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4 12:10:21 教案 我要投稿

[荐]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專家等。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己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生甲:我喜欢读“种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嘛。

  生乙:我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中,父亲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使我受到教育。

  生丙:我喜欢读“吃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吃花生”这一内容,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滋味。

  生丁:我也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父亲说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体悟情感,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学行将结束,在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让学生也为自己起个笔名并说说含义。学生又一次热情高涨,在为自己起笔名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们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读几篇许地山写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结”,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让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空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 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l. 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

  (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

  (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推测,想想有哪些字属于这个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孙、孤;“立”:站、端;“见”:观、览、觉)再口头汇报,并说出理由。

  (2)翻开字典,找到检字表中这四个部首的所在页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写在书上。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填写的字,可以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正误。

  (3)比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再读一读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画出能够搭配的词)

  2.指导。

  (1)分别读一读每个括号里的两个词。

  (2)讨论:括号里每一组的两个词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意思相近)

  (3)明确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也会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词语相搭配。

  3.练习。

  (1)两人一组讨论括号里的词哪一个能和括号后面的词搭配。

  (2)用“——”画出选出的词语。

  4.反馈。

  (1)指名说出所选的词语。

  (2)把选出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鼓舞斗志,改正错误,推广经验,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广”、“提高”4个词,要求学生说出后面分别和它们搭配的词。

  (4)说一说括号里剩下的词语可以和哪些词相搭配。(如:鼓励同学、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增加收入)

  二、学习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2)要求学生做缩句练习。(夏天是个城市)

  (3)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当)

  (4)口头修改,要求不改变原意。(“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丽的”)

  (5)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一是读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进行修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第(2)、(3)两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其余两题的答案是:(2)把“和”换成“戴着”,中间用逗号隔开。

  (3)“乌云和”改为“乌云密布”,中间用逗号隔开。

  4.反馈。

  (1)逐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2)举出两种错例,说明不可以改变句子原意。①第2句仅把“和……红领巾”去掉。②第3句仅去掉“乌云和”。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5)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5.课堂作业:将修改后的通顺句子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可由教师讲解。

  万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门庭若市:形容宫门里,朝廷上,进谏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样,非常热闹。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纷杂。

  比肩继踵:肩膀挨着肩膀,脚碰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项背相望:形容人多拥挤,连续不断。

  济济一堂:形容许许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查字典自读这首诗。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啸:即啸歌,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诗的大意:“我”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撮口长啸。竹林幽深,没有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 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

  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

  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 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 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大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我”热爱

  自(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然(慈祥的)老柏:月夜

  5、 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我”热爱山中“朋友)

  四、 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1、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2、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3、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拟亲切

  大鸟——唤名字(鸣叫、嬉戏)人——生动

  自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形象

  和然

  谐脚——根须想童真童趣

  头发——树冠——

  美“我”手——树枝象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4、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5、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二)、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

  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1、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2、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 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

  (彩屏显示)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 布置作业:

  1、 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 研究性学习: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点:

  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习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不带拼音),要求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第一课时学的9个生字)

  2、说说”海、面、歌、唱、篮“五个字的笔顺。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带音节的字,并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2、讨论以上思考题。(第一自然段由两句话,第一句告诉我们”我“家住在什么地方。第二句硕离家门口不远有什么。)

  3、图上哪儿是海滩?”海滩“是什么颜色的?(板书:金色海滩)

  4、指名朗读,要求用叙述的语气读。

  第二段。

  1、指名朗读(正音)

  2、课文说什么”又松又软“?(沙子又松又软)

  3、”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时,大海怎么样?(板书:大海唱歌海浪爬上来)

  4、大海真的会唱歌吗?为什么要说”听大海哗哗地歌唱“呢?(大海真的是不会唱歌的。”哗哗的唱歌“实际是海浪的声音。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很舒服。所以大海浪哗哗的声音,听起来就想唱歌一样。)

  5、为什么说海浪是”爬“上来,”搔“”我们“的脚板?(海浪很小,当捧到”我们“的脚板时,就像小虫在轻轻的搔,很有趣,很舒服。)

  6、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听着大海哗哗地歌唱,让海浪轻轻的搔着”我们“的脚板,”我们“的心情会又多么的愉快,谁能把”我们“这种舒服、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7、指名读,集体读。

  第三段。

  1、指名读(正音)

  2、你见过贝壳吗?(拿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看。)

  3、海滩上的贝壳有哪些颜色,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板书:贝壳各种颜色)

  4、海滩上的贝壳多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板书:多)

  5、海滩上有这么多美丽的贝壳,多有意思!谁来读读着一段,并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

  6、个别读,集体读。

  第四段。

  1、齐读。

  2、这一段中的哪一句和第一段中的一句话是一样的?

