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6 10:29:2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同学深层次地阅读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理清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4、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引导同学质疑、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同学收集有关野草的名诗名句,预习课文,准备质疑。

  教师准备本课朗读录音,问题贴纸,小红旗、写背景资料的小黑板,朗读伴奏带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方“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你还知道哪些诗句?

  2、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夏衍写的散文《野草》(板书后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会想到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呢?

  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寻找这些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大家先来听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猜问题游戏。

  1、过渡:我们以前的学习都是由同学们自身找问题,再通过考虑讨论来解答问题的。这节课,老师想改变一下方法,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游戏名就叫做:猜问题。(板书)

  2、介绍游戏规则。

  老师手中有四个问题(出示问题贴纸反面),你们的任务就是:猜猜这四个问题是什么,并试着回答问题。猜对问题或回答对问题就奖励一面小红旗,看看最后哪个小组的红旗多?大家想不想试一下?(生……)为公平起见,提问题时采用小组轮流,每次只能提一个问题;回答问题时则可以抢答,规则听清楚了吗?(生……)

  听清楚就开始吧!

  (假如有同学急于举手猜题,则告诉他要先认真阅读寻找,小组讨论后再提问,因为机会有限。)

  3、游戏开始。

  ▲每一轮提问之前都要让同学充沛阅读找问题,并要求每一组都事先把问题准备好,以防只顾找自身的'问题使注意力分散了。

  同学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告诉我们植物种子具有逾越一切的可怕力量。

  告诉我们小草具有能屈能伸、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顽强的生命力

  告诉我们要像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困境与挫折面前,不失望,不叹气,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很好,这虽然不是老师提的问题,但却能帮我们了解整篇课文!

  ▲要等问题提出一并回答后才告诉同学有没有猜对。

  假如猜到,则褒扬同学,比方:“这个小组真是厉害呀,这么快就猜到了,我们不只要奖给他们小红旗,而且把掌声也送给他们,好不好?”“太棒了,你们真是提问高手呀!”等等。假如没有猜到,也应该鼓励他们,比方“这次没猜到没关系,还有下次机会”“加油,继续努力”等等。

  ▲讨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同学朗读、理解、感悟。

  ▲在提问和回答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同学注意提问和回答的完整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作者为说明种子的力气大,举了哪些例子?

  (通过讲述植物种子发芽的力量可以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的故事。对,是在第几段?怎么写的,谁读?

  通过描写小草的生长历程。第几段?全班读)

  “这个问题是不是呢?(贴问题)

语文教案 篇2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语言,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重点、难点

  1.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学习剪裁技巧。

  2.品味语言,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3.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老北京图片、音乐视频、吆喝声音材料。

  这么多的吆喝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试着概括出北京吆喝的特点。

  (1)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吆喝,多用儿话音,有的押韵,有的采用修辞。

  (2)吆喝词有的直呼其名,有的告诉“制作过程”,有的体现“原料价格”,还有的告诉我们“口味 形状”。

  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

  6、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飘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7、按照提示的格式说一说:

  我从这篇中感受到了( )

  四、放视频歌曲我的故乡是北京及现代广告与老北京的吆喝作对比

  五、合作探讨

  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 吆喝还有没有作用?请具体说说.

  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广告。编写一段吆喝,最好能体现出“东北味儿”。

  五、作 业:

  观察在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一个片段描写。200—300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调动训练学生联想想象思维,身临其境地阅读文本。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细品文本语言,感受文本含蓄委婉的情感之美。

  3、深入发掘解读文本的个体生命意识及民族文化内涵,熏染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学生心怀天下的历史责任担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

  ★教学难点

  深入发掘解读文本隐含意蕴,理解其个体生命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夜伏案,掩卷静思,阿来笔下的丽江唤醒了属于我的诗和远方。如梦如幻,多么美好啊!沉醉之中,我头脑中浮现出这样的字句:“何妨去做个诗性的古城人呢?哪怕做一天,沾沾诗气也值!”一位香格里拉的文人竟如此深知我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滴水经过丽江》,尽情畅游在丽江的诗情画意里。

  二、浸润经典赏画意

  作者笔下的丽江,我心中的日月,是陶渊明笔下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聪慧的你漫步在作者笔下的丽江,捕捉到了怎样的风景呢?

