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7篇【集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交流讨论,使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2、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沙漠、草原、海洋、森林背景图4幅,活动室内设相应的4区域,并分别设标志牌,动物小图片若干。
活动前对枝叶蝶、尺蠖虫有初步认识,并发动家长收集有关资料、丰富孩子对保护色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出示图片小狐狸)讲述第一段,并逐个认识动物,小狐狸找不到朋友,小朋友能帮助找一找吗?请用“我在xx地方找到了谁”表述。小狐狸为什么会找不到呢?
二、交流、探究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动物和它们躲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小结)像尺蠖虫等动物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似,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2、动物的保护色有什么作用呢?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很相近的保护色,以此来隐蔽自己,不让敌人发现。
3、逐一出示背景图,认识这是什么环境,在草地、海洋、森林、沙漠中有些什么动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请小朋友自选区域和同伴交流。
4、听信号后回位,互相交流,并出示相应动物小图片。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交流了许多动物的保护色,动物世界很神奇,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相近的保护色,有的动物的保护色更神奇,老师带来了一张彩色蜗牛的变化图(出示图片)在这个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变色龙怎样变色。教师适当小结。
三、提升、扩散
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根据动物的保护色想到了保护人类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类会怎样利用呢?幼儿回答后出示迷彩服,你认识这种衣服吗?解放军为什么要穿这种衣服?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先进地利用了保护色,如军事武器,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更多的资料,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地观察,还有哪些动物有保护色,人们还怎样利用,老师等着小朋友有更多的发现来告诉我。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从幼儿学科学、幼儿认知的特点出发,教学结构严谨,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投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利用ppt解决难点,既符合幼儿游戏的特点,又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充分利用了电教手段,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2、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种子的生长过程,探索最适合种子的生长环境。
2、学会简单的观察记录方法。
3、体验探索、观察种子生长发育过程的奇妙。
活动准备:
1、只有一头破碎的鸡蛋壳人手一个。
2、水、泥土、沙子、小石子
3、各种种子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探索欲望
——将准备好的材料出示,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2、幼儿操作
——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培育种子的方法,将种子种在鸡蛋壳里。
——给种子贴上标签,摆放在自然角观察。
3、师幼一同设计观察记录表
——设计一张简单的观察记录表,记录不同材质里的不同的'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4、活动延续
——将幼儿制作的记录表及种好的种子摆放在自然角供幼儿后续观察。教师指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并在一个月后。选出最适合种子生长发育的环境。并了解不同种子发芽的周期!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2、对蚂蚁有探究的兴趣,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疑问。
活动重点:
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蚂蚁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
阅读图书:
2、幼儿阅读《蚂蚁一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3、交流讨论:
(1)、各组交流捉蚂蚁时发生的趣事。
(2)、幼儿以绘画记录的方法提出关于蚂蚁的问题。
(3)、分类:教师出示标记卡,提示幼儿可根据记录卡按蚂蚁的食物、特征等方面进行归类。
(4)、讨论:针对幼儿提出的个别问题,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5)、结合图片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4、设疑:“蚂蚁的力气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在活动后再继续寻找资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环境与材料: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图片PPT。
2、出示温度计实物,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3、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4、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变化,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教师指导幼儿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固然在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在于小学生还不善于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在于我对上述情况缺乏必要的预见,对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期待远远大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说,自己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来,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困难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将探究活动前猜测热水温度变化的环节进行一番改进。我原来的做法是,在组织学生谈话,得出热水温度会逐渐降低后,接下来又组织学生进一步猜测并得出下面两个假设:一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的:二是热水温度的变化是先慢后快的。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显然是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淡化了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可以改为这样导入“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热水温度的变化具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探究一番。”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先前那种拖泥带水的导入方式,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在接下来的制定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上面。
