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2 08:39: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精华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简析:

  本文是篇记叙文。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夜幕初垂,汤姆和爸爸到湖中小岛钓鱼。第二至四自然段写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第五至十二自然段写由于没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把大鲈鱼放回湖里,遵守了规定。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那晚的情景和爸爸坚定的话语,使汤姆终身难忘。作者将人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出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

  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光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第一到四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师: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

  爸)(板书:爸爸)

  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

  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二、按老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必须 汤姆 铭刻 允许 从未 见过 钓鱼 鱼钩 鱼竿 泛起 涟漪遵守规定

  夜幕初垂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鱼饵 鲈鱼

  2、指名朗读词语。

  3、师: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让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

  4、学生齐读生词。

  四、指导学习生字。

  1、师:下边我们来写写这些生字。有几个字容易写错,我们一起看一下。(师在黑板上写钓这个字,写到点时师特别强调)小朋友,看一下,这个点就表示鱼饵。(又写钩字,写到撇折和点时强调)撇折表示鱼钩,点还表示鱼饵。(学生书空写这两个字。)

  2、师:生字中哪些字也容易和我们学过的字混淆起来,你能用这种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说说这些字吗?

  生:未和末

  生:允和充

  3、师:请你们把这两组字写到黑板上。

  五、整体感知课文。

  1、师: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低沉地 斩钉截铁地 语重心长地 意味深长地)

  2、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

  请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快速默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4、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5、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学习课文第一、二、三、四自然段。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一到四小节。)

  2、师:自由读课文一到四小节,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放声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2)师: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晚上)

  3)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早上)

  4)师: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

  5)指名有感情再读第一节。

  6)齐读第一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

  3)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

  4)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鱼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指名再读)

  5)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近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指名再读)

  6)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师:有一个词必须要读好,是哪个词?(一定)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谁再来读这小节。(又一生读第三小节。)

  3)师:(问该学生)谁投来赞赏的目光?(爸爸)请你再看看自己的旁边,是谁投来赞赏的目光?(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该生。)生:(恍然大悟)是老师投来赞赏的目光。

  4)师: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到老师和大家都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请你读完后再看看老师和大家。(请该生继续往下读。)

  6、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读完了第四小节。

  2)师: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不是最大的。谁再来读。(又请了两个学生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哇”这个词。学生的朗读各不相同,有的短促,有的往上扬,老师都要肯定了学生的读法。)

  7、深入学习。

  1)师:“哇”有不同的读法,只要把鱼的大读出来就可以了。好,就这样自由地读一到四小节。

  2)学生积极地朗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3)师: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4)逐组出示四组词语: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5)师: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生积极记背这几组词语。)

  6)师: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7)学生交流。

  8)师: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我钓鱼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2、要注意周围的环境。)

  9)师: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有周围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写具体、写生动。

  七、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描红,完成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指导理解5至13节,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汤姆是怎样钓鱼,这一节我们重点研究汤姆是怎样放鱼的。我请一个同学读读课文5至12小节,其他同学要注意描写汤姆、神态、动作的句子。例如,你们看这句话: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你能看出汤姆的心情吗?

  (很惊讶)(欣喜若狂)

  2、指名学生朗读5至12小节。

  二、学习5至13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时,要指导把爸爸的话读得很斩钉截铁。

  2、(读到“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时,师插话。)师:这是第一次写汤姆的心情。想一想,此刻,汤姆的心情是怎样的?(不情愿、不高兴)

  3、(生读到“慢吞吞”时,师打断。)师:这是写汤姆的什么?(动作)

  4、(生读到“汤姆叹了口气时,师插话) 师:汤姆为什么叹气呢?(汤姆很难过、很伤心。汤姆觉得很可惜。)

  5、师:课文中一共几处写到汤姆的心情?(三处。)

  6、师:这三处描写汤姆心情的句子,让我们来读一读,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7、指导学生朗读这三句句子。

  8、师:“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不情愿。)(师乘机板书:不情愿)