  请你选取形象鲜明或印象深刻的景物、人物,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简洁生动地描述画面。

  提示:注意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预设:

  1、玉龙雪山冰川剔透、白雪晶莹、雾气缭绕,巍峨挺拔矗立在苍茫云海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四方街我赤脚轻踩在铺满五花石的老街,仿佛触到千百年前丽江的清凉,嗅到家家户户沁人的花香,听到院落里悠扬的古乐和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马帮行色匆匆的马帮翻山越岭,和着百灵鸟的歌唱,杜鹃和山茶的舞动,消失在落日余晖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三、字斟句酌品诗情

  丽江风光无限,风情怡人。让我们带着初遇丽江的欢喜,细细咀嚼这座古城的悠悠诗情。请细心的你字斟句酌地精读文本,抓住重点字词句,品析本文的语言之美。

  预设:

  1、“又”“想”“被”

  2、“看见了”“来到了”“经过”“看到了”“喧哗”

  “一滴水”“丽江坝,丽江坝”“丽江,丽江”

  示例:“一滴水”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的夙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3、“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示例:对比,让你感受丽江古城净化心灵,安顿灵魂的静谧纯净,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丽江古城的赞美和敬意。

  4、“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示例:诗意的比喻,精妙的联想,把薄云掠过月亮的景象比作丽江古城的银匠擦拭银盘,突出薄云掠过月亮星空的晶亮之美、飘逸之美、灵秀之美,让人慨叹并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能见到作者对丽江之美的陶醉。

  四、醍醐灌顶见真谛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家国天下在我心中。“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相关。”

  我们旅行,读书,并不是为了从中诉求什么,而是因为:世界如此美丽,生而为人,我们应该用心去欣赏它,触摸它,更幸福地生活。我以我心映照此文,获益匪浅,愿分享给大家,请善思的你静静聆听,希望抛砖引玉,让你重新审视文本的意蕴之美。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也是修德养性的关键,还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是国与国共处的原则。反复阅读文本,我在字里行间读出了传统文化“和”。

  一、从个体角度来看

  1、个体与自我的和谐。譬如,经过丽江的这滴水,它执着寻访四方街的梦想,经历山高水长,激流浅滩,最终美梦成真,回归入海,完成了生命历程,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2、个体与他人的和谐。譬如,远方来的游客和民居的主人亲切交谈,互通消息。又如古城院落的家人,邻里和谐融洽的'闲聊,欢声笑语……

  3、个体与自然的和谐。譬如,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山水之间的亭台楼阁……丽江滋养了人们,人们也美丽了丽江。人们在永恒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里像个纯净安然的婴孩,返璞归真,找到了心灵安适之所,建构了赤子般的精神家园。

  二、从民族文化角度来看

  1、丽江古城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逐步融合。譬如,丽江四方街白须垂胸的老者演奏清雅古乐,也有华灯初上时灯红酒绿的夜夜笙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由此,得以窥见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脉络。

  2、丽江古城以其亘古不变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前来观览膜拜。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缩影,当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样坚定有力,彰显了我们民族自信包容的博大胸怀和传统文化中“和”的智慧。

  三、情真意切咏家乡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行走世间,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亲吻大地。我们的生活的这片土地和丽江一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一样博大盛情,笑迎中外游客,四海宾朋。

  请热情的你做一名古都洛阳的宣传志愿者,学习借鉴本文拟人的手法,为美丽的古城洛阳一句话,为美丽的洛阳花会添光彩!

  示例:

  1、我愿意是古城河边的一株垂柳,春风拂面,抚慰那远行的天涯游子。

  2、我愿意是古城花园的一只夏蝉,守候在凋零的落红身边,初心不改。

  3、我愿意是古城天空的一朵云,为姹紫嫣红的牡丹仙子送去一片阴凉。

  作业布置:1、复习再读《一滴水经过丽江》,并参考课外阅读书目,完成课外阅读。

  2、选择课外阅读的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语文教案 篇4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二、三段的学习,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2、能应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教学准备:

  课件、知识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现在老师先检查你们词语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高兴

  羡慕

  担忧

  惋惜

  惊喜

  庞然大物

  雄壮威武

  一掠而过

  专程来往

  你觉得哪个词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慕、忧、惋)

  2、咱们用半分钟的时间把这些词记住,等会儿请大家默写出来。

  3、学生默写后,进行校对。

  二、自主合作,深究课文

  1、同学们,这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我们读这篇文章要学什么?怎么学?