二、简化并完善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舍弃了课本中提供的采用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改变为让学生计算出邻近两次实验数据的差,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呈现在黑板上面,让同学们直接观察这些温度差,并找出变化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习折线统计图,因此运用起来自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为了便于看出实验效果,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热水的温度尽可能做到很高,这又导致折线统计图上的温度变化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三是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小组测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利用,既满足了实验结论普遍性的需要,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验操作的价值,这是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四是这样处理,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我在以前教学这一环节时,也是采用了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
三、及时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本节课来说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处理误差的态度与方法是教给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结果,教育他们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概括实验结论时,由于有些小组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结果有的学生便认为结论的得出有些勉强。对此,我没有敷衍塞责,而是正确面对,让同学们综合考虑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用普遍性来纠正某些学生头脑中个别情况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读数的时机过早或是过晚,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的处理,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予以理性面对、科学分析。
这里还涉及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依我看来,预设是一节课应当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完成这些预设性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生成则是基于人──学生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眼前的学生,关注的是这一个学生,而且由于生成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因而更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掌握。一节课,如果仅仅是着眼于并完成了预设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毫无灵动可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
3、幼儿侦探卡人手一张,笔。
4、侦探道具(眼镜,放大镜)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熊猫开超市。
师:熊猫开了一个超市,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熊猫要货物,清点商品数量了。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幼儿对照自己的清单卡,记录数量。
师:算出来的单子仔细观察一下,发现什么问题?
幼:货架上有1块蛋糕,记录单上有3块蛋糕,少了2块蛋糕。
幼:货架上有3罐蜂蜜,记录单上有4罐蜂蜜,少了1罐蜂蜜。
二、进行侦破。
1、猜测。
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有人拿走了。
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今天到过超市的'顾客们吧!
(有熊、猴子、狐狸、小狗等6种动物,动物神情、动作、衣着等各不相同,有利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与推理。)幼:是猴子,因为它戴着一副眼镜像坏人。
幼:可能是小狗,因为狗在流汗,很紧张。
幼:是熊,因为熊爱吃蜂蜜。
幼:可能是鸡,因为鸡背着背包上超市,很可疑。
幼:……。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想想侦探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幼儿得出:找线索。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2、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
线索一:脚印(点击ppt画面五:脚印)师:在蜂蜜和蛋糕的柜台前,留下什么呢?
幼:弯弯的月牙形的是马的脚印。
幼:像竹叶样的是鸡的脚印。
幼:枫叶样的是鸭的脚印。
幼:圆圆脚趾的是狗的脚印、尖尖脚趾的是狐狸的脚印。
师:留下这些脚印的人,很可能就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嫌疑人。
师:我们每个小侦探都有一张这样的侦探卡,请你们把留下脚印的小动物找出来,在第一行里做个记号,表示它是嫌疑人。
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幼儿纠错。(教师巡视)
线索二:黄色格子布。(点击ppt画面五:黄色格子布)师:除了脚印,柜台前还留下了什么?
幼:一块黄色的格子布。
师:留下这块黄色格子布的人也可能是嫌疑人。这块布会是谁留下的呢?我们还是看看这些顾客仔细找找看。
请幼儿找到后自己说说在哪些小动物身上有这块黄色格子布,教师倾听。
提出观察要求:观察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小动物身上的每个地方都要仔细看,这样才能一个都不漏掉!
师:请你们把可能留下黄色格子布的嫌疑人也找出来,在第二行里做上记号。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统计找到了2位嫌疑人。
线索三:目击者。
师:除了在柜台前发现的脚印和黄色格子布外,我们还找到了一位目击者。
(小猪)什么是目击者呢?(看到别人拿东西的这个人就是目击者。)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目击者是怎么说的?
小猪说:我看见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穿着一件背心,背心上有数字"58"。(教师体态)幼儿复述目击者的话。
记录线索。一边听目击者的话一边将这条线索在第三行第一格里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
3、推理、结案。
(1)、思考:根据线索找到了这么多的嫌疑人,那到底谁最有可能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请幼儿看着自己的侦探卡,思考分析。
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从三条线索和对应的嫌疑记号着手,找出最有可能的嫌疑人。
(2)、幼儿推理:谁是最可能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
师:不能光凭一条线索就能断定谁是嫌疑人!
