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理解诗中的词语。
2、学会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读儿童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有一则谜语,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听仔细了: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一起说)
字典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只要是它知道的就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字典公公。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员可多了。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争吵,吵得可热闹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字典公公家了解一下这场争吵?(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读一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这首儿童诗
三、指导诵读
1、出示诵读要求。
一读通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懂 理解词语,读懂大意。
三读好 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2、读通。
(1)初读全文。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得字就读读上面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读课文情况。
读得怎么样了?请一些同学来读读课文吧。每人一小节,谁愿意读?
(3)指导停顿。
师生合作读,学生用铅笔画上停顿符号。同桌一人一段互相读。
3、读懂。
(1)课文已经基本读通了,下面清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用笔标出来。
(2)交流解析难理解的词语。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理解。
报告: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
主角:主要角色、主要演员、主要人物。
不可开交:无法结束。
片面:偏于一面,不全面。
强调:着重提出。
4、听录音。
读得怎样?你想读得像他一样好吗?我们一起努力!
5、读好。
(1)第一段。
师:刚刚我们听了课文的录音,你知道字典公公家里是谁在争吵了吗? 一起说:“标点符号”。
师:对,诗歌的第一小节就告诉我们了。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 →齐读)
指导抓住重点词语的朗读。
(2)第二段。
师:哎呀,真够吵的![出示插图]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第2小节,看看你能不能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读出标点符号们的神态和动作。
指导读,可加上动作。
(3)第三至七段。
师:这些标点脸红脖子粗的,它们在吵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诗歌第3—7小节。注意读好语气。
师:课文里讲了哪些标点的争吵?
你喜欢哪个标点符号呢?读一读,如果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4)第八段。
师:就在大家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谁来发表意见了?
指导读老人的口吻。
(5)第十段。
师: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交流。
(6)第九段。
字典公公告诉我们:(齐读)
6、分角色朗读。
旁白、感叹号、问号、顿号和逗号、省略号、句号、字典公公
师:瞧!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将这篇课文读得如此动人。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欣赏一首儿歌——《标点符号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看这首儿歌里提到了哪些标点。(交流)
这学期我们已经开始学写作文了,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作文中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读通顺课文,体会文中妈妈的爱。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问题。
二、通读全文。
1. 这篇文章比较长,保证学生通读全文,字字读对,句句读通。
2. 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
三、话题讨论。
课题《看不见的爱》怎么理解?
1. 潜心读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步骤: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归纳要点—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四、体验爱心,快乐阅读。
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时,把对母爱的感受、体会表达出来。
五、小结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转述
时 间: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常常需要转述,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
3.在与别人的'交际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重点:1.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的转述。
2.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通课文,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态度与情感
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导入
解题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简介
劳山
崂山道教 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丘处机。 后来张三丰,13岁时首次到崂山,在山洞中修行达10年,如一屡轻烟般失了踪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至今留有草鞋及布褂为证。
学生回忆《神笔马良》故事。
利用资料书了解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2.《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小组自学
布置小组自学内容,然后进行检测
1、小组内互读课文,找出难以读准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2、找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小组交流
3、解释下面加点词
词类活用:
请师之 ( )
月光辉室 ( )
诸门人环听奔走( )
“乃”字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 乃以著掷月中( )
4、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小组内进行概括。
就组员的表现,组内进行评价,并选出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诵读代表及讲故事代表)
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教师也可从书本出发给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找书中相关句子,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讨中基本形成共识。
全班交流
引领同学对课文进行结构梳理:开端(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发展(第二自然段):看师演法,
再发展(第三自然段):师父教法。
高潮结局(第四自然段):演法失灵。
1、选小组代表分自然段诵读课文,全班品评。
2、就难理解的字词、句进行全班交流、讨论,师相机进行引导。
3、选代表进行故事概括PK
全班分组再读课文,进行题目抢答:
1.劳山道士的法术怎么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有了这样法术高深的师父,王七学得怎么样?你是怎样看待王七的?
