擞的表演”,他们的评价正好达到目的。我顺势一导,今天,就让我们在刘成章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安塞腰鼓那撼人心魄的魅力吧。接下来我让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引导他们用心体会,大声朗读课文就顺理成章了。这节课带给我的思考是:当电化教学日益成为我们的辅助教学工具后,真正的追求应该不是手段而是教学效果,一切设计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氛围的亲切、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努力,那种滥而不精的幻灯片,除了让学生觉得我们的老师会运用电化教学之外就没别的效果的课件,是不是该退出的课堂?还有,那种把课堂上得十分“热闹”,一堂课下来,学生唱了,跳了,画了,讨论了,体验了,旁观的人却分辨不出到底是上语文课呢还是文体活动课,这种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教学是不是也应从多媒体手段中安静下来了?电化教学的推广已经走了好几年了,我忠心祝愿我们能更快的走向成熟,踏着坚定的步伐,来优化推广我们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赏析
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并非只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这样,作者自然要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一歌二颂难以尽致,则有三歌之、三颂之。
在作者笔下,几乎分不出哪是形式与内容,哪又是客体与主体,两者真正地获得了无间的统一。
不取拖沓累赘、沉闷疲软的长型句式,而多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也没有冗长繁复的段落,一言两语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运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样:既有句内的排比,更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又能连段而下,交错互出。
不独直接地描写这腰鼓释放的磅礴能量,也从人的感觉、人的联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围环境的回响上,多方位地渲染着它的奇特效应。
自始至终采用行进的、动态的描写,不作静止的形容,并使那人体的动作与腰鼓的声响,在共时态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从艺术上组成一个表现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体。
──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也才能凭借它而释放其内蓄的伟力。作者是陕西人,从其描写中,可以看到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写得酣畅淋漓,曲尽其妙。
这一篇,与乔良的《高原,我的中国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乔良的作品,是对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总体性的把握,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则是把它对象化和具体化。读者能把两篇作品一并阅读,相互比照,必将更深切地体察到我们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现。
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
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闪现关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问题设计:
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
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还有初读课文之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的安塞腰鼓”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学生看完精彩的腰鼓表演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看见……我听见……我感受到……”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进一步的感知。
3、注重朗读:
放声朗读,尤其是朗读比赛,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先自读,后比赛读,或小型集体读,形式各样,单读雄深、酣畅,余味无穷;双读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宛转低回,听者陶醉之际,戛然而止;集体朗读气势磅礴,抑扬顿挫,响彻耳鼓,这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了本班全体同学的朗读实力,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我也清楚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这节课不足的是教师在突破重点内容时,有待于挖掘和拓宽;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不够到位。
2、教师的板书设计较凌乱,书写不够规范。
3、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进一步加强。
这堂课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弥补,不断改进。
安塞腰鼓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2.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3.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插入三维目标处......
教学重点:
1.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2.通过听读、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2.体会激越的语言,并学习运用,尝试表达。教学资源:
辅助教师讲课的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关于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和声音,以及图片等。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简单了解作者情况。(印发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喜欢劲舞?学生可能回答:带劲、有节奏、能使生命得到宣泄等等,于是引出,在黄土地上也有这样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和音乐,那就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教学活动2美读课文,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读课文。(1)预读,学习生词
瞳(tóng)仁恬(tián)静晦(huì)暗羁绊(jī bàn)
蓦(mò)然冗(rǒng)杂戛(jiá)然磅礴(páng bó)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和学生朗读。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13、17、22、24自然段反复出现,怎么读?
插入文章结构图处......
3、知内容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第三板块: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5、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让学生齐诵第6段。教师示范。
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学生反复朗读。)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6、揭示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文章中心句: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教学活动3拓展延伸和布置作业
7、拓展延伸
作家刘成章用他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壮美场面,使我们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文章多处运用排比、反复、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现在,让我们镜头转向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场面,请大家看后模仿本文的语言说一说,写一写。要表现一种具有恢宏气势的场景,多用短小有力的短句,多用排比增强气势,用词铿锵,还可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生动性。
8、布置作业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学习课文,使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进行合理的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l00字左右。
安塞腰鼓教案15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二、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安塞腰鼓——气势铿锵激越,发聋振聩;动作变化豪迈粗犷;舞姿奔放雄浑。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
2、导入: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美读课文,学习新课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2)指导朗读。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怎么读?