  2、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再现银色飞机与航天飞机的两次见面情景。我们先默读课文,认真自学,想想你能读懂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等会儿到小组中讨论,可以运用知识盒中的资料解决某些问题。

  许多同学都能边读边想,做点记号,找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请教其他同学。小组重点讨论一两个部分,等会儿用各种形式汇报。

  3、汇报交流

  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很好,下面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以运用各种形式,老师建议大家先来汇报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1)第一次见面

  a、生读对话

  b、评一评。

  c、为什么把这几个词读成重音呢?突出航天飞机的快。

  〔快〕

  d、航天飞机是一掠而过,该怎么读他说的句子呢?

  “再见吧!”越来越轻,好像声音从远处传来。

  现在老师和大家合作,我读叙述语,你们读航天飞机,你发现了什么?

  e、从这组对话的写法上看,你能发现航天飞机飞得快吗?

  f、为了表现航天飞机的速度快,作者把说的话写在一起,把第二句的叙述语放在后面。以后在表达速度快或情况紧急等都可采用这种方式。

  (2)第5自然段

  外形特点是“雄壮威武”,指名读,读出了航天飞机的雄壮威武。

  “银色飞机为结识了这样一个新朋友而感到高兴”。

  a、读

  b、银色飞机感到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c、把这个句式换成“因为……所以……”

  d、作者就是抓住银色飞机的.心情变化来写的。读读下文,你还发现了什么?(羡慕担忧惋惜)

  e、选一个词语说说心情变化的原因。在说羡慕原因时播放课件,演示课件。(航天飞机飞出大气层情景)

  f、选择一两句读读,读出不同的心情。

  指名读。

  g、引读。你把老师的心读得痒痒的。我也和大家一起读,好吗?

  (3)航天飞机作用

  “他专程来往于地球和空间轨道之间。”

  a、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b、下面老师请个同学来演示一下航天飞机的作用?

  他演示得对吗?(不止一次,是多次,这就是“专程”,指名学生板书航天飞机的作用。)

  c、有一个词直接告诉我们“能去能回”——来往

  d、3、4两句话讲航天飞机为人类做同一件事,请两位同学一起读,大家边听边想,能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两个字,合起来类似“来往”这样的词。(接送)

  e、从资料中查明,航天飞机的作用不止这些,请大家说说你知道航天飞机现在有哪些作用?将来还可能会做什么事?

  f、大家真像一个个科幻家。航天飞机的作用说得完吗,这有待于大家不断去研究,去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飞机的历史也将写上崭新的一页。

  (4)第二次见面

  a、读

  b、朗读时你注意了什么?

  c、银色飞机为航天飞机还能回来吗感到担忧之时,迎面又碰到了航天飞机,心情自然格外惊喜。

  4、经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已了解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请大家看着板书以第一人称自述。(如:我是一架航天飞机……)

  5、说说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

  作者把两架飞机当作人来写,会说话,有复杂的心情变化,就把一篇枯燥的说明文变成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三、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一个月后,航天飞机经过维修保养,补充燃料,又请来两个仆人——助推器和一个管家——燃料箱,再次点火上天,与银色飞机相遇。两机相见,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呢?请找两个伙伴说说第三次机见的情景。自由准备指名一组说。

  把第三次见面的情景写下来,注意提示语位置。

  板书:

  航天飞机

  外形

  雄壮威武

  特点

  快、高、能去能回

  用途

  送卫星、做实验、接送病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家界的迷人

  教学难点: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认识它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湖南,有个非常美丽、又非常迷人的地方。它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着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10*迷人的张家界

  以前是怎么学习阅读课文?(抓住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和要求来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出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2)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文章三、四、五自然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动物乐园

  二、品读课文、发现美、感受美

  1、学习描写山峰的部分(2——4节)

  四人为小组,读书交流喜欢的部分,可以朗读、可以说喜欢理由。

  第二节

  (1)指名读,读出喜欢之情。[出示]“重重叠叠……利剑……”