3、如果你碰到了王七,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我们可不能步其后尘。让我们写下对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关名言,以激励自己。
5、 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
作为自读课文,我以学生自读为主,师讲导为辅。这篇课文的教学,课文比较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
让学生试试改编使它有一些新的含义。拟小标题,讲故事,合作演一演,这些形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求异思维能力。
课外活 动
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优秀的篇目(《青凤》《席方平》《辛十四娘》《画皮》《促织》《红玉》《口技》《姊妹易嫁》,《胭脂》等
板书设计
劳山道士
拜师求法 看师演法 缠师授法 演法失败
. 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相信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能从这精辟的话语中感受到黄老师对于我们语文课的殷切期望。而我们的《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如何使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我想黄老师所说的“教什么,怎么教”这六个字尤其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
08年,我无比有幸跟随黄老师学习,黄老师给予我的指导,给予我的教学理念让我一时间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应该这样上,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黄老师让我明白了《课标》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在准确把握分析教材及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年段及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并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富有实效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孩子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因此,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孩子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成为了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崂山道士》是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无需过多分析。对于这样一节课仅仅读读说说就能使孩子得到发展吗?这时黄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于是在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前测了解学情后,我跳出了只是简单了解拓展阅读课文的内容及揭示道理这一浅层次的备课思路,而是创造性地、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调动激发起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从上课伊始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后》,让学生意识到一首诗、一个词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段历史,初步感受古诗词独具的趣味,并由孟郊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龄,在巧设的悬念之中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标》中提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如果孩子在有意识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能够具备一些简便实用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定会大大提升阅读的兴趣,所以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由“提心吊胆”一词引出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由此帮助学生总结梳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让孩子能够得法于课内,在实践中能够有法可循。
如何简洁准确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孩子必须掌握又是难以掌握的能力,从前测中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我根据黄老师给予的理念在课堂中“给方法,抓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并及时针对概括的难点给予指导。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这样便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作者写作的意图,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课之后,在黄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材和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着力点更应放在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黄老师认可的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语文教案 篇5
本文讲述了达尔文小时候不但善于思考,积极提问,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于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们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不过,孩子们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我们应该向达尔文学习,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善于提问。”“达尔文之所以长大后成为近代生物学和进化论的伟大奠基人,跟他从小善于思考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对达尔文说,我要向你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做出贡献。”孩子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会变色的报春花》这篇课文,主要是由爸爸和小达尔文的对话组成的。我就采用了角色扮演法的朗读教学。初读课文时,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细读课文时分角色朗读,体会小达尔文的爱动脑筋,敢想,敢做的'品质;学完课文后的升华情感,感情朗读,注意读出小达尔文的好奇、自信的语气;爸爸的惊讶、器重之情。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体会出小达尔文是一个敢想、敢说、敢做,勇于探索的孩子。同时,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很有兴趣,真正达到了快乐阅读的境界。
兴趣是根本,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尊重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只有学生自己爱上了语文,他才会体验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他才会饱含激情的学好语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从文学的角度来了解北京叫卖口头艺术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
2.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
3.培养学生对口头广告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本文是以地方语言“京白”来写的,和现代汉语有些差异,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是重点之一。
2.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材料安排的有序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感悟。
3.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创造有新意的口头广告。
课前准备
学生
课前对课文要有充分的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及作者的生平。
教师
一部反映北京二三十年代时期生活情景的VCD电影片段(其中包括叫卖吆喝声),以此作为导入课文的材料,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注意里面的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他们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
(用多媒体投影仪器播放VCD,播放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大致回答的是两个特点:声音清脆响亮或吸引人,仿佛在唱歌似的;叫卖的内容合乎自己货物的特点。(教师针对影片中叫卖声的特点对学生的看法做出中肯的评价)
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吆喝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听见了,其实在当时,它就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文章《吆喝》,跟着作者一起回到那个时代,感受这种艺术!
(教师简介萧乾的`生平,主要介绍他是北京人和其在京求学、居住的阶段)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默读,自我思索)
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 多而且杂, 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b.课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评论”(11~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导的方法,导的艺术,把问题留给学生解决,及时总结,切勿包办)
2.问题研讨、质疑:
a.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落实情感目标)
要点: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力。
b.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
要点:因为各种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
c.括号里的句子或词语有什么用?