  9、师:“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无可奈何)(师板书:无可奈何)

  10、师:“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遗憾、失望)(板书:万分遗憾失望)

  11、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就让你们便宜一点,我演儿子,你们演汤姆。你们先读读爸爸的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

  12、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能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吗!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

  师:爸爸,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你的话是对的,我就听你的,把鲈鱼放了吧。

  13、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14、生齐读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5、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16、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17、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不)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做人的道理)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

  18、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19、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

  三、总结。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

  (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四、不止作业:

  一、抄写词语。

  2、 组词:

  必( ) 钓( ) 未( ) 允( )

  心( ) 钩( ) 末( ) 充( )

  竿( ) 汤( )

  杆( ) 场( )

  秆( )

  3、 造句:

  允许——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 9 个生字,1 个认读字。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忆字形,结合 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3 个汉字。

  2、熟读课文,知道冬天的特点,结合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 9 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3 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 多彩的秋天即将过去, 我们要迎来冬天, 谁来和大家说说, 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引导出课文中的词语,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让一起走进冬天。

  (二)借用课题学习“到”

  1、生齐读课题,师引导学生说说到还能组什么词。

  2、再观察“到”字,指生说说怎样记住它。

  3、看田字格中的写法,写时要注意什么。生进行数笔画书空,师板书范写并强调个别笔画。 生在书上进行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纠正“三姿” 。利用投影进行个别评价,生进行修改 再写一个。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内容,请大家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不好读的 词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字音。

  气候 水仙 冬眠 银白色 寒冷 纷飞 漫天飞舞 怒放。

  (1)带拼音读。

  (2)去掉拼音指生读。

  3、读短语和句子。

  气候寒冷 河水结冰 大雪纷飞 梅花怒放 水仙飘香 青蛙冬眠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大地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田字格出示:候 说说这个字的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指生说 进行笔画书空,师进行板书范写,生在书上进行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纠正“三姿” 。利 用投影进行个别评价,生进行修改再写一个。

  2、田字格出示:寒 说说这个字的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指生说 进行笔画书空,师进行板书范写,强调中间的笔顺、笔画。生在书上进行描红、书写,师巡 视指导,纠正“三姿” 。利用投影进行个别评价,生进行修改再写一个。

  3、出示:纷 梅 仙 眠 漫 银 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同桌交流后指名说说。

  (五)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意思

  1、出示图片,理解气候寒冷, (冬天最明显的气候特点就是冷,这里的寒就是冷的意思)河 水结冰,学生看图片理解。

  2、大雪纷飞 就是雪花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扬(看图片) 再读一读这几个词,这几个词写的都是冬天天气的变化。

  3、梅花怒放 水仙飘香,梅花、水仙是在冬天开的花 (欣赏图片) “怒放”就是盛开的意思, (结合图片,介绍花儿开的是那样鲜艳、茂盛我们就可以称为“怒放” ,这么多花都盛开了, 我们就可以称它们为“鲜花怒放” )。

  4、青蛙冬眠 冬眠是一些动物为了适应冬天生活的一种方式,你还知道那些动物冬眠吗? 再读一读这几个词,这几个词写的是冬天动植物的变化。

  5、漫天飞舞 (指导学生看图片,寒冷的`冬天满天的雪花飘飘洒洒地落下来就是雪花漫天飞 舞)想一想还有什么景象还可以用漫天飞舞。

  6、银白色 洁白的雪花落到地上、屋顶上,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就成了银白色 的世界。 出示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冬天的美丽。

  (六)语言训练

  冬天还有很多特点,你能不能再找一找,把句子补充完整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 冬天到了, ( ) , ( ) ,( ) 。

  (七)小结

  冬天虽然寒冷,但是没有冬天,我们就不会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所以我们也要珍惜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这份礼物。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洵其人,体会他论说文真切鲜明的特点

  2、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

  二、教学要点:

  难点是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轻思路。

  排偶句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自渎、讲析、比较(2课时)

