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2 07:54:5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常用[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6个,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们对大树的关爱。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大树医生拯救大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事。

  4、了解相关的科学护理树木的方法,懂得保护树木、爱护绿化的意义。

  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读懂山野忠彦像一位真正的医生一样为大树精心诊治的过程,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写话。

  2、读懂大树医生诊治的过程,进行规范的表达。

  3、理解大树永远需要人们的帮助,而不是伤害的含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大树

  媒体出示参天大树的图片。

  师: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棵大树呢?

  (参天大树、古木参天、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等)

  2、课文给我们描写的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节,交流。

  (特别:是活生生的'原子弹爆炸的见证人。

  顽强:树干烧得焦黑,整个大树也渐渐开始枯萎、死亡。在一所小学孩子们的精心护理之下,它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3、媒体出示句子:

  可是这一次,它又受到了强烈台风的摧残,还能活下去吗?

  (1)联系上文,在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2)朗读句子,读出担心的语气。

  4、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棵大树的命运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自学课文。

  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下面的这些词语你打算用什么方法理解?

  罕见灼热摧残医嘱复苏

  (2)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想一想: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1)理解词语。

  罕见难得见到;很少见到。

  灼热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灼,火烧;火烫。

  医嘱医生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对病人在饮食、用药、化验等方面的指示。

  复苏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

  摧残本文指台风使大树受到很大的损害。

  (2)分节读课文。

  (3)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1984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棵巨大的中国古树受到了罕见的台风的摧残,日本的森林管理员山野忠彦和孩子们一起护理、拯救它,使它复苏了。

  (4)大树能复苏,都是因为有了森林管理员山野忠彦,他就是人们说的大树医生。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三、研读课文,感受感受人们的大树的关爱。

  1、默读课文第49节,思考:人们为什么称山野忠彦为大树医生的?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2、交流。

  (1)爱树

  ①媒体出示第五节。

  大树医生一赶到,就把双手紧紧压在树干上,通过手掌的触摸,他感到树里的湿气,感觉大树还在呼吸,树根部的结构也还稳固。树还活着呢!他向聚在周围焦急等待着的孩子们宣布。

  一就触摸湿气呼吸(媒体翻红)

  ②师:你从这段话的哪些词语看出大树医生很爱树,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③媒体出示练习

  在下面的上填上表示心情的词语。

  大树医生一赶到,看到古树倒在了地上,从根部往上裂开了4米多长的裂缝,他,当他发现树还能救时,他地说:树还活着呢!

  ④朗读树还活着呢!,齐读第五节。

  (2)医术高明。

  媒体出示:

  联系课文内容,再展开想像,大树医生和孩子们会怎么护理这棵大树?请你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一棵巨大的中国古树倒在了地上,从根部往上裂开了4米多长的裂缝。

  终于,有一天,在树干的断裂处,长出了第一颗新芽。

  (资料:对于遭受大风危害,折枝、伤害树冠或被风刮倒的树木,要根据受害情况,及时维护。首先要对风倒树及时顺势扶正,培土为馒头形,修去部分和大部分枝条,并立支柱。对裂枝要顶起或吊枝,捆紧基部伤面,或涂激素药膏促其愈合,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势的恢复。)

  (3)师:终于他们成功了!引读第九节。

  古树,长出了,焕发出

  (4)朗读。媒体出示:这是大树医生救活的第828棵树。

  四、课后小结

  1、师:大树能死而复生,依靠的仅仅是大树医生吗?你从文章哪儿看出来。

  2、师小结:正因为有了那么多爱它的人,大树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为每一个爱树的人都相信:

  媒体出示:大树永远需要人们的帮助,而不是伤害。

  练习:大树永远需要的不是,而是。

  《大树医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3、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

  介绍九寨沟自然风光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 合作交流 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教师饱含感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思考

  (1)你知道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名字的来历吗?

  (2)课文从哪几方面描绘了九寨沟的美景?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3)九寨沟它的自然风光怎样?有哪些珍禽异兽?

  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小结:请大家把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的.顺序与课题的内容叙述的顺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词。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播放课文录像。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同学们,在课本中向人们介绍描写一个地方的风光、物产的课文很多。课文一般都用那个地方的名称作为题目。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读到这样的课文,读了题目该怎么发问呢?你们知道了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

  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⑴ 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 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己读一读。

  ⑵ 指名读。

  ⑶ 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⑴ 自己练习读诗句。

  ⑵ 指名读。

  ⑶ 想一想:

  四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⑷ 男女生比赛读。

  ⑸ 背诵诗句。

  ⑹ 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六)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七)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八)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九)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①“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②“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③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4)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二)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四)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五)点评。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

  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三、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

  1.语言与标点

  (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

  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知新”园,快看,“语言与标点”景点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

  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出示第一题,请同学自读。

  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

  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法。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

  (2)实践: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①先仔细阅读、观察,判断提示语位置。

  ②按照总结出的提示语不同位置点标点的方法点标点。

  ③集体反馈。重点指导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怎样点。

  2.拓展与交流

  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

  (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

  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

  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

  (2)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

  如;抓住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捋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3)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

  3.阅读平台

  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

  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一个想一劳永逸,一个每天通宵达旦地劳动,一天也不敢间断,使学生了解到童话介绍了蜘蛛生存的常识。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不间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读懂这些内容的?用什么方法?

