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4 09:02: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能说会写:

  我喜欢的体育明星

  时间:

  目标:

  知识:搜集体育明星的资料,并能结合资料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介绍这些体育明星身上发生的.故事。

  能力: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从体育明星的故事中有所感悟。

  情感目标:围绕话题,讲清楚喜欢体育明星的原因,以及从他们的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课件:搜集相关的体育明星的图片等。

  讨论法:

  一、创设情境,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星的资料。然后揭示话题。今天,我们把这些明星请到课堂。

  二、小组选代表叙述明星的故事。

  三、小组讨论感悟。

  交流图片与故事。

  四、推荐好的图片故事班级交流。

  五

  1、拓展延伸:在我们的校园比赛中,你能看到那些人具有拼搏?

  2、学生接受自己看到的事情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并对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正确态度和情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

  2、 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 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

  4、 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本章知识网络:

  知识点:

  一、导入

  由《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入

  二、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四、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大意

  第一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重点字词,

  使:派遣 以:用,拿,把,介词

  易:交换 其:加重语气,一定

  加惠:给予恩惠 大:大片土地,形容词作名词

  虽:转折连词,即使 然:代词,这样

  于:从 弗:不

  使:派遣,动词 使:出使 ,动词 于:到

  2、品读第一段对话,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交代背景(环境),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从,于是唐雎临危出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盛气凌人、蛮横、欺诈)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清醒、不悲不亢)

  评析: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

语文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 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板书:

  15、古诗两首

  毕生的心事——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爱国之情

  无限的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 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

  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下课)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描述画面的部分。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跟随作者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确读写下列生字词。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

  读前设问: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

  (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前设问: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后明确:

  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

  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

  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3.设问: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

  明确: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表现了汴梁城市场繁荣、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赞美之意。

  4.朗读练习。

  读2、3、4自然段。(读出各自特点,饱含作者赞美之情。)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

  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

  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历史地位和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理解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语文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设计这节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相关物品中、生活中找找、想想、说说反义词。根据我班孩子在中班末期对反义词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能说一些的特点。开学后,我在日常活动中指导孩子们尝试用反义词来形容事物,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幼儿经常发生错误,因此便选择设计了指导活动。

  设计中,考虑到孩子刚升人大班,且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在材料的投入上更注重了材料的生活化、多样化、层次性,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同时,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便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两种物品中找出了一对反义词,从两种物品中找出多对反义词,最后到只出现一种物品找出多对反义词。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

  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探索,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2.鼓励幼儿积极思维、表述声音响亮,清楚。

  三、活动准备

  幼儿经常接触的东西(纸、笔、书、玩具等)

  自制图片一张两个人区别(略)

  ①笑、哭②胖、瘦③高、矮④头发多少⑤穿长袖、穿短袖⑥一个红短裤、一个黑短裤

  ⑦ 一睁眼、一闭眼

  四、活动设计

  (一)在物品中寻找反义词

  1.今天我们做个游戏,叫“说相反”。这儿有许多的东西,等会儿请你们去找两样东西,再找找这两样东西里意义相反的地方。幼儿去寻找,并请每一位幼儿都将自己找的东西说出来。

  规则:①你找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

  ②别人说过的尽量不说。

  2.出示图片,鼓励幼儿能够找出多对反义词。

  规则:同上

  3.出示一杯水,请幼儿说出多对反义词。

  规则:①你找的东西和我手里的东西必须是有“反义词”朋友的。(多和少、轻和重、左和右、上和下、大和小)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

  (二)在生活中寻找反义词

  1、想想在家里、电视里、马路上、教室里还有哪些“反义词”朋友,找到后等我说“开始”就站起来,(自由地站起来表述)等会儿告诉大家。

  规则:①你说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1.老师问,幼儿答(如师说软,幼儿找硬)。速度由慢到快。

  2、幼儿合作玩,一问一答。

  两个好朋友组成一节车厢,一个问一个答,说对了就拍一下手,表示通过。全说对了,这列火车就可以出发了。

  五、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继续寻找身边的反义词朋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嚷、剃、眯、梁、腮、焕、剩”7个生字。

  2、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意思。

  3、联系句子,知道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4、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特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小贝当的天真与可爱,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教学重点:

  1、用自己所学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

  2、学习边读边思,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但是”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初步学习用“但是”造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特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有趣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贝当,他才上小学二年级,却去理发店,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

  2、揭示课题:4、刮脸。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在理发店,小贝当向理发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回答的?然后完成填空。

  (学生所填的'答案肯定顾头不顾尾,文中的小贝当其实对理发师提出了三个要求,只有找到这三个要求才能正确填空。允许学生发言且有不同答案,分析交流后用媒体出示正确答案。

  2、学习字词。

  三、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贝当是个怎样的孩子?