要点:里面的句子、词语是解释前面的方言或起补充说明的,如:“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这里是解释;
“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这里是补充说明,方便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
赏析
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此句
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地引出晚上的吆喝声。
拓展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分小组到市场或街道、商店等收集有特点的吆喝并记录下来,每一条要注明卖的是什么,有何特点。
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2.课后自己编一页《吆喝集》。
3.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 喻的妙处。
4.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预习】
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注音:
峰峦 一霎间 点缀 绫纱
弥漫 晕头转向 月晕 崩塌
(2)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崩塌: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句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 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并在课本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展示预习
2.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 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二 、重点研讨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 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 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 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达标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鱼鳞( ) (2)峰峦( ) (3)一霎间( ) (4)冰雹( ) (5)弥漫( ) (6)圆弧 ( )
2、“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 千,变化无常。”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 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
三、课后作业
1.练习:一、二、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3.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设想
《四季》是一首童趣浓厚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像,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这篇课文时,我们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言语,启迪智慧,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一、 体验阅读、读中见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和新闻记者实践。教学《四季》一课,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
二、 想像入境、情感熏陶
儿童诗的语言亲切、生动,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四季》也是如此。在读通读懂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尖尖的草芽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小鸟会怎么回答呢?”“假如你是荷叶,你还会对青蛙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坐在荷时上的青蛙,你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由的联想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这种想像说放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多而达到与作者和教材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 句式迁移、创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四季》这篇课文中句式一:(什么)(怎么样),他对(谁)说:“我是(什么)天。”在文是出现三次。句式二:(谁)(怎么样),他(怎么样)地说:“我是(什么)天。”学完整首诗拮我让学生用这两种句式创编儿童诗,由扶到放,由个体啼头编创到小组合作创编。这种创编,是学生发挥想像的'创造性思维,是发自内心的抒发,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 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注重在小学一年级起,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故在教学的多个环节,设计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在学生读通读顺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 从图入手激发兴趣
1、 出示课件——四季的景色,学生欣赏。
2、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季节,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特点。学生说哪个季节,就出示表示哪个季节的字卡(春、夏、秋、冬)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识这四个生字
3、 师:每项个季节都有各自的景色特点,都很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去欣赏四季的景色吧!出示课题——四季。学生齐读。
[教学刚开始,出示四季景色课件,一方面激发学习兴兴趣,另一方面以画面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生字。]
二、 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音。
(二)在学习小组内读给同学听,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指名朗读,要求定位在读对,读通上。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练习朗读,并体会。
(五)随着学生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看图说出春天的景色,说说草芽的样子。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说一说小鸟听了草芽的活会对小草说什么。
2、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说说池塘里夏天的美丽,说说“假如你是荷叶,你会对青蛙说什么?假如你是坐在荷叶上的青蛙,你会对荷叶说什么?,又会对荷花说什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3、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引导学生:谷穗弯弯的,黄澄澄的成熟了,他会想些什么?指名读,评价。
4、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先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冬天,说说冬天能玩什么。再用朗读竞赛的方式来组织读好这一小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加动作。
5小结:你看,其实四季都很美,只要你用心地去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对语言有细腻的感悟。]
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一)教师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四季》这首诗歌。刚才你们一节节读得挺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一比。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练读,小组里学生互读互评。
(四)指名朗读,伺机进行评价。
(五)自由练背诵——小组合作背——全班齐背。
四、拓展训练创编诗歌(以文中出现的句式创编)
(一)扶着引导学生创编
1、出示图片(有桃花、蜜蜂),并提供句式:
桃花,他对说:“我就是春天。”
2、出示图片(有柳枝、行人等),提供句式:
柳枝,他对说:“我就是春天。”
(指名说,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动态等方面去说。)
3、不出示图片,只提供句式:
,他对说:“我就是春天。”
(二)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创编
1、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仿照书上的句式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上台汇报(可以派代表,也可以四人一齐上台),教师伺机评价指导。
3、教师小结创编情况。
五、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一)在学习小组内自学生字,你认识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二)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三)交流书写体会。
(四)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认真看
(五)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
六、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一)口头创《四季》,请家长记录,并向校刊投稿。
(二)用画画出你喜欢的四季美景,在班级的展示台展示。
(以上两项任选一项完成)
[这一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课内外结合,以及和其他课程的融合。让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并培养兴趣。]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丰富的想象,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教案个性化教案
课前向生活开放:
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看地图,找一找太平洋在哪里,喜玛拉雅山有多高,长城有多长,天安门广场有多大,还有哪些世界之最。
教师:地图、长城、珠穆朗玛峰、太平洋、天安门等图片和其它资料。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初读感知阶段: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正确认读13个生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能试着讲这个故事。
精读感悟阶段:
[重点部分处理]
引导学生从整体感悟入手,在读中理解词句。
⑴结合重点句子“陌生”、“黑了”、“迷路”等词语感悟蒲公英的伤心,结合几个之最的图片和其它资料感悟祖国的伟大。
⑵想像感悟。
⑶表演感悟。
⑷利用补充的资料感悟。
⑸以读促悟。
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
课文非重点词句的理解要以读代讲。
[课内拓展]
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其它之最。
[作业]
指导写好生字,完成练习册。
[课后延伸]
课下在采蜜集上画画自己心中的大,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还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你自己是着按照4+4模式设计些本节课教案:
自己设计的感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精选)语文教案10-02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精选)语文教案09-16
语文教案12-16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环保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