  四、教学步骤:

  (1)走近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散文家。著有《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2)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 ,《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3)解题:心术:1 居心(多指坏的)。如 “心术不正” 2 心计、计谋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4)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 疏通文意。

  2、课文结构:(板)

  论“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论“兵”(“凡兵上义”)

  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

  、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

  [6]、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

  [7]、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考)

  [8]、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3、思考探究:

  明确: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治心(首段) — 养士(二、三、四段)— 审势(五 、六段)— 出奇(七段)— 守备(八段)

  ◆先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再注重具体的战术和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士兵的.表现与结果。

  4、精华赏读:

  文章切实讲理,以理服人,以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战争中的“义”和“利”的关系;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战争的阴长和暴短的关系等。另外,文章还阐述了智与愚,理和势,忍和勇 ,静和动,尝敌和自尝等众多双方因素的关系。

  文章的语格十分鲜明。

  起语多用“凡”字 ,使行文理直气壮;

  转接多“然后” “而后”、“故” ,语气果断斩截;

  排比和对偶句有十几处之多,音韵铿锵,气势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5)作业:

  阅读苏洵《六国论》,试比较《心术》与《六国论》在论说方式上的异同。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一 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揭示事物本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 掌握本文结构严密与语言准确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一 在教师启发下组织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二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知识。分析本文严密的结构。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一)我们学习任何一篇说明文,都需要准确地理解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要点,这些要点是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本文而论,主要是说成因、方法、特征、本质和规律性。下面想提出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在阅读时自己划出一些能答复问题的句子来(培养作阅读笔记的能力):

  ①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是什么?

  ②沙漠逞强施威,用的是什么武器?这种武器主要用什么方式来袭击人?

  ③抵御风沙袭击有什么方法?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④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什么?(注意“抵御”与“征服”的不同。)

  ⑤我们是怎样征服沙漠的?

  ⑥征服沙漠获得巨大成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彼此纠正或补充一些内容,教师巡视以后让学生举手,读出有关语句(语句可以有变动):

  ①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②沙漠逞强施威,用的武器是风和沙。这种武器向人类进攻的方式有二:第一,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量愈强。第二,风推动沙丘缓慢前进。

  ③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第一是培植防护林,(这主要是防风),第二是植林种草(这主要是防沙丘)。

  ④征服沙漠主要的武器是水。(“抵御”只是消极的防止,“征服”才是积极的消灭。)

  ⑤我们征服沙漠采取的措施是“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林”,这就“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州”,而且起了防护交通线路的作用。而且,制造风力车,“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使风“为人类造福”,而且用半导体把沙漠上长时间的日光变为热能,来发电,取热,煮火,做饭,等等。

  ⑥征服沙漠获得巨大成绩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问:根据以上答题,能否说出哪是成因、方法,哪是特征、本质、规律性?(注意:只能作大体上的划分,很难执于一端。)学生讨论以后,明确:上述答题之②既是说明特征,也是说明方法。③是说明方法。④也是说明方法,但是更加主要的方法。⑤是进一步采取的积极进攻的方法。①和⑥是本质:①说明沙漠的本质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⑥说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征服沙漠,并且使沙漠变成为人类服务的'绿洲,等等。所谓规律性,指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比方沙漠向人类进攻所用的两种方式决定于“风”和“沙”的关系,风大沙小就是“游击战”,沙粒很多就是运动战。又如征服沙漠的几种方式是由沙漠袭击人类所用的武器来决定的。“风沙”、“植树种草”、“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说明了征服沙漠的规律性。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征服沙漠,又说明了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关系,这中间也有一个规律性问题。

  二 分析结构。

  (一)提问:在再默读过一遍以后,看看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学生充分思考以后,明确:划分为两个部分。

  问:依据是什么呢?

  沙漠这个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是怎样征服沙漠的?也就是,人类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

  (二)第一部分由四个段落组成。这四个段落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呢?

