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1
课 题 口算乘法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解读
1.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
2.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及任意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
2.根据表内乘法,运用迁移类推完成新知的所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4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2.列式计算
(1)3个8是多少?
(2)6个2是多少?
(3)3的4倍是多少?
小组汇报: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曹冲称象动画,渗透转化。带着转化的思想进入本节的学习。
2.问题一:
每人20元,3人一共多少元?
列式3X20=60(元)或20X3=60(元)
经过预习小组讨论算法
(1)预设:
1.20+20+20=60(元)
2.2个十乘3等于6个十是60
3.2X3=6,20X3=60
(2)小组展讲
其他组补充质疑,老师补充:2个十乘3等于6个十是60。
也就是2X3=6,20X3=60。
问题二:每人12元,3人一共多少元?
12X3=36(元)或3X12=36(元)
为什么这样算?
(1)通过预习组内交流算法。
(2)小组展讲。
预设:1.12+12+12=36(元)
2.10X3=30 2X3=6 30+6=36
其他组补充、质疑,老师补充,分成(整十数、一位数)
三、问题训练
1.口算比赛
13X2= 24X2= 33X2= 5X60= 5X600= 20xxX4=
2.实际应用
(1)一辆玩具车90元,4辆车多少元?
90X4=360(元)或4X90=360(元)
(2)小明今年12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爸爸的年龄是多大?
(3)小明家一个月水费32元,第一季度一共花多少元?
3.拓展训练
69+70+71=( )X( )=( )
( )X( )=2400
四.全课小结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转化 20X3=60(元) 3X20=-60(元)
2个十乘3等于6个十是60
12X3=36(元) 3X12=36(元)
2X3=6(元) 3X10=30(元) 30+6=36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比较简单,学生在迁移、类推的基础上完成本节的学习。
2.初步尝试用学生自我探究、小组合作还需要继续加强,运用不够灵活、自如。
3.课容量有点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课件出示三组口算题:
(1)3×4=(2)6×3=(3)5×4=
20×4= 10×3= 20×4=
12+80= 18+30= 20+80=
学生口答,并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每组的第二题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
学生2:后两组的第三题都是在求前两题的计算结果之和。
教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板书:口算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巩固,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补充他人捕捉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注意强调条件及问题的完整性。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列式,汇报结果。(板书:15×3=?)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并指定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述,并板书学生的口算方法。
口算方法预设:
方法一:15×3表示3个15相加,即15+15+15=30+15=45。
方法二:列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列竖式的计算过程。
方法三:15分成5和10,10×3=30,5×3=15,30+15=4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将15拆成整十数“10”和一位数“5”,先算每筐10盒,3筐就是10×3=30(盒),再算每筐5盒,3筐就是5×3=15(盒),两次计算结果相加,就可得到总数是45盒。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将15拆成两个一位数,比如“9”和“6”,每筐先算9盒,3筐就是9×3=27(盒),再算每筐6盒,3筐就是6×3=18(盒),两次计算结果相加,也可以得到总数是45盒。
(3)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肯定,并归纳总结板书,使学生充分感受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4)分析上述几种方法,讨论这几种方法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的方法以及原因。
学生先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
预设:
第一种方法是用连加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麻烦。
第二种方法是想竖式口算的,容易忘记进位而导致错误。
第三种方法是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后,再把两次计算结果相加。计算比较简便,也不会因为有进位而出错。
3.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11×5=14×4=15×6=24×3=
(2)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感受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优势。
4.深入探究,发现规律。
(1)想一想:150×3=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口算方法,指定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将150拆成100和50,100×3=300,50×3=150,300+150=450。
(2)完成教材41页“做一做”前两列计算题。
110×5=140×4=
150×6=230×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发现每组题目得数之间的规律。学生口述,教师纠正规范语言描述,共同归纳出计算规律: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时,先不看零,口算出结果再在结果后面添上零。
【设计意图】在探究算法的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练习中,将多种算法进行对比,体验最佳算法。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一、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看,游乐园里都有些什么?你们想玩吗?
师:这3位小朋友也想玩这些游乐项目,可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付钱买票,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2.看价格表,提问题,并列出式子:
5×3 8×3 10×3 20×3
3.师:哪些算式你们计算出结果?把能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师:10×3 20×3 12×3像这类口算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数口算乘法”
二、互动新授
1、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1)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①首先我们看到10×3=?
师:用我们的`乘法口诀解决不了,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呢?(3个10是30)。
② 20×3=?
师:20×3表示什么?,用小棒摆出3个2捆结果是多少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2×3=6,再添1个0,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20×3为什么可以先算2×3;2指的是2个什么?
强调:2个+×3=6个十就是60;让学生多说算理。
(2)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师:20×3同学们会,能不能根据刚才的计算方法算出
200×3 20xx×3呢?
同桌可以说一说,在作业纸上写出来,汇报时强调学生说出算理。
(3)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练习30×4= 3000×3= 400×4=
2、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12×3=?
师:12是几位数?你能不能把它转变成我们前面学过的乘法呢?
同桌2人交流说一说,你口算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一起作业网倒计时3分钟)。用希沃上传学生的作品。
师:你看明白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师:强调。
12×3=36(元)
先算:10×3=30
在算:2×3=6
最后:30+6=36
让学生多说一说
拓展延伸:22×3=?
引导学生归纳总,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它们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7= 200×7= 700×2=
21×4= 23×2= 32×3=
(1)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2)全班校对答案。
(3)选取其中几题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口算乘法教案01-09
小学数学《口算乘法》教案02-08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03-03
数学口算乘法教案15篇01-09
《口算乘法》教案12-16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11篇03-0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教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