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 1
一、预习导学
统一中国的人物、时间;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目的、措施和影响。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三、重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四、精讲释疑:
(一)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五、引导点拨
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2.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六、反馈矫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4)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中央集权建立的原因和内容。
创设情境: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歌曲结束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秦灭六国”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三点:一是秦灭六国的原因,二是秦灭六国的过程,三是秦灭六国的意义。
(1)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首先要明确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其次,要讲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最后,要讲明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让学生分组讨论秦统一的意义。
学生发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性地指出:“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呈现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教师过渡: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亡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政策之一。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图示如下:
学生概括中央集权制度的三方面内容: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全国政事,他们都由皇帝任命;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郡的长官郡守,县的长官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代替,大大地减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自己手中,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点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了解自己管理天下的情况,他召集了一批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来汇报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第一个官员汇报了这样一个场景。
学生表演:
旁白:公元前221年的某一天,秦朝一大臣出巡,他看到了这样一幕。
张三:山东海盐便宜啦!不买你会后悔的。
李四:老板,来一斤盐。
张三:好嘞!一斤3个刀币。(伸手要钱)
李四:老板,我只有两个刀币,那你收鬼脸钱还是收布币?
张三:我不收鬼脸钱和布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就收,那你用两个圆形方孔半两钱当一个刀币吧。
李四: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圆形方孔半两钱当一个刀币的,一个吧。
张三:不干!
旁白: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引来了很多人。
此时,又有一位大臣补充说:“现在天下初定,六国的度量衡均不统一,出现了大量缺斤少两的现象,一些不法商贩投机倒把,扰乱了市场的交易,货币也不统一,市场极为混乱,交易不便,再加上各地的道路宽窄不一,交通非常不便,百姓有很多的怨言。”
秦始皇听完大臣的讲述后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这时,丞相李斯又启奏皇上。
李斯:“今日有一战报,微臣实在看不懂,据说这是燕国的文字,讲的是北方匈奴来犯;文字如此不通,将贻误国家大事。”
历史剧表演完毕。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表演很出色!同学们,如果你是秦始皇,面临这样的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呢?由此过渡到下一问题,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归纳,并引导学生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
学生回答: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关于灵渠的开凿,要求学生掌握它在交通上的重要性。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如果时间允许,也可适当补充资料说明开凿灵渠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修建长城,要注意区分少数民族匈奴和越族,前者在秦疆域以外,当时已是一个强大的政权,到秦汉之际,匈奴与中原王朝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而越族则在秦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后,成为秦疆域以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以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秦朝疆域的四至,除了引导学生看书,看地图,还可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以帮助记忆。
【问题探究】
谈一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宽窄,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
④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一、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宽窄。
(2)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3)秦朝疆域。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 3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秦统一中国的基本事实,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知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及对秦巩固统一措施深远影响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以李白的《古风》导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那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编、导及演出了一幕幕宏伟的、并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他的伟绩。即第9课——《秦朝的统一》。
【新课讲解】
一、新课导入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诸侯长期争战的局面结束,天下安定。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古代所有的帝王,不应再仅仅称王,于是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最后秦王决定取古代“三皇”的“皇”字和“五帝”的“帝”字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秦王嬴政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皇帝,后人称他为“秦始皇”。你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些措施吗?这些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二、感知理解
(一)秦灭六国
讲解: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嬴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统一全国呢?也就是说,此时有哪些条件促使统一的出现?分小组讨论。
统一的条件:①商鞅变法,国力增强;②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③重用人才,雄才伟略;④正确的军事策略。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引导: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以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讲述: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我们可以用下列图示来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讲述:刚才我们介绍了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文化上和军事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引导: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下面我们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
【课堂小结】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我国沿袭了2000多年,影响深远。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二、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建议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一个是中央集权制的概念,一个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把对“中央集权制”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初中一年级学生对这一政治术语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这个问题,则更属于政治学范畴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把这个比较艰深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掌握,也是个难点。
地位分析:
“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法建议:
1.关于"秦灭六国"的讲授。
方法一: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方法二:教师可在导入本课时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教师可利用这个方位图,边讲边擦,灭一国,擦一国,直到六国全被擦掉,只剩秦国。指出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2.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的讲授。
教师可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或出示幻灯片--秦中央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
3."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
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或模型、实物,与学生讨论国家统一后,文字、货币统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此举与巩固统一的关系,突破难点。至于"焚书坑儒",教师讲明"焚书"、"坑儒"的概念,指出此举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可。讲课时可配合使用幻灯片。
4.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从商到秦的文字演化,用示意图表示出来(教师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注意提醒"篆"字的写法):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5.如何讲授秦疆域图与国家的疆界四至。
《秦朝疆域图》是我们在历史课是接触到的第一幅历史疆域图,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疆界四至呢?
(1)指导学生从图例中了解秦朝国土在图中的颜色,并准确地找出秦的都城和国界线。
(2)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准确地说出这些地点的名称。
(3)为了便于掌握,可以在地图旁边设计一个《秦疆域》的简单示意图,如:
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阐述了秦朝中央集权制与以前分封制的关系,分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通过学习本目,学生可以对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建立的,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秦朝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其他方面采取的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了解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史料分析,进一步认识秦朝灭亡的教训,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大一统国家形成的意义;秦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教学方法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完成导学案。
3.利用PPT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本课内容,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本课重难点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新课讲授
上新课之前有请我们的小小辅导员上台展示他课前根据本课内容所画的思维导图,请同学们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
1.秦的统一
展示本课时空坐标,让同学们了解本课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
(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一三五组展示,二四六组点评)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原因。
秦统一原因
(1)人民渴望统一
(2)诸侯争霸战争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3)秦王嬴政个人作用
(4)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
(“远”指齐国、“近”指韩国)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
2.秦统一的进程
BC230-BC221,秦实现国家统一。灭六国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
最后形成了秦朝的如下图的疆域
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南方:南平百越,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道”,辖管西南夷
《史记》对其有所描述: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实现统一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其政权呢?