幼儿自由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小狗)
(3)、结案,了解真相。
师:小狗就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那狗为什么会拿蜂蜜和蛋糕呢?
请幼儿个别发表意见师:那我们一起去问问小狗,看看小狗会怎么说。
小狗说:我是小熊家的邻居,熊妈妈生病了,很想吃蜂蜜蛋糕,可是家里的钱都拿去给熊妈妈看病了,小熊哭得很伤心。我舍不得可怜的熊妈妈,所以才到商店里拿了蜂蜜和蛋糕。
4、案情动机讨论。
师:真的是小狗拿走了蜂蜜和蛋糕,狗为什么要拿走蜂蜜和蛋糕呢?小狗这样做对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设想: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液体流动的现象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看到和接触到的,例如喝水时水从饮水机中流出;炒菜时需要将油从油壶中倒出;洗手所用的洗手液会在掌心滑动,此外,洗澡所用的沐浴乳、洗碗所用的洗洁精、幼儿每日必喝的牛奶......种种液体流动的现象在幼儿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研究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最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根据幼儿所发现的液体流动速度不一样的现象,设计一节有关液体流动的科学活动,能大大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和理解的能力。
大班的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常识,对于身边的科学现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活动环境和实验条件,让幼儿进行验证。在大班科学活动《比比谁流得快》中教师选择了水、食用油、洗手液这三种幼儿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液体。幼儿通过认识感知——猜测结果——初次试验——深入实验来发现不同液体流动速度不一样的.现象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因,初步树立幼儿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研究的习惯,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水、食用油、洗手液的特性,探究液体流动速度与黏度的关系;
2.能用符号记录实验的结果,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尝试小组合作的形式。
活动准备:
教具:有关液体流动的视频、大记录单三种、记号笔
实验用品:水、食用油、洗手液若干;方便杯若干;铁砂纸、木板、白卡纸、泡沫板、玻璃板;幼儿记录板、记录单、记录笔;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由视频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片子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引出液体的概念——会流动)
二.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水、食用油、洗手液三种液体的特点。
1.猜猜我是谁?(幼儿通过看、闻、摸、摇等进行猜测,教师强调不要用嘴巴尝)
2.分析三种液体的共性;
3.分析三种液体的差异性;
4.在大表格一《液体黏度记录表》中用幼儿建议的符号或图形记录液体的黏度。
三.幼儿猜测讨论:水、食用油、洗手液谁流得更快?
1.全班幼儿进行讨论:谁流得更快?
2.发动讨论:用什么符号、数字或图形来记录液体的速度?
3.教师在大表格二《液体速度猜想表》中记录下幼儿对三种液体流动速度的猜测。
四.初次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跑步比赛
1.教师介绍小组分工方式。
师:要想知道谁跑得快,那就来比一比。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一场“跑步比赛”。请小朋友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三位运动员。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由小朋友们回答)
师:我们每组的小朋友都要进行分工。比赛时需要一位裁判员发出口令并记录下三位参赛选手的成绩;还需要另外三位小朋友作教练,分别带它们参加比赛。你们谁愿做教练员/裁判员?(让幼儿讨论并请小朋友们分别站起示意)我相信小朋友们待会儿做实验时一定能做到友好分工、团结合作。
2.教师提出实验的要求(公平,要同时跑)
师:裁判和教练员们,你们觉得运动员在起跑的时候要注意听什么声音呀?(口令/一二/......)
师:如果有运动员偷偷地提前起跑了,你们觉得公平吗?(不公平)
师:裁判员和教练员们,你们有信心进行一场公平的比赛吗?(有)
3.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予以协助。
五.幼儿交流试验记录并尝试得出结论
1.每组推选一位小朋友,拿着本小组的记录结果到前面交流。
2.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不一样呢?