  1、2、3自然段是一个层次,第4个自然段是一个层次。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沙漠对人类危害的后果及其危害的方式。

  (三)1、2、3段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第1段是“总说”,指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然后,分别举出国外(地中海沿岸)、国内(陕西榆林地区)典型的例子,来证实这个自然敌人的危害。

  (四)根据人类对沙漠的认识与改造是逐步深入的,第二部分又应该怎样划分呢?

  划分为抵御与进攻。第7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呢?

  过渡作用。从“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采取守势到采取攻势。

  (五)5、6两段都是写“抵御”的,为什么分为两段?

  一段写抵御风沙袭击,一段写抵御沙丘进攻。

  “袭击”与“进攻”有什么不同?

  “袭击”是偷偷地打击,就是指上面的“游击战”;“进攻”是明目张胆地进攻,就是指上面的“阵地战”。

  (六)从第8段到第12段(第11、12段也可以理解为对风和对日光的利用)都是写“攻势”,寻找它们互相间关系似乎比较难。如果一分为二的话,怎么分法呢?

  改造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第8段写在我国广大沙漠地区尽管地面上缺少水,地下还是有水的,这就具备了相当有利的条件,说明是“可能”的。9至12段以实例说明这“可能”已经变成了“现实”。

  (七)9至12这四段,还能够一分为二吗?

  9、10两段写征服沙漠,11、12两段写利用沙漠。

  既然9、10两段都是写对沙漠的征服,为什么不合为一段呢?

  合为一段当然可以。分为两段的理由是一段写对农田的“保护”,一段写对交通线路的“防护”。

  先写对交通线路的“防护”,再写对农田的“保护”,行吗?

  不行,征服沙漠的作用首先在于保护农田,开辟绿洲。

  11、12两段写利用沙漠。各写了什么?

  11段写利用沙漠地区“风力”,12段写利用沙漠地区“日照”。

  这两段次序可以调换吗?

  不可以调换的,因为利用沙漠地区风力,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而利用沙漠地区日照,还只是远景。

  (八)结尾一段总结全文,“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就是指沙漠对人类危害的情况以及人类对沙漠改造的情况,整篇文章紧紧抓住沙漠这一事物的特征说明,结构严谨,条理分明。

  (九)请一位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把全文内容有重点、有条理地复述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本文准确的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向沙漠进军》一文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等等,也分析了结构层次,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沙漠对人类的各种危害以及人类对沙漠的改造。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语言的准确性。

  二 新课内容——分析语言。

  (一)文章题目是《向沙漠进军》,进军,就是比作为军事上一场战斗。文章选用了哪些动词表示这场战斗的激烈、你死我活的呢?

  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部分,找出沙漠对人类侵犯的动词:

  并吞、侵占、侵入、袭击、进攻、肆虐、打死、摧毁、埋葬、逞强施威。

  再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二部分,找出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动词:

  抵御、防御、固定、收复、保护、防护、开辟、征服。

  (二)语言准确性不但表现在中心词上,还表现在对中心词的限制上。由教师读第一部分四个段落。在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漏掉一些词、句,请同学们在听教师读时,注意把漏掉的地方作好记号,然后研究漏掉了一些词、句会给说明带来什么影响。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达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逐渐变成荒漠了。

  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的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都变成沙漠了。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才能有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一百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五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份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五米到十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被摧毁,田园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引导学生一一研究上面漏掉了“若干”、“有些部分”、“还”、“多少”、“许多”、“三十公里”、“一次”、“全部”、“点”、“全”等限制词语对准确说明的影响。

  1、2、3自然段漏掉了一些必要的限制词语,话说过了头;而第4自然段漏掉了一些必要的限制词语,话又说得不够份量。过头与不够,都不能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但表现在限制上,还表现在整句的判断上。譬如说,“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那防护林是什么呢?请同学仔细把防护林一段钻研一遍,然后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防护林是并行排列,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林木高度二十倍的林带。(从培植方法上讲)