  (2)[出示课件]看图,师配乐范读。

  (3)指名读,再次欣赏,齐读。

  (4)省略号表示什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说话。

  (5)引读“它们纷纷排列……优美的诗”。

  (6)再次配乐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或说。

  (2)其他学生考考金鞭岩爱好者,生提问题,生解答。

  (3)看图理解“斧砍刀劈”、“怒举的金鞭”、“气势磅礴”并指导朗读。

  第四节引读完成

  2、学习第五节

  (1)看录象、谈感受

  (2)自由读,画出认为优美的词。

  (3)交流,并出示词语“满山清翠”、“流水潺潺”、“纤尘不染”、“清澈见底”、“安谧静美”,读好词语,读好文章。

  (4)用上喜欢的词语练习看图介绍金鞭溪。

  3、小结,回到课始问题,解决问题3,并点出美学价值欣赏到的,下面欣赏科学价值。

  4、学习第六节,看录象大体了解。

  问题解决了,鼓励学生课后翻阅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节,总结,完成板书:人间仙境。

  齐读课题。

  板书安排:

  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迷人的张家界

  动物乐园

  人间仙境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着重写了猴子、黑熊和山羊的精彩表演。课文最后指出动物的精彩表演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精心训练的结果,说明还是人有办法。

  课文共分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单交代了什么时间,什么人(谁和谁)去看马戏。

  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叙述了三种动物的精彩表演,各项表演的特点写得很突出。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猴子爬竿,突出了猴子的顽皮。它穿着小孩的衣服,在高竿上“倒竖蜻蜒”用“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活像个顽皮的孩子在逗人发笑。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熊踩木球,突出了黑熊的紧张。笨重的黑熊要爬上木球再站起来,还要滚动木球过跷跷板,一不小心,表演就会失败,它那极度紧张的样子,引起观众一阵哄笑。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山羊走钢丝,突出了山羊技巧的高超、出色。它在细细地钢丝上能稳稳当当地走来走去,它把四只脚踩在碗口大圆板上的绝技,博得全场观众的喝彩。

  这三个自然段的叙述方法基本相同,层次清楚,都先讲是一个什么节目,再讲怎样表演,最后讲观众的反应。词语的运用也有特点:如分别用“大家”“人们”“观众”指看马戏的人,避免了语言的单调呆板,用“直笑”“哄笑”“喝彩”写观众对表演的反应,确切地表现出表演的特点不同,引起的反应也不同。猴子的表演天真而滑稽,人们自然笑个不停;熊的表演呆笨而可爱,紧张而有趣,当然惹得好多人同时发笑;而山羊的表演则熟练而惊险,是所有表演中最好的一个,人们怎能不大声叫好呢?

  第五自然段简略写了小狗、猴子和马的表演很有趣。

  第六自然段写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训练动物真有办法。

  以上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联系起来的。先写“我”去看马戏,再写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最后写“我”的想法。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全课有四幅图。第一幅图画的是猴子在高竿顶上“倒竖蜻蜒”,眼睛睁得圆圆的,顽皮可笑。第二幅图画的是黑熊已经把大木球滚到跷跷板的中心点上,到了胜败在此一举的关键时刻了,所以黑熊的面部表情非常紧张。第三幅图画的是山羊在钢丝上表演绝技,这是一项高难度的表演,但山羊从容不迫,一点也不紧张。第四幅图画的是马戏团的演员在指挥马钻火圈,猴子骑车,小狗做算术题。这四幅图与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相对应,图给文做形象描绘,文给图做具体描写,两者互相照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低年级儿童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图画,理解各段中体现动物表演特点的词句和观众看表演反应的词语,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确十分精彩。教学难点是:①字词方面:“喝彩”的“喝”读hè,“好奇”的“好”读hào,要据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叔”的左上是“上”不是“止”,“猴”的右边是“侯”不是“候”,要认清字形;“踩”和“彩”同音形近不同义,容易混淆;“绝技”一词不好理解:“直笑”和“哄笑”,“喝彩”和“精彩”意思容易混,要加以区别。②句子方面:有的长句易读破。如:“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山羊小心的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等;有的句子中出现了三声连用的字,不好读。如“熊踩木球也很好玩”。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的能力。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每幅图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精彩”、“小心的”练习说话。

  4.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三、教案

  1.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图文,理解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从整体上进一步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进行课堂训练。