  4.积少成多

  (1)了解歇后语

  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区。快看看这个景区有什么特点?

  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

  (2)积累歇后语

  读记书上的歇后语。

  说说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转述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三、教学难点: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进行“阅读―选择―准备”活动

  2、创造性地布置口语交际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活阶段)

  1、同学们,学校马上要开展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是向社会展示我们风采的机会,你们想报名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我们班的故事大王的竞选活动(板书)。我们要挑的故事大王不仅要讲的绘声绘色,所选的故事还要能使听众受到教育。

  (二)明确任务(指导阶段)

  1、怎样才能当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动建议、活动评价要求,带领学生研读。

  2、通过指导一个组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请看这组同学的表演。交流,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揭示板书:

  讲故事的人:

  (1)仪态:大方、礼貌;

  (2)语言:生动,吸引人。

  (3)感情:情感到位。

  听众:

  文明,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补充故事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

  1、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做评委,

  (四)总结评议

  1、你们的评委工作做得怎样?(引导结合板书)

  2、可请评议者或刚才的讲故事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展示

  3、评选“故事大王“及“优秀评论家”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能有创意地表达想象中的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编一编童话故事,当一回童话作家。(点击课件,出示天使画面)

  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这小天使,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大家飞上蓝天,飞过巍巍的群山,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了――童话王国。

  (二)创编故事

  (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1.大家看,这么多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们都有谁?快认认他们。

  2.这么多童话人物聚集一堂,他们每个人可都是身怀绝技,本领高强,他们中的不是同一课书出现的三位随便凑在一起,就能发生许多有趣的事。

  你选的是哪三位呢?

  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3.根据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想一想,。

  4.把最精彩的一个镜头画下来,可画成连环画形式(一幅或两幅)(画一画),画好之后说一说童话故事。(说一说)

  5.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评一评)

  (三)自拟题目

  同学们,请你自己给编的故事拟个题目。可以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四)编写故事,小组交流。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刚刚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它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这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材目标】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和教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实词”“虚词”的具体含义,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如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目标随堂检测法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充足的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分享自背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二、师读《伤仲永》,学生点评导入。

  三、赏读课文,完成检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初读下的自知

  1、出示任务:

  ①自读《伤仲永》及课下注释。

  ②依据预习所知道,完成自知检测。

  2、自知检测

  ①《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字。他是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

  ③文章讲了(地点)(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朗读中的自品

  1、出示任务:

  ①快速的将注释标注到原文中。

  ②以自己的理解读《伤仲永》

  ③完成自品检测。

  2、自品检测

  ①完成生字注音

  隶()焉()

  邑()谒()

  扳()称()泯()矣()

  ②朗读、朗诵《伤仲永》

  (三)诵读中的自究

  1、出示任务:

  ①自己朗诵《伤仲永》

  ②依据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表示伤仲永年龄变化和才能变化的词句。

  ③完成自究检测。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龄是,其过人之处是。

  第二处年龄是,其出现的改变是。

  第三处的年龄是,其又有了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四)再读后的自量

  1、出示任务:完成自量检测

  提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不能称前时之闻”→遗憾;“泯然众人矣”→痛心

  2、自量检测

  ①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才能变化。

  ②思考:不同年龄段中,我们和仲永相比,谁更厉害?

  1.自读课文

  2.自知检测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他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②“伤仲永”的意思是:替方仲永感到惋惜。

  ③文章讲了金溪(地点)方仲永(人物)从天才走向平凡(发生了什么事情?)

  1.标注注释

  2.自品检测

  ①生字注音:

  隶(lì)焉(yān)

  邑(yì)谒(yè)

  扳(pān)称(chèn)泯(mǐn)矣(yǐ)

  ②个人、小组、集体多种方式朗读、朗诵文章。

  1.自读课文,画出要求词句。

  2.自究检测

  ①第一处年是生五年,其过人之处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处年龄是十二三矣,其出现的改变是“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处的年龄是又七年,其又有了“泯然众人矣”的变化(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1.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知识水平变化。

  2.相比之下我们更厉害,因为他的才能日益降低,而我们参加了后天教育,才能日益增加。

  掌握文章课题、大致内容和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正音,多次朗读,熟悉课文,培养语感。

  给予字眼指导,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方仲永起伏的成长过程。品析主人公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完成课后第二题。

  带着脉络梳理读重点句子,直击主题--后天教育必不可少。

  四、总结概括

  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后天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忽略了后天学习,只会像方仲永一样,徒念昨日之美,徒增今日之伤。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精选)语文教案09-16

【经典】语文教案11-03

语文教案07-21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