  (1)学习课文第1—3节,感受人物形象。

  听了老板的话,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XXXXXXX地想:XXXXX。

  (2)学习课文第4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么读报的?(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既然他不认识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天真可爱。)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一本正经的样子。

  (3)再读句子体会“但是”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但是”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它前后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然后引导学生造句。

  (4)学习课文第6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样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的?(他指指边上那位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听了小贝当刮脸的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理发师讨厌这个难伺候的小顾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习课文第7—10小节。

  小贝当说话时的前后语气有了怎样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心开始沉不住气了。因为理发师一直不理睬他。)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的语气。

  从理发师的言行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幽默风趣)

  四、总结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五、作业

  1、火眼金睛找错字。

  2、拓展:课文中的小贝当有着一颗渴望长大的心,关于“长大”这个话题,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天真可爱、渴望成为大人的小贝当说呢?

  板书设计:

  4、刮脸

  剃头天真可爱

  小贝当看报一本正经

  刮脸渴望长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巡、逻”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懂得人与动物是好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伙伴间的情谊以及动物的灵性。

  2.理解马哈多为什么激动得流下眼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板书“好伙伴”,理解“好伙伴”。提问:怎样的朋友才是好伙伴?

  2.读课题,质疑。启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谁和谁是好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过渡:是啊,好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

  巡逻 汪汪叫 拨开 焦急

  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读议结合,理解、感悟

  1.朗读全文,思考:谁和谁是好伙伴?

  2.课件出示:护林员带着猎狗回来了,乌鸦“哇哇”叫着迎接他们的快乐情景。

  3.乌鸦是怎样与马哈多和猎狗成为好伙伴的?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有关段落读一读。

  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然后师生讨论汇报。(如:朗读文段、表演读、分自然段读、讲故事等。)

  重点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中句子“马哈多把乌鸦带回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以及第4自然段,体会马哈多爱护动物的好品质以及马哈多、猎狗与乌鸦一起生活的快乐。

  5.课件出示:护林员马哈多愁眉苦脸地坐在地上叹气和乌鸦在焦急地飞来飞去的情景。

  启发:马哈多和乌鸦干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

  (预设学生提问:“叔叔,你在担心什么?”“您有什么事不开心?”“乌鸦你在天上飞来飞去,有事吗?”)

  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关心别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5~10自然段,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又怎样了。

  6.学生朗读文段,画出使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7.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句子

  “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读出担心焦虑的语气。

  “那乌鸦也飞进飞出,焦急不安”“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抓住“焦急不安”“飞进飞出”“一次一次”,读出焦急、关切的语气。

  8.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各抒己见。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

  4、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5)

  1、同学们,今天我想请你们猜个谜语:尾巴象把伞,机灵又可爱。松树是他家,森林它最爱。(出示松鼠图片)

  2、出示松树,(松树)结在上面的就是它的果实,叫“松果”,小松鼠特别爱吃。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自学生字。

  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再去读读生字,待会我们来比比哪个同学能把生字读准确。

  2、抽读生字。(用比赛的形式抽同学上来读会读的生字)

  3、多种形式读。(重点用动作的`形式,理解眨)

  4、组词读。

  (三)学习课文。(过渡:同学们学得真棒!那读课文,你们行不行?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数数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6个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

  2、学生练读,抽学生读。

  3、学生自悟,相机指导感情朗读。那从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突出高高兴兴,重点读好“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是呀,小松鼠当然是特别高兴了,因为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下面你自己练读一下这个句子)

  4、练习说话。(那么……那么)

  师:举例;苹果那么红,那么大。

  4、再读句子。

  (2)学第二自然段。(过渡:是呀,小松鼠正吃得津津有味呢!忽然,松鼠眨眨眼睛,究竟它想到什么了?

  1、抽生读、学生练读、表演读。

  (3)学第三自然段。

  1、师范读,边出示课件。

  2、看到了这些,听到了这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带着你的体会,自读课文。抽生读。

  4、是呀,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你能帮它想想办法吗?学生说。

  5、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比较,得出植树是最好的办法。

  6、对,松鼠也想到了好主意,究竟是什么呢?请小朋友读4—6段。学生读。

  7、汇报松鼠的好主意。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小松鼠真的这么做了吗?)

  1、学生回答,说理由。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抽读,齐读。

  课外实践:以后森林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把它画出来吧!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难点: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

  【课时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看课件首页:“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雪孩子、雪人、雪娃娃……)

  2、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3、“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

  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边播放插图,师一边范读,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观察,这篇课文和别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图多,没有拼音。)

  3、看书有几幅图,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图文对照,练读图旁的句子,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4、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弄懂所画字的读音。(问老师、问同学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在家里可以问爸爸、问妈妈、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5、学生小组交流不认识字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思考感悟

  1、从小组中各选一名代表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正音。

  2、同桌互读课文。

  3、说说通过刚才多次朗读你知道了什么。(由于课时紧张,这个环节相机指导朗读并引导品味最后一句话。争取一节课结束教学。)

  4、小白兔还会回来吗?课件展示最后一副图。(不要求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

  四、拓展练习,巩固生字

  1、读句子识记生字:孩子,你要知道,玩火可不好。万一火烧起来,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结果。

  2、播放课件读读说说,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表,逐个讲解写字的要点注意事项: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2、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六、作业布置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精选]08-24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9-16

(经典)语文教案07-30

(精选)语文教案10-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经典】语文教案11-03

语文环保教案12-16

语文园地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