  2.课时教案范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你们看过马戏吗?谁表演的节目叫马戏?(原指人在马背上做的各种表演叫马戏,现在把动物经过人的训练做的各种表演都叫马戏。)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24.精彩的马戏)

  (二)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图文。

  1.《精彩的马戏》是一篇看图学文。先引导学生看一遍四幅图在课文中的位置,然后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做到老师读哪个节目,就看哪个节目的图,把图和文结合起来。

  2.让学生自己看图读课文。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后指名认读生字卡片。检查是否掌握生字的读音。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课文一共写了几个节目,什么动物表演什么节目?读后回答。

  (三)图文结合,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

  齐读后提问:“精彩”是什么意思?(特别好的,最出色的。)

  【第二自然段】

  1.出示“猴子爬竿”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然后带着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段内容。

  指名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板书:猴子爬竿)教师说明: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板书:先)

  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这两句话写的是什么。教师说明:再写猴子怎样表演。(板书:再)

  指名读第四句,说说这句写的是什么。教师说明:最后写观众怎样。(板书:最后)

  2.引导细读猴子怎样表演的句子。

  (1)请学生在书上画出有关的句子。

  (2)出示写有第二、三句话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对照图轻声读,然后说说猴子爬竿这个节目怎么精彩。(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人们一看就喜欢,这是其一;猴子爬到高竿顶上“倒竖蜻蜒”(板书:倒竖蜻蜒)做的还是单手倒立,很不容易,可它却用好奇的眼睛瞅着观众,表情顽皮逗人,这是其二。)

  (3)指导有语气地读。

  先听老师范读,再叫学生仿读。范读时,带点的词语要重读,以突出节目的精彩。

  3.提问:观众看了猴子的顽皮表演怎样?(板书:直笑)“直笑”是什么意思?(一直笑,不停地笑)说说猴子的表演哪些地方逗得大家直笑。

  4.指名学生有语气地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猴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5.看板书词语。

  练习用课文中的句子讲“猴子爬竿”这幅图,加深理解本段内容。

  【第三自然段】

  1.出示“黑熊踩木球”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说明:这一段和上段写的顺序一样,请按以下问题找有关句子读一读。

  这段先写谁表演什么节目。(板书:黑熊踩木球)

  黑熊怎样表演?(读第二、三、四句)

  观众看了怎样?(读第五句)

  2.提问:①什么叫“哄笑”?(板书:哄笑。教师可带学生先按音序查字法,弄清“哄”是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之后,再指名说“哄笑”的意思。)②观众看黑熊表演什么时候发出一阵哄笑?(板书:过跷跷板)③观众笑黑熊什么?看图说说黑熊怎样紧张?(大木球刚滚过中心点,跷跷板的那一头掉下来,突然球向下滚动,黑熊紧张极了,它睁圆了眼睛,嘴巴张得大大的,前肢撑开,身子向前倾,后肢紧换步子,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来。黑熊紧张的样子太逗人了。人们发出一阵哄笑)

  3.指名有语气地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黑熊紧张笨重的样子。

  4.看板书词语用课文中的句子讲“黑熊踩木球”这幅图,加深理解本段内容。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彩的马戏》教学设计之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继续按自然段理解课文。

  【第四自然段】

  1.出示“山羊走钢丝”的挂图,让学生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课文,边读边想:这一段和前两段写的顺序一样吗?学生回答后,指名三人按“谁表演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怎样?”三部分读课文。

  2.让学生看图读山羊表演的句子,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羊表演得很出色。读后议论,教师做必要指点。

  山羊的出色表演可从以下两句话引导体会。一是“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就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二是“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身子弯得像一座拱桥”。这是山羊表演的绝技,(板书:表演绝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钢丝上的金属圆板只有碗口那么大,比山羊的身体小得多,山羊要把四只脚都放在上面站稳,就得把身体弯得像一座拱桥。(出示拱桥图)这个动作难而惊险,可山羊却一点儿不慌张,稳稳当当站在圆板上向观众致意。这是其它动物比不上的,独一无二的高超技艺,因此是山羊的绝技。

  3.提问:观众看了山羊表演的绝技怎样?(板书:喝彩)喝彩是什么意思?(大声的叫好)

  4.指名读:要把山羊的出色表演读好。

  5.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6.把课文二、三、四段连起来读,教师读谁表演什么节目,三个学生分别读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全体学生读观众表现。通过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个段落的结构写法基本相同。

  【第五自然段】

  看书上插图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又写了哪些节目,表演得怎样?