3.秦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
措施内容
确立皇帝制度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设立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通过图解进一步理解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除了采取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外,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通过下面表格找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4.秦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措施内容
经济方面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编制户籍
政治方面颁行法律;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军事方面南征越族,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合作探究一:5.据材料说明嬴政一统天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材料三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全国大一统的政治形势还有利于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交流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建立了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奠定后世疆域的基本版图;
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后世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
促进多民族之间的交融,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秦统一后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教材找出秦暴政的表现。
二、秦朝的暴政
1.表现
(1)秦始皇的暴政
①生活上: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②经济上: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
③法律上: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
④思想上:焚书坑儒,产生恶劣影响。
(2)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
2.后果: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前221—前207)
1.秦末农民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秦朝速亡
材料一:《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占领陈后:“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材料二:《史记·项羽本纪》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3.楚汉战争
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速亡
BC206年—BC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
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最终击败项羽,建立西汉
得民心者得天下王朝。
合作探究二:秦朝为何短命而亡?给中国古代政治带来了什么影响
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史料三秦朝统治者完全无视人民的意愿,不顾人民的死活,导致人民揭竿而起,最终使秦王朝被农民起义的浪潮所吞并。秦朝的'覆亡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力量,给统治者以极大的震撼,这使统治者不得不对民众的力量与作用重新加以认识。历史也充分证明,凡是强调以民为本,注重把对人民的盘剥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时代,往往会保持较为长久的繁荣和稳定。虽然由于地主阶级的剥削本性,“以民为本”往往成为一种理论宣传或政治理想,但民本思想毕竟承认了君和民的相对性,其力图在不改变君主民仆地位的前提下,保持两者的平衡、和谐,有利于君主自我调整治民政策,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和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王绍东《论“亡秦之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1)因为秦不在乎人民的幸福,只追求国家的强大
(2)影响:使历代统治者不得不重视民生问题。
课后总结
秦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秦统一的条件,巩固王朝的措施,以及速亡的原因等知识点。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理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区别与联系。
课后作业
史料二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
板书设计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的统一
秦统一的原因
秦统一的进程
秦朝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
秦朝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
秦统一的进程历史意义
秦朝的暴政
表现
后果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速亡
楚汉战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 6
内容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①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⑤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要点
1.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成为我国长达2000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教学分析
1.秦灭六国
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灭掉六国的次序。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
②组织学生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二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向学生说明三点:
①回忆“三皇”、“五帝”,说明“皇帝”一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力庞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为止。
②介绍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③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
3.统一措施
①指导学生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正确指出秦疆域四至的所在地,明确秦是当时世界上大国的概念。以“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导入“统一措施”一节。
②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前后的对比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
③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知道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方向。了解匈奴的情况和匈奴对秦的威胁,强调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④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
⑤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
师:第6课我们学习了“商鞅变法与社会变革”,(提问)“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雄?他们的地理位置在哪?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有关商鞅变法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记、多看、多想。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到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8课 秦的统一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
嬴(yíng)政 郡(jùn)〔合书布点〕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秦灭六国 时间 策略 顺序 意义 长平之战
皇帝 阳陵虎符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郡县 李斯
文字 货币 度量衡 车轨 长城
△布点小结
今天,几位同学对课本内容的复述,我是比较满意的。我想改变前几节课的做法,要求述点的同学,先由我来指定,其他同学注意听,中途不要随插话,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举手向老师示意,得到允许后,站起来,面向全班同学和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
〔分层推进〕
△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
△快速提问(5分钟)
①秦灭六国的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进一步提问:公元前230年是几世纪多少年代?)
②秦灭六国的'策略是什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灭六国的过程,概括为四句顺口溜: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二步行,打败削弱再灭亡,十年统一顺民心。)
③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韩、赵、魏、楚、燕、齐,)
④秦灭六国的意义是什么?(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⑤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自称什么?(“始皇帝”,后人称其为秦始皇。秦国与秦王朝,秦王嬴政与秦始皇的区别: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王朝。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嬴政,称皇帝之后称为秦始皇。)
⑥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主要官职?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丞相——掌管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他们孝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⑦秦始皇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职权怎样?(略)
⑧秦始皇采取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连接长城。)
⑨识图:第43页“秦朝疆域”,找出秦朝的都城、四至、长城的起止。
△处理问题(约15分钟)
①为什么秦能灭六国?
⑴客观条件——人民渴望统一。“战国七雄”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战争,使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封建割据严重阻碍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因此,人民渴望统一,结束分裂割据。“战国七雄”中谁能承担“统一”的历史重任呢?
⑵主观条件——“战国七雄”秦国实力最强。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它是各诸侯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后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重任就落在秦国的肩上了。
⑶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②中央集权制度
集权就是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个裁决,中央的主要官员都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和执行的命令。指导学生看第44页图“秦政治体制示意图”。
③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影响:(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相关图片)
⑴文字 小篆 隶书
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是隶书。
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汉字字体都呆溯源于秦。
⑵货币 圆形方孔钱
圆形方孔钱与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历史都依照秦钱的样式铸行,它通用了两千多年。
货币统一,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货币,解决了拾、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
⑶度量衡
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⑷车道
驰道,意为奔驰车马之道。直道意谓路线直、距离近、行驰快的道路。
解决了交通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④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里?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贯通评价〕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同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和直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秦的统一在历史上且有进步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02-24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教案02-01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8篇)07-08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案02-07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篇03-0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19篇)10-15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通用10篇)01-07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