  防护林是为了减少风的力量而培植的林带。(从培植作用上讲)

  防护林是抵御风沙袭击而培植的林带。(从培植目的上讲)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在沙丘上植树种草怎么会成活呢?那我们就要研究湿沙层是什么。请同学仔细把植树种草一段钻研一遍,然后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湿沙层是沙丘在四十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百分之二以上的沙层。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那沙漠中到底有没有水呢?一想到水,人们容易想到滚滚的黄河、滔滔的长江。沙漠地面上缺水,地下有没有水呢?请同学仔细把地下水一段钻研一遍,然后用完整句子回答地下水是什么。

  地下水是沙漠中地面上的降雨与径流渗入到土壤岩隙中的水。

语文教案 篇5

  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下面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够自己独立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正确、美观地书写“海、洋、跃”,并能够组成词语。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并能设计出小雨点的旅游线路。

  【教学难点】:

  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小蘑菇等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见了一个好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好不好?

  板书:雨点

  今天老师还要把小雨点请出来跟我们一起玩,现在小雨点要检查一下小朋友们昨天的学习情况了。

  1.默写生字:落 觉散 步 跑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练习本进行听写,并请四位小朋友到黑板上默写。

  2.认读课文中的词语: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江河 奔跑 海洋 跳跃

  个读,小组读,齐读,看谁读的又准又清晰。

  二、初步把握课文

  1、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小雨点非常满意,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小雨点今天 要带我们去哪里玩?

  2、原来小雨点今天要带我们去旅游,但是它缺少一条旅游线路图,很苦恼,小朋友可不可以帮帮小雨点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结合老师的挂图和课本上的图画,边读课文边思考,并设计出小雨点今天的旅游线路图。

  3.板书:

  开始→( )→( )→( )→(海洋)→结束

  4.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设计,其他小朋友小组进行讨论,帮助他们进行修改,设计一个最完美的旅游线路。

  5.设计好的线路图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三、细读品味课文

  1、下面我们就拿着这个线路图跟着小雨点去旅游吧。

  第一站:池塘

  (1)描述一下小池塘的样子(像一个摇篮,很平静)

  (2)下雨点在池塘里干什么的呢?

  小雨点像一个宝宝在池塘里睡大觉了,谁能把小池塘睡觉的感觉读出来呢?

  (3)指名读,并加上小朋友的动作,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第二站:小溪

  (1)描述一下小溪的样子(小溪的水是缓缓流动的,很清闲)

  (2)小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了呢?

  什么叫“散步”呢?你散过步吗?和谁一起散步的?心情怎样?

  看书上的图:雨点跟随着小溪的水,在自由自在地散步呢!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像一个老爷爷,手背在后面,悠闲的散步)。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范读,齐读。

  第三站:江河

  (1)江河是什么样的呢?(波涛汹涌,奔腾不息)

  (2)小雨点在江河里做什么呢?(奔跑)

  小雨点在江河里为什么要奔跑呢?它跑到哪里去了呢?

  (3)你来读读雨点奔跑的.句子,指名读,小组读。

  第四站:海洋

  (1)雨点在江河里跑啊跑,跑到了海洋里,海洋是什么样子的呢?

  (2)雨点在海洋里干什么?

  什么是跳跃?看书上的图,小雨点是怎样跳跃的?你来学学小雨点跳跃一下。

  小雨点跳跃时多开心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小雨点的开心来。

  (3)想去海洋旅游的小朋友读读,齐读。

  2.教师总结雨点落入不同地方时的状态,由静及动,由小及大.

  板书:

  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四、有感情地品读、背诵课文

  1、根据你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图,尝试着讲述一下小雨点的旅游经过。

  2、这么快乐的小雨点,你能把它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自由练读,加上动作。

  指名读,范读,齐读。

  3、小雨点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不能把小雨点记住呢?

  自由背诵,指名背全文。

  4、休息时间:一起来听听一首儿歌《小雨沙沙》,放松一下。

  五、学写生字

  1、今天,雨点还要送给你们三个生字呢!