六.再度进行实验操作,对结论进行验证
1.各组选用不同的操作材料,再度进行实验验证。
2.每组推选一位小朋友,拿着本小组的记录结果到前面交流。
3.教师在大表格三《液体速度与黏度关系表》中记录下幼儿的结论。
七.延伸活动
下次请小朋友们想办法帮助跑得最慢的液体跑快一些。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科学《有趣的膨胀》 班级:大班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培养幼儿探索周围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温水、茶叶、胖大海、木耳、紫菜、串珠、积木、贝壳若干,供幼儿操作的透明杯子、垃圾筐、毛巾等操作材料若干。(每组两份操作材料,每种都放在一个透明杯子里。)
2、幼儿呈环形坐在教室前面,后面摆四个桌子,幼儿操作时分组,桌上操作材料分组放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泡大珠),你们认识吗?(有一部分幼儿认识)有的小朋友认识,说叫泡大珠。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泡大珠长什么样啊?(没泡过水的泡大珠放到透明的杯子里),先来看一看,像什么?再请小朋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经过小朋友们认真地观察,我们发现,泡大珠非常小,像米粒一样,颜色很漂亮,摸上去有点硬。
有的小朋友说把他泡在水里就会变大,昨天,老师就把它放到水里了,他发生了非常神奇的变化(出示泡好的泡大珠)。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放到水里泡一泡,它变成了什么样?(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
总结:他变得像玻璃球一样大了,而且还特别漂亮,摸上去软了。
我们把像泡大珠这样放到水里泡一泡就会吸水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泡大珠真是太神奇了,他很想成为你们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活动
1、猜想:
泡大珠告诉我,今天他还带来了他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在哪呢?他的好朋友啊,很调皮,都藏在这个小筐里了,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筐里都有什么啊?(带幼儿一起认识小筐里的东西:积木、串珠、贝壳、茶叶、紫菜、木耳、胖大海)可是小筐里的东西这么多哪个才是他的好朋友呢?泡大珠说只要和他一样,放到水里会膨胀的东西就是他的好朋友。
2、填写记录表第一行
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准备了这些东西,现在就请你先仔细看一看,轻轻地摸一摸,再和你们组的小朋友一起猜一猜,谁会是泡大珠的好朋友,把你们组猜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卡的第一行上。在你操作的时候,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和你的好朋友讨论的时候小点声音,摸的时候更要轻轻的,可千万不能太用力,他们都在安安静静的睡觉,我们可千万不要吵醒它们。(幼儿进行猜想的环节,教师适当指导。)
好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经填好了记录表,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猜想的泡大珠的`好朋友是谁?我们一起把黑板上的大记录表填写完整。(幼儿自由发言,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填写大记录表)
3、验证猜想
刚才泡大珠说,他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啊?对了,放到水里就会膨胀的才是他的好朋友。那我们找的对不对啊?这样,我们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试一试他们会不会膨胀变大,好不好?,
4、验证操作并填写记录表第二行
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两份材料,一份放水,一份不放水,你要仔细观察泡在水里的和不泡在水里的有什么不一样?发生什么变化?哪些变大了,哪些没有变大,找出泡大珠的好朋友。并记录在你们组的记录表的第二行。记住,你操作的时候,只能轻轻的摸,不能用力,更不能用手去撕,如果这样你就永远也找不到泡大珠的好朋友了。(幼儿开始操作,教师指导)
好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经操作完了并填好了记录表,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发现的泡大珠的好朋友是谁?和你们刚才想的一样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填写大记录表)
三、总结
小朋友你们可真棒,把泡大珠的好朋友都找到了,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泡大珠一样遇水会变大膨胀,谁知道还有什么遇到水会膨胀呢?(豆粒、花生等)
回家以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是遇水膨胀的,然后告诉老师和别的小朋友,好不好?
四、分享爆米花,活动结束。
今天,泡大珠带他的朋友来我们班做客,特别高兴。他现在要把礼物分给大家,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爆米花)谁知道爆米花是什么做的?怎么做出来的?下次,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做爆米花,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浮起的鸡蛋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谈感觉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学吹泡泡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间的空隙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牵牛花_大班科学教案07-06
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01-22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1-22
大班下科学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