  【第六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能表演这么精彩的节目。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1.自己轻声朗读全文,同时指名做看拼音填空练习。

  dào shù qīng tíng zhí xiào

  猴子爬到高竿顶上表演( ),逗得观众( )。

  guǔ qiāo qiāo bǎn hōng xiào

  黑熊爬到大木球上表演( ),人们发出一阵( )。

  jué jì hè cǎi

  山羊在钢丝上表演( ),全场观众都为它( )。

  2.订正看拼音填空练习。

  让学生读自己做的填空,订正后教师小结:三个填空都是在前面说动物表演什么,后面说观众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动物的表演和观众的表现两个方面看出节目很精彩,所以本课的课题是《精彩的马戏》。(在精彩下点红色圆点)

  3.指名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要把马戏精彩的地方读好。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精彩”、“小心地”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本课生字。

  1.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在书上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或词语,想想意思。画完后就读词语卡片,纠正画错的地方。

  2.按难易分组学生字,着重指导认清字形。

  第一组字是“猴、叔、直、踩”。其中“猴、叔、直”易多笔 少笔;“踩”。

  第二组字是“精、熊、板、狗、算”。可让学生自学,字形分析清楚后看字帖练习写一写。

  3.试着听写本课生字。订正后,针对自己出现的错误练习写字。

  4.朗读全文,注意生字在课文什么地方出现,什么意思。

  (二)指导用“精彩”和“小心地”练习造句。

  1.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进一步体会词义和用法。

  2.口头做词语搭配练习,活跃思维。可结合生活实际练

  什么什么

  习说:精彩的( )或( )得精彩:小心地干什么事( )等,为造句打基础

  3.分别用“精彩”和“小心地”练习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三)教学提示。

  1.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把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时时将图上内容同课文内容进行对照,使图尽可能发挥理解文的作用。

  2.要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围绕全文的中心词“精彩”,着重抓两个方面的词语:一是最能体现各种动物表演特点的词语;二是抓观众对表演反应的词语。要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有较深入的理解,从而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确很精彩。

  3.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内容虽然各异,但结构和写法基本相同,教学时可采取教、扶、放的方法,逐步增加自学因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①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④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⑤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3)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4)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3)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⑤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合作探究)

  (1)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3)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四、你对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查阅。

  2、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制作成课件。

  3、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1)星空奇观。

  (2)月球之谜。

  (3)中国航天。

  (4)登月计划。

  (5)阿波罗之旅。

  (6)登月图集。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六、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习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以上就是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三课时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这是千古名篇,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文采上,都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除课本要求的背诵以外,其他部分也要熟能成诵。

  2、学习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论证语言的特色。

  3、了解本文常见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体会本文巧妙的巧思,缜密的结构,精当的铺垫。

  【指点迷津】

  重点:

  1、了解作者贾谊。

  2、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3、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分上、中、下三篇,本文选自《新书》,是上篇,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是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危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上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施行仁政。

  本文共5个自然段,分五个部分。(大意略)

  4、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本文作者作了几项对比:一是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原秦国十数倍自不待言;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的实力则小到“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

  陈涉〈九国〈秦国〈秦朝最后交锋的却是最弱小的陈涉与最强大的秦朝,而结果却是秦王朝的灭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行文至此已水到渠成,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从语言的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浑然揉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琅琅上口。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6、本文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本文多用铺陈渲染手法,极具气势,但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比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中的“席卷”、“包举”、“囊括”三个动词均有“并吞”之意,“天下”、“宇内”、“四海”均指“天下”。很难分别为这两组近义词找出几种不同的说法来翻译它们。解决的办法就是凝缩,如上句可译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全国的雄心”。“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则可译成“宰割、吞并各诸侯国的土地。”余类推。

  7、正确理解本文中的繁笔写法。

  按照常规,议论文中应以议为主,叙为次;叙为简笔并为议服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荷花》 教案09-30

语文教案-《背影》的教案09-30

语文教案-《背影》教案09-30

语文教案:春风教案12-09

语文教案:春教案12-09

语文教案-《林海》教案09-30

语文教案-《边城》教案09-30

(经典)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07-21