请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四、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
一、揭题读题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到了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二、听,感受表演中的安塞腰鼓。
1. 听录音,记下自己听到的声响。
2. 学生交流。
3. 在现场的作者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呢?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来。
4. 学生回答,师展示: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1) 指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从同学的朗诵中听到了什么?
(2) 出示问题:“什么变成牛皮鼓面了?为什么?”
(3) 小组交流,讨论。
(4) 汇报
(5) 齐读。
5. 透过朗诵和鼓声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言之成理即给予鼓励)生自由想象。
三 读出画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像描绘出了一幅气壮山河的雄伟画面,凭借自己的揣摩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文中作者也有对该画面的具体描绘,请找出来并比较自己的想像与作者的亲眼所见是否有所异同。
舞姿:(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 比较自己的描绘与作者的描绘之间的异同。
2)(幻灯片:打击腰鼓的画面)摄影师眼中的安塞腰鼓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3)综合以上(自身想像、文字、画面)有感情朗诵本段文字。(也可进行教师范读)
四.读出情感(作家蕴含于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
综合以上的情感体验,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朗读,并谈谈自己从所朗诵的段落中感受到了什么。
例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例2:(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例3:例4:……(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
借此让学生总结安塞腰鼓的雄浑壮阔,感受西北汉子的热情豪迈、感受黄土地蓬勃的生命力:“全文歌颂了一种奔腾的,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力量是由一群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西北汉子所产生的,他们渴望挣脱、渴望冲破、渴望撞开束缚他们周身的.一切。他们以自身的热情、自身的豪迈敲出了雷霆万钧的生命,山崩地裂的豪情,让人叹为观止!“
(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授: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或烈。
1.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感受了雄壮的声响,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或烈。
课文中除了写“闹”“烈”,有没有写静呢?
读一读,男生1-4,女生18-20
这样“静——闹——静”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2.文章除了这种对比的写作特色外,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排比、比喻、反复)
三、拓宽欣赏,理解地域差异以及文化的多样性。
同学们,如果说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那么,孕育在苏北里下河水乡的海安花鼓则是温柔秀美、欢快活泼的,而且还曾经参加了国庆50周年的庆典活动。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描写海安花鼓的文字。
一溜鲜嫩嫩的水乡娇娘,一溜红红的花鼓,一袭碧碧的绿裳,苏北的里下河呵,接纳了淮河,接纳了大海,接纳了长江,接纳了从上天垂下的雨帘。
碧碧的绿裳在飘,红红的花鼓在跳,柔顺的里下河女子在笑。绿裳是春色,花鼓是青春的火焰,娇嫩得可以掐出一把水的女子,是粘稠的老酒,将五千年的土地装扮得年轻,装扮得奔放。
水灵灵的影儿,在跳跃,在闪烁,在敲击。震醒了大江,震醒了大海,震醒了沉睡了五千年的土地,震醒了与大江、大海连接的里下河。多水的江海平原,多水的女儿,敲打出的花鼓声,溅出的也是水一样清澈的血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像安塞腰鼓、海安花鼓这样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板书:
演出前 安静的腰鼓 静
演出时 隆隆的腰鼓 动
演出后 寂静的腰鼓 静
【安塞腰鼓教案】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的教案08-26
《安塞腰鼓》教案08-28
《安塞腰鼓》的教案03-03
安塞腰鼓教案01-04
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12-30
《安塞腰鼓》教案设计08-26
《安塞腰鼓》教案精选15篇02-26
《安塞腰鼓》教案14篇03-02
《安塞腰鼓》教案15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