  出示:海 洋 跃

  2、逐字指导: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和横竖中线有关?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完成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2 雨点

  板书:开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结束

  ↓ ↓ ↓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由(静)及(动)

  由(小)及(大)

  巩固练习

  3.看拼音,写词语。

  luò jìn shuì jiào sàn bù

  ( ) ( ) ( )

  bēn pǎo hǎi yáng tiào yuè

  ( ) ( ) ( )

  2.照样子,加上偏旁再组词。

  包 跑 ( 奔跑 )( )

  羊______( )( )

  每______( )( )

  井______( )( )

  洛______(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雨点在( )( )里睡( ),

  雨点在( )溪里( )( ),

  雨点在( )( )里( )( ),

  雨点在( )( )里( )( )。

  四.迁移练习。

  小朋友们,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小朋友只要去看一看就会发现:

  雨点滴在果园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洒在树梢上,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田野里,_________________。

  雨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很、有、名、本、领、以、为、然、识、结、永”11个生字的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笔画“横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识、本”。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读出“不以为然、不耐烦”等语气。

  3、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

  4、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

  2、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昆虫的名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蝉以吮吸植物的汁液为生。雄蝉能鸣叫,因为雄蝉的腹部有个音箱一样的鸣叫器官。

  3、蝉也叫知了,因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蝉鸣声)这样的叫声真难听,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想来教蝉本领。

  4、出示: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

  (1)指名读,把句子读正确。

  (2)学习生字:有名 本领 正音。

  (3)自由读,齐读,把句子读通顺。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来教蝉本领呢?蝉的表现怎样?

  2、交流、板书:黄莺 画眉 云雀(可简单介绍)

  3、开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黄莺、画眉和云雀想教蝉本领,可是蝉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蝉的叫声很难听,有名的歌唱家们到底要教蝉什么本领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2节,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黄莺想教蝉发音,画眉想教蝉识谱,云雀想教蝉唱歌。

  (2)黄莺、画眉和云雀分别想教蝉发音、识谱和唱歌。

  3、板书 黄莺 画眉 云雀

  发音 识谱 唱歌

  老师给你们一个填空,请你们想一想,该怎么说?

  出示: 、 和 分别想教蝉 、 和 。

  学生思考,准备

  4、蝉学会这些本领了吗?读读课文第三节

  果然,蝉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而且,它永远只会叫“知了,知了”。这里有个生字:永。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书空

  5、蝉怎么就没学到本领,永远只会叫“知了,知了”呢?我请一个小朋友读读第2节,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补充板书: 不以为然 摇头 很不耐烦

  6、学习:不以为然 生字:以、为、然

  7、指导朗读:

  (1)听蝉与黄莺、画眉和云雀三次对话的录音,感受蝉的语气。

  (2)出示黄莺和蝉的对话:

  黄莺飞来了:“我教你发音吧!”

  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

  A. 指名同桌读,把句子读正确。

  B. 自由读,想想蝉是怎样说话的'?

  C. 体验朗读。

  (3)同桌合作,读蝉和画眉、云雀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4)分角色练读、比赛读。

  蝉对教它本领的黄莺、画眉和云雀感到不以为然、不耐烦,结果怎样?

  8、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三节。

  9、说话练习: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可到现在为止,蝉还是只会“知了,知了”地叫。学了课文,你想对蝉说些什么?(要求句子规范、连贯,意思明确。)

  四、复习巩固

  1、双轨火车:读字组词。

  2、欢乐蹦蹦跳:积累词语。

  3、读句子:

  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别着急,你能行!”

  (1)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读。

  (2)你能试着也用“很不耐烦”和“耐心”说一两句话吗?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1、认识“言字旁”,观察笔画“横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了解“本”的笔顺,适时渗透笔顺规则。

  3、学生当堂描写:识、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精选)语文教案09-16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7-30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11-03

[经典]语文教案02-06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