  3、”我家住在大海边“这句话,为什么还要再说一次呢?(说明”我“很爱自己的家乡,很爱大海,对自己的家乡感到很自豪。)

  4、”我“爱大海,”我“爱家乡,那么,这一段读的时候,那个字要读的重一点?

  5、集体读。

  三、课堂练习。

  回答课后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课文,培养学生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进行有关句字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朗读。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并进行评议。分组朗读,集体朗读。

  三、课文。

  1、课文些”我“的家乡在大海边,大海边有金色的海滩,”我们“躺在海滩上听大海哗哗的歌唱,在海滩上捡美丽的贝壳。”我“爱大海、”我“爱金色的海滩,”我“爱家乡。

  2、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你喜欢家乡吗?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3、5题。

  2、抄写句字。

  五、板书设计:

  沙子又松又软

  大海歌唱

  金色的海滩海浪爬山来

  贝壳各种颜色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88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出示木,小朋友认识它吗?

  2、出示转盘,认读转盘上的字。

  3、开火车认读。

  4、小组交流: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5、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些字中都有个木字那?

  6、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学生边拍手边说。

  7、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木旁?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出示我会读。

  2、小男孩在读什么?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

  3、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

  4、出示六幅图,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合作,从八个标牌中选择合适的贴在图上。

  5、小组交流。

  6、小组派代表上台领读标牌上的文字。

  7、全班齐读。

  (三)、扩展活动

  1、识字比赛。

  (1)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平时从生活中积累的汉字,收集在一张卡上,和同学们交流。

  (2)小组间交流。

  (3)老师抽查、奖励。

  2、引导发现识字方法。

  (1)小朋友会认这么多的字,能不能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

  现在我们在大街上,一位同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

  五、作业布置:回家积累自己还不认识的字。

  六、板书设计: 把学生说的字写在黑板上。

  七、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时

  总8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写一写

  1、出示第一排的三组生字,请学生认读。

  2、请学生小组内自由说说:这些字哪些地方不同?

  3、学生练说,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十字下面加一横土。

  日字里面多一横目。

  小字去钩多一撇少。

  5、自学第二排的三组生字,说说哪些地方不同?

  6、评议:天的捺笔变弯钩无。

  手的竖钩变弯钩毛。

  田上出头下弯腰电。

  7、写字。

  (1)强调关键笔画。

  (2)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3)展示作业,全班评议。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2、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交流。

  4、全班齐读。

  5、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哪里读过?说出来。

  6、扩展练习。

  (1)出示挂图,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树上的叶子越来越绿;雨越下越大。

  (2)请学生自由用越越来说话。

  (三)、读读背背

  1、展示古诗积累。

  请学生自由上台朗诵自己会的`古诗,比比谁读得好,背得多。

  2、学习新诗。

  (1)出示挂图,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跟读,领会诗的节奏与韵脚。

  (3)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通。

  (4)同桌互读。

  (5)教师抽查,纠正错音,注意锄、谁、知、中、餐的读音。

  3、感悟诗意。

  (1)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图和个人感悟设计动作。

  (2)学生边动作边读。

  (3)指导朗读。

  4、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

  (四)、练习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

  1、把词语分类组合。

  黄牛 面包 牛奶 作业本 花猫 尺子

  1 ( )

  2 ( )

  3 ( )

  五、作业布置:回家积累自己还不认识的字。

  1、写量词,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 )猫 一( )尺子 一( )牛

  一( )树 一( )苹果 一( )枣

  2、出下边蔬菜的颜色。

  豆角( ),萝卜( ),茄子( ),南瓜( )。

  六、板书设计:黄牛 面包 牛奶 作业本 花猫 尺子

  七、课后反思: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41-语文园地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经典】语文教案11-03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精选)语文教案09-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24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